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歲月更迭,遵循古醫禮的越來越少,到了有明一朝,古醫禮只在那些傳承大族中流傳,清後,基本只在中醫圈子內流傳,到了新時代,除了那幾支傳承完整的醫脈,已經沒有人遵循古醫禮。

他們始終抱著一條,尊重其他醫生,就是尊重他們自己。

老太太遵循古禮,難道也有中醫傳承?疑惑!突然,王元想到了一個人,不是這個世界的人,而是原本世界華夏羊城人,白錦山.....中醫泰斗,衛生部保健局成員,華夏五針之一“玉山白”。

玉山白,並不是白錦山的名號,而是這一脈的名號。

針法‘玉山針’,創始人叫做白玉山,古代宮廷名醫,在太醫院,廣閱皇室醫道秘典,融入自身的針法,創立玉山針,開一脈針灸流派。

玉山針,傳男不傳女,傳長不傳幼,傳嫡不傳庶。

其實那個時候不怪古代人狹隘,那個年代,主流思想就是如此,一個普通人一生活動範圍不過百里方圓。

一樣東西一旦會的人多了,砸的就是自己的飯碗。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飯碗就是命,一旦飯碗被砸,可能一家子都被餓死,誰敢輕易傳授?在古代,一個秘方吃幾代人很正常。

其實別說古代,就算是現代,也沒有人把秘方隨便傳授的。

鬼丸三郎祖上的老師王善明,當年收過不少徒弟,即便傳授也都會留一手,這一手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這立身這本才是真正的傳長不傳幼,傳男不傳女。

這還因為王善明只是一個醫術好點的普通中醫,只在一府之地有著不小的名字,像是那些真正的大醫家,往往都不會輕易收徒,即便有徒弟也是那種關係很好的大醫家子弟。

這更像是一種交流,採集眾家之長,你教我的孩子幾年,我教你的孩子幾年。

即便收徒也是那種從小收養的孤兒,算是義子,也叫兒徒........就算這,也僅僅只是傳授最基本的醫術,能給自己打雜,將來也能靠著醫術安身立命,但也就僅僅如此,像是壓箱底的秘術,想都不要想。

即便自己的幼子和庶出的兒子,也僅僅比二徒多學一點,能夠頂門立戶的東西往往只交給嫡長子。

白錦山就是白玉山嫡系一脈。

、王元跟著師父拜見過這位白老爺子,九十多歲的年紀,保養的如同七十左右,紅光滿面,王元更是以鬼門十三針交換玉山針,當然也立誓不在外傳。

如若王元有大毅力,大智慧推陳出新或者把玉山針和鬼門十三針融合,便不在此列.....白錦山也一樣立下重誓。

鬼門十三針核心是一個顫字,玉山針的核心則是一個捻字。

不但這個,華夏五針‘玉山白’‘燒火黃’‘攀山容’‘登天牛’‘保命李’,每一家的針灸都有自己的特點。

按照這些老爺子的說法,華夏針灸五家的格局恐怕會再加一家‘鬼門王’。

“玉山白?”

王元疑惑的看著老太太問道。

“嗯!”

老太太點了點頭。

王元沒有再問,現在也不是問的時候。

“都離開一點,保持通風!”

王元來到躺在地上的老者跟前,對著老者的子女們吩咐道。

幾人焦急,但並不是無理取鬧,而且看著意思,跟他們的母親好像認識?但又不像!他們只知道,母親家在解放前是大家小姐,因為這個身份,老爺子的軍旅之路一直不太順暢,有人提議讓老爺子離婚,但老頭拒絕了.......至於其他的便不知道了,從來也沒有見母親提起過。

王元伸出左手,他的左手戴著一枚金戒指,戒面是一朵金蓮,花開六品,只見他左右大拇指按住戒圈,右手掐住金蓮,‘咔’一聲微不可聞的聲音響起。

隨後王元輕輕一拉,就跟線條一樣,緩緩拉起來。

周圍的人大感奇怪,仔細看,才發現這哪是拉開,分明原本就是這個樣子,一直纏繞在手指上罷了。

金針細若牛毛,拉起來大約有一尺來長,右手金蓮是針尾,左右按住的地方則是針尖。

右手手指金針,左手已經搭在了老人的脈搏上,只過了十餘秒,王元便放開老人的手腕。

眉頭微微皺起。

老人的情況比他想象的嚴重。

而且沒有藥!救治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甚至出事的機率很大,這也是王元不願意打包票的原因。

老太太看著王元,尤其是看他眉頭緊皺,臉色頓時一白,一隻手緊緊抓著衣角,手指節隱隱發白,眼中含著淚水,她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出聲,因此,當想哭出來的時候,另外一隻手趕緊捂住嘴。

她雖然不會看病,但是從小接受過一些薰陶,平時因為老頭這病,更是仔細研究過,知道現在這情況有多危急。

去醫院?根本來不及。

更何況沒藥,這麼嚴重的情況,第一時間吃藥,第一時間搶救可能還能來的及。

可惜!好幾種情況湊到一起。

藥,被孫子不小心丟到馬桶裡沖走了,專家組罕見的沒人......在她看來老頭子這一關是過不了了。

但是沒有想到碰到王元,遠遠的他聽到王元是中醫,別人不信,她信,尤其是看到王元的指標。

要知道,能用指標的,針灸技術定然不會差,甚至她們家就有一根指標,一直被他父親戴在手上,他父親和大哥都在醫院工作,界放前(那倆字怕河蟹)一名大官受傷,兩人搶救完,因為大官離不開醫生,所以直接把兩人擄走上了飛機。

這一走便渺無音訊。

幾十年後兩邊通訊,才知道父親和大哥在二十多年前一場意外事故去世,遺物也只剩下這根金針被他父親的好友留下,直到見到她才算物歸原主,以後一直被她好好的收藏著。

中醫沒落,他們家無奈只能從事西醫,她父親和大哥更是當時華夏醫術最好的幾人之一。

原因她也知道,他父親把一些中醫理念融入到西醫當中。

可惜當時她太小,並沒有學到多少醫術,要知道,白天兩人醫院上班,晚上父親則教授大哥中醫。

大哥問過父親,中醫沒用了,都沒人找中醫看病為什麼還學。

她父親答:“沒人看病有西醫的原因,但也有中醫的原因,故步自封......西醫優勢明顯,中醫就沒有優勢嗎?前人故步自封,沒有跟上大勢.....”“即便當時打不過,那就加入就好了......把中醫融入西醫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