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隊考核放在了第二天,訓練日時各支球隊都練到很晚,所有人都清楚,這次總教練採用的全新考核方式,最後會以分數決定國家隊成員的去留,

每次考核得分都非常關鍵,得分領先的要保持成績,落後的要奮起直追。

幾個球隊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都是相互熟悉的球員組隊,默契程度自然不錯,

古雙全首戰的對手遇到了老熟人,是老隊友趙亞新組建的隊伍,互相對各自的打法熟悉,自然壓力不小,

不出意外對方派出了隊內最高的幾個隊員,提升內線高度打算和古雙全的球隊做一次內線的比試,

可令老隊友沒想到的是,派上場的是陳豪,徐軍,郭鵬還有兩個後衛的陣容,古雙全並沒有首發出場,

讓陳豪打大前鋒,郭鵬改打小前鋒,徐軍居中,這樣一個陣容看上去顯得十分保守,

可是在實戰中,戰術安排就顯得與眾不同,讓對手摸不著頭腦,

比賽開始,徐軍和陳豪兩個大個子並沒有佔據內線,而是在三分線附近走位,主要的作用是為郭鵬和兩個後衛做擋拆和傳接球,

郭鵬三人始終是球隊進攻的發起點和終結點,成為進攻主攻,

三人不停透過中鋒擋拆在外線拉出空位,發起遠投,能進入國家隊試訓幾個人的投籃穩定性都是很好的,拉出空位命中率自然不錯,

這樣古雙全組建的球隊在首節就有了領先優勢,

而防守端,兩大中鋒退居內線,籃下實力很強,全隊採用陣地防守,

郭鵬位於三秒區,兩個後衛在三分線外布控,沒有給對手留下防守漏洞,雙方你來我往,比分差距不大。

在訓練日,古雙全拿出戰術板上把幾個人的位置一一標出,和大家分析對手的特點,

他的打法完全基於自己隊內幾個隊員的特點,在每個位置利用對位優勢,保證在防守端少出錯,進攻時多得分,

一天時間其實很短,他能做的就是把球隊優勢最大化,將失誤和漏洞降到最低。

不過在最後古雙全還針對不同隊伍設定了奇兵戰術。

在遇到自己的老隊友趙亞新組建的球隊時,古雙全首節乃至半場都不會上場,目的是儲存體力,

首先利用常規陣容,讓對手誤以為這邊打法會相對保守,

古雙全是這麼解釋的,咱們這邊內線球員多,對方一定會在內線安排足夠戰力,這時在場上要充分發揮後衛的突破和投射能力,兩個高個子內線,在三分線外可以有效吸引防守注意力,讓對手內線向外站位,給後衛留出突破空間,

如果對方發現咱們以投籃為主陣型收縮,徐軍和陳豪將為兩個後衛及鋒線的郭鵬做擋拆,拉出空位外線投籃。

而古雙全將作為奇兵在上半場末端或者下半場開始時候發揮作用。

在正式比賽時刻,兩隊交鋒進入半場休息,在觀察到對方上半場因為防守自己這邊三人不停的突破和外線投籃已經有些疲憊的時候,

古雙全從容上陣,此時場上自己這邊還是雙塔陣容,徐軍依舊在三分線附近活動,三個後衛同時上場,內線交給古雙全發揮,

下半場開始,趙亞新以為古雙全這邊依舊靠外線投射,也派出了跑動靈活的陣容,

可一上來,就被古雙全從三秒區突破上籃造成犯規,這一節,所有人在外線活動,拉開內線空間,古雙全利用自己的內線腳步強打籃下,

他在面對趙亞新鎮守的內線還是很有優勢的,臨時變陣收穫奇效,

原本趙亞新球隊缺少高大中鋒,幾個大前鋒把守內線,打算利用陣地防守,

結果上半場被對方不停的突破分球,把防守陣型撕的粉碎,下半場剛剛排上幾個靈活的後衛意圖限制對方突破,

可來了內線大殺器古雙全,幾個強力突破把趙亞新打的沒了脾氣,暫停後只好往內線收縮,

古雙全這會又開始內線突破後傳球給外線,幾個後衛火力持續,徐軍也有穩定的半截籃,

第三節古雙全隊打出了15比5的小高潮,分數很快拉開,

第四節趙亞新隊幾個大前鋒都回來,打算繼續鞏固內線,古雙全立即換下徐軍,讓陳豪上場,

打法上古雙全和陳豪繼續在三分線活動,這次場上五個球員都有突破能力,拿到球后就是突破上籃,遇到防守快速向外傳球,隊友接球再突破,再分球,只到找到空位發動投籃,最後比分定格在75比65,古雙全隊獲得首勝。

不得不說考核組此次的考核內容十分有針對性,單挑考核在一天內結束,考核個人的實力,組隊比試分為三天,每隊上下午各比一場,考驗默契度的同時,對球員體力和耐力的考核也在考量範圍。

古雙全隊上午贏過趙亞新的球隊後,下午就迎來了後衛組第一名吳超組成的隊伍,這支隊伍裡有三大中鋒的楊歡,兩人以前是省隊隊友,都有著一手不錯的中投

他們的這支隊,在上午的比賽中也是採用了外線多點開花的戰術,贏得首勝。

在前一天的戰術佈置上,對於外線投手多的球隊,古雙全拿出了這樣的陣容,三中鋒加上兩個速度最快的後衛,

古雙全對這麼一個奇怪陣容的解釋是,既然你們能多點開花,那就不和你們拼防守,我們比進攻,

楊歡作為中鋒身材較為瘦弱,他打法飄逸適合在中遠距離憑藉身高發起遠投,吳超外號冷箭,速度快投射準,常常在突破行進中跳投得分,面對這樣的對手,古雙全將戰術板往地上一拍,一個內容,就是打徵地戰,

防守端兩個後衛不停換防吳超,把這人的投籃限制到極限,內線古雙全對楊歡,在腳步上限制不給對方留空位,其他中鋒鎮守內線,賭你的遠投命中率,

當然這不是重點,防守上一旦安排多人包夾勢必留出空位投籃的機會,

重點還是在進攻上,三個中鋒在場上勢必會把速度託慢,進攻時候兩個後衛的作用就是帶球控制節奏,把球運到前場,待三個大個子中鋒在內線落位,

徐軍居中處於罰球線位置,古雙全在兩邊45度角接應,陳豪背打不停衝擊內線,

三個人在內線,用內傳內的配合,一人拿球,兩人在不同位置向內線攻擊,一旦佔據有力位置就往裡吊球,這樣打成功率極高。

整場比賽,古雙全的策略就是和對方拼命中率,你外線投的再準,保持到5成的命中率已經是很高的了,我在內線不停穿插製造上籃機會,能把成功率提到6成就能穩贏。

當然這樣的戰術也有弊端,進攻節奏會很慢,幾名中鋒體力消耗極大,

最終比賽也確如古雙全預料,自己這邊每次進攻都要花費20秒左右,而對方全場節奏很快,幾乎是在自己一半的時間就完成了進攻,

對方憑藉外線得分點多的優勢,在前三節一直保持領先,古雙全在內的三個中鋒,耗費了巨大的體力在第四節才扭轉比分,最後結果是領先6分拿下比賽,

雙方在防守上都沒有好的辦法限制對方,導致這場比賽得分都很高,最終比分106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