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阿麼自然不可能只裝肉鬆小貝,他把家裡的銀錠子拿出來,放在食盒的最下面,那太監回了宮後開啟食盒看見底下的銀子,足足有三十兩,心道這宋家也雖然是泥腿子出身,但出手倒是挺大方的,事後多次在皇帝跟太后面前給宋家美言,這是後話了。
宋家出了這麼大的喜事,村裡自然人人豔羨,里長跟村長這次也算是跟著沾光了,那宣旨的太監走後,大家也都好奇的想要看一看那聖旨長什麼樣子,宋爺爺自然不肯,他把聖旨好好的裝進盒子裡,打算留著給子孫後代瞻仰的。
看不到聖旨,但宋家還有不少金銀珠寶,全都擺在了大廳前,十個大箱子裡全是珍貴的珊瑚、珍珠,以及玉石的擺件首飾,那精緻繁複程度,令大家歎為觀止。
“我滴乖乖唉,這得值不少錢吧?”
旁邊的婦人啐了一句:“你可真是掉進錢眼裡去了,這些可都是宮裡御賜的寶物,有錢都買不到吶。”
旁邊的人也跟著附和,方才說話的人訕訕收回了想摸一摸的手,這玩意寶貝得狠,他還是不摸了,免得弄壞了他可沒錢賠。
家有喜事,宋老爺子高興壞了,趁著大家還沒走,宣佈今夜請大家吃酒,也算是慶賀今年的豐收。
眾人聽到有酒席喝,紛紛叫好,有些腿腳快的已經趕回家去搬桌椅了。
因為決定的突然,宋大莊也來不及買什麼菜了,他趕著車帶著宋春臨去了鎮上一趟,兩人帶回了半頭豬,二十幾只宰殺好的雞鴨,以及一大桶的活魚回來。
青菜這些村裡家家戶戶都有,知道宋家沒準備,來吃酒的人基本上個個都帶了菜過來,大部分是地裡現摘的蔬菜,新鮮又好吃。
婦人們一來就去洗菜摘菜,等宋大莊的馬車一回來,大傢伙都被那一車的肉給驚呆了,還是宋大莊提醒了才回過神來,將那半扇豬肉給卸了下來,還有那二十幾只雞鴨,菜色大家也不挑剔了,有什麼做什麼,掌勺的是宋阿麼跟宋秦氏,兩人現在做菜的方式都是宋春臨指匯出來的,灶臺上的調料也全是現代調料,什麼耗油醬油豆瓣醬這些,應有盡有,隨意炒個家常菜不在話下。
活魚被男人們現殺剁好,跟宋家醃的酸菜一起做成酸菜魚,豬肉則被剃了骨頭,肉做成滿滿兩大鍋土豆紅燒肉,骨頭跟蘿蔔一起熬湯,雞鴨剁成小塊,一個做三杯雞,一個做啤酒鴨,當然啤酒沒有,但宋大莊買了米酒,米酒做出來也香得很。
這個時代的釀酒技術還停留在最簡單的米酒,度數不是很高,酒液也比較濃稠,宋春臨好奇的嘗過,感覺就是沒有加糖的酒釀。
不過大家都很喜歡就是了,宋大莊買了三罈子,足足六十斤,席面擺了十幾桌,大傢伙熱熱鬧鬧的吃到了晚上。
酒過三巡,連宋爺爺都有些醉了,他跟里長跟村長這些老傢伙坐一桌,席上滿是大家的恭維,宋爺爺聽得滿面紅光,他也沒想到自已臨老了,還能借著孫子風光一回。
里長豔羨的看著他,又看看自已那個只會吃肉的兒子,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還是小宋命好啊,我家那個簡直就是討債鬼,唉,都當爺爺的人了,辦事有時候還是不著調。”
“我瞧著他挺好的,這不是才給你抱了個大曾孫嗎?”村長提醒他道。
說起寶貝曾孫,里長這才笑眯了眼睛:“這哪算他的本事啊,那是我乖孫能幹,三年抱倆,嘿嘿,明年再生個小姑娘,就兒女雙全啦。”
眾人紛紛說里長命才好,這麼大年紀了還身體硬朗,子孫滿堂,可不是命好嗎?
