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李氏朝鮮的時辰被陳寒這麼一說,差點氣得一口氣喘不上來。

明明這就是傾銷,這就是用便宜的棉布把自家國內的紡織戶們弄得破產,之後不得不依賴大明的棉布。

這樣一來的話,今後就算是想擺脫都沒有辦法。

以後國內的棉布價格,那還不是人家說了算?這種禍害他們還是能夠看得清楚的。

但是在陳寒這裡,陳寒卻成了李氏朝鮮百姓們菩薩,自己等人倒是成了地主惡霸了

這簡直就是強詞奪理。

誒……這就是強詞奪理。

談判桌上就是要讓對方啞口無言。

朱棣他們都看傻了,真是沒想到陳寒居然有這樣的嘴皮子,而且一切看起來還都是合情合理的。

但怎麼想都覺得這當中好像有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東西。

大明出口棉布到李氏朝鮮可不僅僅是幫助他們那邊的百姓,而是為了從他們那邊直接弄來糧食支援倭奴的軍事行動。

因為從大明直接運送糧食過去的話,實在是太不划算。

但是沒想到在陳寒這裡他們這一舉動,倒是成為了幫助李氏朝鮮百姓們的善舉。

這種顛倒黑白的能力在座的也就只有陳寒了。

所有人都使用佩服的目光看向陳寒,實在是太厲害了。

再看李氏朝鮮那邊,被說得是啞口無言。

而陳寒這邊火氣全開,顯然沒有收口的打算。

“再說了,這是商業上的行為,至少在目前為止你們的百姓拿到的是我們大明正宗而且優質的棉布,我們大明也沒有虧待過你們,沒有缺斤短兩,沒有以次充好,更是秉著兩國乃是宗藩關係的份上,對你們在價格上做出了許多讓步。

就這樣忍讓,伱們在商業行為上面搞不過大明,就要在背後捅刀子。

你們的行為如此的下作,你們的後人會怎麼看待,簡直丟人現眼,李國主,本國公聽說您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員驍勇將軍,請問您在戰場上,都是用這種下三爛的手段才賺得了今天的威名嗎?”

陳寒的這張嘴,好像是安上了彈簧一樣,說得對面李氏朝鮮人人都不敢說話了。

燕王朱棣聽完了陳寒的話之後,補充道:“身為軍人,就算是也要光明正大地死在戰場上,在背後捅刀子,而且還是捅對自己有恩的宗主國刀子,簡直是無恥!”

寧王朱權也說道:“說的就是!要真有本事的,就來真刀真槍地幹,在背後扶持女真人,把他們當作棋子來使用,這算什麼?”

遼王朱植道:“聽說李國主乃是李氏朝鮮國內唯一的戰神,可是今天看你們的所作所為,我們嚴重懷疑,你們的戰績都是有水分的。

因為要臉的人,絕對做不出這種事情。”

呃……

如此輪番的話術,讓在座的李氏朝鮮的所有人芒刺在背。

李氏朝鮮這邊這下氣勢全落下去。

談判本來就像打仗一樣,要是氣勢沒有了,那就等著被人家狠狠地宰割了。

此時就算是李成桂,坐在椅子上雖然生氣但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但是他們也是生氣。

同時更是因為,實在是想不到什麼辦法能夠遏制明朝這邊在經濟上的攻勢,這才想到了這樣的昏招,可是想不到大明王朝這邊化解的能力如此之強,

終於過了許久之後,李成桂才說道:“還請宗主國能看在李氏朝鮮國力不濟的份上,稍微的讓步一些。”

哼!!

陳寒很明白這種事情一定要經過好幾天的磋商,才能真正的確定下來,具體的數額肯定不能這麼多,但是其實上面一定要拿捏得住。

就是所謂的繃得住。

誰要是崩潰了,誰就是吃虧的一方。

陳寒冷哼一聲:“讓你們賠償一成你們都如此扭捏,哈哈哈……果然是這樣……”

說著他看向了燕王朱棣,用一種非常唏噓的口吻說道:“殿下,我就說即便你一番好心同情他們國力不強,只讓他們賠償一成,他們依舊要找藉口,看起來您的一番好心真的是餵了狗了。”

燕王朱棣被陳寒這番話說得有點懵了,他們什麼時候商量過這些?

