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一連碰壁了幾家,李牧臉上蒼白,但為了活著,他只能一家一家的敲門,只求能夠得到一點點吃的,好在有一家好心人給了他兩塊糟糠,雖然難吃,但好歹可以填肚子,李牧千恩萬謝之後,深深的看了眼這家房屋。

李牧就這樣在門口拌著雪團艱難的嚥下糟糠,李牧只吃了一塊糟糠,留了一塊,他很珍惜得到的每一滴食物,如果一下子吃完了,他不知道下一次要什麼時候才能有吃的。

小心的放到衣兜裡,快步的離開,這裡依舊還是太窮,沒有能給他在這生活下去的條件,他還要繼續趕路。

……

李牧越走越遠,那塊糟糠早已經吃完,餓了就吃樹上的嫩枝嫩葉充飢,雪地逐漸的消失了,寒風也不再有那種刺骨的感覺。

環境不再那麼惡劣,遠處已經出現了泥磚屋子,李牧加快腳步,朝著那邊走去。

李牧遠遠看到泥磚屋子前方的田野間,許多人影在田地裡忙活著,等他走進村子的時候,一些房屋前掛著一些苞谷,番麥。

李牧走近敲著木板門,門開了後,一位老人出來,老人駝著背,面頰憔悴,看著李牧問道“有事嗎?”

李牧誠懇問著“老人家,可否給點吃的”

老人語氣沙啞的說了句“沒有”隨後就把門關上了,李牧繼續尋找下一家問,一路上都是低聲下氣求著每一家,求求您,給口吃的吧。

或許是有人看著李牧這個孩子模樣,終究是不忍心,給了他幾個麥饅,有個好心人提了一句“孩子,如果沒有家人或者親戚,又找不到活兒,就去募兵處那看看吧,怎麼著不會餓死。”

李牧謝過之後,問明瞭募兵在哪,於是邊吃邊走,兜裡還放著兩個麥饅。再次穿過兩個村子,李牧來到了一座城池前,城門口處,有許多身影,有的是父母帶著孩子,有的是結伴同行的少年,也有許多衣著破爛跟李牧這樣的人。

李牧走近,看著城牆下貼著的募兵告示

“奉朝廷令,募兵十萬,以抵禦外敵,凡參兵之人每月可得1兩白銀,凡戰死之人可得補償10兩白銀,年滿14到40即可參軍。”

普通人家一個月開支也不過500文錢,給地主耕種也不過每月得600文錢。

李牧看完告示,走到了排隊參兵的隊伍中,前面的人一個個減少著,到了李牧這

“姓名”

“李牧”

“戶籍”

“乞丐”

“我問你戶籍是哪”

“不知道,打小就是乞丐了,沒有父母”

“行吧,跟到一邊去,下一個”

李牧走到了一群等著安排的人群中,天邊太陽快要落上的時候,參兵的隊伍終於不在有人。隨著一陣敲鼓聲響起,一名穿著護甲計程車兵走了出來大喊一聲

“集”

所有參兵的人快速的走到了一起,等待著

“現在所有人跟上”

李牧隨著200多人一起跟在士兵後面,來到了一處山坡下空曠之處,這裡已經搭建著一些營帳。

等到所有人都進入這片營帳之地後,士兵停了下來,轉身面對著這200多人,說著“所有人,十人一排”

“今晚你們就住在這裡,明天一早,趕往城池訓練,現在每一排一個營帳,一會會有人安排吃食。散”

李牧這些人紛紛找到自已的營帳,各自坐在了營帳裡面,等待著安排吃的,有相熟的人則小聲交流了起來。

“聽說朝廷去年入夏就已經開始打仗了,跟胡人交界的幾個城池都被攻破了。”

“可不是,聽說死了好多人,逃出來的人路上還發生的瘟疫,人死了好多。”

“也不知道我們會被安排去哪,可別安排到有瘟疫的地方,不然還沒跟胡人開打,可能就染上了瘟疫,那可就死定了。”

聽到瘟疫,幾人都害怕,心裡擔憂著,祈禱著別去瘟疫的地方。

李牧只是安靜的躺在那,這是他離開寺廟以來,躺過的為數不多的最溫暖的地方,他很珍惜這樣的每一刻。腦袋裡的是逃生路上,饑民啃食屍體的畫面,以及父母離開時,對自已說過的話。心裡暗暗下著決心,兒子一定會活得好好的,你們放心。

也不知過了多久,眾人忍受著肚子裡的飢餓感,卻不敢出去叫喊,民怕官,怕到了骨子裡。

隨著一聲開飯了,所有人立刻衝了出來,中間處,兩個伙伕在一口大鍋前忙碌著,旁邊站著一排士兵。

“排列,一隊隊領取吃食,膽敢造次,立刻拉出去砍頭。”

聽到這狠厲的喊聲,無人敢作亂,很快,眾人端著一碗稀粥一個麥饅吃了起來。

“吃好後回營帳待著,不得隨意走動,如要解手,出營帳遠點。一旦發現逃跑者,就地格殺。”

所有人嚇得紛紛回自已營帳待著,李牧在身邊人小聲的交頭接耳中很快就睡了過去,他已經很久沒有好好睡過一覺了。

天色剛亮,外面便響起了敲鑼聲,等所有人都離開營帳後。

“集,排列”

“現在,收拾好各自的營帳,一刻鐘後出發,散”

隨著眾人跟著士兵越走越遠,前來送行的親人也慢離開了城池門口,路上開始的時候還挺安靜,慢慢地,隊伍裡響起了交頭接耳的說話聲,前面計程車兵也不管,只是在隊伍慢了的時候,催促著加快腳步。

面對的無法預測的未來,有人害怕,害怕死亡,有人憧憬,只要建功立業,便可以平步青雲。李牧的想法很簡單,有一口吃的,能活下去。

白天趕路,晚上紮營,隨著越來越靠近邊關,慢慢的多出了很多,募兵前來的隊伍,集結到了一起,朝著某座城池而去。

遠遠的就看到兩山之間平坦遼闊的空地前屹立著一面高大的城牆,等所有人靠近城牆之時,城門緩緩開啟。

“集,排列,所有人依次進入城池”

李牧看到門口處上方刻著《虎峽關》三個大字。

等到所有人都進去後,寬厚城門緩緩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