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宋大莊這麼說,兄弟倆才小口小口的吃起了湯圓,剛才還滾燙的湯圓現在有些涼了,但卻是正適合入口的溫度,裡面的姜放的量足,那兩孩子喝了幾口之後便覺得身上暖呼呼的,肚子裡有了點熱食,腦子也不再昏昏沉沉的了。

兄弟二人抱著碗站在一旁,他們本來還想幫忙的,但是那些大人們哪裡會讓兩個小孩幹活,只把他們領到一邊站著等。

這家的房子比較小,看得出來屋頂已經很破敗了,要不然也不會因為這點雪就被壓塌了,有人檢視了一下木樑,那木樑都有些腐朽了,即使修繕也支援不了多久。

但是大家也默契的沒有提,這年頭誰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哪裡還有多餘的閒錢接濟別人呢?

能搭把手幫個忙就算不錯的了。

宋大莊看著那搖搖欲墜的房子,默默在心裡嘆了口氣,他倒是有心想幫助這二人,但人家本村的人都沒開口呢,他這個新來的要是強出頭,說不定還會惹人厭煩,因此也只能把那些念頭給摁了下去。

不過兩兄弟已經很感激了,村長不但找人給他們修好了屋頂,還讓每家每戶都勻了幾根木柴給他們,讓他們不至於在冬天的時候沒有柴火取暖凍死,至於糧食,只有幾家富裕的,給二人湊了一小口袋的糙米出來,要是他們省一些,只熬個米湯的話也能撐到開春了。

一個小破屋子很快就被修好了,宋大莊看著瘦骨嶙峋的兄弟倆,到底是於心不忍,於是讓他們過兩天去自已家裡幫忙。

“我家過兩日殺豬,活比較多忙不過來,你們要是有空就過去幫忙,我管你們一天的飯食,有肉,管飽。”

聽到不僅能吃飽,還有肉吃,兩人的眼睛頓時亮了,忙不迭的說好,等到那日一大早,兩個孩子就站在門口等著,生怕活計被其他人給搶了。

宋春臨從空間裡出來,就感知到這倆人站在門口,他想起宋大莊的吩咐,於是披上衣服去給二人開了門。

宋秦氏此刻也起來了,正準備燒點熱水給全家洗漱,見到兩人進來也是微微一愣。

這兩兄弟姓王,一個叫王勤,一個叫王勉,合起來就叫勤勉,性格也跟名字一樣,勤快又努力,聽到宋秦氏要去燒水,兩人一個擔水,一個生火,不一會兒就燒了一大鍋的熱水。

宋秦氏見自已的活都被他們給幹完了,也是哭笑不得,於是便讓他們乖乖看著火,她準備做個早飯。

早上宋家人吃的比較簡單,想著今天要殺豬,一下子殺三頭豬可不是輕鬆的事情,所以今天的早飯是包子饅頭,配一碗熱乎乎的肉粥。

包子跟饅頭是昨晚就蒸好了的,這會兒放鍋裡熱一熱就行,宋秦氏先熬粥,趁著煮粥的功夫剁肉切菜,粥滾了之後放入調味好的肉沫,再次翻滾後才放入切碎的青菜,最後撒上蔥花跟胡椒粉,點上香油,一鍋香噴噴的青菜肉沫粥就做好了。

那兄弟倆從未見過這麼稠的粥,還全都是粳米,不是糙米,肉沫也放得足足的,空氣裡瀰漫著肉香,讓許久未吃過肉的兩人不由自主的嚥了咽口水。

宋秦氏見他們低著頭不敢開口,想到二人的遭遇,輕輕嘆了一口氣,轉身拿起兩個碗跟勺子,盛了兩勺最稠的粥進碗裡,她把碗放在二人面前,柔聲道:“一大早的就趕過來,餓壞了吧,快吃。”

王勤跟王勉誠惶誠恐:“謝謝宋嬸嬸,我、我們吃過了才來的。”話音剛落,兩人的肚子就響起咕嚕咕嚕的聲音。

謊言被拆穿,兩個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宋秦氏沒說什麼,反而又從鍋裡拿了兩饅頭出來給他們。

“你們大莊叔說過了,包你們一天的飯食,這朝食也是算在裡面的,放心吃吧,等會還有不少活呢,不吃飽怎麼好乾活呢?”

