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非常珍惜眼前這難得的市容。
商人們更加樂意看到這樣的情況,
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真正的做買賣,
整個京城都相當和諧。
物質上面的富足,使百姓們終於在精神上面,有了更高的追求。
這一點是很多人沒有想象到的,即便是有很多的讀書人一再地強調說是開放了夜市之後,
那麼為非作歹的人會更多,犯罪率也會更高之類的。
但並沒有如同他們所想的那樣。
開放氣象,促進了繁榮景象。
讓來到大明王朝朝貢的這些一個外國使臣們個個是看得目瞪口呆。
讓他們同一時間想到了一個名詞,那就是盛唐氣象。
也只有在盛唐時候,才能真正看到如今的這番景象。
也只有在那樣的一個時代,才能夠感受到萬國來朝的盛世。
也只有在那樣的一個朝代,才真正能夠感受得到的是開放和包容,兼收幷蓄。
陳寒所營造出來的這個夜市以及大明王朝的強悍氣象,終於是讓這些一個朝貢的使臣們知道,陳寒他們絕不是僅僅為了好看就去做這些,
而是真正的追求著大唐王朝的那些氣象,甚至陳寒的目標估計是要比大唐氣象更加的隆重才是。
一想到這裡這些個使臣們,個個都對如今大明王朝的景象佩服的五體投地。
所有人這才看到,原來陳寒他們的改革,居然在悄無聲息當中已經變得如此的深入人心,真的是潤物細無聲,真的是讓人沒有想到。
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大傢伙的生活習慣。
這要是放在之前,怎麼可能會出現玻璃紅磚水泥。
百姓們甚至連聽說都很難,就更不要說見識到。
可正因為有了陳寒的改變他們才能在這個時代,享受到超越時代的產物。
這就是改革的魅力所在。
在之前,怎麼可能會有人想著說,要去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家的房屋,
怎麼可能會有人想著說把自家的房屋的窗戶裝飾成玻璃,怎麼可能能夠感受得到,水泥的堅實。
正因為這些個變化,才讓現在大明王朝的百姓們看到了改革的成功,正因為這些變化,才讓現在的大明王朝具備了震撼人心的氣魄。
這些外國使臣來到了大明京城之後,第一感官就是回到了像上面才會記錄的大唐的氣象,
因為他們認為只有大唐才有這樣的氣魄。
其他的王朝都是在效仿而已。
但是如今的大明確有別於大唐。
因為大唐不管怎樣的繁榮。
其實本質都沒有超脫於上千年來的物質,但是大明不一樣,大明現在出現的水泥和玻璃,就是自古沒有出現過的東西。
從這個方面來講,大明又已經超越了大唐王朝。
所以外國使臣們才會有錯覺。
也正因為陳寒所營造的這些氣象,才能讓南洋那些國家的使臣,在聽完了陳寒的話之後,不再會覺得陳寒說的那都是些騙人的東西,而是覺得有朝一日可能真的會實現。
如果自己能夠在這個時候把握住這樣的機會,把更多的寶鈔弄到在自己手上,說不定過個一兩年就會發現,原來真的是升值了,
原來真的可以做的像陳寒說的那樣,把自己手上的這點錢漲了三四倍。
南洋這些個國家,特別是開完會的這些個國家的使臣們,
現在這時候可不再像之前那樣的懷疑了。
尤其是看到了現在大明所展現出來的魄力之後,一想到這裡,他們的野心可就張開了。
……
此時坐在奉天殿,最上面席位的陳寒和江都郡主怎麼都沒有想到,老爺子會這麼安排,甚至也沒有想到,老爺子對陳寒的器重到了這種程度。
