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海域
一望無際的海面上,碧藍的海水迎風盪漾,一艘艘戰艦劈開海浪,濺起無數晶瑩剔透的水花,留下一道長長的水痕。
英法聯合艦隊正在這片廣闊的海洋上航行,不斷地斬開一個又一個漣漪。
艦橋上,兩名中年男子並肩而立,他們就是這支艦隊的將領——英國的何登將軍和法國的馬麥將軍。兩人都身穿華麗的軍服,神情嚴肅而自信。
\"何登將軍!馬麥將軍!\" 領航員按照慣例向兩位將軍報告著航行日誌。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無名海域,很快我們將抵達百慕大區域!\"
聽到這個訊息,何登和馬麥對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興奮之色。
這次遠征美洲,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一旦成功,他們的家族都將會在歐洲大陸之上青史留名。
\"下去吧!小心謹慎,不能掉以輕心!注意提防!\" 何登揮了揮手,讓領航員下去後。
馬麥拍著何登的肩膀語氣輕鬆道\"放心吧,我已經安排好了瞭望哨,時刻保持警惕。一旦發現情況不對,立刻發出警報。\"
何登滿意地點了點頭,他相信馬麥的能力。然而,心中卻總有一種不安的感覺。
作為老倫敦的將軍,他不禁想起了當年偷襲西班牙海軍的情景。那時候,他們趁著西班牙海軍遠航而來、疲憊不堪之際發動攻擊,取得了勝利。
如今,他擔心大明的海軍也會效仿他們的做法,趁他們疲勞時發起突襲。
為了確保安全,何登決定加強繼續加強戒備。
他下令增加巡邏隊的數量,並要求士兵們隨時準備戰鬥。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艦隊保持高度警惕,密切關注周圍的動靜。儘管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異常,但這種緊張的氛圍始終籠罩著整個艦隊。
\"看!那是百慕!\" 一名軍官激動地喊道。
到了百慕,距離美洲就更近了。
之前瓊州戰場上面,蒸汽戰船的出現讓英國海軍猝不及防,之後英國也投入人力和物力進行研究。
親歷海戰的老兵都被請到造船廠幫助研發,總設計師就是瓦特。
經過一年多的忙碌,眾人終於取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
然而,蒸汽機與戰船的融合卻顯得極不和諧,勉強能夠使用的戰船僅有寥寥數艘。
此次支援美洲,他們帶上了這些戰船以及設計師瓦特。瓦特渴望近距離觀察這個精妙絕倫的設計究竟是如何實現的。
作為一名工程師,瓦特得知特瓊州在試車蒸汽車時,他曾多次萌生出離開英國、奔赴大明的念頭。
蒸汽機如何驅動車輛?車的設計又是怎樣的呢?這種魅力對一個熱衷於機械的人來說實在太誘人了。
101旅海軍艦隊停靠在百慕大通往美洲的必經之路的一座小島上,這裡有一些避風港。
大西洋上時常會出現龍捲風,為了保護戰船,節省燃料,大部隊停駐在港口也是最佳的選擇。
因為美洲的絕大部分地區還是在英軍的控制範圍,雖然有的地方有煤炭,但是也難以運送到大明軍的手中。
在馬薩諸塞州,大明軍隊採取了戰略防禦策略,不再主動出擊。由於英國軍隊缺乏優勢,他們也不敢輕易進攻,只能遠遠地注視著大明軍隊不斷地輪替。
“敵情!”
大明海軍這邊最先發現情況,101旅1013團一營今天值守,他們在例行的巡邏中發現了正在靠近的英法聯軍的領航船隊。
“砰!”
“砰!”
仇人見仇人,分外眼紅,兩軍旋即陷入遭遇戰。
十艘大明海軍和十八艘英法聯軍互相撲向對方,誓要吃下這一隊人馬。
“靳副連長!你帶一隊人馬回去告知旅部情況!”王營長叫過手下最得力的干將。
靳副連長早就擼起袖子準備大幹一場,結果就接到了營長的命令。
“我不去!這營裡面那麼多人,憑什麼就讓我一個人去!”靳副連長聽到命令的第一時間就向傳令員抗議。
傳令員無奈道“營長就是這麼安排的,你和我說也沒有用呀!”
“那你閃開,我要去找營長!”靳副連長放下武德三式,準備乘坐小船去找王營長。
他們分別管理著船隻,除非例行會議的時候,一般都是在各自的船隻上面。
“靳副連長!現在的局勢容不得你我再這樣來回跑!旅部那邊沒有我們這裡的具體情況,他們難以有所行動,一營的命都交在您的手中了!”傳令員攔住靳副連長,言辭懇切的提醒著。
戰鬥一旦打響,弟兄們賣命是勝利的一部分因素,但是有一部分,那就是情報。
現在每耽誤一分鐘,就會有不少的兄弟失去性命。
“營長!”靳副連長喃喃幾句之後,帶上一個班計程車兵,乘坐小船離開,回去傳遞情報。
另外一邊,英法領航部隊,也是立馬調動船隻向大部隊彙報情況。
炮戰進行幾輪之後,兩邊船隻就已經靠得非常近,索性就停止火炮,直接進入白刃戰。
英國叫嚷著扔出掛鉤橫板,鋒利的鐵釘扎入木質圍欄,就算固定了位置,
其他人打完燧發槍之後,抄起武器就要橫渡。
武德三式在前兩代的基礎上做了更加多的改進,射速與威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就是子彈的工藝一直沒有辦法解決。
大明軍的將士們將武德三式的子彈射光之後,抽出刺刀,裝於槍口。
新式的槍支延長了一定的槍管距離,在白刃戰的時候,也能發揮一寸長一寸強的作用。
“鐺!”金屬碰撞的脆響,大明士兵挑開英軍的大刀,就是一槍托砸了上去。
英軍被砸的眼冒金星,腳下一個踉蹌,身體失衡的時候,刺刀便筆直的刺穿軟甲,刺刀收回,三稜軍刺造成的傷口汩汩的冒著鮮血。
英軍腳下一軟,摔落到海水中,起起伏伏。
甲板上的廝殺還在繼續,大約一個時辰之後,二十艘英軍的第二梯隊戰艦趕到,三十多艘英軍戰艦採取合圍的方式,將明軍戰艦堵死在包圍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