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親征2
大明全球購印度珠寶展 期羲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孃親,準備好了就會出發,遲則生變,按照拖拉機的效率,糧草後勤也不會是什麼問題。
孃親無需擔憂,兒這邊會做好萬全準備!”朱翊鈞溫和的安慰著李氏。
不久之後眾人散去,整個京城瞬間熱鬧起來了,白蓮教造反皇帝親征這可是天大的事。
整個京城的百姓紛紛讓家中子嗣前往輔軍,這要是放在幾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哪有自願讓孩子上戰場的,可是如今他們看到了朝廷給士兵的待遇那一個個激動的不行。
西城外城全是軍士的親屬居住,有專門的軍醫館,軍人子女學校,軍人夜校。
雖然監察很嚴格,即便是軍士的親屬也要按照軍令進行管理沒有那麼自由,可是整個西城就沒有一個人敢鬧事的。
甚至是巡城的五城兵馬司去到那邊都不敢亂說話,有事都是商量著來。
如此好的待遇他們也都是京城的人,自然也想讓自家也挪過去,參軍人家不一定要,但是自願做一個輔軍人家還是很歡迎的。
輔軍雖然沒有編制和軍餉,還需要自帶裝備,可是吃住都是和軍士在一起,只是需要幹苦力,大部分都是幫助工兵開路架橋搭帳篷,幫助伙房送飯,幫助軍醫治療病人。
但是他們可以上陣殺敵,只要立功了那功勞還是按照大明軍士的待遇來發的,可謂是一種另類的僱傭兵。
出征的路線已經商量好了,御林軍每個士兵都在摩拳擦掌想要好好的表現一番。
整個西山工業區更是拿出老底全力裝備這三十萬軍隊,鄧子龍的炮兵部隊每十人操作一門大炮。
足足上千門塗著黃綠色油漆的巨炮分別被一個單獨的拖拉機頭牽引,車板上面堆滿的炮彈箱子不下千斤。
按照一枚炮彈三十斤計算一輛車至少也有三十枚,一千輛就是三千枚,這還不算後勤的。
這些炮彈已經足夠將京城的任意一個外城打成廢墟了,除了京城世界上沒有任何城市經得起它的轟擊。
這些還算是小頭,看看西城外那一眼望不到邊的軍用拖拉機,這是用來運兵的,上百個巨大的飛艇此刻也靜靜地停在校場上。
其中一個看上去像是五個飛艇組合在一起的巨大怪物上面雕龍畫鳳,飛艇表面畫著巨大的國旗非常的威武。
一輛特製的紅色寶馬大G也被運上了飛艇,這些都是匠人們給皇帝的保命法寶,逃跑用的。
飛艇的周圍五十支狙擊炮固定在上面,士兵可以透過精心設計的射擊位進行射擊。
五臺發動機提供了強勁的動力,飛起來至少也有七八十碼,離地可達七百八十米,非常安全,慄鋼、沈樊學、張嗣修作為維修人員進駐龍艇。
每個士兵裝配了五十枚子彈,趙士禎研究出來的飛天火龍也被他們帶上了,這東西看著像是火箭彈,可是沒有經過任何的測試,連他們也不敢保證威力。
可是趙士禎依然帶著自制的導彈發射車來和朱翊鈞請命,而他的理由朱翊鈞也無法反駁“陛下,好的武器必須在戰場上才能看到問題,臣請帶著三百飛天火龍一同前往。”
朱翊鈞看著那有模有樣的發射車,又看了幾個飛天火龍的模型頓時也是有種試試看的心態。
畢竟火箭彈要是真的現在就出來了,那他們以後將無所畏懼。
不僅僅是飛艇,這一次連準備了許久的熱氣球也都用上了,雖然飛的很慢,可是人家不怕被槍打啊,即便是打破個洞也不會直接栽倒下去。