如今萬國來朝,舉國都已經知道,太子殿下的這一次生辰,可不僅僅只是一次生辰那麼簡單,有可能是代表著一種政治傾向,
有可能是讓所有人眼前一亮的訊息。
想到這裡他們個個都在期待著。
那些個來朝貢的外國使臣們也在期待著。
使臣們在期待著大明的皇帝陛下,有些什麼樣的變化,也在期待著,在這種情況之下,會不會頒佈一些對於藩屬國有利的律法。
朱元璋的確是如同所有人所想象那樣,是有一些事情是要宣佈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宣佈此時陳寒的功績。
“諸位愛卿以及使臣,你們有所不知的是,我大明出了一位奇才,就是陳寒陳知年,他不僅帶領大明,在一年之內就攀升到了如今的盛景,
更是在你們都不知道的情況之下,做了一些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
所以在陳寒的爵位上再晉升,你們應當沒有一點意見。”
他說完這番話之後,看向了下面的文武大臣,以及那些朝貢的使臣,著重將陳寒給介紹。
皇帝的話只能傳達到近前的大臣,但在他的天語綸音為近旁的高階武官二人傳達下來,二人傳四人,而後八人、十六人、三十二人相次聯聲傳喝,最後大漢將軍三百二十人以最大的肺活量齊聲傳達,聲震屋瓦,旁觀者無不為之動容。
各國使臣,震驚不已。
原來這一切都是這個陳寒在做的,原來這一切都是那個年輕人的所作所為。
大傢伙聽完了之後都是竊竊私語,
雖然大明王朝的這些文武官員們對陳寒未必大傢伙都心服口服,因為陳寒把孔家搞成那樣子,
所以沒有覺得什麼,但對於外國使臣們來講,
陳寒的出現就猶如一顆閃亮的流星,從大明王朝上空劃過一樣,或許陳寒的改革真的能夠讓大明王朝回到大唐那樣的盛景。
西域各國的使臣,這個時候在看向了陳寒的時候,更是詫異到了極點,
如果真能真讓大明王朝恢復到大唐那樣的國力的話,
西域各國可就沒有什麼好日子過了。現在雖然大傢伙表面上臣服在大明王朝的鐵蹄之下,
表面上恭順明朝在西域設立的都司衙門,其實只不過是給大明一個面子,大家都不知道大明會到什麼樣的程度,所以沒有撕破這張臉而已。
可是當他們聽到陳寒在一年之內,就將大明王朝改變成了現在這副樣子的時候,露出了恐懼的神色。
大唐當年到底做了些什麼事情,只有西域各國的這些使臣們是非常清楚的。
雖然過去了五六百年,但是當年大唐的盛景是個什麼樣子,他們依舊記憶猶新,
依舊一提到那個時候,就膽戰心驚,那個年代,大唐將星如雲;那個年代,大唐鐵騎過處,所有的國家都難以抵擋,只能真正的俯首稱臣,甚至只能是乖乖的來到當初大唐都城長安城,把當時的李世民,這位漢人皇帝尊稱為天可汗,
他們真的是心服口服嗎?
不!那都是因為被打怕了,
而現在如此多年過去,即便是當年的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在征服他們的時候,也並沒有像當前的氣象,
當年的蒙古鐵騎雖然厲害,但他們的國力並不見得有多麼的強大,
西域各國在蒙古人的鐵騎之下也是在虛與委蛇,
雖然當時臣服,但是蒙古鐵騎一離開,他們立刻死灰復燃。
因為他們知道,蒙古人雖然強大,卻並不能夠真正的統治那麼龐大的一個帝國。
而現在他們卻有點心驚膽戰。
如果大明王朝真的像大唐一樣,那肯定會再次啟動對西域各國的征伐,
屆時,自家要如何自處?
於是他們之間交頭接耳的議論:
“不會吧,如果他們真的恢復了大唐那樣的氣象?”
“如果真是那樣,咱們豈不是又要作戰?又要再一次將咱們置之於鐵蹄之下?”
