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知道不管是哪一個國家,只要看到了在安南國所搞出來的好處之後,他們一定都會紛紛效仿。
南洋各國一開始聯合起來,說要抵制大明王朝在他們國家橫行霸道。
但是他們內部之間其實一丁點都不團結,甚至互相的攻伐。
安南國在胡季犛上位之後,非常的囂張跋扈。
他們帶著所謂所向披靡的戰鬥意志,在周邊進行了大肆的擴張戰爭。
給周邊的國家帶來許多不安定因素。
暹羅國已經建國百年之久,他們的國家一向非常的平和。
在國王的領導之下,雖不繁榮昌盛吧,但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如今安南國忽然引進了大明王朝的海軍基地。
所有的國民也好,朝臣也罷,都擔心有朝一日,安南國會和大明王朝聯合起來入侵暹羅國。
因為這兩國之間不僅離得近。
同時安南國一直和暹羅國之間,較量著稱霸整個南洋。
兩個在南洋來說都算挺大的,國家互相之間早已摩擦走火。
他們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競爭關係。
如今看到大明海軍基地的建設之後,他們立刻就上前來。
這一次國王的親弟弟上門來,是為了說服藍玉。
“大將軍閣下,我們知道如今大明王朝需要在南洋布置各種海軍基地。
一方面方便打擊南洋各國海盜,方便所有國家與大明進行交易;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宣揚國威,這些我們都明白。
所以我們現在很樂意,讓大明海軍在我暹羅國進行海軍基地的建設。
條件你們隨便開,只要我們能滿足的,我們國王以及我們的所有臣民都會滿足。
如今這二十斤黃金算是我等的心意,還請大將軍能夠跟大明王朝彙報一下我們的這番心意。
期待大明王朝能夠儘快地做出決斷,能夠令我們享受到大明海軍的庇護。”
這番話說出來之後,令藍玉很滿意。
陳寒一再叮囑海軍一定要在南洋發揮出該有的作用。
把所有的威風都抖露出來。
讓所有的南洋國家都明白,不跟大明王朝合作,那就是找死。
就像現在一樣。
雖然沒有進攻安南國,那是為了佈局整個南洋。
如果所有的南洋國家都安置上了大明海軍基地,到時候就不再是這麼好說話了。
以後就不就算不直接入侵他們。
大明王朝提出一些條件了,那也非常好威脅。
藍玉接受了暹羅國的孝敬,送走了暹羅國的使臣之後立刻就修出一封,讓回國的團隊帶去給陳寒。
又是二十天之後,陳寒這邊接到了這封信。
當看到信件當中不僅彙報了,在占城國那邊順利進行了貿易集散地的建設,
同時暹羅國也請求在他們的國家設立海軍基地的要求。
陳寒這邊立刻與太子殿下以及皇帝商議。朝臣這時候也都聽說了這些事,之前朝臣很不滿意陳寒的改革。
而現在當考成法、當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推行下去的半年,
尤其是考成法,殺了這麼多知府,大家都知道要怎麼做。
在這半年又過去之後,果然好了很多。
陳寒他們制定的各種計劃,都切實有效地實行。
雖然當中肯定還有瑕疵,但至少比之前好了很多。
沒有人敢用考成法上下刁難。
也沒有人利用考成法鑽空子,而非常自主地進行推行。
而在這半年裡從倭奴那邊再次運回來一千多萬兩白銀以及三十多萬兩黃金。
當這些黃金白銀入庫之後,陳寒再一次大量地回購寶鈔。
這一次用的理由不再是稅收,而是大面積的在四川,陝西,甘肅,遼東,山東北部,雲南,貴州嶺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打折出售棉布。
這些地方缺衣少食,經濟一向不發達。
但是百姓手中積累了這麼多年,還是有很多寶鈔。
所以大量的生活用品幾乎以打骨折的方式,向這些欠發達地區推銷之後,百姓們很樂意拿出他們珍藏的寶鈔來購買棉布。
這一次大量的回籠寶鈔,使得大明寶鈔的購買力,終於接近了一貫寶鈔兌換一兩白銀的初始發鈔價格。
而相應的東南沿海,等地大的紡織商們這一次賺的也是盆滿缽滿。
雖然他們得到的是白銀。
卻是所有人雙贏。
朝廷這一次利用從倭奴那邊運送回來的白銀,從買賣人手上購買了大量的紡織品,然後販賣到了欠發達地區。
百姓們能將手中的寶鈔用出去,買到大量急需的、便宜的做衣服的棉布。
朝廷看上去虧了,但其實並沒有虧損。
惠民百姓,回籠了寶鈔,使寶鈔的價值提升了。
商品又得到了流動,商人們得到了本錢,可以加大生產。
朝廷手中透過稅收收回來的如此多寶鈔,無形當中翻了一倍的價值。
這就是商品流動之的效果。
做完這一次大宗的採購以及批次發售之後,陳寒給商部下達的命令,儘可能在今後的幾年之內減少對大宗貨物的進行國家採購,而是打通商業流通環節,尤其是這些欠發達地區。
陳寒已經制定了將水泥路面,先行由不發達地區鋪設的計劃。
在這半年裡,透過大量的朝廷投資的基建專案,寶鈔由之前的一貫寶鈔只能兌換七百多文,增值到了現在將近九百六十文,已經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百姓們對寶鈔越來越有信心,當然寶鈔兌換白銀的比例也不宜太大。
太大了那些存量在民間的白銀貶值太快,也不利於經濟的發展。
所以陳寒沒辦法一下子給出一個合理的兌換比例,但卻尊重經濟自由流通的規律。
只在合適的時機進行合適的干預。
而這個情報來源就的依仗,如今隊伍越來越壯大的錦衣衛改編成的稅務稽查司和大明寶鈔提舉司。
之所以陳寒要把如今這些資料匯總過來,然後拿到這朝堂上跟和南洋開發聯合在一塊,就是為了接下來的一個比較具體的計劃他已經準備好了,要如何從經濟上打壓南洋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