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門外一個女子,濃眉大眼,長髮披肩,面板偏黑,眉心畫彩。長髮上戴一隻銀質髮箍,插幾支野鳥的羽毛。身上穿棕樹皮結成的披肩和短裙,露出健美的兩條胳膊和兩隻長腿。一看就是蠻族裝束。

面對兩名警員,她正手持一把佩刀,躬著身子,擺出防衛的姿態。

兩名警察不敢靠近她,嘴不停的說,似乎要跟她交流什麼。

“他們說什麼?”

鄔珍問王老闆。

王老闆開旅店,各個民族的人見得多。久而久之,也懂點各種語言。

就解釋道:

“這女子帶刀入鎮屬於違法,她大約想投店,我的這個夥計不讓,於是打了他一耳光!”

又道:“鎮裡這兩名警員過來干涉,大約也打不過她。她現在拿著刀,他們更是不敢惹她,勸她快點離開!”

“為什麼就不敢惹?”

“她是毛律人,通常住在深山裡面,靠打獵為生,很少進城的。”

“他們從來都是刀不離身!政府也很尊重原住民的傳統,只要不犯法,一般不會管他們!”

“有點意思。”鄔珍笑道:

“她不光有刀,還會武藝!幾個男人一起上,怕都不是她的對手!”

又對王老闆道:“我有話跟她說,你來翻譯!”

王老闆點頭同意。不知道她要跟她說什麼。

“這位姑娘!這裡沒有壞人!快把武器收起!大家不會為難你!”

王老闆隨即傳譯。那蠻女朝她打量幾眼。

見這女人面容姣好,又有一股英氣;身材絕好且有力感,絕非普通弱不禁風女子可比,因而對她生出好印象,就歸刀入鞘,只是目光中仍現桀驁不馴之色。

“這位姑娘要住店吧!王老闆!你安排她住!費用算在我的頭上!”

王老闆就把意思說了一遍。

這蠻女面色和悅了些,就往旅店裡走來。

王老闆聽了鄔珍的話,安排她住宿。

回頭對那兩個警員道:“麻煩你們了,沒事了!”

待那女子收拾妥當。鄔珍又帶王老闆過去,同她說話。

“姑娘哪裡人?來鎮裡有什麼事?”

“我是神山腳下的毛律人!部族中出了壞人,打傷族長逃走!我這是來抓他回去!”

“你叫什麼名字?”

“我的名字叫吉拉!”

“吉拉姑娘,我叫鄔珍,我願意和你交朋友!”

“嗯!謝謝你!歡迎到神山下面來作客!”

“那就後會有期嘍!“鄔珍笑道:“你忙你的事情,我就不打擾!店裡你儘管住!”

同王老闆出來後。把王老闆請至自已這邊,和岑重一起詢問他置業的事。

“本鎮倒有發展的潛力,許多土地尚未開發。不過鎮子中心一帶,以及主要街道兩邊,基本早有主人!”

“臨河一帶如何呢?”

“冷清了一些。住人倒是可以的,不適合商用。”

問了些情況之後,就和鄔珍一起,來到鎮上閒逛。

的確如王老闆所言。鎮子的中心一帶,還是比較繁榮,店鋪和房屋稠密,人口也多。河的西邊全是華人店鋪,一鋪緊挨一鋪。有餐店、食品店、五金店、文具店、手機店和話費卡充值店,以及大型超市和菜市場,生活基本的商品應有盡有。

鎮子的規模,雖然還夠不上城市規模,但也不是一座小鎮。假以時日的話,並非不可能發展成一座小城市。

在鬧市看到幾個老年婦女。其中一個白髮蒼蒼,都坐在花壇邊休息。

岑重和鄔珍坐在另一邊,跟她們隔街相望。岑重向她們微笑示意,她們報以一笑。

似曾相識的華人面孔,產生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就像是在國內,看見的她們一樣,沒有什麼不同之處。以至於產生一種錯覺,就像是置身在國內的某條街道,某個市集。

“她們很慈祥哎!”鄔珍道:“而且無憂無慮的樣子!”

