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和夏元吉臉都黑了,坐下來之後實在是忍不住,“你個小老頭,我們做成了這麼大的事,伱居然還在這裡調侃我們,你要知道我們現在可是在跟人家談買賣呀,也是下鉤子,

這對咱們大明來說可是相當有利益的,

你還在這裡說我們的不對。”

凌漢笑了笑,“沒說你們不對啊,只能說呀,

那些人的道行還不如你們這些個年輕人,他們上當受騙也是他們活該。”

夏原吉和陳寒對視了一眼,沒有否定。

的確是如此,的確就是為了下鉤子,的確就是這些人都明白,大明王朝現在以三倍的價格收購他們的糧食,是一件很機密的事情,也是一件很緊迫的事情,這樣才能夠讓這些人心甘情願,並且甘之如飴地提供糧食給大明王朝。

現在大明王朝缺的是什麼?缺的就是糧食。

在兩廣地帶還沒有大量開墾完畢之前的兩到三年之內,是沒有辦法能夠保證大明王朝的糧食產量,會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現在小冰河時期在到來的情況之下,更是如此。

為了能夠加快改革的步伐,陳寒必須得用這樣的辦法,唆使南洋諸國能夠配合自己做這件事情。

至於南洋的這些個國家,到底會因為這件事情受到多少的損失,是他現在沒有辦法去同情的。

甚至他還在想著製造內亂是最好。

如果大明王朝不斷地收購糧食。

他們這些國家裡邊那些那些貪官汙吏和姦商相互勾結倒賣糧食那就最好了。

因為這樣一來的話,一定會有更大的內亂。

到時候大明王朝的軍隊去征服,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經濟戰。

這不是什麼新鮮的招數,即便是一千多年前,齊國的管仲就用過這一招對付過敵國。

陳寒下了這麼個鉤子,這些人回去了之後,肯定是派遣少部分人從民間大量的收購糧食。

來回這幾年下來,可能南洋中國的糧食就不是很夠了,到時候大明王朝神兵天降,沒有糧食這些南洋的國家,就算是渾身是鐵,它能抵抗得了大明王朝的進攻嗎?

想到這裡陳寒和夏元吉兩個人,都是會心一笑這件事情解決了之後,陳寒他們安心的等待著。

陳寒這個時候還對旁邊的夏原吉說道:“你安排了人去跟著了吧?”

夏元吉笑了笑:“剛才這些人急匆匆跑出去,我給了外邊錦衣衛一個眼神,錦衣衛已經安排人跟著他們了。”

“那就好!”

果然這些使臣才出了禮賓館之後,趕往各自的住所的街上,就開始去詢問那些小攤小販。

這些人還裝作一副不在意的樣子,分開來互相的,覺得沒有人監視自己的時候,就跑到小攤小販那裡,挑挑揀揀,

覺得沒有人看著他們的時候,才漫不經心地問道:“這位小哥,問你個問題。”

說話的是安南國的使臣。

他的大明官話說得是非常的標準,

所以那小販看到他的服裝,都略感詫異。

不過秉著顧客是玉帝的原則,他肯定得知無不言,“客官,您說!”

安南國使臣道:“現在一貫寶鈔能夠兌換多少銅子?”

小販滿臉輕鬆,還以為是多麼了不得機密呢。

原來只是這個。

他回道:“看起來客官是不常在我大明走動的人。”

“對,我乃安南國使臣。”

“噢!”那小販聽了這話之後,倒也沒有一丁點的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樣子,反倒是非常的自豪。

因為這些安南國的使臣,又或者說他們的國家,都是自家大明的附庸而已。

作為京城的老百姓,怎麼能對時事政治一丁點不感興趣呢?相當感興趣。

所以他的自豪感是與生俱來的。

“這位大人,就這麼跟您說吧,之前一貫寶鈔只能兌換二百文錢,現在可不一樣,現在一貫寶鈔能夠兌換五百五十文銅錢。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們平虜侯爺現在的改革,用寶鈔來徵稅,讓我們的寶鈔越來越值錢。

其實給您透個底,你們這些個外面來的使臣,要是能夠多囤一點寶鈔在身邊的話,

估計明年你們再回來那一貫寶鈔就能兌換一千文錢,甚至二兩銀子呢。”

說話的時候,那小攤販還非常的自豪。

安南國使臣咯噔了一下,心道:看起來陳寒果然是沒有欺騙自己,果然如同他所說的一樣,大明寶鈔現在升值了,

而且升值得非常快。

明明去年他來朝貢的時候,那大明寶鈔都貶值的,大明的老百姓自己都不願意要,

因為誰也不知道,今年拿到的大明寶鈔,明年還能值個幾個銅錢。

可沒想到,只是區區的一年時間,就漲了一倍。

他眼睛大放光彩,於是把一個小瓷瓶拿在手上,“好好好,我要這個瓶子!”

“好嘞您,誠惠十文錢!”

安南使臣掏出十文錢買走了一個小小的瓷瓶。

這個瓶子是民間的窯燒出來的,不值錢,但是他打聽到了這個訊息卻非常的值錢,

這要真如陳寒說的那樣,一年漲一兩倍,那兩年不得三四倍。

也正如剛才那夏元吉說的那樣,囤積了一點寶鈔的話,那就可以等著升值想到這裡。

他立刻是喜笑顏開,“看起來果然是個商機,這才是大大的商機。”

身後跟著的幾個侍衛也有小九九。

安南國使臣回過頭來警告身邊的侍衛:“爾等知曉這個秘密就行,回去之後切不可亂傳,以免造成混亂。”

“是!”所有侍衛都點頭。

他們其實也很清楚。

別看使臣說得冠冕堂皇,其實就是不想將這等好事讓所有人知道,以免讓自己利益受損。

畢竟這比直接賣糧食的商機還要大。

與安南國的使臣一樣的是,其他的使臣從禮賓館出去了之後,都在大街上打聽訊息。

也和安南國使臣一樣,他們在得知了這個訊息之後,個個臉上都顯出了深思的神色。

估計和安南國使臣一樣,也在想著要怎麼才能夠讓自己最大利益最大化。

這樣的商機少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收益。

如果真能在大家都還不知道的情況之下,自己多囤積一點寶鈔和糧食,那可是大大的發財。

等錦衣衛回報給了陳寒他們之後,兩個人笑得肩膀都在抖動。“成了!”

