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非常欣慰地笑了起來。
因為他看到大傢伙臉上的表情都十分的震驚,那這一次的目的就達到了。
他是什麼目的呢?
他其實就是要讓大家看一看他們現在最新的研發成果,不僅是紅衣大炮。
大炮這種東西在如今的明朝已經很普遍。
就連朱元璋都非常地熟悉。
因為他在和陳友諒打水仗的時候,船上面就已經裝配了大量的大炮,這種東西不新鮮。
新鮮的是什麼?新鮮的是那車輪上面居然包了一圈黑乎乎的,什麼材質不清楚,但感覺很有彈性的東西。
陳寒看到之後更是欣慰,因為他已經看到了那車輪上面是什麼了?
等大炮推過來之後,藍玉也發現了其中不對勁的地方。
大炮他看得多了,如今的這所謂的紅衣大炮,雖然炮管更長更粗,但總歸是脫離不了就是大炮的模樣。
只是在車輪子方面他看到的不同之處。
首先車輪不像是普通的還是木頭的,而是鐵的,中間的輪轂以及橫槓也全是鐵鑄的。
最主要的是在輪轂外面,居然包了一圈黑色的不知名的材料。
這個材料才是他非常奇怪的地方。
輪子他看多了,以前為了防止車輪直接在地面上被磨損太嚴重,所以很多車輪外面都會包上一圈皮革。
當然這是有錢人家才有的專屬。
一般人依舊用的是木頭的輪子。
可現在在他們面前所展現的則完全不一樣。
那一圈內飾皮革一樣的東西不僅厚了,而且還有花紋。
最重要是這麼重的東西在那水泥路面上推行,居然沒有發出聲響。
剛才他們一直在研究燧發槍,說是非常認真,忽略了邊上的聲音也說得過去。
可為什麼等大炮推到他們面前只有五米的地方之時,依舊沒有什麼聲音的。
這就有點讓人覺得奇怪了。
很快那三門大炮就被推到了面前,藍玉首先是跑了過去,他蹲在車輪子邊上,用力地捻了捻車輪。
他就是想要看一看這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看到藍玉一瞬間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朱高熾他們更加是開心。
尤其是朱高熾看到,連自己的皇爺爺此時,都跑到那車輪子去觀看的時候,更是興奮。
他走到了陳寒的面前,“先生,您的那個杜仲橡膠可是十分有用。
我們如今不僅把它發揮在了製造輪胎這方面,更是用在了需要密閉性的機械上。
這個東西的出現,簡直是把我們現在所有的科技推向了一個高潮。”
陳寒嘴角有笑容。
杜仲橡膠能夠運用到實踐上是陳寒最大的成就。
現在的橡膠還遠在南美洲,還沒有到達東南亞,那裡還沒有橡膠樹,可是從國內杜仲這種藥材提煉出來的膠狀物,也可以凝練成橡膠類的產品,從而運用在了生活當中。
尤其是輪胎,尤其是需要密閉性的機械上,更是非常有用。
即便是傳送帶用上了杜仲橡膠,也能夠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朱高熾說直接推動了現在的科技發展是正確的。
他沒有像之前那樣說這個不是自己的功勞。
因為杜仲橡膠的研製完全就是出自於他一個人之手。
陳寒也是經過了非常多的實驗,才慢慢的將杜仲橡膠給搞出來。
又經過了一年多慢慢的各種反覆的實驗,才終於是將杜仲橡膠給成型。
在這個過程裡邊大家都付出了努力,但最重要的就是陳寒。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說實話,如果沒有陳寒,發現杜仲可以提煉出凝膠,然後慢慢的試驗,根本不可能會出現現在這種好東西。
藍玉盯著輪胎來看。
因為他就沒有發現過比這更好的東西。
如今輪胎的使用已經在這麼重的炮臺上面完成了實驗,今後可以用之於任何地方。
朱元璋看到那鐵軲轆上面包著的黑乎乎的一圈輪胎,愣了一下,接著他湊上前去也和藍玉一樣用手捏了捏。
那硬度夠硬,但是又有點軟的橡膠輪胎。
看完了之後他回過頭來,震驚地看向陳寒,“陳寒,這就是你之前說的可以包在車軲轆上面的那種橡膠嗎?你們已經做出來了?”
