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說在現代的時候,陳寒是絕對低估了古代人的智慧的。

他們的智慧之強,他們的領悟性之高。

其實一丁點都不比現代人差。

而且在陳寒給出了一個指導性的意見之後,馬上就能夠舉一反三做出來如此令人震驚的成就。

這麼一套組合下來的機械設定,可以說完全打破了陳寒對於古人的那種呆板的印象。

陳寒之前還停留在古代人,一定會提到這種科學技術的創新,就會談虎色變,會覺得這些不過就是奇淫巧技的印象當中。

所以當他看到自己的學生,居然能夠把水利水車和石磨以及手搖風車結合在一塊。

製造出了這麼一臺如此機械化,同時如此配合協調的自動化機械的時候,陳寒是非常吃驚的。

他其實想到了這些學生可能會有些突破。

但是沒有想到這些學生的突破會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巨大。

即便是讓自己來設計製作這些機械,也未必能如同他們這樣完美。

這一下讓陳寒可以說是大跌眼鏡。

同時更加沒有想。他們居然會有如此厲害的發明創造。

便在這時,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兩個人忽然聯袂而來。

父子兩個人今天是難得的休息,當然這也是因為陳寒提議設立了內閣之後他們才有的閒暇時間。

朱標更是覺得在有生之年,不應該要將所有的權利完全地集中在自己的手上,而應該適當地放權。

而適當的放權之後,加上陳寒提出來的考成法,百官現在積極性極大的提高。

又加上陳寒提高商業稅之後,所有的官員都看到了一個讓他們為之興奮的結果,那就是商業,可以為他們自己本身的俸祿提高。

雖然百姓們不需要繳納那麼多的賦稅,百姓們也沒有義務要去給官府提供免費勞動力和免費的辦公用品。

但是透過與市場上面進行交易,他們依舊能夠獲得更多的便利。

當奏章全部都上報到了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兩個人這裡的時候,他們終於是知道陳寒現在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對的。

故而在這種時候,朱標對於內閣處理不是大事情的能力是很放心的,所以大量的小事就讓內閣配合六部去把事情給解決。

這種配合現在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

六部那邊發現現在,內閣之間已經沒有了,像之前那樣與他們的敵對。

兩部門之間的互相配合,使整個國事處理得相當順利。

而且還沒有辦法將皇帝陛下給排斥到一邊去。

因為大量的決策權,還是得在皇帝手上,甚至他們發現這麼一來,反而是讓兩個部門之間對於皇帝更加的依賴,無法突破皇帝的掌控。

看起來這還是利用了左右權衡之道,如今的皇帝陛下並不會將權力放在那一邊,而是放在當中。

現在看起來這種角色是十分的有利的。

正因為內閣和六部之間,他們是互相的配合,又互相的平衡。

所以現在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兩個人才能夠在很多事情上面有更大的左右搖擺和左右駕馭的空間。