這件事情一旦成了,那就相當於種下了一枚鉤子,這些貪婪的人能夠帶著這個魚餌幫助陳寒他們釣起更多的魚。

……

而正如那些傢伙們說的那樣,他們沒有短期內給陳寒一個回覆。

一連等待了一個多月,眼見著進入到九月份,太子朱標的生辰馬上就要到。

而這一個月以來都非常的安靜,一開始有讀書人會擔心科舉考試會不會被取消。

可是令他們安心的是,沒有,他們安安靜靜地考完了,然後就等在等待著放榜。

官員們也很奇怪,陳寒並沒有一味地打壓科舉考試。

但還有一個不幸的訊息是,他們不願意去相信的,那就是隨著陳寒將孔家給打倒,民間開始流傳一句話,

那就是即使不科舉,那也可以去大明工程學院,

何必要將大把大把時間浪費在一條路上面。

也是因為這句話一下子,就讓大部分人認清了事實,

就是可以透過其他的辦法獲得晉升的途徑,

有了兩條道路之後,大家終於不再像之前那樣的內卷。

而一個月之後的九月五日,太子朱標的生辰。

這一年的生辰,朱元璋為朱標舉行的異常隆重。

朱元璋基本上是把這一次當作了太子朱標的重生之日來舉行的。

就連天下官員都很奇怪,原本一向節儉的皇帝和太子,為何要在這一年的生辰舉辦得如此轟轟烈烈。

朱元璋不僅在這一次大赦天下,更是減免了西北以及西南還有遼東等地,一些經濟非常差的地方一年賦稅。

這個訊息傳到了這些地方之後,百姓們那是舉國歡騰。

紛紛是稱道太子和皇帝陛下的仁慈,以至於這一年的太子朱標的生辰搞得是轟轟烈烈,全天下都跟著慶祝。

正因為大家火,都不知道這當中到底是因為什麼,所以才顯得有一些令人猜測不到的東西。

可是呢,朱元璋和朱標也不去解釋。

知道詳情的也就是太子朱標、朱元璋、江都郡主、禮部尚書凌漢和錦衣衛指揮使蔣瓛。

而知道詳情的江都郡主,才真的感受到了自己的父親活活過了洪武二十五年的四月二十五日,

也就是原本是太子座標的逝世的日期的時候,當天晚上可以說是哭的是差點肝腸寸斷。

只有太子朱標身邊親近的人,才會知道太子座標這些年以來有多麼的辛苦有多麼的不容易。

要說整個上下五千年的太子,有三個是讓人意難平的。

秦始皇的太子扶蘇;

漢武帝的太子劉劇;

第三個就是明太祖的太子朱標。

不過扶蘇和劉據,他們的悲劇都具有必然性,而且即便順利即位,也不一定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可是朱標就不同了,這個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意難平了。

首先,朱標的結局並沒有必然性,可以說是純粹的意外。

朱標是病死的,可是他不是那種從小體弱多病的型別,即便是剛得病的時候也沒有表現出會病死的症狀,這也導致了對於朱標死因的諸多陰謀論。

陳寒甚至也給出了好幾種陰謀論。

瞭解一點明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對朱標的寵愛程度,那基本就是傾盡所有了。

甚至什麼常務副皇帝啦、朱標造反朱元璋帶頭投降啦之類的梗更是層出不窮。

雖然有點玩笑的成分,但也可以看出來。

所有看明史的人都認同,朱標在朱元璋心裡面的地位。

那麼朱標如果沒有意外病逝,順利即位是否會改變大明的局勢?那基本是必然的。

朱標不死肯定能順利即位。

朱元璋對於朱標的寵愛有太多依據。

首先朱標十三歲封太子,這個時候朱元璋剛當皇帝。

也就是說朱元璋做皇帝的第一件事,就是冊封皇后和太子,隨後就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

之後又制定了藩王體系,可以說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太子朱標能順利即位。

給東宮配置的文武官員也是大明頂級的配置。

成員包括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

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勝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

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

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吳楨、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

御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諭德;

御史中丞劉伯溫、章溢兼贊善大夫;

治書侍御史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

更加讓人難以想象的是,朱元璋不再在東宮外另設府僚,父子兩個人共用一套班子。

意在自己外出征戰期間,由太子監國,方便各將軍丞相輔佐。

也就是說,朱標當時只要說,我想當皇帝。

那就直接可以登基了。

大臣們會欣然跟隨,

因為大臣們不用擔心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

此外還在宮中特設大本堂,貯藏各種古今圖書,讓諸名儒輪班為太子和諸王講課。

並挑選國子監學生國琦、王璞、張傑等十多個才俊青年伴讀。

可以說朱標這個太子做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於宗法上,朱標是嫡長子;於情感上,朱元璋愛朱標愛得明目張膽;於權勢上,朱標擁有大明最強大的班底,除了朱元璋之外權勢最大的人了。

朱標不死的話,肯定是要繼位的,這一點是完全不用質疑的。

朱標如果即位,是否會帶領大明走得更遠,這裡要多方面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