年一過,蔣文昭又投入了當牛馬的生活。

白嵐倒還好,這幾年她已經慢慢的將生意交給了金寶這些身邊的年輕人。

自已撒手不管,每個月只管收收賬。

家裡的孩子都有奶孃和丫鬟帶著,她反倒沒那麼多事。

這還養胖了好幾斤,生活過得不要太滋潤。

只是有時候躺在床上,還是會想起重生前的事,她還是會有些傷神。

每每到了這種時候,她便趁著蔣文昭熟睡,朝他屁股上踹兩腳。

蔣文昭熟睡時一向雷打不動,面對白嵐莫名其妙的踢他,他大機率是醒不了的。

遇上吃醉酒那日,白嵐就不止踢一腳了。

所以,有時候蔣文昭吃醉酒,第二天只覺屁股疼,還以為是自已喝多了摔了呢。

京中人像失憶了一般,彷彿從前蔣文昭花天酒地的浪蕩事從不存在,竟說左相夫妻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令人羨煞。

蔣朝朝第二胎生了個貼心小棉襖,取名為程琬凝,夫婦倆寵得不得了。

嫡長子常常羨慕到崩潰大哭,卻轉眼也跟著一起寵妹妹。

過了幾年,蔣朝朝又懷上了第三胎,狀元府也越來越熱鬧起來。

蔣庭軒夫婦後來居上,一開始一直懷不上,但自打盛綺羅給求了送子觀音後,那便是三年抱倆,連著生了四個。

蔣庭燁和戴婉,在成婚的第二個年頭買下了蔣府斜對門兒的宅院。

自打搬進去以後,慢熱的兩人突然就開竅了,才過了一個月戴婉也有了身孕,白嵐這才放心下來。

還有蔣瑩瑩。

她嫁到楊家後,在楊家的支援下開了一個小醫館。

為了精進醫術,她特意跑到邊城,日日照顧在沈從逸身邊,連哄帶騙的拜了師不說,還把他老人家接到盛京城,把他當義祖父為他養老。

楊勤書也不反對,把蔣瑩瑩寵進了骨子裡,是婦唱夫隨的典範。

兩年後,二人也得一子,小日子過得不要太舒坦。

最好笑的是,他們的孩子時常撒嬌要和蔣瑩瑩一起睡,殊不知楊勤書還醋了,常常把小傢伙無情的扔出房間,惹得小傢伙哇哇大哭。

金寶成了盛京城有名的女商人,她的夫君子佩則成了雕刻的名師。

銀寶成了盛家的當家主母,盛彥在戰場上保家衛國,她便在宅院裡為他養育孩兒,看顧盛家。

人們都說要凋零的盛家,竟是越來越熱鬧,接連誕下孩兒。

還有白家,白家一直是一大家子,沒有分府,只是因為人太多,便搬過兩次家。

大哥家收養的兩個孩兒都十分乖巧,被夫妻倆像愛惜眼珠子一樣的愛護著。

小石頭後來成了第二個程時予,三元及第。

程時予便將自已府上的《狀元府》門匾送給了小石頭,換成了程宅。

這就好似一種傳承,想必許多年後,小石頭也會把這門匾送給其他的狀元郎吧。

至於小草,自然是被爹孃哥哥寵到了骨子裡,雖有些驕橫,但內心卻很善良。

二哥家的承安後來被調任荊州,夫妻倆捨不得,索性跟著兒子去了荊州,把白家的生意做到了荊州,逢年過節便舉家回白府團聚。

三哥終生未娶,後來自已開了鏢局,當了鏢頭,也算實現了自已的大俠夢。

但據說後來三哥押鏢的途中,遇到了一個紅顏知已,至於他們後來的故事,那便不知了……

四哥這一房稍有遺憾。

當初白嵐一開始撮合的是四哥和翠花,可四哥不喜歡她,後來娶了侍劍,生了涵哥兒。

侍劍一直覺得對不起翠花,便勸說四哥給了翠花一個名分,抬了她做貴妾,小寶也改名叫白寶儀,成了白家的孩子。

可四哥一直和翠花相敬如賓,未曾行夫妻之實。

幾年後,翠花偶得肺癆,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就連沈從逸也沒辦法,就這麼去了。

侍劍心疼小寶,將她過繼在自已膝下,當做自已孩子樣子。

夫妻倆之後再也沒生過孩子,但算起來也算是兒女雙全。

蔣堰和盛綺羅身體一直很好,活到了九十多歲。

直到蔣堰九十六歲那年,他才壽寢正終。

盛綺羅思念成疾,到了第二年也隨之而去。

白嵐和蔣文昭將盛綺羅的棺木葬在了蔣堰旁邊,兩人生前恩愛有加,死後也依舊在一起。

而盛綺羅死後,盛綺磊也病了一場,不過這老爺子身體底子好,在沈從逸的看顧下痊癒,最後回了南疆,在自已們孩子身邊度過了最後的時光。

趙盛和他夫人最後還是沒能拗過趙弘毅。

在趙弘毅二十八歲這年,他終於把心中的女神顧凌薇接出了尼姑庵,兩人終是修成正果。

蔣文昭日日念著要告老還鄉,可介於某種原因,他一直未能實現願望。

終於在最小的雙胞胎都成婚後,官家實在找不到忽悠他的理由,這才放他出宮養老,讓程時予接替了他左相的位置。

屆時,蔣文昭已經年近六十,比原書中的他多活了將近二十年。

終於不用當牛馬了!

蔣文昭比誰都高興!

可一想到他還是兩手空空,錢財全在白嵐那裡,他又有些憋悶。

索性瞞著白嵐,換了個筆名悄悄寫起了《東遊記》……

《東遊記》此書一出,在京中又掀起軒然大波。

一時間,每個人都在問:這位叫“大聖”的話本作者到底是誰?

官家後宮也不去了,日日躲在御書房看《東遊記》。

除了德順公公,旁的宮人都以為官家是在批閱奏摺。

他看得那叫一個津津有味兒,還從中看到了自已身上的一些弊端。

在某日心血來潮之際,召集各大官員們入宮,一待就是一個月,重新修訂一些不合理的律法。

並召集了一群剛正不阿之人,組建了一個督察院,讓這些人去東南西北各地走訪。

其中便包括潘溫瑜和蔣庭軒。

安渺和宋知意,自然是怕自家夫君在外頭看花了眼,收拾了家當,帶著孩子跟著去了。

當今官家治理的大夏越來越好。

登基四十六年,享年八十六,成為大夏最偉大的明君。

臨終前只說了一句話:

“得蔣家和文昭,乃吾此生最大幸事……”

(完)

(但是別急,後頭還有番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