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南半島,已經在不知不覺當中真正成為了大明的糧倉。

有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些什麼。

但是卻非常明白一件事。

那就是現在大明王朝已經開出了,非常高的,令人沒有辦法拒絕的條件讓他們欣然接受。

就比如農民。

自古以來這些當農民的,不管是在中南半島還是在大明王朝。

其實過的日子都挺苦的。

而現在大明王朝能夠給他們一個機會。

讓他們也可以完全過上曾經不敢想象的日子。

那是一種多麼大的恩德。

於是在中南半島上,如今的大明王朝,可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即便有很多的官員在宣傳大明王朝是有威脅的。

可是很多百姓卻不願意再聽了。

比如說在安南,一開始有很多的官員其實都在反對和大明王朝合作。

因為那些官員都覺得自己有見識。

很明白再這樣搞下去的話。

他們的國家一定會淪為大明王朝的糧倉。

今後主動權都會在大明王朝手上。

根本不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所以有很多的官員為了拯救自己的國家,而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就比如說宰相,他在大街上被直接撞死這件事情,就是國王讓人去做的。

可為什麼國王要把一個看上去為國為民的官員給弄死?

其實國王也有自己的考慮。

他也不是一個純粹的昏君。

他很明白現在的國家需要的是什麼。

需要的不是這種打嘴炮的人,總覺得大病王朝有威脅。

如今擺在他們國家,最大的問題就是百姓生活的並不富裕,然後有各種矛盾。

而現在的大明王朝給了老百姓們一條活路。

什麼活路呢?

可以讓老百姓們種田就能夠獲得大把的機會。

而這個國王在今後的日子裡邊,尤其是在一年之中,可以發現大明王朝現在對他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威脅。

也沒有覺得一定會讓他們付出所謂的沉重的代價。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讓更多的百姓有了一條活路。

老百姓和大明王朝合作,給了老百姓們真正解決危機的辦法。

曾經他這個當國王的是一個當軍隊統帥出身,所以他並不知道怎麼去治理國家。

也正因為有這塊短板,現在有很多的官員,有很多的百姓都反對他。

但是這一切因為大明王朝的出現之後,問題迎刃而解,解決了他解決不了的問題。

大明王朝幫他們解決了種田的老百姓。

只要種田,只要有農產品出口,就能夠獲得比在國內的價格多出兩到三倍。

而且拿到的大明寶鈔可以在港口城市,也就是現在的貿易集中在買到更多便宜的東西。

安南國內的大量商人,依靠著貿易集中中轉站獲得了大量的從大明來的貨物。

這些貨物便宜而且實用。

雖說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國內的很多同樣的物品,但是由於物美價廉,老百姓們能拿到的好的東西越多,他們可以發展其他的東西可以互補。

並不是一味的被掠奪,而是交換。

這就是大明與其他的掠奪者不一樣的地方。

大明看中的並不是他們所謂的資源。

並不是他們所謂的一定的市場。

而是在於他們的糧食。

現在他們這個市場根本不值得大明王朝去注意。

因為大明王朝自己的科技也沒有發展到,一定可以掠奪他們的資源的程度。

安南這個地方的資源是什麼資源?可能會是二戰的時候的所謂橡膠石油。

可是現在大明王朝完全沒有辦法用得上這些東西。

除非大明王朝的科技一下子進步了很多,才需要從他們這裡掠奪這些化學能源。

但現在大明王朝顯然還不到這種程度,就只能利用這裡的農業資源,比如糧食比如農產品。

而這些東西只能依靠老百姓們去種植。

不能直接單方面就從他們的地下挖出來。

所以大明王朝要做的就是建設中南半島。

就是和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

讓中南半島的百姓替大明王朝種糧食,然後獲得寶鈔。

獲得寶鈔之後,大明王朝那邊透過他們的原材料加工成更多商品轉賣給他們,也是一種變相的扶持。

因為他們的技術還不夠到位。

大明王朝的技術已經更加先進,這是另外一種合作。

等到大明王朝真的需要這些化學能源的時候,已經是幾百年之後。

所以現在的安南百姓將大明王朝視作救世主。

這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因為大明王朝,的確是給了他們一條新的活路。

甚至連國王都這麼認為。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次朝堂會議上面,當有官員提出這個問題來的時候,安南國王就知道如何去反駁這些人。

