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南人在這種情況下還敢偷偷摸摸的學技術,然後想在自家國內實行的話。

等待他們的將會是消耗他們的國力。

大明王朝經過幾十年的修養才有如今的底子,不管是民眾還是朝廷都有強悍的底蘊,可以幫助改革變法的實行。

但是安南等國原本就身處於南洋邊上這種溼熱的環境,他們要發展這些工業,一來是缺少了人力和物力;

二來,是沒有如此龐大的地域,可以有縱深實行。

一旦發生了天災人禍,以他們如此狹小的地域和人口,要抵抗那些天災人禍本身就很難。

他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把基本盤發展好,一步一步地把吃飯問題解決,而不是一蹴而就,想學著大明這樣開始搞初步的工業化。

學生們在聽完了夏元吉的話之後,深感自己實在是沒有一點政治頭腦,根本不懂得他們這些大佬們在想什麼。

僅僅只是這麼一個微小的調整,就可以讓那些覬覦技術的國家面臨破產的危機。

而那些安南國的人可能到現在,都猜測不到,從海軍開到他們國家開始,其實就是一步一步地在套路他們。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看到大明王朝那些東西都是好的,都是厲害的,你們要是跟著我們一起來乾的話,你們就一定能夠和我們一樣變得那麼的厲害。

這是下鉤子。

就比如為什麼海軍在藍玉的指揮之下一定要三番兩次的,在那些安南國和南洋各個國家之間來回走動。

為什麼?是要讓他們看到帥氣華麗的海軍,在他們面前耀武揚威。

除了炫耀國力,讓他們知道大明王朝現在有多麼的強大之外,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給他們一種印象——大明王朝給出來的東西一定非常好。

就像人家搞出了這個海軍一樣,你看一下多麼的厲害。

人家的海軍的大炮口徑那麼大,炮管那麼長,他們都沒有見過,可是人家大明王朝那邊已經開始用了。

而且配套的是海軍當中有一些經過專業訓練的嘴皮子很利索的人,

他們不僅擁有一些專門的寫手,替他們寫好的宣傳單,

更有嘴皮子利索到岸上去宣傳,說出他們在大明王朝所見所知。

利用安南國做生意的,之前從明朝過去的華人,對他們進行深入的洗腦,對他們進行宣傳。

使那裡的百姓、官員、商人任何階層都相信,大明王朝現在發展到如今,靠的就是陳寒改革變法的新技術。

大明王朝的百姓之所以能夠過上好日子,

之所以能夠一天比一天好,

之所以能夠走出國門,靠的也都是陳寒給出的那些新技術。

如此反覆的宣傳,以及他們這些官員反覆看到大明海軍,在他們面前展示,那就相當於理論加實踐,共同在他們的腦海裡邊印下了一個深刻的印象。

大明王朝所有的東西都是好的。

尤其是現在由大明工程學院這所技術核心出來的人員,帶出來的技術一定是最好的。

到時候這些安南國的人會不由自主地會跟著去學。

如果學生們不經意地被他們用金錢收買了,給出了一點技術,他們一定會趨之若鶩地研究,然後實踐。這就好像是一些免費教學課程,你會嗤之以鼻,覺得沒有多少乾貨可以看。

但是那些花了錢的,即便只是花了九毛九買來的課程。

即便他很水,即便他講的只是皮毛。

可能沒有那些免費課程好用,也沒有免費課程乾貨多。

但是因為你花了錢,你覺得值得,你就會反反覆覆去論證,反反覆覆加以自己的思維延伸去腦補。

把那些皮毛的東西,理解為高深的。

你會自己花更多的精力在這花了錢上面去鑽研。

陳寒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沒有讓工程學院的學生,到那裡去就去主動教導那些安南人學習,

而是要讓他們在被收買的過程當中,去把這些技術交給安南國人。

這樣一來安南國人就會更加陷入到自己腦補的過程,就會更加珍惜買來的技術,就會更加急於去實踐推廣。

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消耗國力,這樣一來趨之若鶩的學習,將會使他們國力更加衰退,加上糧食不斷的出口。

相當於又是內耗又是外耗,如此內外夾擊,這個安南國很快就會變成大明王朝的傀儡。

到時候海軍不需要太過於費手腳,就能夠滅掉這個國家。

其實安南國對於漢人來講都是一塊心病。

因為至少在北宋安南國還是漢人的土地。

畢竟交趾一直都是漢人王朝的一部分,那是深入人心的,可是如今卻變成了他人的土地。

這讓很多漢人心中都不平。

包括這些學生們。

學生們現在聽到了夏元吉和陳寒他們的計劃,終於是放下心來。

“要玩朝政,我們還真不是先生還有國公爺的對手,

但是我們一定會努力的完成國公爺還有先生您兩位的囑託,

我們一定要在安南國,不僅要把咱們海軍基地給建設好,還要讓那些安南國人知道,咱們的技術是最好的,讓他們一同跟著咱們一起來學,讓他們陷入到其中,

讓他們從此之後淪陷在這些技術裡邊,讓他們沒有能力與咱們相抗衡。”

夏元吉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看到這些年輕的學生們,如今已經被自己給說服,能夠去執行自己和陳寒所制定的計劃之後,他也算是放心。

然後他就在府裡邊擺了一桌酒宴,宴請學生。

在期間還叮囑勉勵學生,一定要好好地利用自己的所學、所知為將來征服南洋打好基礎。

夏元吉如此推心置腹,這十幾名學生也是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紛紛在宴席上面表示一定會努力的完成夏元吉還有國公爺的囑託。

一場宴席過後,第二天夏元吉親自在碼頭上看著學生們登船向著南洋而去。

而南洋那邊也已經準備好迎接大明工程學院的第一批學生,甚至按照陳寒他們給出來的圖紙,將工廠的輪廓都已經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