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在哥林多前書4:6呼籲哥林多教會的人不要「自高自大,貴重這個(人),輕看那個(人)」°我們會想,這又是老生常談自高自大當然不好,我們當然不應該驕傲。但是我們要知道,保羅在此所用的字,不是一般講驕傲的hubris,,而是pyio,,這是一個不平凡的用詞。除了此處以外,保羅在本卷書中還用過五次這個字,也在歌羅西書第2章中用了一次。聖經中只有保羅用過這個字。現在許多聖經註釋學者都知道,這是保羅想要討論的一個特別主題。
藉著這個特別的用詞,保羅要教導哥林多教會的人有關人類自我的天然真相。他在這裡所用來表示驕傲的這個字,在字面上就是過度充氣、腫大、膨脹到超過正常尺寸的意思。這個字也與「風箱」相關,所以很能喚趕我們的聯想讓我們想象一下,一個人身體裡的某個器官,因著不斷地被灌入空氣而腫大,其中的空氣多到都快讓它爆炸了。它紅腫發炎,已經超過了平日正常的大小,所以它痛苦極了! 保羅就是用這樣的一個字來形容人類自我的天然真相。
因為這個字能引趕我們的聯想,是帶有很多含意的比喻,所以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那個器官的狀況,以及保羅所要表達的觀念。也許我們可以這麼說,這幅圖畫可以表達出人類自我在天然狀況下的四個特徵,那就是空虛、痛苦、忙碌,並脆弱。
1.空虛
這幅圖畫指出一項事實,那就是在人類自我的中心處,是空虛的。人類自我的第一個特徵是空虛,這個自我因被過度充氣而膨大,但它的中心處則是空的,什麼也沒有。
丹麥哲學家齊克果( Soren Kierkegaard)在他的著作《致死的疾病》( Sickness untoDeam)書中說到,通常人心的真相,是想要以上帝以外的事物來建立自我的身份(注2)。靈性上的驕傲使人產生一種幻象,讓我們以為自已有能力駕馭人生,得到自我的價值感,找到足夠偉大的人生意義,而不需要上帝。齊克果指出,一般人類的自我都是建立在上帝以外的事物上;「自我」在尋尋覓覓,想要找到某些事物能給它價值感、特殊感和目標感,然後它就將自已建立在其上。然而,就如我們常常聽到的,如果你將任何東西放在原來是為上帝所預備的位置上,那東西必然顯得太小,它定會在那裡搖晃走位。所以,有關人類自我的第一個特徵,就是空虛。
2.痛苦
人類自我的第二個特徵是痛苦;一個過度充氣而膨脹的自我,是很痛苦的。你有沒有想過這個事實:通常你不會注意到自已的身體器官,除非它出現了問題。當我們在散步的時候,通常不會注意到腳趾的感受有多麼美好,也不會察覺手肘的功用何等完美。除非某些器官曾經發生過問題,否則我們通常不會這樣思想;因為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只有在出現問題的時候才會引起我們對它的注意。
人類的自我經常會威到痛苦,那是因為它發生了嚴重的問題,而且問題大到無法想象的地步,所以它總是引起我們的注意,沒有一天例外。它總是讓我們想到自已的外表如何,別人對待我們又如何等等。
有時我們會聽到別人說,他的「感覺」受傷了,其實「感覺」是不會受傷的!受傷的是他的自我—就是他對自已的感受,他的自我身份( identity)。我們的感覺沒出問題,是我們的自我受傷了。
散步是不會讓腳趾痛的,除非它們原來就有毛病;我們的自我是不會痛的,除非它們已經有了大問題。想想看,很少有哪一天我們不會感到被冷落、被忽視,或感到自已很笨,或是心灰意冷,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出了問題,我們的自我身份有了毛病,我們的自我觀感發生了狀況自我總是不開心,它總是想要引起別人的主意。
3.忙碌
人類自我的第一個特徵是空虛,第二個特徵是痛苫;自我就像一個過度脹氣的胃而痛苦不堪。
人類自我的第三個特徵是無比地忙碌。換句話說,它總是在不停地引人注意它自已。它無比忙碌地試圖填滿空虛,它無比忙碌地在做兩件事——比較與自誇,你可以在保羅的經文中看到這兩者。
首先,保羅在哥林多前書4:6說到「自高自大」之後,並沒有馬上停下來;他不是隻說:「免得你們驕傲。」他又繼續說:「免得你們……貴重這個(人),輕看那個(人)」這就是一般人類自我的最深本質。一般人類的自我為了要填滿它的空虛,解決它的不舒服所用的方法就是作比較。
魯益師(C.S. Lewis)在他所寫的《返璞歸真》( Mere Christianity)一書中,論到驕傲的那一名章裡,指出驕傲的本質是有競爭性的;換句話說,驕傲的真正核心就是競爭。
「驕傲本身並不以擁有什麼東西為樂,而是以擁有的東西比旁邊那個人的更多為樂。我們會說某些人以有錢為傲,或以聰明、美貌為傲,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是真是如此,他們是以比別人更有錢、更聰明、更英俊或更美麗為傲。如果人人都變成同樣有錢、同樣聰明、同樣俊美,他們就不覺得有什麼好引以為傲的了。」
