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趙榛看向种師道,希望這位老將軍能站出來繼續反駁趙榛,然而种師道只是站在原地唉聲嘆氣。

接著,趙榛又看向何慄與李綱,卻見二人低著頭,一副大氣都不敢喘的模樣。

趙榛鼓起勇氣,打算向前一步,但最終他也沒跨出這一步。

他也不敢勸啊!

李綱勸了幾句差點被罷官,這誰還敢去勸?

所以,這大宋沒救了,大宋藥丸(要完)啊!

難怪歷史上北宋光速滅國,看來跟他這個便宜皇兄脫不了干係。

另一邊,趙桓看群臣都被自已說的啞口無言,不禁洋洋得意:“好了,朕已以決,明日就由禁軍都統制姚平仲統帥十五萬汴梁禁軍,會和老種經略相公的五萬三邊之軍,以20萬大軍出城追擊撤退的金人,此戰只能勝不能敗!”

群臣:“……”

不久之後,倍感心累的趙榛跟群臣走出皇宮,這時候他看到了孤身走在前面的种師道。

趙榛立馬加快腳步迎了上去:“老種經略相公慢走!”

种師道回過身,見身後之人是趙榛,不由停下腳步:“信王爺?”

趙榛來到种師道身側,伸手攙住對方的一條胳膊,與對方結伴而行:“老種經略相公,明日出城追擊金軍,老將軍以為我軍有幾成勝算?”

這話一問,种師道不由苦笑幾聲,然後才伸出一根手指。

趙榛蹙眉道:“我軍僅有一成勝算?”

种師道搖搖頭:“一成都沒有!”

作為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种師道太清楚宋軍目前的狀況了。

汴梁禁軍表面上有十幾20萬,有戰鬥力的最多三四萬,其餘不過烏合之眾。

眼下,城中真正有戰力的,就只有他帶來的那五萬三邊之軍。

三邊之軍常年跟西夏作戰,有豐富的戰鬥經驗。

但是先前幾個月的鏖戰,三邊之軍損失慘重,正急需休整。

這種時候皇帝讓三邊之軍出城去追擊撤退的金軍,一支疲憊之師能有多強戰力?

趙榛也想到了宋軍戰鬥力的孱弱,但萬萬沒有想到,种師道居然會說宋軍連一成勝算都沒有。

“老將軍,我大宋軍隊不管怎麼說都是從本土作戰,難道就毫無優勢可言?”

种師道又是一聲苦笑,搖頭道:“要是官家採納我剛開始的建議,在金人一開始就攻過來的時候,派兵去拒守黃河,金軍根本打不過來。

但眼下幾個月的鏖戰,我軍損失慘重,貿然出城追擊,實在是難有勝算。

除非……”

“除非什麼?”

趙榛急不可耐的追問。

“除非我軍能用騎兵高速奔襲,憑藉騎兵強大的機動力發動突然襲擊,才有勝算,但是……”

种師道沒有說下去,趙榛已然明白了為什麼宋軍不能用騎兵去追擊金軍。

因為大宋沒有那麼多騎兵啊!

大宋自從澶淵之盟後,馬政敗壞,要說湊個幾千匹戰馬或許不難,但是湊出上萬匹,就很吃力了。

突襲金軍,只憑幾千騎兵無異於以卵擊石,因為金人的騎兵也不在少數。

“老將軍何不……”趙榛本想勸說种師道對趙桓的命令來個陽奉陰違,或者乾脆不執行。但他一想种師道敢這麼幹,那可就算活到頭了,畢竟大宋最忌諱武將不聽命令。

想著,趙榛話音一轉,改口道:“老將軍,你在我大宋軍隊頗有威望,金人都敬佩你三分,你看這樣好不好?

小王與老將軍,再加上何相爺,我們三人調轉回去勸說一下我皇兄,叫他收回成命。”

“收回成命?”种師道譏笑道:“我的信王爺,都說你是個聰明人,老夫今日看來,您實在是愚不可及。”

“小王何處愚笨,請老將軍指教!”

趙榛誠懇的拱手行禮,並沒有因為种師道的話生氣。

“小王爺能有如此氣宇,老夫甚慰。”种師道拍了拍趙榛的肩膀,沉聲道:“官家要去追擊金軍,並不是單純的為了達成軍事目的,更重要的還是想要完成政治目的。”

“政治目的?”趙榛眉頭一皺,他這碗水還淺,有點領會不透這句話的意思。

种師道看了一眼身後,拉著趙榛繼續緩步前進,然後壓的聲音說道:“道君皇帝猶在,官家帝位不穩,若是能取得一個大勝仗,官家的聲望必然大漲。”

趙榛也是聰明人,馬上明白了种師道話中的意思。

趙桓堅持要打這一仗,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想在軍事上打擊金人,更主要的還是想透過這一戰為自已撈取政治資本。

雖然趙桓已經在朝堂上把徽宗朝的老臣打擊的差不多了,但實際上他的帝位依舊不穩固。

道理很簡單,徽宗到底做了20多年皇帝,而且他在位的時候,大宋的版圖達到了名義上的最大。

因此徽宗在朝野還是具有相當威望的,反觀趙桓,繼位之後一直喪城失地,給他老子背了不少黑鍋。

這種情況下,徽宗在局勢穩定之後,仍有翻盤的可能。

趙桓想徹底按死他父皇,唯一的辦法就是打一個大勝仗。

只要他能打一個大勝仗,趙桓就能為自已賺取足夠的政治威望,他老爹將永無翻身的機會。

“皇兄為了鞏固自已的帝位,不惜拿幾十萬大軍去冒險。”

趙榛不敢相信,為了坐穩皇位,趙桓居然不惜冒險賠上幾十萬大軍。

要知道萬一這幾十萬大軍有什麼損失,大宋將有亡國的可能性。

他這簡直是在拿大宋的國運去賭博。

“在官家看來,能穩固他的帝位,才是最重要的,他根本不在乎死多少人。”

“這一仗要是打勝了,就是官家運籌帷幄,要是打輸了老夫就會是最大的罪人!”

种師道遲疑了一下,然後故作輕鬆的笑道:“其實王爺,你也不用這麼悲觀,明日一戰,要是姚平仲能完全服從我的指揮,還是有些勝算的。

最起碼不會輸的很慘,但是他要是一意孤行,不聽我的話,那結果是什麼樣子可就不好說了。”

“那老將軍,姚平仲會聽您的指揮嗎?”

趙榛問出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姚平仲這傢伙到底聽不聽种師道指揮。

按照皇帝的安排,這一戰大宋軍隊分成兩路,姚平仲和种師道各帶一軍,互不統屬。

但是种師道在軍中的威望更高,官職也比姚平仲稍高,理論上來說姚應該是會服從种師道的指揮的。

“我也不知道!”种師道搖了搖頭道:“以前姚平仲跟我都在西北打過仗,也算是我提拔出來的,不過人都是會變的,我也不確定現在能不能指揮的動他,但願可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