而非常巧合的是,這一次夏元吉由於要到新徵服的三弗齊和滿者伯夷國。去當總督。

所以他路過安南的時候,就被安南的國王盛情的招待。

畢竟說不定今後大明王朝的中南半島總督,就會變成夏元吉。

於是為了給這位未來的總督大人,留下一個非常好的陰印像。

安南國王立刻是將他邀請到了朝廷。

而這個時候剛好碰上了一次相當於外交事件一樣的辯論。

有些個老牌的地主、大財閥的代理人在朝堂上面開始宣揚大明威脅論。

其實在夏元吉來中南半島的路上,他就已經知道中南半島上有些國家會發生這些事情。

作為改革變法的左膀右臂。

作為陳寒的得力助手和好友。

很多人都知道夏元吉在與陳寒的改革變法的路上面,一起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波折。

中南半島上的那些一個國家的老百姓也好,大臣也罷。

其實對於夏元吉的名字並不陌生。

但是對於夏元吉的作為,其實他們知道的還挺少。

只知道這個夏元吉與大明那位鼎鼎大明的國公爺,是堅定的盟友。

是一起搞改革變法的元老。

所以當然大家都尊重夏元吉。

而夏元吉這一次來也是為了宣揚一下,他治理三弗齊和滿者伯夷國的一些政策。

相當於給中南半島上很多國家吃一顆定心丸。告訴他們自己來,絕不是單純的為了讓中南半島上這些國家害怕畏懼的。

朝會剛剛開始的時候,就有幾位大臣跳出來。

先是說了一下如今安南國內的情況。

雖說他們承認安南的老百姓,由於大明王朝的這幾項政策變得越發積極主動。

可以與大明王朝合作,他們的生活有了保障。

但是他們卻也表示了一些擔心。

比如如今大明王朝大肆的採購糧食。

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做糧食買賣的人得到了實惠。

但是對於朝廷來講。

一旦今後遇到了一些什麼災難災情之類的。

安南的老百姓該怎麼辦?安南整個國家連一點糧食儲備都沒有,一旦遇上了危機又該怎麼辦?這些問題其實說的都是挺有道理的。

如果真的有這種危機的話,肯定得顧著著自己的國民。

所以他們說的是激情澎湃。

一直在強調這個問題。

即便之前有人強調過這個問題,然後被他們的國王給弄死,他們也沒有退縮。

因為他們很明白。

如果這一次退縮了的話,自己禮讓了這一步。

今後大明王朝那種貿易就會越發的深入。

以後他們想要活下來就越來越難。

之前也說過,為什麼這些個權貴能夠凌駕於百姓之上。

是因為權貴用權力和金錢階層達成了交易。

這些權貴之所以要在朝堂上面反駁很多的政策。

並不是為了老百姓,即便他們打著的口號是,我是為了老百姓著想。

他們其實真正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著想。

他們真正的目的是要讓朝廷退一步,然後他們的利益依舊可以得到保證,這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

