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閹人有大志
風流書生救大明 男人是山919919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龔生,你那裡的人們,對於繳納遼餉可有牴觸情緒?”魏忠賢竟然會說道了稅收的事。
龔正陸就回答:“國家已經收了正常軍餉、練餉,現在又增加了遼餉,老百姓苦不堪言啊!”
”這些事,都是東林黨那些王八蛋乾的。他們一天到晚講大道理,說什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可是,老百姓手裡哪有那麼多糧食?哪裡有那麼多錢?
“我的意思是,應該減輕老百姓負擔,向商人和大企業收這一部分稅,可是,他們東林黨的人佔據了內閣和各部的位置,不執行我的意思啊!”魏忠賢說道這裡,氣得搖了搖頭。
“丞相的想法,很符合老百姓利益啊!這些人為什麼就不執行呢?”龔正陸也為之氣憤了。
“哼哼,他們總以為自己壟斷了朝綱,就可以一意孤行,哪裡知道各部門也有我想法的官員,他們對商人、富人徵了這一部分稅。我就用這一部分稅收補充了遼餉。
“讓杜松將軍訓練了一支鐵騎隊伍,徐光啟老師又為我們發明了一種火器。嘻嘻!如果你將來去東北,一定y見識一下我下血本讓杜松訓練的這一支成果。”
魏忠賢說起這件事,頗為自豪。看來,這一支隊伍一定很有戰鬥力。
“杜松是誰?”龔正陸想了想,父親在與老朋友交談時說道了很多人,但是,從來沒有提起過這位杜松。這麼優秀的人物,怎麼會被父親忽略了呢?
“杜松,原來是鎮守陝北的將領。他能征善戰,曾經被蒙古人稱為讀太師!”魏忠賢見龔正陸問起這個人,就認認真真介紹說:
“我看他是個軍事天才,就向皇帝推薦了他!”魏忠賢無比讚賞地說道。
“陝西的將領,不熟悉東北情況,怎麼能當東北的軍事天才呢?”龔正陸不解,在他的心裡,軍事天才都應該是熟悉附近的地理,西北的軍事天才。似乎是與東北對不上號。
“龔郎,你還年輕。這方面的事情你還不懂。我看到,每逢遼東前線來了緊急文書,兵部那些笨蛋都不知所措?
“皇帝就人讀將軍拿主意。凡是杜松將軍拿的主意,前線執行之後都解決了問題。所以,這一次選拔遼東總兵,我就建議派杜松去,現在看來,杜松比那些經略都技高一籌。”
哦!龔正陸聽到這裡,禁不住點點頭,他雖然不知道杜松這個人怎麼樣?但是,他知道徐光啟是父親的好朋友。那不僅僅是個能工巧匠,而且還能著書立說,懂得外文。
如果魏忠賢能夠重用這樣的人物,說明他對於朝政還是有好的想法的。絕不像一般人罵閹黨罵的那麼不堪。
再說,除了用人,魏忠賢關於稅收的想法也是讓龔正陸贊成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聽起來很公正,其實並不公正。
窮人與富人,商人與農民,他們佔有的社會資源是不同的。所以,在為社會盡責時,他們的負擔也應該有所不同。
聽父親講,現在在朝廷擔任各部門要職的那些東林黨,都是代表富人和商人利益的,所以,他們不贊同向富人和商人多收稅,國家需要增加稅收時就往農民身上攤派。
父親擔心,如果長年這麼攤派下去,老百姓吃不上飯就危險了!前幾年,西北地區大旱,很多的農民拒絕交稅糧的事情屢屢發生。
不知道執政朝綱的這些東林黨人士是不是看到了這一點?而這個魏忠賢,雖然是個閹割之人,卻能夠考慮國家的安危,思想境界也算是不低了。
“丞相為了國家,既能深識遠慮,又能夠想出實施辦法。真是管仲、張良一般的治國之才。有你這樣的大才治國理政,國家幸甚,百姓幸甚!”
想一想自己在京城見水鶯兒的事還有求助於他,龔正陸不由得開始拍馬屁了。
“嗯,你這後生,外貌一表人才,言談舉止得體,不愧是龔卿之子。可惜,你要去東北尋找妹妹,我也無法把你留在京城了。嗯,天色不早,休息吧!”
魏忠賢就吩咐自己的院子道:“你可將龔相公送到相國寺那兒居住,吩咐僧人好好看待於他。那薪水之資,我這裡一應送去。”院子答應一聲,就將龔正陸領去了。
在路上,龔正陸對於皇宮裡的事情覺得很奇怪:一個司禮監秉筆太監,為什麼被人們稱為“丞相”呢?自從明朝建立,太祖朱元璋吧早就取消丞相職位了嗎?
還有,魏忠賢再怎麼說,也是個閹割之人啊!這樣的人,怎麼能在京城蓋了這樣的豪宅,而且還娶一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呢?
院子沒有告訴他更多的事情,但是卻說了一件重要的事:朝廷事務,說起來就是處理各種奏摺。這些奏摺通常都是先由內閣提出處理意見,然後交給皇帝決策。
但是,現在的內閣,是由東林黨成員控制的,他們不僅僅工作效率低下,還時不時給皇帝出一些難題。
譬如,在萬曆年間,光是立太子一件事,皇帝與內閣、內閣與言官,就整整鬥爭了近二十年。所以,因為這樣的工作效率,連太子讀書的大事都耽誤了。
明光宗朱常洛就是因為沒有文化知識,處理政務吃力,再加上內閣與六部大臣們一天到晚內鬥,所以,這位皇帝當了一個月就不得不提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哦……聽到這裡,龔正陸覺得這京城官員也沒有什麼值得羨慕的。一天到晚,不正經辦公,卻把精力放到了檔爭上,這樣的朝廷,皇帝能不累麼?
萬一遇到了緊急問題,需要朝廷決策時,大臣們卻不能替皇帝出謀劃策,這不就是逼著皇帝與身邊人商量辦法嗎?
看來,宦官參政,也不光是宦官的毛病,那些把仁義道德天天掛在嘴上的正人君子們,是不是也應該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才能與皇帝共同解決宦官參政的問題呢?
龔正陸沒有當過京官,不知道朝廷內部的實際情況。但是,他父親是御史,對於六部官員的工作效率低下相當瞭解。正是討厭這樣的環境,父親才提前致仕回家的。
現在,聽到魏忠賢的院子這麼說,他像是親臨其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