戰爭的陰影一時間,籠罩在了這些西域各國的使臣臉上。
一時間讓他們個個臉上變得青白;一時之間讓他們個個是坐立不安。
原本來到大明朝貢是一件令他們欣喜的事情,他們可以將自家土特產,水果乾之類的販賣到大明王朝,換一個好的好價錢。
可沒想到,卻得知這麼個訊息,於是如同一盆涼水澆從頭澆到腳,一下讓他們清醒過來。
大明王朝會像其他的大唐王朝一樣,對西域這些個地方有著龐大的野心,他們永遠不甘心,守在中原地帶永遠是希望四處擴張。
而西域那一片地方,物產很豐富,地域遼闊,
更能夠通達西方許多的波斯國家和阿拉伯國家。
那時候西域各國將會是大明王朝征伐西邊的絆腳石,
到時候勢必又要讓自己的人陷入戰火當中。
所以聽到大明皇帝這麼說之後,西域各國臉上的表情都非常的難看,
甚至他們都比阿拉伯國家來的使臣臉色更加難看。
文武大臣聽完朱元璋的那些話之後,有點不想承認,
可是也值得無奈的承認,陳寒這一年的確是取得了一些令人非常震驚的成就。
陳寒改變了大明王朝現在的格局,
改變了大明王朝的百姓生活習慣,這些都是巨大的功績。
尤其是這幾個月陳寒雖然回來了,但從倭奴那邊一船接著一船的白銀運回來之後,讓老百姓們,還有這些當官的,能夠把自己手上處理不掉的寶鈔兌換成白銀,存放在家裡邊的地窖裡,讓他們心裡面終於心安一點,讓他們終於不再感覺到自己的心在懸著,
讓他們終於感覺到即便大明寶鈔再次貶值,他們也能抵抗得了這場風波。
一想到這一切的功勞都是因為陳寒給予的,他們心裡面就膈應,他們就覺得不舒服。
他們寧願這些黃金白銀沒有流入到自己的口袋裡邊,也不想承認這是自己欠了陳寒的人情,但事實就是如此,他們不想承認,也不得不去承認。
燕王、周王他們坐在陳寒的對面,看著在丹陛之上父親以及自己的大哥,
雖然他們早就對陳寒心服口服,但是聽到父親要把陳寒封為國公,還是有點詫異。
雖然陳寒的到來,讓大明更加輝煌,但他們心裡面也是覺得陳寒這麼年輕,會不會惹來一些不必要的猜疑,這樣的猜疑不僅會減損父皇的威嚴,更會為陳寒招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但是想到陳寒的成就,馬上又想起來一句話——英雄不再少年!一想到這裡,他們看向陳寒的成色,充滿了佩服。
對於陳寒能夠獲得更高的爵位,讓陳寒能夠。加官進爵他們一丁點意見都沒有。
於是晉王帶頭先行站了出來,
接著是燕王、周王、楚王、湘王他們全部都站了出來。
他們大聲地喊道,“父皇,您要晉升陳寒的爵位,我等心服口服!”
“我等也覺得很的功勞,當個國公爺都綽綽有餘!”
“如今只是平虜侯實在是不公平,若父皇都不另加升賞,我等都要為先生叫屈!”
說到後面他們已經喊陳寒為先生了。
因為他們最近這一個月已經入股了陳寒所創造了大明商會,也拿到了自己的股份。
所以知道,陳寒只有爵位更高,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他們更加希望陳寒一片坦途,更希望陳寒握有更高的權力,
這樣才能帶領著大家一起前進。
接著是夏元吉、鐵鉉、蹇義、徐輝祖等人也紛紛站了出來,“臣等附議!”
然後是內閣的閣臣,也都站了出來:“臣等附議!”
親王和文武大臣都站出來,要給陳寒加官進爵,其他人還能夠說什麼?於是文武官員紛紛是站了出來,“臣等附議!”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哈哈大笑:“好好,既然藩王和愛卿們如此同心協力,
此乃我大明幸事,我大明幸事也!!朕心意已決,晉封陳寒為虔國公,食邑兩千石!!”
之所以封陳寒為虔國公,是因為陳寒跟他們說過,他的家鄉簡稱為虔誠的‘虔’,所以封虔國公,其實按照朱元璋的意思,就憑陳寒救了自己的長子朱標這一點來說,封陳寒當個親王都不為過,不過這實在是與理不合,所以才勉為其難封陳寒一個國公。
陳寒被封為國公之後,文武大臣皆是朝著陳寒躬身行禮。
除了那些是國公的爵位的人不用行禮之外,其他人接受躬身參拜:“臣等,參見虔國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