他們兩個反倒是越發的舒適,舒舒服服地掌握這權力了,再也不用像之前那樣。

每天起得比雞早,每天睡得比狗的晚。

那樣的日子真的是折磨,朱元璋還算好一點,朱標可就真的是累得整個人都要散架。

而現在他們終於可以輕鬆一些了。

所以沒事的時候就跑到工程學院來,走這麼一遭。

雖然從有時候不在,但來到工程學院之後,他們能夠見識到新的東西作為皇帝和作為太子來講,那都算得上是新鮮感十足。

沒想到今天來了之後還剛好是碰上了陳寒也在,又剛好碰上了陳寒下邊工程學院的這些個學子們。

按照陳寒的指示,發動自己的思想思維去創造和發明出了新東西。

特別是提出這些意見來的還是自己的孫子,那就更欣慰。

老爺子來到了這臺新型的碾磨碎磚料的機械面前。

繞著轉了又轉之後,他作為農村的孩子,怎麼能不瞭解這幾樣東西。

首先是水力翻車,在山地和丘陵上面由於水源比農田位置要低,所以就只能利用水力翻車,將更低處的水源給灌溉到更高的農田上去。

至於石磨、手搖風車,那這兩樣更是農業生產上面的常見之物。

可是沒有想到在陳寒,他們的手裡面居然就變成了可以把磚石都給碾碎的,自動化的機械。

當老爺子看著水力翻車在水流的衝擊之下轉動,然後由鐵匠打磨的齒輪的帶動之下,中間的軸承帶動著石磨的搖把,開始像一頭驢帶著在轉動。

經過簡單的齒輪之間的咬合轉動之後,那石磨的搖把居然就可以不需要驢來拉動就能夠不停的轉動,這實在神奇。

同時更看到在石磨轉動的同時,下邊更有皮革打造的傳送帶,將初次碾磨的石料進行傳送到了下邊那手搖風車的漏斗送料口。

而手搖風車將已經碾磨好的粉末吹到後邊的袋子裡面也就罷了,沒有碾磨好的碎料,居然可以透過下邊的口子,落入到傳送帶上面,然後又給傳送到了石磨上去,繼續碾磨。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一個閉環。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人力的地方就是給石磨新增原料,以及等手搖風車屁股後邊的口子,粉末裝滿後換袋子兩個地方。

如此一來就能夠省掉許多的人力物力,也能省掉很多的時間,可以日夜不停的轉動。

只要有水力,只要秦淮河水不幹,就能一直轉動下去。

這得是多少人工才能夠替代的?一想到這裡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兩個人都十分的震驚看向了陳寒他們。

朱高熾正在等待著父子兩個人誇獎。

朱允炆完全沒有參與,而且在邊上滿臉的不屑,看到這個機械之後也是一臉的不服。

但看到自家皇爺爺以及自己的父親,都對這個機器如此的著迷之後,他心裡面十分的不爽。

一句話一直都在腦海裡面縈繞,那就是——這算得了什麼呀?這算得了什麼?這不過就是奇淫巧技而已,難登大雅之堂,自己乃是皇子皇孫,怎麼能跟這些工匠混在一塊?怎麼能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種事情上面?這些人簡直是不可理喻。

簡直是不可理喻呀。

要是我的話,早就放棄了這些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

我早就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了經史子集上面。他雖然在工程學院非常得得那些翰林學士的喜愛,他們經常在一塊探討四書五經當中的聖賢道理。

而這些被陳寒要挾過來的翰林學院的侍講們,也是和朱允炆一樣,看不起這些奇淫巧技。

當他們看到朱允熥他們這些皇子皇孫,當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浪費在這上面的時候,也是苦口婆心的勸說。

可是人家根本就沒有聽他們的。

甚至更是覺得,這些人簡直就是有辱斯文。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那麼鄙夷陳寒他們的這些行為。

但在人家皇帝陛下還有太子殿下的眼裡面,他們做出來的這些東西,居然可以得到這麼高的評價。

甚至看到朱允熥他們,這些人被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兩個人這麼的誇獎的時候,更是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他們心裡面想的是怎麼可以鼓勵這些東西。

如果鼓勵這些東西的話,那豈不就是讓天下所有的人都去效仿嗎?

如果都是效仿的話,那麼讀書人的地位是不是就要受到衝擊了。

所以想到這裡頓時心裡面很不舒服。

但與他們相反的是朱允熥他們得到了表揚之後,馬上就是露出了興奮之色。

這可是要比任何榮譽都要來的,讓他們更加興奮的。

因為得到了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以下的一致認同,這得是多麼難才能夠獲得的榮譽。

