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 章 打聽張驢兒父子下落
重生之我是竇娥冤中的蔡婆婆 花滿歸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等蘇楊做好飯時已經到了傍晚,外出的幾人也忙完回到家中。
吃過飯後蘇楊想到了買的那幾畝地,於是詢問了莊稼的現狀,按時間來算上一茬莊稼早已成熟。
“主家,上一輪的小麥和水稻收成很好,比別家的糧食多了整整五十擔。周圍的農戶紛紛來向咱們家換種子,我自作主張向他們換了一部分的小麥和水稻種。
種出來的小麥留了一部分作為種子,其餘的都用來製作麥芽糖。至於水稻我們託人去了皮,留著家裡平日吃。
旱地裡現如今種的是花生和大豆,前些日子才種上。水田裡種的還是水稻,當初那批自您離開後只隔了十來天就成熟了,現在這批水稻是一個半月前才培育出幼苗插到地裡的。”蔡一回答道。
“那地裡多久澆一次水,隔多久施一次肥料?”
蔡一說大概每隔三天澆一次水,隔十天施一次肥料。肥料的翻制交給了蔡柯他們,有時自已忙不過來時還會拜託蔡柯他們幾個幫忙澆澆水。
蘇楊讓蔡一明天早上澆水時叫上自已,兩人一起去地裡看莊稼的長勢。
第二天一早蘇楊和蔡一去往地裡,二人先來到旱地裡。蔡一在挑水澆地,蘇楊則邊檢視大豆和花生的長勢,邊給地裡除草。地裡的花生和大豆長勢極好,已經發出了幼苗。
待澆水和除草工作完成後,蘇楊和蔡一又給地裡施了一些自制的肥料。做完這些後蘇楊和蔡一又來到了水田裡,依舊是加水、除草、施肥一條龍工作結束。
蘇楊看著水田裡的水稻和水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或許可以嘗試水稻和魚共生這種新型養種結合的方式來提高作物的產量。
但這種做法還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會有人偷偷的將地裡的魚撈走,還會踩踏水稻幼苗。蘇楊打算將這個未成形的想法打磨打磨,在進行實施。
將這個想法暫時按下,蘇楊打算去看看城外的兩人,於是讓蔡一先回去,告訴他自已想在這裡獨自待一會。蔡一以為蘇楊想在這裡散散心,便離開了。
蘇楊獨自在地裡待了一會,直到看不見蔡一背影時,才起身往城外走去。
前日那兩人說借住到東邊的村子裡,蘇楊出了城就往東邊的方向走。
正走著突然聽到路上有兩人在講話,看年齡應該是一對父子,稍年長一些的在向年輕一些的抱怨道:“魚兒,這路也太遠了,日頭又這麼大。若是聽我的咱們早早就溜上驢車,也不用受這什勞子苦。”
“爹,你就知足吧!要讓我倆待在驢車下面也不比這舒服到哪兒去。”
蘇楊將這個稱呼誤聽為‘驢兒’頓時警鈴大作,這些日子的成功到底是讓蘇楊倦怠了。
蘇楊連忙躲起來,等到二人離去才敢繼續往東邊走。走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蘇楊就到了東邊的村邊的村落裡。
向街上的路人打聽了護送自已的那兩人行蹤,依著行人指路的方向,蘇楊便朝著兩人暫住的農戶家裡走去。
在一個轉角處看到了那兩個護衛正在幫人劈柴,蘇楊走了過去和兩人簡單的打了聲招呼。那兩人放下手中活計,將蘇楊迎進暫時居住的屋中。
蘇楊詢問了兩人的姓名,得知這兩個人分別叫郭磊和黃浩,原先在山寨中也是個小頭目,手下分別管著十來號人。
“在這裡過得怎麼樣?”蘇楊詢問道。
“這裡山清水秀是個好去處,不過我們的職責是護衛您的安全。不知我們何時能進到城中保護您。”
蘇楊是不太想讓郭磊和黃浩跟著自已,江戈派這兩人說是護衛自已安全,其實也是另一種方式的監視。
況且自已當時對江戈訴說自已個人經歷時,在真話中摻了假話,這個事情如果被發現可能在面子上會鬧得不太好看。
“你們且等一等,我昨日一進城就託人打聽辦路引的事。我家在這裡也是無權無勢,路引可能還需要些日子。”
郭磊和黃昊聽後,當即表示可以偷溜進城裡。蘇楊勸兩人,這樣做風險太大,一旦被發現可能會被捉進監獄。
“我在城中的家裡有幾個身強力壯的家丁,不會有危險。我看你們和村子裡的人相處的都挺好的,或許可以趁這個機會宣揚清晏教。
將咱們教會的名聲打出去,吸引眾教徒,到時候不僅會獲得名利,還會受到教主的賞識。”
蘇楊看到郭磊和黃浩雖然還在猶豫,但能看出他們已經開始動搖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到時候如果教主問起來,你們只管將這些事推到我身上。為了咱們教會的發展,我個人的安危又算得了什麼呢?”
郭磊和黃浩頓時感動的跪在地上,直呼蘇楊大義。蘇楊將兩人扶起,又說了些鼓舞人心的話。
郭磊和黃浩聽的是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就將這片城外的農戶全部納入清晏教,好教自已在教內揚名立萬。
蘇楊看氣氛烘托的差不多了,就開始切入今天的正題。
“其實今日來找你們還有另一件事,昨日江神給我指示。說是在這塊兒附近有兩個人將會對清晏教不利,對清晏教不利的那兩人是一對父子。
江神告訴我那對父子中兒子的名字,他叫張驢兒,我在夢中隱隱窺得二人身影。
年長的那個約莫二十來歲,年少的那個十來歲左右,兩人長的賊眉鼠眼,只要你們見了定會一眼將其認出,你們平日要多多留意他們。
一旦發現及時聯絡我,不要擅自行動。這件事是江神暗中託夢於我,此乃洩露天機之舉要承擔相應的因果,不能告訴別人。”
郭磊和黃浩聽後,當即就立下誓言,今日之事對外不會洩露半分。
請蘇楊放心,至於尋找張驢兒父子之事,二人也會盡快打聽。絕不能讓人危害到清晏教的發展。
說完這些,蘇楊交給了這兩人五兩銀子。讓他們好好在這裡傳播清晏教,如果有張驢兒父子的訊息,就託人進城將這個訊息遞到蔡家。
郭磊和黃浩連連應是,蘇楊見事情說完便起身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