酒席一直進行到月上樹梢,眾人才盡興而歸,送走了最後一個客人,宋大莊整個人就累癱在了椅子上,起不來了。
宋秦氏把髒的碗筷歸置到一起,打算留著明早洗乾淨了分好送回去,至於那些桌椅板凳,就要宋大莊自已去送了。
看著媳婦還在忙前忙後,宋大莊也不坐了,他走過去接過了宋秦氏手裡的活。
“你先坐著,明早再忙吧,放那一晚上也不會壞的。”
宋秦氏想想也是,乾脆放著不管,正好宋春生把水燒熱了,一家子簡單洗漱後便睡下了,忙碌了一天,大家幾乎都是沾枕即入睡。
除了宋春臨,客人走後他才有空去研究那份聖旨,白天太監唸的他沒怎麼聽懂,現在攤開來一看,裡面只有前面幾句的關鍵詞,後面一長串全是賞賜的寶物名字,宋春臨略過那些名單沒看,只盯著前面那幾句研究。
聖旨用的是文言文,好在宋春臨經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勉強把上下句的意思給弄明白了。
“宋家三年所產土豆紅薯全部充歸國庫所有,由國庫分發至各個郡縣……嘶~”宋春臨後知後覺的明白,這皇帝是想玩把大的啊,他就說這次為啥要敲鑼打鼓鬧得整個京城的人都來他家看熱鬧,感情是想把這些糧食都給先一步截胡了。
聯想到之前的老皇帝那些買地落戶的政策,宋春臨隱約察覺出這裡透露著陰謀的味道。
而在京城裡的幾大世家,今晚註定有人徹夜難眠了。
不出所料,宋家第二天便有人登門,讓宋大莊出售土豆紅薯的的種苗,但宋大莊的土豆紅薯早就被顧逢雲拉去京城了,此刻宋家只留了一小部分土豆紅薯以供自家種,多餘的便沒有了。
“昨日的聖旨上已經明說了,我們家的所有產出都會上交國庫,我要是私下把這些種子給了你們那就是欺君,是要砍頭的,我不幹,你們快走,再不走我就趕人了!”
來人苦苦懇求著,說只要一點就行,但宋大莊依舊不鬆口。
“宋老爺,我家老爺誠心實意想要的,你只需要手指縫裡漏這麼一點就行,我家主人保證不會說出去,到時候你便說那是之前賣給我家主子不是就行了,這樣你好我也好。”
“不行,不可以。”宋大莊依舊拒絕。
來人見狀,牙一咬,手比了數字:“這樣,宋老爺,我們家主子願意出這個數,五十兩一斤,您只要勻一百斤就好,就一百斤!要知道最好的碧粳米也才一兩銀子一斤吶,這個數,不低了!”
宋大莊聽到五十兩一斤的時候,可恥的動搖了,但很快他就瘋狂搖頭。
“不行,這事要是查出來了,是要殺頭了,搞不好還會連累一家老小,我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可不能拉著我家人陪葬,你還是走吧,不管你說多少錢,我都不會賣給你的!”
那些人見宋大莊油鹽不進,又一副要拼命的架勢,也懶得跟他攀扯,想到村裡還有一些人家裡也種了土豆紅薯,於是轉戰去那些人家裡買。
然而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這些人家沒有一個人願意賣的。
“這些東西都是朝廷讓我們種的,我們為什麼要賣給你們啊?”
“就是,昨兒我們可都是聽得真真切切的,宋家的三年產出都要上繳國庫,他們家的都交上去了,那肯定不會再給我們了,我們就剩這麼一點了,自已種都不夠,哪有多餘的給你啊。”
“走開走開,別擋著我們幹活。”
那些人碰了一鼻子灰,又不甘心就這麼回去,在村子裡轉悠了幾圈,見實在沒人願意賣,這才灰溜溜的回去了。
主家見他們空著手回來,一個個都恨不得剁了他們。
“養你們有什麼用?這麼好的東西,你們不早告訴我們,偏偏讓那皇帝小兒先截胡了,真是讓人晦氣!”
