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們排隊著。
有的人手上提著籃子,籃子裡邊有雞蛋有糧食。
有的人提著桶桶裡裝滿了蜂蜜。
有的人挑著擔子,擔子裡邊也同樣是剛剛打出來的新的糧食。
也有不少人拿著被子,或者棉花。
他們如今之所以在這裡排隊,絕不是為了賣糧食,而是要把這些糧食都捐出去。
這是多麼難得的事情,如果老爺子朱元璋看到了這一幕的話,一定會十分感慨。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時代,造就瞭如此樸素的百姓了。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政策之下,才能夠把這些百姓感動成這個樣子。
老百姓親自把自家的糧食拿出來,要捐獻給朝廷軍隊,這是多少年都未曾出現過的事情。
這即便是放在整個歷史當中,幾千年下來也減少發生這樣的事。
因為說句不好聽的話,自古以來官匪是一家。
尤其是這些個當兵的,有幾個會真正體恤百姓的?那些個百姓見到某些個當兵的,就好像遇到了土匪一樣,根本不敢靠近不說,還害怕這些當兵的,要麼搶自家的糧食,要麼玷汙自家的女子,要麼把自己的腦袋砍下來殺良冒功。
這種事情多的是。
所以自古以來當兵的跟老百姓之間就好像水火不相容一樣。
一旦發生戰爭,那躲自家朝廷的軍隊,跟躲敵方的軍隊是一個樣的。
因為殺紅了眼之後,那些當兵的誰管你是自家的百姓還是別家的百姓。
反正能讓他立功的,他就能把你的腦袋切下來。
但現在卻反過來了。軍隊還沒開拔,老百姓們聽說北方的蒙古鐵騎要集中來打一打北平府以及宣大一帶的秋風,老百姓們自發的開始捐錢捐物。
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要讓朝廷軍隊能打勝仗。
可這本身是朝廷的事情啊,為什麼他們要這麼主動呢?沒有其他的原因。
就因為如今他們看到了陳寒的改革變法帶來的欣欣向榮的局面。
他們不想這種局面被北方那些異族破壞。
他們不想再次回到北方異族統領之時,就這麼簡單。
在轅門口的將士們趕緊給百姓們解釋:“諸位鄉親,你們的好意我們心領了。
但是你們要知道,如今我大明有鐵路有水泥路,從南方可以不斷地調糧食過來。
如今開往北方草原作戰的部隊軍餉充足,完全不需要諸位獻出自己的口糧,拿你們的糧食餵給我們這些將士們吃,那不是在打我們的臉嗎?所以鄉親們回去吧。”
可是如此和諧的一幕卻發生了一些意外。
老百姓們聽完了這話之後很不滿意了。
說道:“怎麼,朝廷軍隊難道現在都不願意接受我們這些個老百姓們的一點捐獻?”
“我們這些個老百姓沒有其他想法,就一個,朝廷對我們很好,我們看到朝廷軍隊這些子弟兵們要去上戰場跟敵人拼命,我們就想讓他們吃得飽一點,吃的好好一點,穿的暖一點,去跟敵人打仗。”
“對啊馬上就要到下雪天了,咱們明朝將士們那個個都是好兒郎,絕不能凍死,餓死在了北方草原上。”
老百姓們這麼一說,頓時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大家紛紛說道:“對,我們就這麼點心思,將軍不要阻攔,這些東西不算什麼。”
“就如您說的這樣,國公爺現在改革成功了,水泥路面鐵路大量把那些個便宜的糧食,從南方給我們運過來了。以前我們能買一斤糧的錢,現在能買到三斤糧食,大家的日子過得都好了,那怎能苦了咱們去北邊打仗的將士們,我們還是有點良心的。”
將軍們一聽百姓們這麼說話,感動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從來打仗糧草問題都成為了大家往北邊發兵的最大阻礙。
多少次他們北平府的將士們,在燕王朱棣帶領之下想要一鼓作氣打到最北邊去。
可是為何匆匆收兵,不能再往前?就因為戰線拉的太長,後勤補給跟不上。
到時候仗雖然打得很精彩,敵人也殺了不少,但如果沒有糧食吃了的話,可能回都回不來。
所以考量這麼多之後,只能放棄已經獲得的戰果撤退。
而他們很明白,草原上那些個遊牧部落民族,就像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但凡明軍一走,隔不了多久,又會有一大波一大波的草原部落重新回來。
他們把馬養的肥肥的,他們吃的飽飽的,然後呢,一到吃不飽的時候,就南下來擄掠。
有多少漢族好男人,就這麼死在了他們的屠刀之下?
