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死在修鐵路上面的倭奴人,自然會覺得非常的殘忍。

可是當大明王朝的百姓看到修好的鐵路的時候。

他們就不會覺得殘忍了。

甚至當百姓們知道原來修鐵路的是那些倭奴人,連工錢都不需要付的時候,大傢伙是開心的。

因為都聽說過,這些倭奴曾經在沿海周邊殺了多少老百姓。

現在由大明王朝海軍直接去進攻整個倭奴,把他們的土地給佔領了下來,然後把他們的人給運送到大明來做苦工,這是多麼正常的一種報復手段。

之前你們能殺我們的人呢?為什麼我們現在就不能夠直接把你們給拉到這裡,來給我們當苦工呢?

這是一報還一報啊。

很多時候,大傢伙一想這些東西的時候都是咬牙切齒。

為什麼?因為這些人欺負人啊。

當初這些倭奴人一個個跑到大明王朝來的時候,燒殺搶掠,死了多少百姓?他們即便是在遼東,即便是在北平府這些地方都聽過。

大家一想到這些倭奴人,都咬牙切齒,但又沒有辦法。

一來是因為這些倭奴能給你打游擊。

他們根本就不跟你玩正面衝突。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本身並不能大規模參戰,他們人數少。

而且最重要的是什麼?有一半的人是沿海的,一些混不下去的百姓,偷偷潛入到海里面去,然後跟倭奴浪人聯合在一塊,變成了這些倭寇,然後上岸上來燒,謀殺搶掠。

這部分假的倭寇,根本沒有多少戰鬥力,只能在後面充當燒殺搶掠的活。

這也是為什麼戚繼光他們在東南抗倭的時候,只要擊潰了倭寇衝鋒陷陣的那部分,就能以少了三倍數量的人數,追著幾千倭寇亂跑的原因。

這裡不是在貶低戚家軍的勇猛,而是說,倭寇之所以不成群結隊進攻,而是採用游擊戰術,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所以有的時候,百姓們是恨其不爭啊。

有的時候你沒有辦法去恨這些人。

那些倭寇的確可恨,那些倭奴人的確可恨,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普通百姓,他們是被逼得去下海,然後又同時回來戕害自己家的百姓。

不過其中的倭奴人更可恨。

這些人最可恨了。

所以老百姓們看到這一現象之後,議論的聲音肯定是不少。

有人就說了:“雖然死了不少人,我還親自看到有咱們大明的官軍把他們給掩埋掉,

但是這完全不能夠掩蓋他們,曾經在我們大明所犯下來的那些罪過。

我們有的人同情這些人,覺得這些人可憐,覺得這些人怎麼樣怎麼樣。

可是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所有人都去同情這些人的話,那麼曾經死在他們這些倭寇手上的百姓,又找誰去說理?”

“這位老兄,我覺得你說得對,現在雖然他們死了很多人,但是幫我們修完了鐵路,我們反倒不需要去感謝,這不過就是他們還債。”

“說得對”

這話說出來就非常的準確。

大傢伙一想都是如此想的。

這些人明明曾經也有過殺害老百姓們的,可是有些人卻莫名其妙去同情他們。

為什麼要同情他們?

為什麼?難道就因為現在他們死在了鐵路上?陳寒要是聽到了這樣的話,更要生氣。

同情他們幹什麼?難道你們不知道這些人曾經對大明王朝的百姓做過什麼嗎?

難道你們不知道在未來,這些人對華夏百姓做過什麼嗎?

