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南洋國家現在都在狂歡當中,因為所有人都發現。
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收集起來,都可以賣到人家大明王朝去。
以前不值錢的地裡邊長出來的那點土特產,大家都不當回事,甚至隨意地往地上那麼一丟。
可是現在卻不一樣了,即便是這樣的一個東西,只要收集起來就可以賣到大明去。
只要能夠用的、喝的、吃的,都可以。
這種事情到哪裡去找。
這種事情,就算是做夢都不可能夢得到。
可是如今卻在大明王朝實現了。
人家大明王朝的商船就停在碼頭,就停在那裡,就等著你把貨物裝到人家的船艙裡邊去,然後就可以得到大把大把的大明寶鈔。
有了大明寶鈔之後,就可以買到在自己國內任何的東西。
以前不敢想,拿幾張紙就可以換來東西,可是現在卻可以了。
甚至還有專門的一些去過大明做買賣的商人,開始做起了翻譯。
原來很多做生意的聽不懂大明官話,可是這些蹩腳的聽得懂大明官話的二手翻譯,也很吃香。
每天能夠掙之前一兩年都沒辦法掙到的錢。
這一下這些翻譯瞬間推動了一項產業——學習大明官話。
因為學習到了大明官話之後,只要去給那些做買賣的人進行翻譯,也能賺很多。
所以立刻促進了一項買賣,大明官話教學培訓。
即便那些人本身也是蹩腳的大明官話,可是卻非常之吃香。
開辦了這種培訓學校之後,一天之內報名的人就報滿。
他們收到的報名費就賺得盆滿缽滿。
於是安南國就有些人看到了商機。
這部分人腦袋非常靈光,他們開始聯絡大明來此地做買賣的人,和他們商量,能否介紹一些可以來此地交大明官話的先生,費用可以給得很高。
大明買賣人沒有想到,原來教他們學說話也能賺這麼多錢。
不要說大明的商人眼紅,估計所有人聽到了都會眼紅。
都想著要趕緊回去之後就召集一大批落地的舉子們,完全可以來這裡做培訓班。
反正在家裡面閒著也是閒著,來這裡之後還能賺取這麼高的費用。
安南國的商人看到了商機,大明王朝的商人同樣也看到了商機。
所以他們決定回去之後就組織一批落地的舉子們,來此地專門教南洋各國的百姓說大明官話。
在一片興旺發達當中,三個月的時間悄然而過。
在這三個月裡面安南國的大明海軍基地,占城國的大明貿易集散地,暹羅國的大明海軍基地,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每天都是川流不息,而且到後邊是越來越繁榮,讓各國看得都眼紅。
眼紅什麼?眼紅這三個國家提前佈局。
一開始南洋各國都在嘲諷安南國。
說這個安南國真的是沒有骨氣。
口口聲聲說是南洋最強大的國家,可是呢,卻在大明王朝的威嚴之下跪了下去。
任由大明王朝在他們的土地上建造屬於大明海軍的基地。
這不就是把土地讓給別人嗎?
這是屈辱的。
不管在什麼時候,讓土地出去都是非常屈辱的。
大家都認為這種方式過於卑微,暗地裡邊不知多少是在嘲諷。
甚至有很多國家都在打著這樣的主意,既然大明海軍已經幫助南洋各國驅趕走了那些海盜,完全就不需要再鳥大明海軍了。
大明海軍在南洋各國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可能自己就撤了。那麼就不可能惦記自己國家的領土,就不會建設什麼大明海軍基地,自己也能享受到便利,順帶手嘲諷一手現在的安南國。
可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
就在這短短的半年裡邊,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洪武二十八年悄悄來臨。
可是南洋各國,除了那三個國家之外,大家都憋著一股火。
憋著什麼火呢?原來他們國家的商隊遇到了一些麻煩。
……
安南國與某個國家交界之處的關卡。
此地原本防衛並不嚴謹,兩國百姓時常跨越國境,到對方國家去做生意或者討生活。
但如今卻不一樣了。
邊界地的安南國是重兵把守,而且開通了口岸。
這些口岸是幹什麼的呢?是嚴加盤查來往商隊的?為什麼要嚴加盤查,因為要收稅了。
以前沒有這麼做的,是因為以前沒有多少商人走這條山道,又或者說少。
但現在不一樣了,絡繹不絕的馬車將,沿途一帶都踩成了寬闊的四車道。
來來往往的馬車,硬生生地在沼澤地帶邊緣踩出了一條道路。
難怪魯迅先生會說,世上本沒路,但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了。
在安南國的交界之處,就有著非常明顯的印證。
此時在這條本來偏僻無人區,很少有人行走的道路之上,居然排起了長龍。
更為令人詫異的是,邊上居然還有人做起了小買賣。
尤其是吃的喝的,還有修鞋的,賣鞋的,修馬車輪子的,甚至還有做馬車出租生意的。
這裡本身並不熱鬧,但硬生生地在這幾個月之內形成了一個大大的貿易集散地,相當於一個集市。
周邊村莊的百姓走到這裡,最近的都要二十里以上。
可是這裡居然就成為了這麼一個小鎮。
從其他國家來到這裡停留下來的商隊,由於過關還需要時間,有時候甚至要等十天半個月才能過關,所以只能在此地居住。
臨時搭建的木屋帳篷等等就成為了他們居住的地方。
但這不是免費的,也得給錢。
當地的老百姓們靠著口岸賺的也是盆滿缽滿。
有些人家裡面,在這三個月裡,幾乎賺了一輩子都不可能賺到的錢。
而安南國計程車兵們也賺得盆滿缽滿。
雖然他們沒有刁難過路的商隊,每一支商隊過路費交二十文錢就足夠。
而就是這樣,當地駐守的將士們每個人分到一筆不菲的獎賞。
他們之所以不去刁難那些商隊,就是因為不需要。
因為太多了,多到根本不需要去刁難,都能夠賺得盆滿缽滿。
他們也很明白細水長流的道理,絕不能讓口岸過往的商隊被嚇怕,要不然就會沒有買賣可以做。
所以商隊只會抱怨人太多,要等待過關,而不會抱怨被刁難。
這就是商業經濟所帶來的便利。
一切都是因為太多了,無需吃拿卡要就能夠滿足所有的需要。
每天從這個口岸進出的商隊多達一兩千支,就光是收這些商隊的過路費,一天就達兩萬枚銅錢,幾百兩銀子。
這是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