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已經得到了忘記自已的福氣,他不再從別人的觀感來判決自已,不再從自已的觀感來判決自已,也不把罪或成就與自我身份相連線;他有了一種從福音而產生的謙卑。

現在就讓我們仔細地來看看忘記自已的實際做法。

1.離開來自人的審訊法庭

保羅說到:「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已也不論斷自已。」(林前4:3)他不在乎別人怎麼想,也不在乎自已怎麼想;換句話說,他並不向別人尋求對他的判決,他也不向自已尋求這個判決。

然後他又說:「我雖不覺得自已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林前4:4)保羅在此所用的「稱義」一詞,也是他在羅馬書與加拉太書中常用的重要詞彙。保羅在這裡的意思是說,即使他在良心上問心無愧,但並不能就此說他是無罪的,或代表他是能被上帝稱為是公義的。

我們看到,保羅所尋求的、瑪丹娜所尋的,以及我們每個人所尋求的,都是一個終極的判決——我們是重要而有價值的。我們裡面很多對福音認識錯誤的人,總在每天、每一個景況、每一個周圍的人身上,尋找自已的終極判決。這就彷彿是自已每一天都在面臨審訊,,每一天都在把自已帶回到法庭上。

你有沒有注意到保羅所說的話?他說他不在乎哥林多教會的人怎麼論斷他,也不管別人怎麼論斷他(譯者注:「別人」的原文是「任何的人類法庭」)。保羅在此會提到法庭是挺奇怪的,因為畢竟哥林多教會並不是法庭。我個人認為保羅在此是用了隱喻,在他所講到的這個自尊問題中──無論是高自尊還是低自尊──我們都象是在法庭上,每天都在面對審訊,而這也就是每個人的自我身份、自我價值的運作方式。

在這個法庭上,有控訴與被告兩方,而我們所做的每件事都成了證據,這些證據若不是支援挫訴方,就是支援被告方。有些時候我們感到在這法庭上獲勝,但有些時候我們卻感到敗訴。然而保羅在此說他已經找到了秘訣:對他而言,審訊已經結束,他已不在法庭裡,一切都過去了,因為最終的判決已經下來了。

這怎麼可能呢?保羅所提供的答案很簡單。他知道別人不能稱他為義,他自已也不能稱自已為義,「判斷我的乃是主」,只有主的看法才算數。

2.肯定上帝在基督裡愛我

你是否理解到,只有在耶穌基督的福音裡,你是先得到判決,而不是靠行為表現來得到判決?無神論者也許會說,他們是靠著作好人來得到良好的自我形象;他們努力做好人盼至終能得到「你是好人」的判決——這種思想認為,行為表現決定了所得到的判決。佛教徒也一樣,他們相信終極的判決源自於行為表現,而回教徒也是如此相信。

然而這種思想下的人每一天都留在法庭裡,每一天你都在面對審訊,而這就是問題所在。但是保羅在此所說的話表明,在基督信仰裡,判決結束了不再會重複進行,人們是由結束了的判決帶出的行為表現,而不是由行為表現帶出未知的等待的判決。在基督信仰裡,當我們信主的那一時刻,上帝就對我們說:「這是我的愛子,是我所喜悅的。」(馬太福音3:17)我們也可以用羅馬書8:1的話來說:「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在基督信仰裡,當我們信主的那一時刻,上帝就把基督的完美行為和成績都歸給我們,算是我們的了,並且神又收納我們進入祂的家中,因此現在上帝可以對我們說以前對基督說的話了:「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馬可福音1:11)

你看,判決已經下來了,現在我要基於這個判決來行事為人。因為上帝愛我、接納我,所以我不需要做什麼事來填滿我的資歷表,或做什麼事讓自已看起來還不錯;我可以單單是為了事情的樂趣來做它們,我可以單單是為了幫助別人而幫助別人——不是為了自我的感覺良好,也不是為了填補自我的空虛。

除了基督信仰所給人的自我身份以外,任何一種其他形式的自我身份,或是任何一種我們所能頒給自已的「獎章」或「榮譽」,其背後的思想原來都是認為行為表現能決定我們所得到的判決。如果我們感到把自已貼上「好人」「自由人」、「宗教徒」、「道德家」或其他的標籤時,就會比較安心或有保障,那麼其背後的原因就是想藉由行為表現來得到好的判決;然而我們也感受到,自已想要的判決總是不來。麥當娜曾如此說過,她應該明白這點。她曾經做過許多你我都做不到的事,但是她還是覺得做得不夠;她既滿有各樣才華,又富於勇氣,但即使是像她這樣的人,做了那麼多的事,她還是說她沒有得著所尋找的終極判決。事實上,這是邏輯欺騙,靠行為表現永遠不能讓人得到「你有價值」的終極判決!

但是在基督信仰中的判決,可以帶動人的行為表現。是的,那個判決能促使你有好的行為表現。怎麼會呢?保羅的答案就是:我已經走出了法庭,走出了審訊。他為什麼能走得出去呢?那是因為耶穌代替他進了法庭,代替他受了審訊。耶穌在非法的法庭中面對不公義的審判但是祂卻有能力默然承擔,不發怨言,就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默默無聲。祂受欺壓,被擊打,以至於死。為什麼耶穌要承受如此的傷害呢?是為了代替我們——祂以唯一無罪的身體承擔了我們所當受的定罪,面對了我們所當受的審訊,所以我們就不必再受更多的定罪和審訊。因此之故,我只需要求上帝因著主耶穌所行的而接納我,而現在祂—一那位惟一有資格判決我的——卻視我為寳貴,祂認為我的價值勝過地上所有的珍寶,如此我們怎麼還會再在乎受到別人的冷落和忽視呢?我們怎麼還會再在乎鏡子裡的自已是什麼樣子呢?