朱高熾代陳寒說道:“皇爺爺,您猜得沒錯,這就是之前先生一直強調的,一定能夠使大明很多地方脫胎換骨的杜仲橡膠。
之前先生合成了這種橡膠,經過我們不停的試驗打磨,終於用在了輪胎上面。
我們經過反覆試驗之後,發現以前在車軲轆上面包皮革的確能夠起到防護車軲轆磨損,但是非常有限,
現在安裝上了橡膠作為緩衝墊之後,不僅防護效果非常理想,還起到了減震的效果。
我們曾經在水泥路面上來來回回不間斷地拖動東西大半年,都不用更換。”
朱高熾說完之後,不要說朱元璋和藍玉兩個人驚詫萬端。
就連邊上朱友敦他們,也是第一次知道這輪胎居然還有如此效果。
他們每個人的攻堅方向不一樣。
像朱高熾主要就是在火藥武器以及杜仲輪胎上面發力,所以他能夠第一時間知道這杜仲橡膠有多大的好處。
“杜仲橡膠自從運用以來,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震撼,
不要說諸位你們才第一次看到輪胎在伱們面前展示,給你們帶來的驚喜,就算我們這些一直在與這杜仲橡膠打交道的,也依舊是覺得杜仲橡膠簡直是天賜福音。
它不僅延展性非常強,可以用在傳送履帶上,可以用在需要非常良好密閉性的機械上面,
尤其是用在我們這款水發槍以及在如今的紅衣大炮上的氣密性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效果。
我們現在能夠取得諸多的成就,能夠非常快速的用水力代替人力衝壓鋼材,打造百鍊鋼材,都是多虧了杜仲橡膠在其中發揮巨大作用。這杜仲橡膠製成的輪胎用在車輪子上面,不僅防磨損,還提高了速度。
諸位你們要知道,咱們以前的車輪子,你們坐馬車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顛簸得要命,速度還不夠快。
坐在馬車上,不用多久屁股就受不了。
可是隻要是用上了我們的杜仲橡膠做成的輪胎,這些問題那就不是問題。
因為我們這杜仲橡膠它有一定的彈性,坐在這樣的馬車裡邊,放心大膽地快速前進,不會再把屁股給顛散,同時受到的阻力也會減少很多。
我們親自測試過,用普通的皮革輪子與我們的杜仲橡膠做成的輪胎在同一水平上面來進行比對發現,不管是馬受累的程度還是載重的程度,以及速度的快慢,裝上了杜仲橡膠輪胎的馬車都要更勝一籌。
人坐在這上面也會舒服很多,這就是我說的杜仲橡膠在馬車車輪上的用處。
同時我們用在瞭如今這個承載達到了三千斤的紅衣大炮的車輪上面,效果更加明顯。
由於有了杜仲橡膠的作用,我們只需要有兩名將士就能把重達三千斤的大炮推動,而且不會太吃力。
這就是先生給我們大明帶來的最好的科技發明。
就是一項科技發明,可以抵過我們這些所有的研究成果。
因為杜仲橡膠運用的場合實在是太多太多。”
說到這裡朱高熾十分的興奮。
因為他就沒有發現有更好的東西。
杜仲橡膠的出現,讓朱高熾知道,從今往後大明王朝將會迎來一個真正的新的發展。
藍玉他們聽完了這話之後才終於明白,為什麼兩個將士就能輕輕鬆鬆地把這麼重的火炮,原來都是杜仲橡膠起的作用。
大傢伙聽完了之後恍然大悟,都圍著火炮的車輪來看。
一個個都是嘖嘖稱奇。
“有了這東西,以後安裝到馬車車輪上去,就不用擔心顛破屁股蛋子了?”藍春問道。
朱高熾回道:對,減少顛簸,自然就不會把屁股顛散。”
藍春欣喜:“那太好了,有的是好東西,以後我更願意坐馬車了。”
朱濟喜在邊上道:“可不是嗎?以後長途奔襲,有了這好東西也不怕煎熬。”
在這個在這裡的所有人,哪一個沒有坐過馬車?坐馬車看上去很方便很舒服,其實不然,就因為顛簸得令人難以承受,所以不可能常坐。
即便是皇帝坐的馬車裡邊,也只能是墊上厚厚的被褥子,防止顛簸,可是依舊很難做到舒服。
