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朱允熥在給自己的父親到底要獻什麼賀禮的時候,一直都在想著該怎麼做得最好。

一年前他就找了陳寒,問陳寒到底要搞出什麼東西來,才能讓所有人既驚豔,又可以當做一件很好的賀禮,獻給父親太子朱標。

畢竟現在所有人的目光其實都盯住了朱允熥。

曾經朱允炆呢是天之驕子一般的存在。

大家都覺得他讀書非常厲害。

那些個文官特別喜歡朱允炆。

覺得朱允炆將來一定會是一個很好的皇帝。

但現在文官的目光又全部集中在了朱允熥身上。

他們不是對朱允熥有多少期待,而是想從朱允熥身上找到缺點。

朱允熥不像是朱允炆那樣招蜂引蝶,他是一個很文弱又躲在暗地裡的小孩。

曾經的呂氏屢屢在精神上,對他進行摧殘。

所以搞得他還有點怕人。

故而他與朝中的文官接觸甚少。

如今正值天下朝貢大明之際,如果自己能在這個時候拿出一件足以,讓所有人都非常驚豔的禮物,送給自己的父親的話,那麼必然加深所有人的印象。

也讓天下文官都看看自己不是一個只會躲在背後的小孩。

現在的自己可以但帶領許多人一起來研發各種新奇的東西。

帶著這樣的一個想法,他找到了陳寒詢問。

“先生,您說現在咱們大明缺的是什麼?如何才能讓父親拿到禮物之後,既不覺得那是拍馬屁,又不會讓父親覺得我只是花心是在這方面讓他失望。”

朱允熥說完,仰著一張臉看向陳寒的時候,非常的期待。

陳寒當時還真不好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看得出來朱允熥現在卯足了勁,是要與朱允炆較勁。

首先來說,他曾經在朱允炆手底下坐了那麼久的冷板凳,

呂氏對他的精神摧殘,也讓這小孩心裡邊多少有點不舒服。

現在他取代了朱允炆的位置,又跟著陳寒這麼久。

所以他當然希望能找到一個更好的節點來展現自己的,才能讓所有人都記住。

自己正帶著正是帶著這樣的一個想法。

朱允熥現在很期待陳寒能給他一個很好的回答。

陳寒琢磨了半天之後,忽然想到了一點說道:“允熥,你覺得你父親現在最需要的是什麼?”

朱允熥回答,“那當然是天下太平,大明能夠開啟一個萬年盛世。”

陳寒擺擺手,“這都太宏大了,不能著落於眼前嗎?”

朱允熥頓時又不知道怎麼說了,“反正我是覺得,現在父親乃是監國太子,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他應該不缺什麼東西,我這才非常的棘手。

朱有墩曾經跟我說過,讓我跟著他一起搞一出如今宣揚我大明盛世的戲曲。

到時候在父親的面前展示,讓父親看到他的兒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做了些什麼。

可是我覺得這不是我的長處,我拿著朱有墩的戲本,唱得再好,那也不能代表我的心意。

我覺得我還是擅長在科技發明這一塊,可以搞出一點新鮮東西。

但現在我們研究的,都是要怎麼才能夠讓鋼鐵技術如何精進。

玻璃生產如何效率更快,

紅磚水泥如何才能夠幹得快、粘性高。

這些東西已經展示得很透徹,我要怎麼才能夠在這方面,有新的創舉?先生還請您教我,您給我一個方向,我一定會好好地研究,然後做出成果來。”

說實話,陳寒很欣賞朱允熥的孝心。

同時也能夠將自己所藏結合在一塊的想法。

所以陳寒給了他一個方向,“如今太子殿下,雖不像之前那樣的奮筆疾書,點燈熬油,但晚上看奏章,依舊很費眼睛。

我剛好想搞一個煤油燈,不如你就來搞這東西如何?”

