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瑾兒算了一下,今天一共賣了60兩,買糧,米麵糧油花了578文。另外買銀針花了10兩銀子,一共還剩40兩餘幾百文。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讓母親過上好日子。

趙瑾兒踏出保和堂後,並沒有直接去集合,而是漫步街頭,享受著這難得的閒暇時光。她一路走走停停,欣賞著沿途的風景與熱鬧景象。不知不覺間,她來到一家糧店門前停下腳步,想著家裡的口糧也快見底了,便走進去挑選了一些米麵。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她只購買了母女倆大約三四天的份量。畢竟家中尚有外債未還清,做人還是低調點好,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正所謂“財不外露”這個道理,她自然明白得很。

原本她還想再買點肉改善下伙食,但轉念一想到明早還需上山採藥可以順便打獵,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儘管現在手頭有些銀兩,但仍需為將來做打算,否則即使有錢也無法堂堂正正地使用。

待採購完畢,趙瑾兒徑直前往城門口與眾人會合。此時,於嬸子早已抵達此處等待多時。見趙瑾兒過來,她趕忙迎上去寒暄幾句。然而就在這時,一旁的李翠花突然插話道:“喲,瑾丫頭這回可是買了不少好東西啊!只是不曉得那銀子是否湊齊了能交給你奶奶呢?可莫要等到第十天又被送去孫屠戶家當媳婦哦,哈哈哈哈!”

原來這李翠花的女兒與趙瑾兒年齡相仿,她看上了隔壁福祿村的一個童生。怎奈那童生對趙瑾兒情有獨鍾,使得李翠花心生嫉妒,每每見到趙瑾兒總要冷嘲熱諷一番。

趙瑾兒目光堅定地看著李翠花,語氣堅決地說道:“嬸子請放心,銀兩之事我會想辦法再去籌措,如果實在不行,還有我外祖家可以依靠,無論如何,我絕對不會讓自已嫁到那種地方去的。倒是嬸子您啊,還是多操心下自已家的女兒吧!”

李翠華萬萬沒有料到,平日裡看似溫柔軟弱的趙瑾兒此刻竟然言辭犀利、毫不相讓,她剛要開口反駁幾句,牛車卻已經抵達目的地。於是,於嬸子急忙拉住趙瑾兒登上了車。

一上車,於嬸子便關切地詢問道:“瑾丫頭啊,今天的情況怎麼樣?你那些採來的藥草都賣掉了嗎?”趙瑾兒滿心歡喜地回答道:“於嬸子您就放寬心吧,藥鋪掌櫃對我的藥材讚不絕口呢,說品質非常好。今天可是賣出了不少錢哦!等明天我還要繼續上山採藥呢。我估摸著,大概再過個十天左右,應該就能把錢籌集得差不多啦。”

她深知財不露白的道理,所以並未透露具體的收入金額,同時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賺到錢,否則將來難以解釋錢款的來源。

周圍的人們聽到趙瑾兒這番話,紛紛瞪大了雙眼,露出驚訝之色。他們萬萬沒想到,這些普通的草藥竟能賣出如此高價,心中不禁對趙瑾兒佩服不已。還有人上來問:“瑾丫頭,你可以領著我們採草藥嗎?”這樣的話,大家都可以今年多一份收入,多一份保障?”

趙瑾兒說:“當然可以,不過要過一些時間,我最近要把這些銀兩湊出來,沒有時間教大家,等過這段這段時間之後,我會教大家的,到時候大家都抽一個人出來,藥材還可以種植明年如果大家有富裕的土地也可以種植。”

對於採草藥大家都是贊同的,但是對於種植草藥,大家都認為還是種糧食比較靠譜,畢竟可以溫飽中藥材沒有把握的事情,大家都不敢投入,如果沒有收入,那今年豈不是要餓肚子。

李翠花眼睜睜地看著大家紛紛向趙瑾兒表示祝賀與羨慕之情,心中不禁泛起一陣酸楚。其實她何嘗不想像趙瑾兒那樣去採摘草藥呢?然而當她瞥見一旁於氏那冷漠而警惕的眼神時,到嘴邊的話又硬生生嚥了回去,只得默默扭過頭去假裝欣賞沿途風景。

這一路上可謂熱鬧非凡,眾人有說有笑、好不快活!其中一些人確實是發自內心地替趙瑾兒感到高興;還有些人則更關心採藥之事,畢竟這可是一門能賺錢的手藝;但也不乏心生嫉妒之人——他們難以置信趙瑾兒僅憑每日採藥竟能賺到如此豐厚的酬勞,短短十日便可攢夠整整二十兩銀子!要知道,這意味著每天都有二兩銀子進賬啊!只是這些人並不知曉,趙瑾兒並非盲目亂採一通,而是有所取捨、精挑細選之後才會出手採摘,自然能夠賣出高價。

趙錦兒始終留意著周圍人的神情變化,並將每個人的反應都深深烙印在心頭。她明白哪些人才是真正關心自已的朋友們,日後教授採藥技藝之時定當傾盡全力、悉心教導;至於那些心懷叵測或是善妒之人,則無需過多交往。就這樣,伴隨著歡聲笑語,一行人很快便抵達了趙家莊。

趙瑾兒踏入家門,目光落在了院子裡正在專心刺繡的吳氏身上。吳氏似乎早就在等待著她歸來,一見趙瑾兒便急忙迎上前去,關切地問道:“瑾兒啊,今日藥材賣的怎麼樣?”

趙瑾兒將吳氏拉進屋內,並順手關上門。她小心翼翼地從懷中掏出那四十兩銀子和銀針遞給吳氏。吳氏瞪大眼睛看著手中的銀子,滿臉驚愕之色,難以置信地問道:“怎會有這麼多的銀子?你買銀針會醫術嗎?”

趙瑾兒耐心地向母親解釋道,這次採藥時有所挑選,因此才能賣出這樣好的價錢。買銀針打算按古籍學習醫術。但明日仍需上山採摘,以免因一日暴富而招人妒忌,惹來麻煩事。此外,若考慮到老宅將來分家產之事,也不宜過於招搖。

吳氏對女兒的顧慮深表認同,心中暗自欣慰。望著眼前越發懂事成熟的女兒,吳氏不禁感嘆萬分,或許正如人們常言,歷經磨難後方能迎來福報。想到此處,吳氏眼中閃爍著淚光,滿含感激地道:“老天保佑,讓我的女兒得以逢凶化吉。如今看來,真是應了那句‘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