有多少好女子,被他們擄掠到北方去凌辱?
有多少農戶家裡邊過冬的糧食被搶走?
又有多少子民被殺的妻離子散?北方這些個百姓體會的更深,對北方遊牧民族的痛恨就更深。
雖說他們遠離了故土四百多年,然而現在好不容易迴歸到漢人的家族懷抱,他們才感受到了真正被當作人看待是多好的事。
往上數多少代,他們都被那些個異族統治。
先是遼國人,又是金國人,之後又是蒙古人。
這些人輪流踐踏著漢人子民的尊嚴。
現在好不容易出了大明,好不容易出了像國公爺這樣的改革者。
他們越發珍惜眼前得來不容易的和平和發展。
老百姓們的覺悟還是很高的。
尤其是北方的這些百姓。
都說北方這些個百姓脫離了漢人統治太久,他們早就已經忘卻了自己身上的血脈。
然而一旦真正的戰爭爆發才會發現,根本不是這樣。
因為唯有在異族鐵蹄之下艱難求活的百姓才會知道,異族人會有多麼區別對待漢族同胞。
將軍們聽得非常感動。將士們更是握緊了手中的武器,心裡面只有一個念頭。
如此民心民意,如果自己等人不能打勝仗,豈不辜負了他們?
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思,他們個個握緊了拳頭。
接著有將士大喊起來,“鄉親們,你們的心情我們都瞭解,但這些東西我們真不能收,如今我們燕王殿下說過,現在朝廷富裕了,現在朝廷不需要愁糧草問題了,那咱們就不要去麻煩百姓們。
老百姓雖然被我們保護著,好像有給我們提供糧草的義務。
但是如果我們這些當兵的不能夠獨當一面,難道要你們這些百姓衝在前面去擋那些異族的鐵蹄和彎刀嗎?”
這話一出來十分振奮人心,尤其是年輕的戰士們。
他們一開始聽說要打仗了,一開始聽說北邊的遊牧民族部落不知有多少,可能會要了他們的命,那時候會有一些害怕。
但現在這句話一出來之後,所有人心裡就只有一個念頭。
老百姓都自發地把糧食,把他們過冬的衣物送給自己了。
如此民心民意的支援之下,自己怎能打敗仗。
在如此民心民意的支援下,打了敗仗豈不是丟人現眼?將軍們更是說道,“鄉親們,你們儲存這點糧食也不容易,拿回去吧,伱們的心意我們心領了,但我們絕對不能收這些東西。”
然而將軍們這麼一說,老百姓們可不答應了,他們七嘴八舌的說道:“都說了我們是自願拿出來的,都說了我們不在乎這一點。”
“現在朝廷有錢了,我們也有錢了,家裡面存的那些一個寶鈔,突然之間又值錢了,又能買到很多東西,我們都賺發了,我們不缺這一點。”
“是的,我們拿著寶鈔能買到任何東西,從南方不停的往北邊運來的好東西,源源不斷,我們不缺,反倒是你們這些要去作戰的將士們才缺這些,給你們比浪費在我們手上好的多。”
“說得好,你們要是不收我們就放在這裡,你們要是覺得我們東西髒的話,你們就不收。”
說著老百姓們嘩嘩的把東西放一下,然後立刻就跑了,一鬨而散。
讓本來想把這些東西還給老百姓們的將士們都沒有辦法去找他們。
一時之間看著滿地的物資的將士們面面相覷,心裡有熱血在沸騰。
有這樣的民心民意,自己等人怎能打敗仗?有這樣的民心民意在,已經可以斷定,這場戰爭是一定會勝利的。
朱棣跟姚廣孝此時剛好從城裡邊出來,就看到大批大批的百姓,如逃竄一般歡快的在路上跑著。
一開始朱棣跟姚廣孝還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
甚至以為是軍隊譁變,搞的百姓紛紛逃竄。
朱棣皺著眉頭正有生氣。
現在如此大好局面之下,怎能發生這種事?自己手底下的將士他已經嚴令,絕不可以欺負老百姓。
自己手裡將士如果敢做就這樣事,要麼剁手要麼剁腳。
他已經把這些寫入到了軍規當中,這軍規剛剛釋出下去,居然就發生這種事情,那還得了,一定要嚴加懲處。
不過就在他要說話的時,突然姚廣孝指了指那些百姓:“殿下,你冷靜一下,你看百姓們好像並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委屈了,反倒一個個開心的很,咱們還是得先問一問老百姓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再下決斷不遲。”
這話說出來之後,朱棣馬上下馬,然後攔住了一些百姓,“這位鄉親,到底發生了什麼?你們現在這副樣子好像逃荒一樣,為何臉上又有笑容?”
