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緣人:您們好!我是乾坤先生,歡迎聽讀《絕學無憂》

《絕學無憂》之成功之道

信:信己可以成聖賢,故一心修行。

信世人皆可以成聖賢,故誨人不倦。

欲以聖人之道化天下,故明道於世。

欲以聖人之道傳後世,故著絕學成書。

道:未見道,行而不知,見而不明,為而不成;若見道,不行必知,不見不明,不為必成。故聖人常無事;常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志:心賢聖志立欲滅,機天見雲凌天通。

成功之道:當下之道

★當下之道

有人成功了,有人失敗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合不合道。合道的前提是找到“道”。那麼,今天的成功的到在哪?我們知道,研究歷史的人主要研究政治、研究經濟、研究文化;國家強盛三個體現政治穩定、經濟發達、文化發達;國家發展的三塊基石是政治、經濟、文化。所以,要找到道,我們先研究一下國家發展的大勢。

解放前,軍閥混戰,日寇入侵,中國大地民不聊生,人民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於是,毛主席主張“槍桿子出政權”,中國共產黨在他的領導下推翻三座大山,解放中華民族,建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如果有人在解放前主張大力發展經濟和文化,根本是行不通的,是無稽之談。當時的普通人要想有所作為,可以加入到革命的隊伍,將自己投身到解放中華民族、建立新中國的行動中去,人生才能有所大成。

解放前

在解放前,人生之勢在戰場。那些出身卑微的農家子弟,到革命隊伍後,能成長為戰鬥英雄,甚發展經濟發展文化至將軍或元帥,被人世世代代敬仰,如董存瑞、黃(寸步難行)(舉步維艱)繼光、楊靖宇等,還有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和徐向前,他們六位就是農民出身的元帥。而那些本是富家子弟,即使接受過教育,但因為和大勢背道而馳,最終成為漢奸賣國罪,被人世世代代唾棄。如汪精衛等。

政治三十年機會在農村:1930年1月毛澤東發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文章中第一次明確提出黨的工作應以鄉村為中心,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指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新道路。

“農村包圍城市”的方針說明機會更多在農村,所以,當時的革命隊伍裡多為農民的子弟,十大元帥有六位是農民出身。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被

毛澤東詩詞“詠娃”獨坐池塘如虎睡,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人們尊稱為“毛主席”。哪個女兒敢作聲。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在我們看來,歷史上的有些朝代就是以政治為核心、“勢”在軍事的,如贏玫時代的秦朝。秦透過幾代人的努力,最後由贏政統一六國,稱為始皇帝。

經濟三十年: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不僅建立全面的物質生產體系,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人世界經濟體系,國際地位不斷上升。

建國以後,中國作為一個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主義國家,如何使自己儘快地擺脫貧困和落後,這是我國面臨的重大課題。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

使國家更加富強、人民更加幸福。鄧小平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貓”的方針和口號。因此,改革開放後,有經濟頭腦的人,哪怕是文化不高,只要致力於發展經濟就有所成。所以,當時文化發展處於劣勢,出現“讀書無用論”,雖然文化也有一定的發展,但只能說是經濟發展的附帶。

改革開放初,那些文化水平不高,但只要投身到商海中,往往能改變命運,

如在當時就出現了大批農民企業家。不投身經濟,哪怕是學歷再高,也只會默默無聞,所以當時出現“造原子的不如採茶葉蛋的”的現象。

經濟三十年機會在城市:改革開放後,我們首先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作為經濟特區是。後來,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合、青島、連雲港、南通、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和北海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也逐漸開放。開放政策讓深圳,溫州,上海,天津,青島,寧波,廣州等城市更加發達。人們也擁進城市打工,到城裡掙錢,可以看出,改革開放時,說明機會更多在城市。很多有錢人在城市成功、發跡。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廣安縣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之一,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者,同時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所倡導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後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兩次當選《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1979年1月29日,鄧小平副總理開始訪問美國。2014年2月19日是鄧小平逝世17週年紀念日。

在歷史上,以經濟為中心、“勢”在經濟的朝代有很多,如元朝。由於蒙古對商品交換依賴較大,儒家輕商思想較少,故元朝比較提倡商業,使得商品經濟十分繁榮,使其成為當時世界上相當富庶的國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為當時聞名世界的商業中心。為了適應商品交換,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紙幣流通制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以紙幣作為流通貨幣的朝代。

在當下文化三十年: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