一想到這裡他們頓時一個個的臉上有興奮之色。

特別是陳寒更是直接說道:“你們的創造力,你們的思維,你們的才智,簡直讓我刮目相看。

我沒有想到伱們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居然有這樣的想法。

實在是難得難得呀,你們在科學之道這條路,越走越寬敞了。

按照這樣走下去,估計不需要我教導你們什麼,你們自己就能夠發揮出你們自己的才能。

你們自己就能夠給自己當老師。

就像最近的這些日子,沒有我的教導,你們依舊能夠在科學之道上面運用技術的層面,把所有事情都做得這麼的完美。

我身為你們的先生感到非常的榮幸。”

當這些話說出來之後,讓朱允熥他們更加是開心。

接著朱高熾直接是說道,“先生,能得到您的認同,我們感到非常的興奮。

同樣您覺得是我們自己的功勞,但我們倒覺得這一切都是由於您引導的。

沒有您的引導,我們看不到科學之道在日常生活當中的展現。

沒有您的話,我們沒有一條光明的火把在前面幫助我們引領。

我們這些人雖然如今可以單獨的思考,可以通力合作製造出這樣的器械。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您的話,我們這些人根本連這樣的想法都不會有。

我們感到很榮幸的是,我們在您的指導之下能夠完成這些創造。

這才是我們這些人真正的價值所在。”

聽到朱高熾這麼誠實的回答,陳寒也是相當的意外。

朱元璋父子兩個人在看到了工程學院的學子們,在陳寒的帶領之下有了這麼巨大的變化之後,十分的放心。

而接下來陳寒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來有了,朱高熾他們設計好的自動碎磚料碾磨機器之後,陳寒馬上開始尋找氧化矽和氧化鋁來製作耐火磚。

之所以要製作耐火磚,就是為了燒製更多的磚頭。

因為陳寒要做輪窯說實話,其實對於現代人來講,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東西。

因為輪窯其實就是那高聳的紅磚製成的煙囪。

這種煙囪一直都是工業化城市的汙染排放源。

但現在對於陳寒來講卻是必要的。

要想批次地產出水泥,就需要批次生產紅磚。

要想進入到工業化,那這種環境的犧牲是必要的。

陳寒並沒有停下手頭上的工作,立刻開始進行了這方面的投入。

氧化鋁和氧化矽這種東西在邊上也很容易就得到,他很快就燒出了耐火磚。

接著就開始在皇家燒磚廠,壘起了高高的煙囪。

幾天之後當陳寒看到了那十幾米高的煙囪開始冒出了白煙之後,那代表著工業化進一步程序的濃煙,讓陳寒看到了希望。

於是同時更是讓陳寒明白自己已經開始改變了大明王朝的格局。

緊接著自動碾磨機和紅磚廠就開始進入到了正規化開始量產。

然後陳寒提出來的要大量的煤炭進京也提上了日程。

煤炭的使用在很早之前就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

而現在他更是要將煤炭的價值利用到極限。

輪窯當中生產出來的批次的磚頭,馬上就進入到已經形成了幾十臺自動化碾磨機,在流水線上面日以繼夜的碾磨成粉塵。

磨成了粉末之後,馬上就新增上石灰和水,根據陳寒給出來的配比,把火山岩石灰給生產出來。

接著陳寒就在工程學院繞著整個學院,長達四里地的路面,全部用上了火山岩水泥,修建了第一條水泥路面。

這一條水泥路面的修建規格還是相當不錯,寬達四米,是一條雙車道,中間微微隆起,兩邊留出排水溝。

同時更是採用了分段式的澆築技術,防止熱脹冷縮形成中間隆起開裂的現象。

當水泥路修建成功的時候,陳寒馬上是召集京城兵馬司,把他們的馬車趕到了水泥路面上面,開始大量的進行踩踏。

效果非常不錯,即便是那些馬車日以繼夜地在水泥路面上踩踏了五六天,依舊沒有在路面上留下一丁點的痕跡,唯有一條白痕。

接著陳寒又讓人每天用水去澆淋,也發現並沒有一絲融化跡象,沒有形成任何泥濘的場面,這下水泥路面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