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緣人:您們好!我是乾坤先生,歡迎聽讀《絕學無憂》

信:信已可以成聖賢,故一心修行。

信世人皆可以成聖賢,故誨人不倦。

欲以聖人之道化天下,故明道於世。

欲以聖人之道傳後世,故著絕學成書。

道:未見道,行而不知,見而不明,為而不成;若見道,不行必知,不見不明,不為必成。故聖人常無事;常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志:心賢聖志立欲滅,機天見雲凌天通。

《絕學無憂》之道德經典揭秘

第二十四章

【原典】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日餘食贅形。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第二十四章

【譯文】

踮起腳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反而不能遠行。自逞已見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為是的反而得不到顯昭;自我誇耀的建立不起功勳;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從道的角度看,以上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只能說是剩飯贅瘤。因為它們是令人厭惡的東西,所以有道的人決不這樣做。

【解析】

這是老子思想中極富精義的部分。不過在這其中仍然貫穿著以退為進和所謂“委曲求全” 的處世哲學。這種觀點、這種態度絕不是無條件的、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採用的,而僅是對現實鬥爭中某種情況下可以採用的策略,這雖然說不上是在逃避現實的政治鬥爭,但表面上給人的印象卻是消極退守、防禦。當然,這是老子哲學思想的一貫主張。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一定要靈活運用,它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第二十五章

【原典】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日逝,逝日遠,遠日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譯文】

有一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聽不到它的聲音也看不見它的形體,寂靜而空虛,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永不停息,迴圈執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為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強把它叫做“道”,再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它廣大無邊而執行不息,執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間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純任自然。

【解析】

現實世界的一切都是相對而存在的,而唯有“道”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道”是“獨立而不改”的。在本章裡,老子提出“道”、“人”、“天”、“地”這四個存在,“道”是第一位的。它不會隨著變動運轉而消失。它經過變動運轉又回到原始狀態,這個狀態就是事物得以產生的最基本、最根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