而且自己什麼時候同情過他們?

這不是你一個人做的主嗎?

不過燕王朱棣也是個非常聰明的人,瞬間明白陳寒這就是要自己來配合他演雙簧,他當即也是一拍桌子道:“本王一心覺得李氏朝鮮國力微弱,一次性可能拿不出如此多賠償,所以才與先生商量,既然李氏朝鮮這邊如此不給本王面子,那就按照先生說的,賠償五成吧!”

嘶嘶……

陳寒都沒有想到燕王朱棣還真是個演雙簧的好材料,一說出這番話來,頓時讓李氏朝鮮君臣臉都白了。

五成!

那就是翻了四倍,那得是一萬萬,這不得要了老命啊。

雖然李氏朝鮮君臣也知道他們這就是在演雙簧,但是人家要真的這樣做了的話,那自己等人可是吃不了兜著走啊。

想到這裡頓時臉色煞白。

而這場談判還真的就是堅持了好幾天。

一共是進行了整整五天。

在這五天裡面雙方都是唇槍舌劍,誰都不服誰。

最後達成了協議,一共是賠償一千五萬兩白銀,分二十年還清,每年是七十五萬兩。

這還是因為他們是附屬國的關係,要不然得賠死他們。

之所以要這樣對待他們,無非就是給他們個教訓,讓他們知道知道不惹怒了明朝,是個什麼樣的下場。

這樣一來,既讓他們這些人長了教訓,同時也讓今後大明王朝邊境地帶和平一點。

省的李氏朝鮮一天到晚想著,要如何奪得遼東更多的土地。

每年的七十五萬兩白銀當中,允許他們上供二十萬兩白銀的糧食,剩下五十萬兩,如果有其他的貨物能換的話,也可以。

其實說是在要他們賠償這些白銀,不過就是為了教訓。

但是對於李氏朝鮮來講這筆賠償可是一筆重重的枷鎖。當然他們不知道的是,就因為有了這筆要賠償的白銀,他們只能放棄閉關鎖國,開始加入到大明的商業活動圈子裡面來,

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賺取到更多的利潤。

這也為今後他們成為重要的貿易港口奠定了基礎。

所以這也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的道理。

……

這件事告一段落之後,陳寒他們上了摺子,把一應有關的功臣進行了論功行賞,也對遼東地帶的百姓進行了安撫。

同時遼王和寧王對北邊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的清掃也在進行。

而那兩個部落的女真人聽說了建州女真的下場之後,沒有選擇抵抗,而是乖乖地歸順。

以至於到了後面,即便是知道要把他們遷往炎熱的嶺南,他們也沒有意見。

等陳寒帶著遼王他們找到了遼陽一帶的鐵礦的時候,陳寒已經看到沿途已經多了很多在遷徙的女真人。

這一次的遷徙主要是到遼東出海口坐船,直接到嶺南去。

如果真的是走著去的話,那路上不知道要死掉多少。

而第一批遷徙的女真人足有一萬,他們登上了大船之後,一路漂洋過海到嶺南去。

在那邊已經上任的夏元吉會很好地安排這批人。

此時的夏元吉在南方幹得也是不錯,雖然剛上任,而且還是人生地不熟的嶺南一帶。

這裡地頭蛇很多,但是有楚王他們幾個王爺在場,沒有什麼人敢鬧出么蛾子。

楚王他們平時也不參與到具體的事務,他們的任務就是給夏元吉撐場面,然後在夏元吉的安排之下,帶領著人馬對嶺南的原始森林進行開發。

而陳寒之所以要女真人去那邊,除了提供勞動力之外,最重要的是,這些人都是打獵的好手。

嶺南原始森林當中有不少的猛獸,猛獸傷人時常會發生,尤其是大規模的開墾原始森林,更容易遭受到襲擊。

由擅長狩獵的民族前去幫忙,多少能減少一點損失。

雖然第一批發配過去的都是一些囚犯,但對於現在大明來說,這些人力資源還是非常寶貴的。

陳寒這邊確定了遼陽一帶的鐵礦之後,沒有多做停留,眼見著就快要過年了,陳寒還得趕緊到宣府大同一帶去考察一下,考察完了之後他又得趕緊回到京城去。