煤油是從石油裡面,用化學手段分離出來的一種可燃燒的透明的液體。

而石油的使用呢,也不像現代人所認為的,只是近現代的產物。

其實遠古時期就已經開始用於燃燒的記錄。

如東漢的班固所著《漢書》中記載了“高奴有洧水可燃”。

高奴在陝西延長附近,洧水是延河的支流。

唐朝段成武的《酉陽雜俎》記載了“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水上,如漆,採以燃燈,極明”。

西晉《博物志》《水經注》都記載了“甘肅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燃極明,與膏無異,膏與水碓缸甚佳,彼方人謂之石漆”。

宋朝的沈括在書中讀到過“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句話,覺得很奇怪。

“水”怎麼可能燃燒呢?他決定進行實地考察。

考察中,沈括發現了一種褐色液體,當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燒火做飯,點燈和取暖。

沈括弄清楚這種液體的性質和用途,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叫石油。

石油這個名字也是從沈括開始流傳至今。

陳寒也老早地從陝西那一帶,叫人把能很容易開採的石油,搞了幾千斤弄回京城。

他一方面是想要從中分離出大量的煤油,用來溶解如今杜仲橡膠太過於堅硬的性質,

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探索一下石油,在現在能否用在蒸汽火車上。

至少石油如果可以用來做燃料,要比煤可能會好一些。

當然弄它作為一個助燃劑也算不錯。

如何把石油裡邊的各種化學物質分離出來,尤其是搞到煤油,那也是一門功夫。

所以他在一年多前就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朱允熥。

而近一年的時間過去,朱允熥果然帶著他的團隊攻克了,從石油當中如何提取出煤油以及瀝青還有蠟這幾樣東西。

瀝青當然很容易理解,就是鋪路而用。

石蠟這種東西,現在暫時還找不到更好的用處。

除了用來潤滑,估計也很難有大的作用。

但是煤油搞出來了。

搞出來的第一天,允熥就拿著繩子搓成了長條,然後點燃了一點燃,果然是照得又明又亮。

雖然有微微的味道,但是離得近才能聞到,離得遠反倒聞不到。

最重要的是即便是有味道,也比蠟燭燃燒的味道稍微淡那麼一點。

而且亮度比蠟燭在同樣的火苗之下,要亮個好幾倍。

朱允熥當時興奮至極,難怪當時先生會說這東西一旦運用,那簡直是讀書人的福音。所以朱允熥立刻按照陳寒給出來的煤油燈示意圖,搞出了這盞煤油燈。

而第一盞煤油的面世之後,朱允熥立刻是要把它當做給自己父親的賀禮。

當朱允熥拿著他的這盞煤油燈出現在了朱標的壽宴上。

文武官員都十分的期待。

尤其是那些勳貴武將。

他們更加期待朱允熥會有好的表現。

為什麼?因為朱允熥所代表的是勳貴武將這一邊的將來。

勳貴武將原本就因為前面的幾個案子殺了不少。

當他們當初看到馬上要上位的朱允炆的時候,他們的心都涼了半截。

因為他們很明白,朱允炆所代表的都是文官的利益。

一旦文官集團能夠掌控權柄的時候,武將們的利益將會大大折損。

最重要的是朱允炆已經表現出了非常強烈的靠向文官那一邊的意向。

在那種情況之下,他們只能是眼睜睜看著不利的一方滑向最終的邊緣。

所以當初的武將個個是急著表現,想要在最後的關頭立下功勞,這樣才能夠保住自己的命。

也幸好最後的結局並不是如同文官們所想的那樣。

朱允炆最後還是因為他們錯漏百出的昏招,失去了皇帝和太子的好感。

雖然現在還沒有過激的表現,但朱允熥跟隨在陳寒身邊,地位越來越穩之後,武將們更是期待。

文官雖然心裡邊也在喊著說,啊,我們誰都願意看到他們好。

其實心裡邊對於朱允熥還是非常的不滿的。

因為朱允熥背後站著的就是曾經開國武將們。

一旦開國武將繼續掌權的話,他們這些人怎能有機會一展抱負呢?