“是啊!”岑重答道:“在這偏遠小地,能看到如此熟悉的面孔,感覺像是奇蹟。”

“看到這些老人家,就像看到家鄉的阿公阿婆一樣!”

隨即心裡釋然,如果心裡有希望,處處可以是家鄉。

兩人走走歇歇,來到papar河南岸。這裡相對冷清。也許是沒有像樣的馬路的緣故,還沒有看到扎堆式的居住。

然而這裡風光宜人,視野開闊。能看到在不同的方位,有一座白色金頂的清真寺,還有一座紅色的媽祖廟。這裡不但多民族居住,還是多信仰共存。

papar河寬約十餘米,不知從何處流來,總之十分綿長。穿過此鎮,向西奔向大海。

沙巴的天空彷彿永遠晴朗和蔚藍,飄蕩著白雲朵朵。沙巴的雲,在岑重眼裡是世上最美的雲。藍天的下面是藍色的papar河,形成水天一色。其實河的顏色,是天空渲染而成。

河上有捕魚人,或是撒下一網,慢慢去收。或是駕快船出海而去。

他們是以漁撈為生的巴夭人。他們是低調的族群。

他們沒有唱漁歌,也不知他們會不會唱,總之是默默的打魚。每天打的魚,再默默的拿到市場裡賣。魚很新鮮,不愁賣不掉。賣來的錢可以維持生計,供養一家老小。

“大爺!打到魚了麼?打了幾條?”

岑重向船上的老漢喊話。

那老漢抬頭看他一眼。雖然聽不懂說什麼,卻明白什麼意思。

於是用手指報了個數字。

岑重向他挑挑大拇指。他想他應該能懂。

果然老漢笑了笑。

“親愛的,在這河邊建個房怎麼樣?把家安在這兒可好?”

“不好!沒有馬路,沒有人流,也沒有鄰居!附近也沒有商店!”

“把房子建在儘量靠近鬧市的地方,假如居民數量增加,一定能往這兒延伸發展。到時候,什麼配套設施都有了!”

“那得等多久?”

“也不會太久的,你查一下這個鎮每年的人口增長數就知道。”

“目前這兒土地閒置,價格還便宜。咱們建一棟房子,裝上網際網路,再買輛小汽車,齊活了!還會感到不方便?!”

岑重激動地談論,要盡力說服鄔珍。

“你看這兒,環境多美!自然環境是種稀有的資源,喜歡住鬧市的人是不能明白的。”

“我喜靜怕鬧!我就喜歡安靜,不喜歡鬧市!”

“親愛的!我光這麼想象一下,心裡都是美滋滋的!”

其實他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還是可行的。這裡環境好,生活成本還低。

置業非小事,一連幾天,他們逛遍整個鎮子,尤其反覆觀察河水的南岸這片土地。

最終選擇了一個理想地點。諮詢管理部門後,遞上拿督的那封信。那封信沒有別的作用,可作為一種信任的擔保,提高辦理的速度。

從此這裡就是家。或許是永遠的家。

家的門前是路,路邊有河。

開車出行的話,左拐不遠就上了鎮子的大馬路。這塊地要是不拿下,早晚也得被人拿下。

置了地,下一步是蓋房。房子還是入鄉隨俗的好,蓋當地那種大木屋,物美價廉,也不張揚。

參考大量圖片資料,岑重畫了張草圖。

房子蓋三層。底層可以開書店和工作室。二、三層可以住人,人多點也住得下。樓層前面建走廊。方便從房間出來,看外面的景色。

房子一側搭車棚,方便將來停小車。房子外圍圈個院落,種些花花草草什麼的。

所有的細節方面,交給鄔珍去規劃,主婦的熱愛尤其重要。室內陳設和細節,頗花費了一些時間構思。走時尚的格調,不遜色於大設計。

門前的河岸建個小碼頭,可以系船。沒準將來會買條小快艇,從這裡駕著艇出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