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上官元嘉,他就這麼挑釁自己。
似乎,有些不對勁。
忽然,他想到上官元嘉複姓上官,難道他是上官家的人?最近他屢屢讓上官家吃癟,倘若他是上官家的人,這就說得通了。
盧海見狀,連忙站出來,嚴肅道:“老夫瞭解李旭小友的為人,他這麼說必然有他的道理.”
“元嘉,你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上官元嘉聞言,朝盧海拱手施了一個禮,不過他看向李旭的眼神卻是沒有絲毫歉意。
這下,李旭更加確認上官元嘉就是上官家的人。
他也沒在意,繼續說道:“我剛剛跟大家說的不希望大家鑽研詩詞文章,並不是說詩詞文章無用.”
“也不是不希望大家在文采上超過我,而是希望大家把精力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更有意義的事情?眾人聽的很是迷糊。
讀書之人,不鑽研詩詞文章,那還是讀書人嗎?對於讀書之人來說,還有比作出驚世的詩詞和傳世的文章更有意義的事情嗎?“如今大魏內有動亂,外有匈奴等外族虎視眈眈,百姓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作幾首好詩,寫幾篇好文章,於大魏於百姓,毫無用處.”
轟!眾人瞬間猶如醍醐灌頂。
如今大魏內憂外患,一個多月前,匈奴人南下,大魏更是差點亡國。
天下這麼亂,他們還鑽研詩詞文章有何用。
蕭玉鳳愣了好一會,隨即恍然大悟道:“難怪李旭的詩跟別人不同,原來他是胸懷天下.”
她有些明白為何李旭要拒絕那些邀請他的才子了。
她原本以為李旭恃才傲物,現在才知道他根本就看不上那些只知道舞文弄墨,不知天下的才子。
只怕,他經商就是在用他的方式拯救大魏吧。
盧海邊捋著鬍鬚邊說道:“也只有像李旭小友這種胸懷天下之人,才能作出那種豪邁的詩來.”
大魏立國統一統天下才不過數年,還沒有完全穩定,卻隱隱有文風盛行的趨勢。
他也是憂心忡忡,害怕大魏會重蹈前朝的覆轍。
到時,百姓又得受苦。
就在這時,一個學子站出來問道:“那文昌侯以為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話音剛落,其他學子紛紛附和。
“文昌侯,我們不作詩詞文章,還能做什麼?”
“是啊,文昌侯,我們能做什麼?”
“還請文昌侯指點迷津.”
蕭玉容和蕭玉鳳等人有些激動,他們也很好奇李旭會說出什麼驚世的話來。
聽到眾人這麼問,李旭有些欣慰。
這些人還聽得進去,就說明他們還有得救。
“大家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如今邊關未平,你們可以考慮去參軍.”
“百姓連飯都吃不飽,你們可以鑽研如何提高糧食的產量?”
“如果大家自認做官後,可以給百姓帶來富足的生活,你們可以考取功名.”
此話一出,眾人又是一陣譁然。
“對啊,我可以去參軍殺匈奴人.”
“算我一個,上次匈奴人殺了我未過門的表妹,我早就想殺匈奴人了!”
“我要學文昌侯經商,儘可能多的僱傭一些吃不飽飯的百姓.”
“從今日起,我要為大魏之崛起而讀書!”
盧海看到這麼多學子情緒盎然,苦笑了一下。
今日過後,只怕他的盧軒學堂得有不少學子退學了。
不過,他們能找到他們以後要走的路,他還是很欣慰的。
上官元嘉左右看了看,而後把目光投向了李旭,眼中有迷惑、有驚訝、也有欣賞……李旭看這些學子都想通了,也沒什麼好講的了。
半個時辰後,他就跟盧海告辭了。
不過,回去的路上,他並沒有跟楚彥坐一輛馬車。
而是坐上了蕭玉容和蕭玉鳳的馬車。
馬車行了一段路,蕭玉鳳忽然說道:“李旭,你覺得我能做點什麼?”
她以前很喜歡詩詞文章,但聽了李旭在盧軒學堂的話後,她也覺得如今的大魏最不需要的就是詩詞文章。
然而,她除了會作些詩詞文章,也不知道能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