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艱難的籌建,學校的飼料廠建成了,它坐落在學校大門的左側,緊挨著公路,
是一棟三層的水泥結構的廠房,有兩百多平方米,還有一個不大的院子,院子旁有
一排簡陋的平房作為辦公室。為了慶祝飼料廠的建成投產,學校專門召開了慶祝大
會。那天,整個校園張燈結綵,彩旗飄揚,領導們興高采烈、神采奕奕,在大會上
大談特談飼料廠的建廠意義,憧憬光明美好的未來。
大會之後,鍾馨和大家來到廠區觀看工人們生產,大家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有的對飼料廠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飼料廠能帶來可觀的利潤,能提高大家的福利,
改善生活水平。部分教師很擔憂,擔心飼料廠不僅不能為大家謀福利,還會帶來財
務上的損失。還有一部分則漠然置之。
兩種觀點涇渭分明,為了鼓舞大家的信心,同時也為了防止在教師中出現恐慌
情緒,領導宣佈了一條紀律:嚴禁大家在私下場合談論有關不利於飼料廠的言論,
否則將給予相應的懲罰。
學校從此進入了一個特殊時期,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沉默著,同時默默祈禱,祈
禱飼料廠運作正常。
但飼料廠正式投入生產不到兩個月,就出現了大家不願看到的局面。因為沒有
經過周密的市場調查和規劃,剛剛投入生產出來的飼料面臨銷售困難,不僅如此,
原料購買也因週轉資金短缺出現困難。學校投入了大筆資金卻沒有看到贏利的前景,
管理飼料廠的領導已經對繼續生產感到絕望,但這個投入鉅額資金建立起來的飼料
廠如果停產就會在教職工中造成很壞的影響。同時,學校領導為了向教職工們證明
當初建廠的正確性,也在勉強掙扎投資,可是越生產虧損就越多。
情況已經非常清楚,籌建飼料廠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它不僅讓學校多年的積蓄
流失殆盡,學校還因此背上了鉅額外債。廣大教職工非常痛心,大家不顧領導宣佈
的有關飼料廠的紀律,紛紛在私下咒罵起來:“哼,沒有經過職工代表大會討論就自
作主張投資建廠,結果怎麼樣?看到了吧?”
“哼,別看我們是商業學校,教育學生從事商業工作的領導卻不懂得經商。”
領導也意識到了決定錯誤,但卻怎麼也不肯承認,更不敢道歉,為了安撫民心,
領導們決定哪怕借債也要大幅提高職工們的福利待遇,課酬提高了幾乎一倍還多,
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做法居然也平息了諸多怨言。只要滿足於眼前利益,哪管錢是
從哪來的。可也有極少數老師暗地裡還在進行著猛烈地抨擊。
已經領略到權力威力的領導又一次重演殺一儆百的戲碼,只要能夠堵住任何
不利的言論,便不惜使用任何手段,為此領導給那些心懷不滿的教師穿上各種“小
鞋”。不用說,大家明白以卵擊石的後果,紛紛明哲保身。
教職工們的派系分得更加明顯了,學校出現了三大新派系,一派是以賈老師為
首的以中青年為主的女教師;另一派是以中層領導為首的中老年女教師,還有一派
是以男性為主的,各個派系都有一個校級領導作後盾,各個派系沆瀣一氣,為了各
自的利益,不擇手段地貶低對方,同時又離不開對方,各派系相互利用,相互依存,
學校的各項工作都被這些派系壟斷了。
鍾馨和易姬麗遊離於這些派系之外,不願加入任何一個派系,她們鄙視那些派
系,同時也感到那些派系力量的強大。她們小心翼翼地躲在自己的天地裡,做著自
己喜歡的事情。
這一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五十週年,為了紀念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偉大
勝利,世界各國紛紛舉行各種儀式慶祝,電視、報紙、雜誌也鋪天蓋地播出有關訊息,
書店裡擺滿了有關二戰時期的書籍。這一切的一切彷彿把人們的記憶重新拉回到已
經過去了的戰爭年代。
鍾馨到書店買回了些二戰名人錄,《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墨索里尼》
《東條英機》……她利用上班的空隙,把它們都看了一遍。
說實話,對第二次世界大戰,鍾馨原本知道得並不多,有關戰爭的起源及各國
之間的角力鍾馨瞭解太少,是改革開放讓人們得以重新審視過去的歷史,新的作品
也得以從更真實的角度去記錄這段歷史,鍾馨已經漸漸跳出書中所闡述的範疇,慢
慢從另一個角度去思索問題了。
鍾馨到書店買了《普通一兵》《真正的人》《卓婭與舒拉》。她一本一本地看著。
書裡的主人公是那麼的熟悉,她們的理想與口號與過去自己所受的教育是多麼相似,
自己過去不也是懷著同樣的理想和志向嗎?不知有多少次,鍾馨被書中那恢宏的畫
卷和主人公崇高的品質所感動,她一遍又一遍地翻這些書,默默感謝這些英雄,感
謝他們所做出的犧牲,她明白今天的和平安寧是多麼珍貴。
她又仔細閱讀了《丘吉爾》,她不明白為什麼人們都把丘吉爾稱作世界偉人,不
明白為什麼丘吉爾那麼擔心德國法西斯投降後西歐被共產主義佔領,她憎恨丘吉爾
鼓動杜魯門發動和前蘇聯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冷戰到底是怎麼產生的?美國是怎樣
引領西方世界文明的?
