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李旭吟詩,細細品味了一下,都覺得這兩句詩極好,不由得眼前一亮。

蕭玉相和蕭玉亮看李旭竟然吟了兩句詩,大為詫異。

什麼時候一個紈絝也會作詩了?蕭長風看著李旭拍手笑道:“好好好,想不到如今旭兒也會作詩了,不過只有兩句,可有下文?”

李旭緩緩說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蕭玉容和蕭玉鳳越聽眼神越亮,這首詩富含深意,又表明了作詩之人性情高遠。

實在是一首好詩。

此詩一出,足以震撼大梁詩壇。

“想不到此人竟有如此詩才,以前倒真是小瞧他了.”

蕭玉容暗道。

蕭玉相和蕭玉亮不懂詩,不過他們看蕭玉容和蕭玉鳳的樣子,就知道這是一首好詩。

“李旭,這首詩真是你作的?”

蕭玉亮不信這是李旭所作。

一個紈絝會作詩已是難得。

作出的詩是好詩,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李旭知道蕭玉亮是什麼意思,不置可否道:“玉亮兄長,你就當是我作的吧.”

蕭玉亮一聽這話,不樂意了。

“什麼叫當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蕭玉鳳站出來說道:“二哥,這首詩只要傳出去,作詩之人必定名動大梁.”

“此詩以前從未聽過,怎麼可能從別處聽來.”

聽蕭玉鳳這麼說,蕭玉亮無話可說,不過他還是嘟囔了一句。

“那可說不定,說不定有人不願出風頭,作出的詩被他給聽去了呢.”

這話連他自己都不信,只是不服氣罷了。

蕭玉容一聽,立馬想到了天將軍廟前那首詩。

李旭能作出現在的詩,以他的造詣,那首詩必然也不在話下。

難道李旭就是自己一直苦苦尋找的作詩之人?蕭玉鳳滴溜著眼眸,上下打量起李旭,也懷疑李旭就是最近大梁城盛傳的那個不愛名利不願現身的才子。

蕭長風瞪了蕭玉亮一眼。

“混賬!旭兒作出如此好詩,你不恭賀也就罷了,反而橫加猜忌.”

“如此心胸怎可成大事!滾下去自領二十軍棍!”

蕭玉亮一聽,瞬間面露不忿。

蕭長風以前為了李旭斥責他也就罷了,現在竟然要打他軍棍。

到底誰才是蕭家子孫!李旭也是嚇了一跳,這一頓軍棍要是真打下去,那他跟蕭玉亮的關係就鬧僵了。

不管蕭家兄妹對他如何,蕭長風對他還是極好的,他不想以後蕭長風為難。

連忙開口說道:“蕭伯父,小侄以前太過紈絝,玉亮兄長有此懷疑也是正常.”

“小侄替玉亮兄長求個情,這軍棍就免了吧.”

“不然以後小侄都不好意思登門了.”

蕭長風聽到李旭最後一句,想想確實如此。

不過蕭玉亮猜忌李旭,李旭還能為蕭玉亮求情。

很是欣賞他這份大度。

“看旭兒面子,這次就饒了你,以後若再如此猜忌人,軍棍加倍!”

一場風波就這麼過去了。

不過發生了這樣的事,李旭也不好意思再多待,跟蕭長風和姜姮娥告辭了一句就離開了。

出了大將軍府,鍾靈就忍不住好奇道:“公子,為何大將軍對你對比他的親兒子還好?”

李旭微微一笑,把李江南救過蕭長風的事情跟她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