3.天天活在福音裹

對於新接觸或者不認識到這個福音真理的人,容我再多說一點。如果你願意相信這個真理,那麼讓我告訴你,有些人可能從來不知道,基督徒的自我身份與別種的自我身份有什麼不同;他們自稱為基督徒,也認為自已的行為還不錯;他們上教會,也盼上帝將來會帶他們去天堂。但是讓我告訴你,真正基督徒的自我身份的運作方式不是靠行為表現,它與別種自我身分的運作方式完全不同。

耶穌贖罪復活的事實已經使你我走出法庭;審訊已經結束,判決也已經定了。並且你我已經自由了,不要再擔心了,應當且必須放棄繼續關注自我。你也許感到這個觀念很新奇,我請你繼續去更多地瞭解它,更多地挖掘它,問更多的問題,還有許多值得你發現的相關真理。我在此以很少的篇幅探索了很多的內容,但還有許多如拼圖片般的內容有待你白已去撮合,例如為什麼耶穌必須死?為什麼酏要死而復活?池真的是上帝的兒子嗎?我懇請你堅持地尋索下去,直到你能看清全面的圖畫。

不過也許有些讀者還有傻疑—一雖然你相信福音,也有不錯的行為,可是…如果…在你心裡有個很大的「可是」……你每天還是被邪念吸回法庭,你並不覺得自已能像保羅所說地那樣生活°然而我要告訴你,你必須重新認識始終活在福音裡的重要性和關鍵性,不論是在禱告時,還是在上教堂時,不論是在什麼地方或是在什麼景況中,你都要活出福音來,你都要問問自已,為什麼又回到法庭裡了?你不應該去那裡,因為法庭已經結了你的案子。

當我們如此地活在福音裡,我們就可以像保羅那樣地說:「我不在乎你怎麼想,我也不在乎自已怎麼想;我只在乎主耶穌怎麼想。」那主耶穌是怎麼想的呢?祂的話是這麼說的:「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羅馬書8:1)「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馬可福音1:11)

讓我們天天活出福音,接受上帝的這個終極判決吧!

☆思考和討論問題

1.本章說到忘記自已是蒙福的,這和一般人的看法有何不同?

2.你最常受到別人或自已審訊的主題是什麼?本章的教導如何幫助你不再回到來自人的法庭上?

3.「由判決帶出行為表現」與「由行為表現帶出判決」,二者有何不同?請舉例說明。

4.「活在福音裡」或「活出福音來」是什麼意思?你在哪一方面特別需要操練這一點?

• 建議與鼓勵

如果你才剛剛接觸基督教,我建議你從馬可福音開始讀聖經,並且求上帝讓你明白有關耶穌的真理 !

你可以用詩篇139篇當作你的禱告,特別是詩篇(139:23-24)

「神啊,求你鑑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

看在我裡面有什麼惡行沒有,

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我鼓勵你求上帝向你顯明自已內心的真相,並且顯明你原是在哪裡尋找自我價值,以及你原是用什麼方法獲得自我身份。

我也鼓勵你向上帝禱告,求祂賜給你所需的一切,好使你能夠發展出真實的、從福音所產生的謙卑,並得到忘記自已的自由。

☆思考和討論問題

1.你是否能向人解釋,為什麼福音能夠轉變我們的自我身份?你經歷到多少這種轉變?

2.上帝的話語以何種方式鼓勵了你,或向你發出挑戰?如果你還沒有體會到這兩點,也可以為此禱告。

• 作者簡介

提姆,凱樂( Timothy Keller)出生及成長於美國賓州,先後在巴克尼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戈登康衛爾神學院( 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以及西敏斯特神

學院( 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就學。然而他學習最多的地方,則是在以藍領階層為主的雜吉尼亞州的何普雜爾市( Hopewell,Virginia),他在西何普維爾長老教會

(WestHopewell Presbyterian Church)牧會了九年。那裡的會眾愛他,忍耐他早期牧會時的青澀,並且教導他這個受太多教育又禿頭的北方佬學會了表達「要清楚」。

他牧養的第二個教會是紐約市曼哈頓區的救主長老教會(Redeemer Presbyterian Church),這是他和妻子凱西以及三個兒子在1989年所建立的。今天「救主長老教會」每週約有六千人固定參加在本堂及子堂教會的主日崇拜,並且它還繼續在全世界各大城市中植堂。

更新傳道會所出版的提姆,凱樂的著作還包括《一擲千金的上帝》(the Prodigal god)《諸神的面具》( Counterfeit Gods)與《為何是祂》(the Reason for God)。

提姆,凱樂的其他著作還包括

Ministries of Mercy: The Call of the Jericho Road(暫譯:《慈惠事工》——耶利哥路上的呼召)

Gospel in Life: Grace Changes Everything( Curriculum Study guide with DVD)(暫譯《福音的生活》——恩典改粳一切)

Generous Justice: How God's Grace Makes Us Just(暫譯《慷慨的公義》——上帝的恩典如何使我們公義)

King 's Cross: The Story of the World in the life of Jesus Christ(暫譯《君王的十字架》—在耶穌基督生命裡的世界故事)

The Meaning of marriage: facing the complexities of Commitment with the Wisdom of God (暫譯《婚姻的意義》—一以上帝的智慧來面對委身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