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笑了笑,鼓勵道:\"別緊張,你會學得很快的。我們今天先把日常的營業和清點工作教給你們,然後慢慢來。\"

蘇旭和她的丈夫一起學習如何清點庫存、如何檢查商品的質量,以及如何服務顧客。雖然有些繁瑣,但他們都充滿了學習的熱情和勁頭。他們是蘇家族中的新成員,雖然對這些生意的運作不太熟悉,但他們決心要做好這份工作,讓這家超市發展得更好。

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夕陽西下時,超市裡的燈光逐漸亮起。槐花看著蘇旭和她的丈夫忙碌的身影,心中感到一種莫名的欣慰。他們很快地適應了超市的經營工作,展現出了驚人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

\"蘇旭姐姐,今天我們的任務完成得怎麼樣?\"槐花笑著走到蘇旭身邊,關心地問道。

蘇旭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笑著說道:\"還可以,有些地方需要改進,但總體上挺順利的。謝謝你今天的指導,槐花姐姐。\"

槐花搖搖頭,笑道:\"不客氣,這是我們家族的責任和傳統。你們以後會越來越熟練的,相信我。\"

蘇旭和她的丈夫面面相覷,感激地看著槐花。他們知道,能夠接手這家超市對他們來說意義非凡,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責任和榮耀。他們決心要好好經營這家超市,傳承下去。

在接管小超市的幾天後,蘇家的日子依然忙碌而充實。槐花每天早早起床去市場採購新鮮的食材,蘇旭和她的丈夫則負責超市的日常運營和管理。他們漸漸熟悉了整個過程,顧客們也漸漸認可了他們的服務和產品質量。

一天,蘇家的四合院裡又是一個平常的午後。蘇母坐在院子裡的搖椅上,悠閒地曬著太陽,眼神中透著一絲笑意。她是蘇家的家長,平日裡雖然溫和但做事有條不紊,很多時候她的一句話就能左右全家的決定。

槐花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茶湯,輕輕走到蘇母身邊,笑道:\"媽,喝杯熱茶暖暖身子吧。最近天氣變化大,您要注意保暖呢。\"

蘇母接過茶湯,滿意地點點頭,說道:\"槐花,這段時間你們接管超市做得不錯,大家都很滿意。不過,接下來我有個事情要宣佈,你們聽好了。\"

蘇旭和槐花對視一眼,都覺得有些意外。他們不知道蘇母要宣佈什麼事情,但感覺到一絲緊張。

蘇母放下茶碗,微微清了清嗓子,語氣莊重地說道:\"從下個月開始,每個月你們要給家裡交五百元份子錢。這筆錢是用來支援家族其他成員,也是表達你們對家族的尊重和支援。\"

蘇旭和槐花面面相覷,都有些吃驚。五百元對於他們來說不算小數目,尤其是現在剛接手了超市,每個月的收入還不穩定。他們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支出。

蘇旭咳嗽了一聲,試探性地問道:\"媽,這個……這筆份子錢,我們真的有點困難啊。超市的運營成本和生活費用已經佔了很大一部分開支了。能不能暫時減少一些呢?\"

蘇母看著蘇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理解和堅定。她知道,蘇旭和槐花在經營超市上的確面臨挑戰,但家族的傳統和規矩是不能輕易改變的。

\"蘇旭,這個份子錢是家族的傳統,歷經數代,每個家庭都要負擔。我知道你們現在可能會覺得有些困難,但這也是對家族的一種貢獻和支援。如果你們真的有困難,可以跟我商量,暫時先調整一下。但不能完全取消,這是我們家族的規定。\"

蘇旭沉默了一會兒,知道蘇母的決定不會輕易改變。他抬起頭,堅定地點了點頭,說道:\"媽,我明白了。我們會想辦法解決的,這個份子錢我們會盡力支付的。\"

槐花在一旁聽著,也覺得心情有些沉重。她知道家族的傳統和規矩對蘇母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她們成長的根基之一。儘管如此,她心裡還是暗自為蘇旭和自已擔憂著。

蘇母看了看兩人,輕輕嘆了口氣,說道:\"好了,這件事暫且到此為止。你們別太擔心了,家裡會盡量支援你們的。不過,記住,家族的規矩是不能輕易打破的。\"

在1960年代的北京,一座靜謐而古老的四合院裡,生活著蘇銘——一個與眾不同的年輕人。他的命運因為一場意外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蘇銘從小就對歷史和古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每當他走在衚衕裡,看到那些古老的建築和雕花的門窗,都會心生敬意。可是,這一切在他眼中,並不僅僅是歷史的遺蹟,而是充滿了神秘和未解之謎的世界。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天生的好奇心,才讓他捲入了一場奇異的時空旅行。

那一天,蘇銘像往常一樣在四合院的後院裡翻閱一本舊書。這本書是他偶然在一個古董市場上淘到的,書頁泛黃,書皮已經破損,但他依然愛不釋手。書中的內容大多是一些古老的傳說和神秘的符咒。隨著閱讀的深入,蘇銘漸漸發現,這本書並不簡單,似乎蘊含著某種特殊的力量。

就在他專注於閱讀時,忽然感到一陣暈眩,眼前的世界開始模糊,隨即失去了意識。當他再次醒來時,發現自已竟然回到了六十年代的北京——一個他從未親歷但卻無比熟悉的年代。

四合院依舊,但院中的景象卻煥然一新。街道上不再是他熟悉的現代汽車,而是腳踏車和老式的拖拉機。人們的穿著也回到了那個年代,充滿了舊時的風貌。蘇銘意識到,他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過去。

起初,蘇銘感到無所適從,但很快,他發現自已似乎被一種神秘的力量所牽引。這種力量不僅讓他適應了新的生活環境,還讓他能夠理解並融入那個年代的人們。透過與鄰里的交往,他逐漸瞭解了六十年代的北京生活,也認識了一些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