聽到宋秦氏這麼說,兩兄弟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伸手接過了那兩個饅頭,小聲的跟宋秦氏道謝。

“謝謝嬸子的饅頭和粥。”

“嗯,你們快吃吧,我們也要吃飯了,這水已經夠熱了,先別燒了,一切等吃完再說。”

宋家人此時已經全都起床了,包括最小的宋小寶,也被宋小九拉了起來,宋小九昨天就聽說家裡要殺豬了,他從小在皇宮長大,別說看殺豬了,就連豬長什麼樣也是在來了宋家之後才見到的,因此他興奮的一晚上都沒怎麼睡,天矇矇亮就醒了。

“娘,什麼時候殺豬呀?”宋小九現在已經能很自然的稱呼宋大莊夫婦爹孃了,他蹬蹬蹬邁著小短腿來到廚房,先是撲進了宋秦氏的懷裡,仰著腦袋讓她給自已擦臉,擦完臉了才看見坐在灶臺邊的王家兄弟倆。

宋小九好奇的歪著腦袋:“娘,他們是誰呀?”

“他們是來幫忙殺豬的,來,我看看臉擦乾淨了沒?擦乾淨了就去堂屋,準備吃飯了。”

宋小九哦了一聲,又好奇的看了兩人一眼,這才飛快的衝到了堂屋,扯著宋春臨的袖子跟他八卦。

“二哥哥,廚房裡有兩怪怪的人,他們身上都沒有肉,還黑黑的。”

宋春臨想了一會兒,覺得宋小九說的應該是那兄弟倆,嗯,形容的還挺貼切,但弟弟該教育還是要教育的。

於是宋春臨板起臉,嚴肅的跟宋小九說道:“小九,那不是奇怪的人,是來幫咱家幹活的,小九不可以當著人家的面說人家奇怪,這是不禮貌的知道嗎?”

宋小九聞言也立刻板著臉:“小九知道了,小九是個禮貌的孩子,小九不說了。”

宋春臨滿意的摸了摸他的腦袋:“嗯,小九真乖。”

得了哥哥誇獎,宋小九不好意思的抱了抱宋春臨的腿,腦袋在他腿上蹭了蹭。

用完了早飯,那些被邀請的人家陸陸續續上門了,有了去年殺豬宴的教訓,宋大莊這次請的人不多,只叫了素日裡跟自家交好的幾個村民,以及幾個德高望重的長輩,就再無其他了。

不過還有一些聞風趕來買豬肉的,宋大莊說了,只賣一頭,就那頭最肥的,現如今家裡人也不愛吃肥的了,那肥豬賣了正好,剩下兩頭也夠宋家人吃很久了。

屠夫殺豬的速度很快,中午之前就把三頭豬都給殺好了,手腳利落的把豬肉分割成幾大塊,

王勤王勉兩個人則忙前忙後,替屠夫把分割好的肉扛到鋪好的木板上面,這樣好讓買肉的人挑選。

那些人你一言我一語的把那頭豬都給定了,屠夫就按照他們要的位置開始切肉,切好稱斤後交給王勤王勉,他們會把稱好的肉打包好,而宋大莊則全程站在一旁收錢。

這種農家自已養的豬賣的肉都比較便宜,大家鄉里鄉親的,也不好要價,全都按照肥肉三十二文,瘦肉二十四文一斤的價格賣,豬骨頭跟下水就比較便宜,豬骨頭拿回去煮湯,也能嚐個肉味,一些家裡比較窮的最喜歡買骨頭下水之類的,過年也好開個葷。

而前世賣得比肉還貴的排骨,在這裡一斤只賣十八文錢,比豬大骨稍微好一些,因為掛的肉比較多,豬心豬肺豬肝這些下水就更便宜了,統一十五文一個帶走,連稱斤都不用,不多時一頭肥豬就被分割賣完,那些買到了肉的村民們個個美滋滋的拎著肉回家了。

屠夫也拿著定好的豬肥膘跟工錢離開了,年底了殺豬人的多,他生意好著呢。

送走了屠夫跟買肉的村民,宋家人才正式操辦起殺豬宴來。

今年宋春臨特意要求把所有的蹄子都留下來了,打算讓宋秦氏做個黃豆燜豬蹄,排骨也留了一扇,剁成小塊做糖醋排骨,一大塊五花肉被切成小塊做了紅燒肉,這是餐桌上的重頭菜,由宋阿麼掌勺,裡面還加了不少鵪鶉蛋跟土豆,端上去滿滿一大盆,吃得眾人滿嘴流油。