當然現在文官都不敢說話了,因為陳寒用的手段太過酷烈,就像把孔家給打倒的那一次,震驚了所有文官。

文官雖然心裡面很恨陳寒,但並不敢在此時有所表現。

最重要的是,皇帝朱元璋和太子朱標都很支援陳寒。

那誰能在這種情況下還敢在老虎頭上拔鬚子?現在看到朱允熥能在如此重要的場合之下,代表大明工程學院的學子們給太子朱標獻上一份賀禮。

文官們就知道,現在的朱允熥已經得到了大量的支援。

有陳寒在背後支撐著他,文官們想要把朱允炆再一次扶上來,其實已經肉眼可見的非常難。

所以現在他們這些人的表情是既無奈同時呢又帶著一絲迫切。

他們很迫切的是看到朱允熥在這個時候,拿出來的東西並不能得到大家的滿意,然後被群嘲。

這樣的話就不會有人再說,朱允熥能力很強。

尤其是當著天下如此多附屬國使臣的面,如果拿出來的東西,不能夠讓大傢伙都滿意的話,那笑話可就大了。

畢竟朱允熥代表的是大明工程學院。

同時朱允熥的身份又是朱標的兒子,那這個時候的分量就不一樣了。

這也是為什麼朱允熥要提前一年做好準備。

這也是為什麼陳寒要讓他從石油當中來攻克如何提取煤油一個難關。

因為就是想要一炮打紅。

陳寒也很討厭那個朱允炆。

不管是不是他登基之後舉措失當還是如何,反正他搞得大明亂七八糟那是事實。

所以把朱允熥給扶上去,也是陳寒現在最迫切想要做的事。

那自然是要讓朱允熥有更多的表現。

在下邊就有文官小聲的議論:

“你們說二殿下,這是能否拿出更好的東西來取悅太子殿下?”

有文官在邊上小聲說道,“雖然咱們對大明工程學院很不滿意,但整體來說他們的實力還是很強,尤其是搞出了那些所謂的科學發明創造,雖然是奇淫巧技,但的確給咱們大明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

不過這兩年下來陳寒搞出來的水泥、紅磚、玻璃、鋼鐵雖然很驚豔,但已經展示了夠多了,沒有太多的空間,讓這位二殿下來操作,

所以我看啊,只不過是新瓶裝老酒,沒有多少新意而已。”

有文官聽完這話之後感慨起來,“如果真是如此的話,那世子殿下應該不會落下太多。

只是現在可惜呀,陳寒這等臣子把控了朝政,

大明工程學院又以如此強勢的狀態,橫亙在咱們科舉這一道之上,如今即便咱們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掩蓋大明工程學院的風頭。

看看滿大街都在討論大明工程學院,都在議論他們能出什麼樣的好東西,改變百姓的生活,心裡邊難受得要死,可是咱們的確有心無力。”

說到這裡大家都是紛紛感慨。

而朱允熥拿著那盞煤油燈上來之後,各國使臣都在看著。

他們看的倒不是,煤油燈本身。

而是看的那薄如蟬翼的玻璃瓶,非常的震驚。

玻璃現在在他們各國,還算是高階的東西,非常高階,達官貴人才能使用,普通平民根本接觸不到,太貴。

所以看到朱允熥手上拿著那盞以玻璃打底,鑲嵌了金絲的創意非常高、而且顏值也非常高的煤油燈時,都發出了羨慕的聲音。

皇帝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看到孫子拿上來的那盞燈問道,“此乃何物?”

朱允熥道:“回稟皇爺爺,回稟父王,這盞燈喚做煤油燈。

煤油是從石油當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可燃燒的燃油,那是我根據先生的指點,帶領著團隊攻破的一項新技術。

這煤油燈最大的好處就是點燃之後,亮度要比蠟燭高好幾倍。

同時比蠟燭更耐燃燒,又比蠟燭味道更小。

乃是天下讀書人夜晚攻讀之時的一大利器,也是改善我朝百姓夜間行路或者夜間生活最大的利器。”

朱元璋和朱標聽到朱允熥的話後,很是詫異。

煤油燈,這可是第一次聽說。

朱元璋哈哈大笑一聲,“好好好,趕緊試驗一下,趕緊試驗。”

朱允熥於是一揮手:“來人了,先將大殿大門關上,用紗帳將門窗擋住,越暗越好。”

宮女太監以及大漢將軍開始將大殿當中的紗幔都給拉起來,又將厚重的紗簾也給拉了起來。

頓時大殿當中,暗了許多。

朱允熥也開始了他的表演。

文武百官以及各國使臣都十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