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蘇楊就和佩紫一起去往糖鋪,準備實地看看糖鋪的經營日常。

去到糖鋪中,蘇楊發現糖鋪裡售賣的品類比自已在時多出了芝麻糖和花生芝麻混合口味的糖。

於是就看向佩紫,佩紫向蘇楊解釋道。

“這是蔡一研製出的新品,用不同的材料混合,就可以做出不同口味的糖。我們試著售賣過了,只留下比較受歡迎的兩種放在店裡。”

蘇楊將兩種不同的口味各拿起一塊兒,放入口中品嚐,芝麻和花生的鹹香混合這麥芽糖的甜味,奇異的口感在嘴中炸開。脆脆的花生和芝麻裹挾著熬製金黃的麥芽糖,酥到掉渣。

這酥脆的口感令蘇楊感到驚奇,隨即看向佩紫。

“這個花生和芝麻提前用鹽炒過嗎?吃起來有種淡淡的鹹味。”

“主家,花生和芝麻確實是用鹽炒過,我們發現這樣可以使糖味更甜,有種獨特的鹹甜味兒。也更受各家夫人的喜愛,她們每次都會讓府中的管事買上許多留在家裡。”

蘇楊在糖鋪幫了一個時辰的忙,基本瞭解了糖鋪現在的經營情況。

和佩紫說了聲,就去往茶水攤的方向準備看看茶水攤的經營狀況,在去往茶水攤的路上蘇楊發現周邊陸陸續續有賣水的人家,他們挑著扁擔在路邊支起一個簡陋的攤位。

在路邊吆喝著賣水,賣水的價格和自家一樣,也是一文錢一人,可無限續杯。

他們的攤位周圍也有零星幾個顧客在買水,不過時不時還能聽見幾人在抱怨蔡家茶水攤人太多,根本搶不上水。只能在周邊賣水的小攤那裡解解渴。

蘇楊來到了自家茶水攤周圍,發現果真如路人所言,四面水洩不通。蘇楊站在人群外看到蔡五和王家兩兄弟正在忙碌,便沒有上前打擾。

只在周圍靜靜的瞧著,蘇楊發現以前賣一文錢的清水現在在裡面加了紫蘇葉,價格沒變。另外賣兩文錢的茶水裡也加了好幾個其他品類的茶葉。糖水一如既往的暢銷,來買的人很多,現在都是每日限量售賣糖水。

正巧這時蔡五發現了蘇楊,看到蘇楊正在看茶水鋪出的新品茶葉。擠出人群,將蘇楊拉到茶水攤裡面,邊忙活著給人找錢,邊向蘇楊介紹道:

“這是佩紫姑娘和竇娥小姐一起做的新品茶葉,現今咱們鋪子裡的茶葉都是她們兩個自已做的。這新制的茶葉味道清香,客人都誇咱家的茶葉口感好。”

蘇楊就開啟存放茶葉的盒子,捻了一些幹茶葉放到手中,細細打量,茶葉形狀完好,色澤鮮亮。

湊近聞去,還有淡淡的香味兒。這種品質的茶葉,可以稱的上佳品。

蘇楊又在茶水攤幫了會兒忙,直到人漸漸少了下來。才讓王齊帶著自已去到新租的製糖工坊裡,去那裡看看情況。

王齊和蔡五講過要帶蘇楊去製糖工坊的事後,就帶著蘇楊穿過熱鬧的街道,來到一片相對冷清的衚衕裡,指著衚衕中的第三家對蘇楊說,那就是租的製糖工坊。

蘇楊讓王齊先回茶水攤,自已則走到第三家的門口敲響房門。

蔡二將門開啟,看到門前站的蘇楊,連忙將蘇楊迎到屋子裡面。

蘇楊進到門內,打量周圍環境,院子中的空間非常大,院子中間處有一口水井,右側還有一個用茅草搭成的棚子,棚子下放著一個石磨,棚子裡還整齊的堆放著一些柴火。

蔡二給蘇楊介紹著製糖工坊的情況,那個石磨原本是放在蔡家的那個,但為了方便磨製一些材料,幾人就將石磨搬到這邊。

最左邊那個屋子裡放的是一些原材料,比如麥子、花生、糯米、芝麻等。

中間那個屋子的內室用於培育麥芽,外室用於放置一些成品琉璃糖和龍鬚酥之類的。

靠右邊的那個屋子的外間則放置著一些雜物,比如熬製麥芽糖的鍋和水桶之類的。裡間放了兩張軟榻,供幾人日常休息使用。

今天正好是熬糖的日子,院子裡只有蔡家四兄弟在緊鑼密鼓的熬製著麥芽糖。蔡二說他們每隔三天熬製一批麥芽糖。第四天時就像熬製好的麥芽糖做成龍鬚酥、花生糖等產品。

其餘的時間幾人負責採買物資,培育幼苗,外出送貨。

蘇楊又向蔡二詢問了怎麼沒見蔡柯他們,不是說來蔡家糖坊做工嗎?