王家兄弟也被分配到廚房這裡,跟前來幫忙的嬸子們坐一桌,在場的人都是認識的,兩人倒也沒顯得侷促,就是有些不好意思。

因為餐桌上的菜跟外邊的別無二致,都是相同的菜色,只是分量少了一些,王勤跟王勉已經很久沒吃過這麼好的飯食了,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怎麼下筷子。

宋秦氏也坐在這一桌,見兩人只顧扒飯,於是主動給他們夾了一塊排骨進碗裡。

“吃吧,這排骨酸酸甜甜的,你們小孩子最喜歡了。”

聽到宋秦氏這麼說了,王勤王勉才小心翼翼的夾起碗裡的排骨,排骨被炒得焦黃幹香,外邊裹著酸酸甜甜的醬汁,出鍋前還撒了芝麻,咬一口酸甜中透著濃郁油潤的肉香,只一口就讓兩人停不下來了。

因為排骨沒有肉,所以在古人眼中自然不如紅燒肉好吃,不過今天的排骨是酸甜的,正如宋秦氏所說,非常適合小孩子吃,兩人連吃好幾筷,見大家沒什麼反應,才又把筷子伸向同樣沒什麼肉的豬蹄。

豬蹄燉的時候加了一些醋,此時吃著口感軟糯但不爛,裡面的肉皮都吸飽了湯汁,吃起來也是滿嘴油香,而且特別下飯。

宋家待客吃的是粳米混糙米做的飯,非常符合這個時代的請客的習慣,兄弟倆連著吃了兩碗飯,當他們還想吃第三碗的時候,就被其他人制止了。

一個笑起來很慈祥的嬸嬸給他們解釋了一遍:“你們平日裡沒吃過這麼多飯吧?現在一下子吃那麼多容易積食,積食的滋味可不好受,摸摸你們的肚子,鼓起來就是飽了。”

兄弟倆忙摸了摸自已的肚子,果然鼓鼓的,確實是飽了。

吃過殺豬宴,村民相繼告別,那些來幫忙的人也都分到了一小塊豬肉跟一些沒吃完的剩菜,這些大部分都是鍋裡沒動過的,就算是動過的大家也並不介意,畢竟裡面可都是肉啊。

王家兄弟也分到了一塊肉,宋大莊還多給了兩根大棒骨,宋秦氏也抱著一個大海碗出來,碗裡裝了滿滿的紅燒肉。

“吃飯的時候就見你們啃骨頭了,這肉也沒吃幾口,鍋裡剩了很多,你們帶回去慢慢吃。”

王勤忙道:“使不得啊,宋嬸子,我們、我們已經拿了很多了……”更別提飯桌上還吃了那麼多的肉,這要換成銀錢,也值個半貫錢了吧。

宋秦氏直接把碗塞進王勉的懷裡:“讓你們拿著你們就拿著,你們看那些來幫忙的人,哪個沒有連吃帶拿的?別人可以,你們就可以,小小年紀別想那麼多,這就是你們今天的工錢,知道嗎?”

王勤抿著唇,看著弟弟懷裡的那碗紅燒肉,雖然現在已經涼透了,但他還是能聞到那濃郁的肉香,這麼香的肉,他還是在爹孃在世的時候吃過。

想到自已的爹孃,王勤忍不住眼眶一紅,他揉了揉眼睛,沒讓眼淚真的落下來,只是哽咽著朝宋家夫婦道謝:“多謝宋大叔跟宋嬸子了。”

宋大莊最是見不得小孩子哭,趕忙揮揮手讓他們回去。

“快些回去吧,冬日天黑的早,再不回去就晚了。”

兄弟倆再次朝二人道謝,然後抱著東西回去了。

看著兩人遠去的背影,宋秦氏不免感慨了一句:“沒了爹孃的孩子,命就是苦。”

宋大莊輕輕拍了她肩膀一下,知道妻子是想起另一個世界的春臨了,那時候的春臨雖然父母健在,但有跟沒有一樣,過的還不如這兩個孩子呢,起碼他們的爹孃在世的時候,是真心疼愛這兩個兒子的。

這次殺豬宴顧逢月沒來,之前宋大莊去邀請過,不過沒見著顧逢月的面,管家說顧家這兄弟倆也整日忙得不見人影呢,宋大莊回來跟宋爺爺說了一嘴,宋爺爺反應過來,猜到侯爺跟顧逢月忙的應該是宋小九的事情。

要讓一個皇子悄無聲息的消失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直到宋大莊都把燻好的臘肉臘腸送到侯府了,也沒能見上顧逢月一面,反倒是讓他在京城聽到了一些捕風捉影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