這些人站出來就是為了能夠保住他們的飯碗。

其實為何這些人要站出來呢,他們原本擁有著比更多老百姓更有利的條件。

這些人有更多的金錢,有更多的資本,有更多的人脈資源。

他們完全可以自己收購糧食,然後與大明王朝做買賣。

可為什麼他們不去這麼做呢?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他們做的都是無本買賣。

如果自己真的去和老百姓商量,把他們的糧食收購回來,然後賣給大明王朝。

即便可以掙一些錢,但是對於之前他們做的那些買賣來講,那真的是小兒科。

因為他們做的是權力尋租的買賣,不是做真正的金錢買賣。

不是像一般的商人那樣去購買糧食賣出去,中間賺個差價。

利用一個資訊差,去做利潤差的生意。

而是什麼?而是我這邊知道朝廷的走向,然後我讓我後邊的那些個有錢階層提前去佈局,然後賺這種權力資訊差的巨大差額。

甚至我利用朝廷的法律漏洞,來幫助我背後的有錢階層免除賦稅,大把大把的掙錢。

這可比買賣人做買賣要多的多的利潤。

可是他們真的想要做這筆買賣的話,他們就必須得要滿足背後有錢人的一些個利益訴求。

有錢人的利益訴求是什麼?逼迫朝廷作出讓步,把老百姓排除在與大明王朝做買賣的行列當中,由我們來收購這些糧食賣給大明王朝。

同時由我們來決定糧食價格是多少。

比如現在的大明王朝,雖然提高了三到五倍的收購價格來收購他們安南國內的糧食。

但說到底價格還是比較低。

因為安南國內的糧食產量相對較多,價格相對較低。

對於大明王朝來講提高三到五倍,依舊是一個比較便宜的收購價格。

尤其是用寶鈔來收購糧食之時,顯得大明寶鈔的購買力更強。

於是這些有錢階層就提出了一個設想。

如果糧食收購由我們壟斷,那麼價格就由我們來定。

本來安南國內糧食收購價格在兩到三文錢一斤,提高三到五倍也就最多十五分錢一斤左右。

這個價格加上大明是大宗採購,價格還可以談。

所以價格其實定在了十文錢左右。

這樣的價格,雖然要比大明國內的糧價還要高不少。

但是大明現在有錢買得起。

因為有這種價格優勢,才吸引了更多的民間百姓和民間小商販願意販賣給大明王朝。

但是對於這些個與權力勾結的大地主階層來講,這樣的利潤還是太低。

他們想的是壟斷了國內的糧食價格之後,把國內糧價提高到十文錢一斤。

這樣一來,大明你就必須得給我按照二十五問錢一斤來收購。

如此一來,他們的利益才會更大。

同時相當於他們壟斷了安南的糧食價格兩頭賺錢。

一頭是賺國內的錢,一頭是賺大明王朝的錢。

但這種要求如果直白的說出來的話,不僅國王不可能同意。

就連很多官員都不可能會同意。

因為一旦國內的糧價被這些個壟斷商給炒起來的話,大家不用活了。

所以這些個權貴階層們,就想到了曲線救國的辦法。

首先是大力宣揚大明威脅論。

讓所有百姓和官員知道,大明王朝購買這些糧食就是為了今後對付安南國。

就是為了在你發生了災情之時,可以以糧食作為威脅,舉國出兵直接吞併掉安南國。

這種陰謀論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市場。

但是現在還需要國王的點頭同意。

如果得到了國王的點頭同意的話,那大家今後要做的事情就很簡單。

他們完全可以出臺一項律法。

為了杜絕國內糧食大量出口,導致國內應付災荒的能力減弱,我們規定與大明王朝做糧食買賣的就只有那幾家。

如此一來,就變成了幾個大財團掌控糧食價格的談判權。

以後你大明王朝想要從我們安南國進口糧食,可以,和我們談,價格我們說了算。

這就是他們想到的流氓手段。

所以他們現在打著愛國的旗號,遊說國王,一定要按照他們的設想來做。

但這一次可是遇上了夏元吉。

夏元吉原本就是經濟學家。

聽完了這些人的陳述之後,尤其是夏元吉在大命王朝那種體量的政治格局當中,待了這麼多年,又天賦異稟。

說句不好聽的話,這些個官員撅起屁股來,夏元吉就知道他們要拉什麼屎。

背後想要幹什麼,其實一目瞭然。

道貌岸然的說著,我是為了百姓,我是為了我們的國家。

其實背地裡還是利益的分配。

看到了和大明王朝做買賣有太多的利益可以賺,他們就想搞壟斷,就想把老百姓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