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那邊已經檢查出阿峰沒有什麼大問題,所以他們現在正在來碼頭的路上。

“既然醫院說沒事,你們也快點回來,正好給你們做頓全馬鮫宴,你們覺得怎麼樣?”

蕭戴夫在準備做飯之前,先給他們打了個電話。

這種兩米以上規格的大馬鮫魚價格不便宜,一條能賣上萬元。

但具體值多少錢,實際上因為貨源稀少,買家也少,很難交易,價值也很難量化。

市場上通常售賣的冷凍馬鮫魚,都是遠洋捕撈然後船凍帶回的,價格多在二三十塊一斤左右。

這種馬鮫魚,新鮮程度很差,肉質並不少,腥味非常濃重,和好吃幾乎不沾邊。

而這種現捕現撈,冰鮮不超過十二小時的大馬鮫魚,肉質和味道就好很多了,價格就得八十到一百一斤。

蕭戴夫捕撈到的這條中華馬鮫因為脂肪含量會低一些,肉質略遜於康氏馬鮫,價格通常會便宜一些。

但是,這條中華馬鮫王勝在個頭大,會比小魚脂肪更豐富,油脂更好,這多少彌補了品種肉質的缺點。

如果在大型海鮮市場去售賣的話,看行情價格大概會在一百二一斤左右浮動。

要是在椰子省過年期間,因為馬鮫魚是椰子省傳統的“年魚”,價格甚至還會翻兩到三倍。

兩百多斤的超大馬鮫魚王,在這種時候賣到兩三萬一條是非常正常的。

這條魚雖然說是自已打的,但開的是人家的船,用的是人家的裝備。

萬一人家是要賣呢?所以在做之前,於情於理都應該問過大家的意見。

“我們跟餘少的船出海打漁,都是不打算賣的,基本上都是拿回聖龍潭的潛水之家自已吃。”

船的支出是最大的,尤其是這種大型釣魚艇,出海一趟上萬的油費非常正常。

不過餘邵這種闊少,根本不在乎錢,他更喜歡現捕現撈吃個新鮮。

“那就行,等你們回來,我估計也快做好了。”

蕭戴夫掛了電話,正式開始準備做飯。

得到了他們的答覆,蕭戴夫終於可以放開手腳,開始料理這條大馬鮫魚。

正好碼頭附近也有市場,配料購買也十分方便。

首先,碰到這麼新鮮的馬鮫魚,首選的做法一定是生魚片。

正常殺這麼大的魚,都需要用到專業的廚刀。

在扶桑那邊,料理這種馬鮫、金槍等大型鯖魚類的刀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叫做鮪魚切。

這種鮪魚切的刀刃長度,有時候會達到驚人的兩米,料理這條中華馬鮫魚王不在乎下。

換做以前,蕭戴夫可能還會頭疼,沒有合適的廚刀要怎麼料理這種大魚。

但現在有了虎魄刀,一切都不一樣了。

蕭戴夫將金槍魚用船上的救生艇吊機吊起來,固定好位置。

然後,他並指為刀,先剖開腹部取出內臟,然後再切在馬鮫魚的魚尾處。

放血,是做魚生的必要工序。

其他的做法比如說香煎紅燒之類,不一定硬性要求放血,畢竟這些做法能輕鬆去除腥味。

但魚生不行,放血和不放血的魚生味道是相差很大的。

還好船上有吊機,不然的話,蕭戴夫還真不知道怎麼給這條兩百多斤的巨物放血。

“日式生魚片和中式魚膾都各來一個拼盤,這就是兩道菜了。”

蕭戴夫放完血,喃喃說道。

馬鮫魚和它同屬鯖科的“親戚”藍鰭金槍魚一樣,是典型的紅肉魚。

它們的油脂豐富,口感細膩,其實是非常適合做魚生的一種魚。

但是,很多地方能買到的馬鮫魚都是遠洋海捕。

從海上捕撈起來到市場上,至少要經歷十來天左右,新鮮度是肯定做不了刺身的。

所以,這也導致這種大馬鮫魚的魚生很少有人吃過。

能做刺身的,基本上都是釣口魚。

但釣口魚又有一個問題,釣口魚的馬鮫通常體型較小,通常都是十幾斤左右的個體,

像蕭戴夫打到的這匯總兩百多斤的巨物,幾乎是不可能釣上來的。

通常來說,魚越大,生魚片的口感就會越好。

才剛剛開始放血,蕭戴夫已經不由期待起來,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次的魚生的味道了。

“既然馬鮫魚是華夏文明之味,就按照從南到北的做法,一個個去做吧。”

做完最基礎的魚生之後,蕭戴夫打算用當地最流行的做法去做第一道熟菜。

放完血之後的馬鮫魚,蕭戴夫開始用虎魄刀切片。

先是豎切的方法切三圈魚身,分別用香煎、封煎和一夜酲的方式去料理。

香煎是最較簡單的做法,用蔥薑蒜檸檬汁醃製去腥之後,直接煎到兩面金黃即可。

這種香煎是兩廣地區典型的做法,也是當年漁民們在海上捕撈到馬鮫魚後現吃的第一選擇。

而封煎就稍微複雜一點,在香煎的工序之外,還要調一道封煎汁,用喼汁、生抽、白糖、老抽、鹽混勻後燜一下,便是封煎的口味了。

和最直接的香煎相比,煎封馬鮫魚的做法口感會更嫩一點,味型更豐富一些。

畢竟廣府地區富庶多年,不管是做順德魚生,還是做封煎馬鮫魚,都會比隔壁的砂糖橘省更講究一些,做法要更精細一些。

而一夜酲的醃製,不必真的要醃製一整夜,現代人飲食相對古代要清淡許多,醃製兩三個小時就已經足夠了。

一夜酲醃製之後再煎,口感會介於鮮魚和鹹魚之間,擁有獨特的發酵風味,是非常適合馬鮫魚的做法。

接下來,蕭戴夫將馬鮫魚放下,從豎切變成了橫切。

他片下馬鮫魚的半片魚肉,取下一小條用貢菜燜,然後切下一部分放到廚房的料理機裡,開始打魚丸。

貢菜燜馬鮫和馬鮫魚丸,都是潮汕地區的特色做法。

正經的古法馬鮫魚丸,應該是棍棒打成魚糜然後上勁做成魚丸的。

但蕭戴夫今天要做太多菜,任務實在是緊,就偷懶用了料理機。

否則的話,光做這個麼一個手打魚丸,就得耗費他半天的時間。

兩種魚生,四種煎燜方式,再加上一個汆魚丸,這條馬鮫魚還沒有“走出”兩廣美食地圖,就這已經有了七種做法了。

中華飲食文明之豐富燦爛,從一條馬鮫魚的料理方式便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