這些人的死根本掩蓋不了他們曾經犯下的罪惡。

現在只不過是我來到了大明,先一步把他們給滅掉。

然後把他們給拉到大明,來充當奴隸而已。

曾經他們把大明或者說華夏人拉到去修鐵路的時候,也沒有想過要怎麼樣善待華夏百姓。

甚至到處都是萬人坑,十萬人坑,百萬人坑。

為什麼?就是因為他們為了修建鐵路,為了搞一些工程,直接把華夏百姓當做了可以填地基的石頭。

死了的人直接就往坑裡面埋。

最後在現代考古的時候挖出了,十幾萬具骸骨擺放得整整齊齊在坑裡邊。

看到那種場景的,陳寒是既悲憤又感覺無力。

他讀書的地方在北方,所以去過東三省這些地方,看過不少的關於這些罪惡的場景。

當看到扒出來的那個坑裡邊,密密麻麻埋葬著十幾萬具屍體的時候。

心裡面對於這種衝擊感是什麼樣的?只有一種感受,那就是仇恨。

我們不提倡一定要記住仇恨,一定要殺某些人。

但是我們卻要記住那個民族,對咱們所做出來的那些惡性事件。

現在的自己能夠穿越回到明朝,陳寒相信是那些死掉的同胞的靈魂,匯聚成的力量,

然後這股力量將自己給拉回到了明朝,是讓他到明朝去做一件事情,拯救這個民族。

然後把倭奴這個民族給打趴下,把他們給拉到大明王朝來做苦工。

讓他們死在大明王朝埋在這片土地上。

這樣才能夠告慰曾經死掉的同胞。

陳寒是這麼想的,所以當陳寒在京城,收到了北平府燕王朱棣發過來的這封信之後,他是哈哈大笑的。

“看起來咱們的計劃還是成功的,倭奴人現在死傷的越多,對我來講就是越發地可以宣洩我內心的痛恨。”

陳寒說著在邊上的江都郡主很明白他為什麼要這麼講。

雖然她沒有到過陳寒所在的那個時代。

但是聽陳寒說起倭奴人在大明王朝以後的這片土地上,所犯下的那些罪。

即便是身為一個女人,江都郡主聽到這些事後,那都是握緊了拳頭,恨不得直接去把所有的倭奴人都給殺掉。

很多人都會說有些倭奴人可能心存正義,他們也不想戰爭會造成這些結果的。

都是軍國主義。

但是有過調查,曾經百分之九十的倭奴人都是支援的。

唯有那百分之十的人是真正有良善之心的。

所謂雪崩之後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就是因為為什麼這個倭奴人有能力,跑到華夏這片土地來犯罪,

就因為後勤保障,都有這些個普通的百姓在支撐著。沒有多少人是無辜的。

所以一想到不少倭奴人死在修鐵路的工程上,陳寒則是哈哈大笑。

這時候的江都郡主說道,“我知道伱現在很開心,但是有一件事情你還是得要解決吧,如今鐵路已經修好了,那就要怎麼看一下去把遼東那邊的鐵礦儘快的拉過來,遼東鐵礦也需要工人去挖礦啊。”

陳寒道:“還真不勞夫人提醒,這一次返回倭奴的船隻,我又讓他們帶一封信給沐英。

讓沐英從倭奴那邊再次運送俘虜過來,有了運送過來的俘虜修鐵路這件事,我想他們挖礦那也是一把好手。

在那邊他們就已經在金礦銀礦鍛鍊過,這一批人可以置換過來,拉到我們遼東那邊的鐵礦去挖礦。

同時伐木啦之類的,也同樣可以同步進行嘛。

我們在嶺南的發展,難道就不需要人了嗎?

我覺得很需要人,我覺得夏原吉那邊同樣需要更多的奴隸前去那邊伐木。

雖然咱們已經發動了全天下,把各州府牢房裡的罪犯拉過去,

但是遠不如從倭奴那邊拉人最快。”

江都郡主就有點奇怪,“那之前為什麼你就沒有想過這些呢?

我覺得你一開始提出來讓放人情去採伐樹木的時候,就應該先讓倭奴那邊的俘虜過來。”

陳寒搖搖頭,“那時候倭奴的俘虜不僅不多,反倒金礦銀礦內部也需要大量的俘虜去挖礦,這個時候轉運俘虜,不僅價值不高,反倒會給降低金礦銀礦出礦速度。

再說,當時咱們大明還沒有能力鋪設大量的鐵路,連蒸汽火車頭現在也不過,才剛剛運轉。

那時候的速度比馬還要慢許多,修建起來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僅僅只是為了燒更多的煤?浪費更多的原料去堆積,這麼一個連人跑步的可能追得上的火車?”

江都郡主一想也對,“那現在呢,現在好不容易把火車的速度提升到了跟馬跑得差不多了就有價值了?”

陳寒點頭,“我們剛剛把大量的水泥路從南方鋪設到了北方,從京城鋪設到了各承宣佈政司的首府,

又在首府建立了大量的水泥路修建工程部,以及水泥廠和紅磚廠、鋼鐵廠,這才有能力來四面開花。

所以火車鐵道的執行才要提上日程,修建鐵軌才剛剛步入到專案來,這個時候將倭奴人給送過來才是正道。”

江都郡主說不過陳寒,“反正你怎麼說都是對的,不過現在鐵路已經開始鋪設了,接下來又要搞什麼?”