換句話說,只有當我們比旁邊那個人更成功、更聰明、更英俊或更美麗時,才會引以為傲;如果換成是旁邊那個人比我們更成功、更聰明、更英俊或更美麗時,我們就不會以自已所擁有那些東西為樂了。這個乃是因為我們並不是真的因那些東西而歡喜,我們只是以之為驕傲而已。正如魯益師所言,驕傲是以擁有比旁邊那個人所擁有的更多為樂,驕傲是以更……為樂。舉例來說,情慾會使一個男人對一個美女有「性趣」——至少是會使他想要擁有她。但如果驅使著一個男人想要與一個美女上床的原因是驕傲,那麼和她上床只是表示他辦得到,而且證明他比別人更厲害。驕傲摧毀了他享受「她的美好」的能力。
當我在學校讀書時,我母親常常會說類似這樣的話:「寶貝啊!你應該去參加西洋棋社團。」我回答說:「媽,我討厭西洋棋。」但她會說:「我知道,可是那對申請大學有幫助啊!」她還會建議說:「市中心不是有給流浪漢和街友的食物傳送站嗎 ? 你要不要禮拜六早上自願去幫忙啊 ? 」我會回答說:「媽,我不喜歡做那類的事。」而她又會說出同樣的答案:「我知道,可是那對申請大學有幫助啊!」因此之故,我在中學時做了一大堆完全沒有興趣的事,目的只是為了要把它們放在我申請大學的資歷表上。
這正是我們的自我一直在做的事——做堆我們不覺得有樂趣的事,吃一堆我們不喜歡的食物,目的只是為了一張令人羨慕的資歷表而已。我們藉著與別人作比較,而想要讓自已看起來比別人更棒;我們自誇,努力地推銷自已,努力地創造一個亮麗的資歷,這都是因為我們極度渴望要填滿自我的不足和空虛。自我是無比忙碌的,而且它是永遠地在忙個沒完沒了。
4.脆弱
最後,人類自我的第四個特徵是脆弱。任何一個被充氣的東西都面臨一個立即的危機那就是其中的空氣被洩掉,就像是一個被洩了氣的氣球那樣。
如果我們裡面被吹滿的只是空氣而沒有任何實質的東西,那麼不論它是被過度充氣還是洩氣孌扁,最後都是一樣的。優越感與自卑感基本上是一樣的;有優越感的人是被吹過度而成的,他有被洩掉空氣的危險;而有自卑感的人則是已經被洩扁了。有自卑感的人會告訴你,他痛恨自已,並且他也這樣告訴自已。他十分洩氣,而一個洩氣的人一定是曾經被灌過氣的。不論自我是已經被洩了氣,還是正面臨被洩氣的危險,二者都是一樣的,都會使自我爨得十分脆弱。
自我是空虛的、痛苦的、忙碌的,也因此它是脆弱的。讓我舉一個最貼切的例子。我拿這位女土當作例子,完全不是要說她比眾人都糟糕,事實上她對自已有很深刻的瞭解,因此我很欣賞她;然而如果我要針對以上所說的內容而找一個完美的例子,那麼她就是最好的人選了。
《時尚雜誌》(vgwe)曾經訪問過女星麥當娜( Madonna),談到她的事業。以下是她所說的一段話:
「害怕變成平庸是我人生的動力,它一直在推動著我。每當我努力完成件事時,回頭看便覺得自已不凡,但不久之後,我又覺得自已平庸、無趣,除非我能再找到另一件事來奮鬥。即使如今我已成為名人,我仍然覺得必須要能證明自已是個有分量的人。我的這種掙扎從未停止過,我想將來也不可能停止。」
我可以這樣說,瑪丹娜對自已的認識超過其他許多人。每當她完成一個目標,她就會這麼想:「現在有人評定我是個有分量的人了但是到了隔天我又意識到,如果我不再積極向前,就又會孌得啥也不是了°我的自我不能滿足──我的自我感、我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我對自已是重要人物的慾望,得不著滿足。我不斷地告訴自已,我已經贏得人們所說的、雜誌所寫的那麼好了,但是到了隔天,我又得去別的地方尋找自我。為什麼會這樣呢 ? 那是因為我的自我是無法滿足的,它是一個黑洞,不管我丟多少東西進去,這個洞裡仍然是空的。每天早上我不斷地把各式各樣的東西放進去,要填滿它,然而到了晚上它又空了。我已經是個有分量的人,可是我還需要繼續成為有分量的人。」也許我們會猜想她的精神狀態是不是有問題。不!她會這樣說,是因為她瞭解自已超過我們許多人。
以上就是人類自我的天然真相,也正是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人所說的意思。那些為保羅爭取地位、宣稱他們與保羅有特殊關倸的人,其實顯岀了相當程度的驕傲。他們無法單單享受認識保羅的這件事實,卻要在教會中以這層關倸來顯示他們比其他人更高一等。
但保羅要他們知道福音所能帶來的轉變,以及福音已經如何地改變了他自已。在哥林多前書4:3-4中,保羅告訴他們,福音如何改革了他的自我價值、自我觀感,以及自我身份;現在他的自我乃是以一個完全不同的、新的方式來運作。
☆思考和討論問題
1.你認為人通常是把自我建立在什麼基礎上 ? 對你個人而詈,擁有(或失去)什麼會使你感到人生有(或沒有)意義、自我有(或沒有)價值 ?
2.你是否容易感到受傷 ? 讀了本章之後,你是否能看出你是什麼受了傷 ? 為什麼會受傷 ?
3.如果有人問你的孩子或家人,你最愛與人攀比的事是什麼,你認為他們會怎麼說 ? 聖經上有什麼教導可以幫助你不再忙條地比較與自誇 ?
4.在什麼樣的景況中,我們會看清自我的脆弱 ? 請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