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請求保留這裡的四合院
四合院少年開局打殘棒梗 南亞的玄兒宇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銘兒,我有一個想法。”一位年輕的員工站了起來,“我們可以透過建立自已的品牌形象,來提升我們的市場影響力。”
“是的,這個主意不錯。”蘇銘贊同地點頭,“我們可以透過加強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來拓展我們的銷售渠道,提升我們的市場份額。”
會議上的每一個建議都得到了充分的討論和分析,最終形成了一份全面的發展規劃。蘇銘和二大爺相視一笑,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信心和期待。
“銘兒,你做得很不錯。”二大爺拍了拍蘇銘的肩膀,“我很欣慰看到你如此積極地參與公司的決策。”
“謝謝您的誇獎,二大爺。”蘇銘微笑著回答道,“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我會盡我所能,為公司的發展貢獻自已的力量。”
在蘇銘和二大爺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業績逐漸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彰顯,成為了公司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支撐。
蘇銘,身材不高不矮,相貌平平,卻有著一雙深邃的眼眸,彷彿藏著無盡的故事。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北京四合院裡,家境雖不富裕,卻也溫馨安康。四合院裡的石磚鋪就的小巷,常常傳來孩童嬉戲的聲音,讓整個院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在蘇銘的記憶中,最美好的時光是他與鄰家女孩小莉一起度過的。小莉,清秀純潔,如同院子裡盛開的一朵花,令人心馳神往。從小一起長大的他們,情同兄妹,互相扶持,共同探索著四合院裡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命運的捉弄往往在最不經意的時刻降臨。1960年的一個春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波改變了一切。紅色的旗幟在北京的天空升起,四合院裡的生活也開始發生變化。蘇銘的父親被指控為“反動分子”,被判刑入獄,蘇家從此陷入了沉重的困境。
在這動盪不安的時期裡,蘇銘與小莉的關係也受到了挑戰。小莉的父母因政治原因被迫搬離了四合院,她不得不跟隨著家人遠走他鄉。離別之際,她滿含淚水,承諾會等待蘇銘。
然而,等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政治鬥爭的浪潮中,蘇銘被迫離開了家鄉,踏上了漫漫流亡之路。他流連於各地,經歷了生活的坎坷與艱辛,但心中始終牽掛著那個曾經的四合院,牽掛著那個心心念唸的小莉。
時光如梭,歲月如歌。蘇銘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歲月的長河中找到了小莉。然而,當他再次回到四合院時,已是另一番景象。曾經熟悉的巷子已經改頭換面,破舊的四合院也已不復存在。
在蘇銘重新回到四合院的時候,他發現這個曾經熟悉的院落已經面目全非。曾經青磚灰瓦的房屋已經破敗不堪,牆上的塗鴉已經斑駁褪色,整個院落散發著一股滄桑和落寞的氣息。
站在院子裡,蘇銘的心情十分複雜。他回想起小時候與小莉在這裡玩耍的情景,不禁感慨萬千。他一邊走著,一邊四處張望,想要找尋一絲熟悉的痕跡。
突然,他聽到了背後有人喊他的名字:“銘哥!”他回過頭,看到了一個瘦小的年輕人正朝他走來。
“賈東旭?”蘇銘眼前一亮,認出了來人,他們曾經是四合院裡的夥伴,“你怎麼在這裡?”
賈東旭苦笑著說道:“是這樣的,銘哥,我是來向你傳達一個訊息的。”
“什麼訊息?”蘇銘心中一動,好奇地問道。
賈東旭神色凝重地說道:“是關於鄉里的決定。”
蘇銘皺了皺眉頭,心中隱隱有些不安。他知道鄉里的決定往往影響著每一個四合院的命運。
“快說吧,到底是怎麼回事?”蘇銘迫不及待地問道。
賈東旭深吸一口氣,然後說道:“鄉里決定拆除這裡的四合院,重新規劃建設。”
蘇銘聞言,頓時感到一陣震驚。四合院是他生活的地方,也是他的回憶之所在,怎麼可以隨隨便便就拆除呢?
“這……這怎麼可能!”蘇銘心中充滿了不甘和憤怒,“這裡可是我們的家啊!”
賈東旭苦笑著搖了搖頭,“我也是聽來的訊息,但鄉里的決定很明確,他們打算把這裡拆除,建設成新的住宅區。”
蘇銘感到心中一陣陣的悲涼。他看著眼前這片破敗的院落,想起了小時候的種種美好回憶,眼中不禁泛起了淚水。
“我們怎麼辦?”蘇銘幾乎是下意識地問道。
賈東旭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道:“或許我們可以聯合起來,向鄉里上書,請求保留這裡的四合院。”
蘇銘聽後眉頭一挑,思索著這個提議的可行性。他知道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他也不想就這樣放棄。這裡不僅是他的家,更是他的情感紐帶,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它被摧毀。
在賈東旭和蘇銘的努力下,四合院的拆除計劃引起了一些轟動和爭議。有些居民紛紛表態支援保留這片歷史文化遺產,認為它是他們生活的象徵,是童年回憶的見證。然而,也有一部分居民對拆遷計劃持懷疑態度,認為新的住宅區能夠提升生活品質,帶來更好的居住環境。
鄉里在聽取了各方意見之後,最終還是決定繼續推進四合院拆遷和二期專案的開發。這個訊息傳來,讓蘇銘感到一陣無力和失望。他曾經抱著一線希望,希望能夠改變這個決定,保留他心中的家園,但現實卻是如此殘酷。
“銘哥,看來這次真的無法改變了。”賈東旭的聲音裡透露著無奈和苦澀。
蘇銘長長嘆了口氣,心中的失落難以言表。他站在四合院的院子裡,仰望著那些即將被拆除的房屋,眼中滿是眷戀和不捨。
“或許這就是命運吧。”蘇銘苦笑著說道,“我們也只能接受現實。”
賈東旭默默地點了點頭,他也感同身受地體會著蘇銘的心情。他們都是這片土地上的一粒塵埃,面對大時代的洪流,他們只能隨波逐流,無法左右自已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