朱翊鈞讓後勤帶足汽油,並且將工廠裝食鹽的玻璃瓶子拿了不少,燃燒彈這個東西在哪都是好用的。
1579年五月十四日,萬曆皇帝率領三十萬大軍,十五萬輔軍出發前往寧夏平叛。
足足五萬輛拖拉機出行,整個行軍隊伍綿延十幾裡,後世稱之為大明大一統的起點。
禮部選擇今天作為吉日祭祀告天地宗廟社稷,朱翊鈞穿戴著武弁,乘坐革輅車,準備好六軍,供置牲畜和帛,奏樂,都行三獻禮,儀式跟大祀相同。
同時在北京西部神祠舉行軍隊駐紮地神的禡祭禮,凡是經過的山川嶽鎮均用太牢禮(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時,牛、羊、豬三牲全備為“太牢”)祭祀。
如果出生迅速,皇帝需齋戒一天,只用酒脯、祭器各一件,戴通天冠、穿絳紗袍,行一獻禮。
明朝的軍隊是沒有祭旗的,只有清朝比較盛行祭纛神。
這一套繁瑣的儀式整整持續了一早上,中午吃完午膳又等了一小時到一點多鐘才出兵。
朱翊鈞和王喜姐塔吉古麗坐在飛艇的軟榻上,兩女看著下面不斷縮小的京城很是新奇,嘰嘰喳喳的很是歡快。
朱翊鈞看著下方京城百姓們手中揮舞的小國旗心中很是感慨,這個時代唯有以暴制暴才能求得安寧,以前的他還是太過仁慈了。
隨著最後一輛軍用拖拉機離開京城,已經快要到四點了,工兵和斥候早就提前出發沿途修路引流洪水,拖拉機在剛剛出去的這七八百里非常的順暢。
可是越到後面越是難走,有些地方還需要士兵下車推著拖拉機前進,一路上到處都是巨大的‘湖泊’。
這些湖泊就是當地的官員直接將一些地勢低的村子四面堵起來,把縣城或者州府內的洪水直接導進去,這種做法非常的實用而且損失最小。
那些被移民的百姓在官府說給他們建造水泥房子作為賠償的時候一個個搬的比誰都快。
“陛下,這些官員做的還是不錯的,一路上咱們看見的被淹沒的村莊至少得有上千個了,那些村民都被安排的很妥當。
而且這種自流形成的積水區只需要堵住一兩個口就能成為大壩,創意很是新穎大膽!”
張居正今日來幫助皇帝批覆各地奏書,此刻看著下面忙碌的百姓正在不斷從周邊山上取土石加固大壩也是很驚喜。
“不錯,這辦法是水利學院的一個學子想出來的,他在廣西那邊發現不管怎麼排水都避免不了低窪地區的民房土地被淹,便冒險讓駐軍將村口的山峰炸塌堵住洪水。”
朱翊鈞也是笑眯眯的道“誰曾想這麼一炸便給各地的排澇帶來了新思路,反正都要挖水庫為什麼不直接利用地勢呢。
所以各省紛紛模仿,這一來不僅大大的減少了用工成本,而且還給本地新增了無數的巨型水庫,算是一舉多得。”
張居正摸著鬍子道“可是陛下,這樣一來勢必會導致火藥的用量加大,而且一旦沒有建設牢固大壩發生漏水那可是非常致命的。”
“哈哈哈哈,張閣老,你為自己幹活的時候敢不用心嗎?這種朝廷組織民間修建的利民工程沒有人會偷工減料,即便是沒有報酬他們也會非常用心。
洪水過後朝廷撤走了,百姓還得在附近生存,要是他們建造的質量不好發生垮塌洩露,你覺得本地的百姓會答應嗎?
朕敢肯定的說,那些土壩的質量比黃河、淮河以及長江周邊的水泥堤壩質量都要好。”
張居正聽完也是笑呵呵的,這皇帝越來越成熟了,以後不好再忽悠。
十三天過去,大軍經歷重重險阻終於來到了榆林進行修整,榆林到寧夏的水泥路早就被修的又寬又平,接下來大軍在草原上便可以全速前進直插寧夏的中衛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