陳寒道:“接下來我想搞電力,只是這方面,還真不僅僅只是靠我的那些資料能做成的。

還要不斷地投入研究,到時候可能大把時間要放在其中,我們的兒子呀,可能就沒有辦法天天陪著他了。”

陳寒看著已經有六個月的兒子,心裡邊也是格外的感慨。

自己來到大明都已經快三年了,真是時間一晃就過去了。

……

三萬多的倭奴俘虜來到了大明王朝之後,在修鐵路的過程當中不斷的有人死去。

這也引起了部分造成,官員對這方面的不忍。

雖說當初倭寇寇邊殺了不少的百姓,

但現在大明王朝的海軍畢竟已經佔領了倭奴大半國土,

從他們那邊直接把百姓變成俘虜,然後又運送到大明來修鐵路,死傷那麼多這些官員還真有一些於心不忍。

不能說這些官員是聖母婊,只能說他們沒有經歷過陳寒所經歷的,那個時代發生的那些事。

有這樣的想法,情有可原。

畢竟大明王朝也算是禮儀之邦,如此對待俘虜,他們這些人於心不忍。

不過太子朱標從陳寒那聽說了,將來那些倭奴會在華夏這片土地上屠殺四五千萬人。

這種事情他不想再發生,所以狠了心之後,面對官員們對他提出來的一些意見,他直接是拒絕。

即便那些官員也很奇怪,為什麼一向非常柔和的太子朱標,突然之間會如此的殘酷。

但是不管他們怎麼說,太子朱標都沒有再回復他們。

雖然這聽上去很是殘忍,但是三萬多的俘虜,日以繼夜的修,鐵路取得的效果是相當的驚人的。

別看修鐵路會死很多人,但這幫倭奴人估計還真就有點工匠精神,

即便知道修鐵路死傷很多,但他們在修鐵路的時候依舊一絲不苟。

這一點的確是要表揚一下,因為這幫死腦筋的人。

對於的任何事情都是相當死板,可以說不是很變通。

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在殺人的時候也是如此,只會執行長官的命令,因為他們覺得這只不過是一件工作,也發揮出所謂的匠人精神。

很快又是幾個月過去,從北平到京師幾千里路程的鐵路,已經修了快七八百里。

雖還沒有接通,但肉眼可見的有了希望。

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又死了將近兩千倭奴人。

聽說在修這個過程當中也發生了一些問倭奴人起義的事。

他們覺得大明的人太壓榨他們。

如果按照十二個時辰來算的話,每一個小鬼子每天的工作量都在八個時辰以上。

曾經有資本家說過的一句話,我能讓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在我的機器邊上,到二十二歲就滿頭灰髮。

正是因為這種壓迫,效率雖然有,但死傷也很嚴重。

所以這些小鬼子居然還敢反抗。

那鎮壓當然是血腥的。

殺了三千多俘虜之後,剩下的兩萬多俘虜,又開始老老實實地修鐵路了。

而轉眼馬上又到了太子朱標壽辰之日。

還真是奇怪,老爺子自己的壽辰,他過得相當的簡單,沒有鋪張浪費。

但是在太子朱標的壽辰上面,老爺子那是不遺餘力呀。

又是大肆的鋪張,又是更多國家的使臣過來慶賀。

而為了給自己的父親獻上一份賀禮,朱允熥帶領著他的攻堅小組,居然搞出了煤油燈。

煤油燈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如何得到煤油,那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化學工程。

朱允熥也是弄了許多的時間,走了很多的彎路,才終於是達到了陳寒的要求。

當煤油燈燃燒起來,那一刻,朱允通小小年紀的臉上露出了極為沉穩的笑容。

煤油燈最大的好處就是亮堂,比蠟燭要亮堂多。

再則可以控制亮度,而且要比蠟燭燃燒的時間更長。

只要掌握好了煤油的獲取,那就要比蠟燭更加的省錢。

雖然現代的人覺得煤油燈,只不過是上個世紀的產物。

可是在明朝搞出了煤油燈,那是一件多麼令人振奮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