那被拉住的百姓聽到這話之後臉色一怔,“誰說我們在逃荒,我們在逃那些個將士追我們。”
朱棣一聽這話大怒:“好大的狗膽,那些當兵的居然還敢欺負百姓,說,到底是哪一個營的將士,我一定給你們做主。”
那老百姓聽後立刻笑道:“沒有沒有,您是哪一位啊?看您這樣子應該是個大官,您可不能冤枉了那些將士,我們沒有被欺負。”
姚廣孝上前一步道:“阿彌陀佛,施主還請將原委說來聽聽!”
就聽那百姓邊上的百姓哈哈一笑,“你們不知道吧?我們北平府這個地方馬上要打仗了,聽說北邊草原上面那些個蒙古人,集結了幾萬人要來我們北平府以及山西一帶打秋風。
我們燕王殿下此時正在厲兵秣馬,要給他們一個大大的反擊。
我們聽說了,那當然不能裝作看不到。
現在朝廷這麼好,對我們也那麼好,我們經過這兩三年朝廷的改革變法獲得了很多好處。
如今大家的日子過得都非常不錯,聽說了在北邊韃子們又想要來打秋風,我們哪能答應?
所以我們自發的拿出一些糧食吃的喝的,準備給我們北平府的戰士們送過去。”
一聽這話,朱棣跟姚廣孝眼睛都瞪大了一些。
原來是自己誤會了。
原來這些個周邊百姓都是給叫什麼送物資的。
姚廣孝又問道:“那你們又為何要跑呢?”
另外一個百姓哈哈大笑,“這就得說我們北平府這些個將士們軍紀非常嚴明,他們的軍記裡面有一條呢,就是不收百姓的物資,他們愛民如子啊,不想讓我們破費。
我們知道他們體諒他們這麼做,可是我們也得讓我們的將士們知道他們愛民如子,我們也希望他們每個人都吃得飽穿的暖,絕不能到了戰場上受風寒地凍的迫害,對不對呀?鄉親們。”
那些滿臉興奮的鄉親們個個都是笑道,“對呀,那些孩子年紀都不大,可是卻要到戰場上去跟蒙古人拼命,我們沒有辦法做更多的,就只能把一些吃的喝的給他們送過去。
可是他們還不收,不收怎麼辦?我們撂下就跑,讓他們追不上我們,他們就只能收下,要不然難道還能壞在那裡不成?”
說著話的功夫大傢伙哈哈大笑,就好像做了一件很大的事一樣。
老百姓們的滿足感是非常低的,只要能做一件讓自己高興的事,覺得自己值得的事情,他們就很高興。
就像把這些個糧食物資送給了將士,讓將士們沒辦法還給他們,他們就很開心。
朱棣跟姚廣孝對視了一眼,滿眼的感動。
胸膛裡那流動的血液都滾燙了起來。
民心可依,民心可依呀。
有如此民心,還擔心打仗勝負問題嗎?
勝負已經決定了,一定能贏的。
沒有人能擋得住這樣的軍心跟民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