蔡二向蘇楊講了蔡柯等人負責的事項,他們主要是負責砍一些柴火、去茶水攤送送茶水、外出送貨時幫忙推車、將豌豆磨成粉和把花生壓碎之類的工作。

像是製作麥芽糖的一些核心工序,蔡二等人沒有讓其他人插手。前兩天將這些活計幹完,第三天和第四天就不需要這些人過來幫忙了。

他們就會去準備一些柴火,或者去茶水鋪幫忙送送茶水。不過工錢是照發的。

一個人每月300文底薪,按送的柴貨數量給他們算提成。算下來每人平均每月有五百文左右,這個工資如果不亂花,在山陽縣每月可以過得相當不錯了。

蘇楊瞭然,蔡二他們對於麥芽糖配方的保密工作做的挺好。看到蔡一和蔡三正在熬製麥芽糖,剛好周圍有做芝麻糖剩下的芝麻。蘇楊就將麻糖的做法教給他們。

先將熬煮好的麥芽糖放置一小會兒,待溫度稍降時,反覆拉扯,直到裡面充滿氣泡,再拉成白色細條狀。快速在上面撒上熟芝麻。

再將其切割成小塊兒,麻糖就做好了。吃起來脆脆的,又有一種芝麻的香味兒,甜而不膩。

指導幾人將麻糖做好,蘇陽用油紙包了兩包,準備帶回家裡讓其餘人嘗一嘗店鋪的新品。

剛走到街道拐角處就看到了趙八婆在那裡買燒餅,蘇楊快步上前和趙八婆打了個招呼。兩人互相客套了幾句,蘇楊切入正題。

想讓趙八婆幫忙留意一下哪裡有較大一點的院子出售,自已想買一個。並將自已剛才打包的麻糖遞給了趙八婆一包。

並附在趙八婆耳邊悄悄的說,這是店鋪裡的新品,還沒有出售呢,你是最先吃到新品的人,今日只做出了這兩包。

這種新奇的吃食孩子最是喜歡,給你家小孫子拿一包。

趙八婆聽後臉上的笑容更加真誠了,忙給蘇楊保證到:“蔡妹子,我辦事你放心!我等會兒就幫你打聽。”

蘇楊聽到趙八婆的保證放下心來,和趙八婆告別後回到了家中。

將麻糖取了一部分,分給竇娥和雲郎。三人便坐在院子中邊吃麻糖,邊靜靜的坐著。

吃著吃著蘇楊想起了雲郎給蔡柯取名的事情,向雲郎詢問道:

“我聽蔡柯說,你給他取的名字出自詩經‘伐柯’可有此事?”

雲郎以為蘇楊沒看過這篇,想糊弄過去。

“是啊,母親,是我給蔡柯取的。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個人很勤勞的在砍樹,我也是看寓意好才給他取的,想讓他以後做個勤勞的人。”

蘇楊頓時感覺自已頭頂冒出了三個問號,要是自已沒看過這篇,還真就被糊弄過去了,這孩子有點欠揍。ƪ(‾.‾“)┐

“這篇講的難道不是一個男子婚姻的美滿嗎?你們夫子就是這麼教的?”

雲郎聽後自知糊弄不過去,只得低下頭認錯。

“母親,對不起,是我那日起了捉弄的心思才給他說我是取自詩經,但其實我取名字的時候並沒有想到詩經。是後來取好名字後,發現詩經裡恰好有一篇這樣的文,想捉弄捉弄他。”

蘇楊說:“你應該道歉的不是我,而是蔡柯。不過我那日已經幫你解釋過了,說你學問沒做明白給人胡亂鄒的來處。讓蔡柯莫要當真。

你自已再和他正式的道個歉,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樣有讀書識字的機會。蔡柯可能並不知道你開這個玩笑的意思,只會將你的玩笑話當真,你自已好好想想吧。”

蘇楊說完便去廚房做飯去了,竇娥也回了房中,獨留下雲郎在院子中靜靜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