而有了這杜仲橡膠做成的輪胎,減少了磨損,減少了振動,那就會舒服得多。
朱元璋此時震驚的是,陳寒曾經跟他講過,用上了杜仲橡膠製作成的輪胎以後,以後馬車不管是運送糧食還是運送物資都非常的方便。
而且一輛馬車就減少一點損失,如果千輛馬車呢,萬輛馬車呢,千百萬輛馬車呢。
如果都用上了,一輛馬車可以減少損傷,千萬輛馬車,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一想到這裡朱元璋頓時眼前發亮。
他知道陳寒現在給大明王朝帶來最大的就是這個杜仲橡膠製作成的輪胎。
而且這還不僅僅只是用在做成輪胎上面。
更重要的是在各個方面的使用。
朱元璋熱淚盈眶啊。
看到這些改變他就知道大明王朝即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
而他可能還不知道的是陳寒更激動的是,杜仲橡膠成功的經驗,以後在蒸汽機方面的運用就更多了。
因為蒸汽機的氣缸需要非常有封閉性。
氣缸封閉性越好,能夠產生的力量就越大。
在原來的歷史上面,蒸汽機的出現,因為材料不合格,氣缸密閉性不好,導致很長一段時間,蒸汽機的效率非常低。
而現在即便南美洲的橡膠還沒有傳到東南亞,還沒有從那裡獲得大量的橡膠,就已經從杜仲裡面提煉出了橡膠製品。
雖然它的效果還達不到真正的橡膠的程度。
但已經完全可以替代大部分的功效了。
大家看到杜仲橡膠取得了這樣的效果之後,對紅衣大炮的興趣就更加深了。
他們很想看一看這個被朱高熾稱作的有三千多斤重的大炮,到底有什麼樣的威力。
在紅衣大炮被推過來的過程當中,朱高熾就已經讓手底下的將士們把靶子樹立到更遠的地方。
從望遠鏡能夠看到的位置來看,起碼得有個一千五百米。
陳寒在邊上給大家解釋:“紅衣大炮設計的最大射程在六里,最大殺傷範圍在四里左右。
之前我們的所有大炮用的都是銅鐵打造,而現在我們生產出了鋼鐵,所以就用在了紅衣大炮上面。
這樣的大炮能夠使用更久,它的炮管長管壁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
在炮身的重心兩側有圓柱形的炮耳,火炮可以以此為軸調節仰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罩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準比較高。
當然他也有很大的弱項,就是太重,不利於機動性。
不過現在主要是打算用在海軍的戰船上,用於攻擊海面上的船隻,對付海盜用。
同時也放在城牆之上,用於震懾外敵。
當然以後也可以不斷地改良,也可以不斷地研製出更加方便快捷的火炮。
當然現在我們的橡膠輪胎之後,機動性已經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陳寒是很明白,紅衣大炮威力大,就是太重。
用一般的車子來拉太難,但是裝上了輪胎之後還是相對的好一點的。
之後要改進的就是炮彈的威力了。
陳寒解釋完了之後朱高熾讓將士們準備,然後當著所有人的面,三門紅衣大炮同時發射。
震耳欲聾的響聲,把在場所有人的耳朵震得半天聽不到聲音,由此可見它的威力有多大。
而當他們再次用望遠鏡去檢視,對面原本放置的寶塔一樣的石頭的時候才發現,石頭早已被摧毀,而且還留下了一個直徑的有十幾米的大坑。
這樣的威力,要是砸在城牆上砸在船上,那勢必要把對方一炮就給炸的沒有任何反抗能力。
最重要的是,如此巨大的威力,光是震懾力就已經達到令人震驚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