現在的自己簡直就是個陀螺啊,忙得腳不沾地。

辭別了燕王朱棣他們,陳寒一路從北平西進,不了幾天,就到達了宣府。

宣府在現在的河北張家口宣化,這裡可是扼守韃靼南下的重要隘口,在正統年間,戰神朱祁鎮被瓦剌給抓住,為了從宣府的關口南下,把戰神推出來叫門。

這裡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險要,幾乎全部都與韃靼接壤。

陳寒過去的時候,就看到邊關的百姓對於與韃靼進行交易,並沒有表現出多少牴觸,

甚至因為現在陳寒鼓勵經商的關係,此處的商貿環境非常的不錯。

而韃靼的普通百姓也對交界處的市場非常地看重。

陳寒甚至出了關城前去城外的大市場檢視情況。

陪同著他的是宣府總兵趙懷德。

他是個文人武將,能文能武。

這種現象在明朝還是很普遍的。

明朝的文人大概可以分兩種,一種就是酸腐的,喜歡結黨營私,蠅營狗苟。

另一種就是趙懷德這樣的,正經科舉出身,平常也沒有表現出多麼的熱愛軍事,但是一旦邊關告急的時候,這種文人往往能夠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當然不是說他能夠披甲上陣,在兩軍當中殺敵人個屍橫遍野,這種不是統帥,是武將。

趙懷德是統帥,所以他在治理宣府的時候,就比較注重調節兩個民族之間的關係。

他能看到兩個民族之間老百姓可是沒有那麼多時間來管,你們上面是不是在打生打死,老百姓的願望很簡單就是為了活下去。

趙懷德看到這種情況就鼓勵雙方互市貿易。

如此一來到還真的是減少了不少的衝突。

尤其是最近朝廷的政策是鼓勵經商,趙懷德更是抓住這個風口,大力地推進大市場的建設。

如今在永寧、靖安、牧馬堡、樣田等處都設定了互市貿易的大市場。

“趙總鎮看起來還真是貫徹了朝廷的國策啊!”陳寒道。

趙懷德身形魁梧,滿臉的絡腮鬍子。

真可真是明朝的鐘馗。

看起來老爺子錄取進士還真不像唐朝那樣看重容貌。

或許是在宣府這樣的邊關重鎮浸染久了,他的性子相當的大大咧咧、豪放無比,可真不像是個文人,倒像是個上陣殺敵的將軍。

“國公爺,這可是拜您的國策所賜,以前我等開放市場用於貿易都是偷偷摸,如今可以光明正大了,

您雖然不是菩薩,但是您才真的是有顆菩薩心腸,大明與韃靼之間雖然打得你死我活,但是老百姓才不管這些,不管是大明的百姓還是韃靼的百姓,他們只想好好活著,有這樣的大市場,大家倒買倒賣,不知道和諧了多少。

不瞞您說,本鎮屬下的將士們經常還能吃到韃靼的羊肉呢!”

趙懷德的神情非常的瀟灑。

“趙總鎮,你們這樣的大市場納稅情況如何?”陳寒問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說實話這樣的邊關市場,要是能夠做到納稅全額,那就真的是見了鬼了。

趙懷德也是一點都不隱瞞:“國公爺不瞞您說,我們倒也想按照您說的那樣納稅,但邊關人員流動大,根本不可能有集中的收稅點,我們能做的就是按照出關貨物多少進行抽分,

比內地是要低很多,但考慮到邊關互市貿易上面的東西也不是什麼值錢的,就沒有過多的要求。”

陳寒大致瞭解了情況:“你說得不錯,想要在這種情況下拿到更高的稅額,的確是強人所難了。

這樣,你寫個摺子,把你們推進邊關貿易市場大致情況給我一份,到時候由我來上摺子給太子殿下,要搞就搞大一點,我有意在宣府和大同之間建設幾座邊關城鎮,用水泥路面硬化,紅磚建造,一方面是建幾個橋頭堡重鎮,另一方面也方便你們進行貿易,屆時不管是韃靼商人還是大明商人都同樣納稅,以此來補貼邊關將士的軍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