那下人敢怒不敢言,心想自已老早就把紅薯的事情上報給你了,是你自已覺得那玩意上不了檯面,這才沒有出手的,現在連皇帝都發現這東西的好處來了,你還想上去分一杯羹,人家能給你聞個味道就算不錯了。
當然這些話他只敢在心裡說,沒敢真的頂撞主子。
那人發洩一通,覺得還是氣不順,罵罵咧咧的出了門,直奔京城最大的溫柔鄉去尋樂子去了。
宋爺爺看著宋大莊送走一批又一批的人,最後乾脆大馬金刀的坐在門口,手裡拿著一根棍子,誰來買種子的全都給他打了出去,那些人見宋大莊如此彪悍不講理,也紛紛退避三舍,幾次三番下來,大家也知道宋家是塊難啃的骨頭了,終於不再來這裡試探他們。
宋大莊這下可算清淨了,他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收起凳子關上門,打算這幾日都不出門了,至於地裡的土豆,還是等它們成熟後再去吧。
宋爺爺見他回來了,也問了一句:“都走了吧?”
宋大莊回他:“都走了,我瞧著有幾個往村裡去了。”
宋爺爺倒沒放在心上:“村裡的那幾個都是拎得清的,想必是不會賣的,這玩意可是朝廷要的,他們只要是腦子活泛的,都不會賣出去。”
果然,如宋爺爺所料,那些人全都空手而歸,原本他們以為出高價就能換回大堆紅薯,卻沒料到這些人如此倔強,他們都開出了天價了,那些人也都不鬆口,氣得這些家主們個個在家裡砸東西發洩。
顧逢雲自然也知道這邊發生的事情,於是等宋家的土豆成熟的時候,皇帝直接派了一隊禁軍過來,訓練有素的禁軍很快就把全部的土豆都收了回去,宋大莊早早寫好了土豆儲存的注意事項,還有食用指南,以及最重要的種植要領,這裡有很大一部分,是後面宋大莊自已補上的,比司農署裡的那些還要全面。
隨行的禁軍統領本來還帶了個師爺過來,打算讓宋大莊口述,然後再記錄下來的,沒想到一個種地的居然還把這些事情給整理成冊了。
禁軍統領隨手翻了一下,發現宋大莊的字跡雖然有點醜,但意外的很小,也不知道他用的什麼筆墨,寫出來的字跡纖細但不透墨,裡面的文字通俗又簡潔,他們完全可以照本宣科的念給那些農戶們聽,也不用擔心他們聽不懂。
這厚厚的一本冊子,倒讓禁軍統領對宋大莊高看了幾分,隨後的語氣也客氣了許多。
那些土豆照例留下足夠宋家人明年種植的份量,也許是那本冊子的緣故,禁軍統領還額外多留了兩籮筐,說是給宋家人自已吃的。
這一點是宋大莊沒有想到的,因為宋春臨空間裡還有一堆土豆,他們想吃直接從宋春臨空間拿便是了,不過這是人家的好意,宋大莊心領了。
朝廷要收宋家的土豆,自然不是免費的,禁軍統領在稱好要帶走的土豆之後,便按照一斤一百文的價格收購了全部的土豆。
這個價格比之前皇帝之前收的那些還要高出近七倍,宋大莊都震驚了一下,看來宋春臨說的沒有錯,皇帝這次是真的意識到這些東西的珍貴了,提高價格也算是變相的補償了宋家。
送走了禁軍,宋大莊立刻關門落鎖,這次他說什麼也不給那群世家人開門了。
“爹,快來吃飯。”
“唉,就來。”
晚上的飯桌是醋溜土豆絲,土豆泥,還有宋大莊最喜歡的土豆紅燒肉,土豆絲爽脆,土豆泥綿軟,土豆在紅燒肉裡吸飽了湯汁,咬一口滿是肉香。
這些土豆都是今天剛收的,宋爺爺說這是他們自已親手種出來的土豆,意義非凡,吃著也格外的香。
“爺爺,你說他們還會來嗎?”
宋爺爺摸不準:“估摸著不會這麼明目張膽了,這禁軍今天來,也算是變相的敲打那些人,讓他們別打咱家的主意了。”
宋阿麼還有些擔心:“那種人家可不是那麼容易收手的,這樣吧,春臨你晚上睡覺前把庫房裡的土豆紅薯都收起來,咱們明兒一早讓你爹挖個地窖,不是說地窖可以存菜嗎?咱們就全放地窖裡面,這樣他們找不到,咱們事後別人問起,也好有個幌子。”
宋阿麼說的這個辦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於是當晚宋春臨就把庫房裡的所有土豆紅薯都收了起來,等宋大莊的地窖挖好之後,才把那些東西又轉移到地窖裡面,沒想到這個舉動最後還真派上了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