易姬麗看到鍾馨有事沒事地看這些書,覺得很不理解,在她看來有時間看書還
不如去商場挑選幾件漂亮的衣服打扮打扮呢!
鍾馨不理會易姬麗,她著迷地研究起丘吉爾來了。但鍾馨發現,要和易姬麗一
起討論這些問題是不可能的,因為每一次鍾馨試圖和她說起丘吉爾,易姬麗總是打
斷她的話,表明她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
鍾馨和易姬麗的每次談話只能侷限於油鹽醬醋和吃穿玩樂上。而且她對鍾馨的
這些疑問不屑一顧,也覺得鍾馨為這些問題煩惱不值得,她帶著一種自以為是的神
情來教訓鍾馨:“哈,這些問題是你和我這種小人物應該管的嗎?”並以說教的口吻
規勸鍾馨不應該把精力放在這種不切實際的問題上,當務之急要優先考慮怎樣討得
領導的歡心。鍾馨知道易姬麗的用意,她不為所動,她做事向來就是我行我素。
她擠時間看《新聞聯播》《新聞六十分》《國際新聞》,後來又看《經濟半小時》
《財經新聞聯播》等,這些節目就好比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為鍾馨提供了源源不
斷的精神食糧,也為她的思維方向開啟了另一扇門。
她每天都要買一份《參考訊息》、《生活晚報》,看報紙已經成了她雷打不動的習
慣。從報紙中她可以知道許多我們國家在經濟戰線上所取得的成績,也從身邊的人
和事物中看到了這些變化,她每天坐車去上班的路上,公路兩旁的低矮的草房已經
被高大的水泥樓房取代了,那是那些先富裕起來的農民蓋的啊,農民們每家每戶蓋
起一座座新樓房,那漂亮的樓房神氣地坐落在公路兩旁,還有的農民開起了小汽車,
他們的臉上不再有愁容,取而代之的是自豪的神情。如此巨大的改變,在過去是不
可想象的。
鍾馨羨慕地看著那些農民,欽佩他們的勤勞致富,為什麼同樣是九百六十萬平
方公里的土地,同樣是中國人,過去的日子過得那麼艱苦,現在為什麼日子卻好起
來了?
答案是改革開放,其打破了長久以來的“大鍋飯制度”,解放了人們的生產力,
把人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我們拋棄過去那種極端的“左”的思想路線,回
歸到正確的發展道路上,我們現在充分享受到自由,我們已經真正當家做主了。
不知道有多少次,鍾馨一想到這些,她便感謝丘吉爾,是他那遠見卓識的眼光
洞察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保護自由世界的緊迫性;感謝美國;更要感謝dengiaoping,
是他老人家以大無畏的勇氣撥亂反正,帶領我們解放了思想。
鍾馨思索著思索著,她變得更不合群了。鍾馨的這些行為使她成了一個異類,
很多同事從骨子裡看不起鍾馨,她們把鍾馨的這種怪僻行為看成是她苦難生活的一
部分,說她是離婚了的女人。任憑流言蜚語四處橫行肆虐,鍾馨就是穩如磐石,泰
然自若。畢竟,“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汝非吾,安知吾如汝”。
在那些激盪的日子裡,鍾馨的脈搏跟隨我們國家的經濟騰飛而搏動著,她的思
想感情的潮水像一股巨大的衝擊波沖刷著她的心田,她感到不能再這樣碌碌無為下
去,腦子裡依稀升起一股希望——摒棄固有成見,以驚世駭俗的勇氣為自己也為兒
子,開闢一條嶄新的道路。
可一想要落實,鍾馨又茫然了,她不知道自己身上到底有什麼能耐?在這自由
的天地裡能做什麼?平凡的生活還在照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