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墩他們這些學子根本就不像是在一般的私塾學堂裡面那樣,只會去讀之乎者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那些四書五經上面。
除了他們大量地涉及的是陳寒給出來的新知識和新體系之外,他們利用自己乃是皇家子弟的便利身份,可以在京城各地遊走。
甚至藉助著皇家的保護,可以直接在周邊的城池當中收集關於改革之後的成果。
這是夏元吉給他們佈置的任務,也是他們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
就是親身去體驗一下民間的改變。
讓他們能夠切身地體會到,民間與之前不一樣之處。
也正因為大量的社會實踐以及到第一線去感受改革前後的對比,朱有燉他們才有更多的感悟。
這一齣戲,不只是朱有燉一個人的戲劇成果,倒是朱高熾他們所有人的體悟。
這當中著重地表現出了商人前後的變化,戲劇中沒有避諱之前商人因為缺斤短兩這些,所以名聲不好。
但也並沒有去否定,這些商人在災難之時,為了天下捐贈出錢財,所以他們將這些搬上了臺之後,百姓們對買賣人的看法變得更好一些。
至少讓那些個商人不再被歧視。
商人有作用的,已經得到了一些人的認可。
特別是如今商人繳納了很多的賦稅,為百姓們減輕了負擔,更是讓百姓們對他們多了一些理解,商人在看完了這出戏之後,不少人都是落下淚來。
實在因為現在的風氣,讓他們很難生存。
而現在這樣的戲劇出來之後,他們終於得到了不少人的理解。
同時更是想抓住如今的風口,既然朝廷解除了這麼多的限制,那自然是要抓住這樣的機會,努力的完成屬於自己的一番事業。
也讓更多的商人知道,原來自己這一行也並不一定是毫無作為。
甚至也可以成為憂國憂民的存在。
正因為如此,商業環境也隨著這些宣傳變得更好。
而第二項則是對攤丁入畝之後稅制改革的宣傳。
稅制改革之前,老百姓們沒田的少田的,反倒要繳納更多的賦稅。
而那些有錢的有錢的,利用各種優免權以及各種手段來隱瞞自家的田地,從而逃稅漏稅。
導致賦稅攤派在了普通百姓們身上,百姓們過得越發的痛苦。
而現在卻不一樣了。
清丈完了土地之後,大家都能夠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這一次即便是在行宮當中,朱元璋也讓不少的百姓進來。
首先就是要與民同樂。
另一個就是要讓他們也都能夠在這個時候看一看這場戲。
百姓們在看到了攤丁入畝的稅制改革之後,不少人都是拍案而起,歡呼鼓掌。
因為他們的確是受到了攤丁入畝的巨大好處。
尤其是在沿海地區,那都是地少民多。
攤丁入畝之後,經過了土地的清查之後,所有一切都變得透明,那些個想要逃稅的地主們,根本無法逃,他們也只能是乖乖地交稅。
由此他們減少了不少貧苦老百姓的負擔。
甚至因為沒有了人丁稅,不少的黑戶都湧現了出來。
勞動力人口增加後帶來的則是可觀的產量增加。
甚至這部分湧現出來的黑戶,還成為了城裡作坊裡的產業工人,為工廠增產增添了力量。
而接著就是關於那些新的技術的引進劇目。
尤其是紡織機和紡紗機。
這兩樣東西引進來之後,江南特別是松江府一帶織布效率提高,成本下降,棉布價格降低。
而老百姓們在看這出戏的時候才終於明白,為什麼那些棉布這個價格會降低了。
原來這一切也是因為陳寒的功勞啊。
當戲劇上面演繹得相當生動精彩之後,他們才知道原因所在。
尤其是珍妮紡紗機和飛梭織布機的織布場景也被搬上了戲臺上後,更是直觀地讓百姓們知道了,原來就是這樣的發明讓織布的效率提高了。
他們看完了之後,對於坐在皇帝邊上的陳寒更加的佩服。
更是明白為何陳寒能獲得侯爵的封賞。
這不僅是因為作戰,同樣的因為這些改革。
而他們遠在寧波府,也終於知道松江那邊的棉布之所以如此廉價,是因為這個原因。
這樣的一齣戲不僅劇情豐富,情節生動,內涵更是相當的深厚。
雖然只是簡單的做對比,卻能夠將現在的改革編闢入理的講述。
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那些反對者是因為什麼要對付陳寒他們這些改革者。
這出戏,簡直就是一次文化的新思潮。
讓老百姓們都明白,看得懂,之所以有很多人會攻擊改革派,不是因為他們覺得改革改變了所謂的祖宗家法。
其實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個改革,會直接衝擊他們這些人的利益。
所以他們一定要讓改革不可能成功。
當然改革的過程當中也遇到了諸多的阻礙。
甚至可以說,有許許多多的人不明舊理,然後就成為了那些保守派或者說利益者的槍來使用。
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改革到底是因為什麼。
只是有人跟他們講改革是不好的,甚至宣傳新的科技那是妖魔鬼怪,會吃人。
導致不少的普通百姓畏之如虎,可是這出戏深入淺出的將改革的情況給分析了一遍之後,他們才知道,原來改革思想,不是在搞妖魔鬼怪,反而是在讓老百姓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不少人看了後,都是噢了一聲。
原來如此。
當然朱有燉沒有忘了將改革過程的艱辛也搬到臺上去。
比如改革第一位犧牲的大臣就是沈立謙。
當朱有敦將沈立謙的事蹟寫進了戲曲當中之後,老百姓們看到沈立謙這位為了改革而獻出自己生命的大臣,倒在血泊當中,不少人都跟著泫然欲泣。
就算是一些官員,也跟著眼眶溼紅。
陳寒和夏元吉在看到了戲劇上面扮演沈立謙的那名演員倒在地上呢,如此不甘心的眼神之時,馬上回想起來,當初的沈立謙在血泊當中,就在自己等人面前,那不甘的眼神,更是如同就在昨日一般。
那心痛如刀絞一般的心情,依舊是如潮水般湧來,讓他們心臟的為之緊縮。
陳寒是第一次覺得,即便是看戲,可是依舊能讓自己感受到衝擊。
夏元吉更是在看到了這一幕之後,猛灌了自己一杯酒,眼眶都跟著溼紅。
那可是跟自己朝夕相處的戰友啊。
那是多麼堅定的改革者。
那是多麼堅毅的改革官員。
雖然他有的時候也表現出了畏懼。
雖然有的時候也調侃自己怕死。可是每一次改革,他哪一次不是衝在最前面?
哪一次不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改革成果?
可即便如此,依舊沒有逃過那些被觸動了利益者們的屠刀。
看著他在自己的人面前倒下,比自己倒下還要難過。
幸好自己等人在他走了之後沒有退縮,也沒有因為這個而害怕。
而是堅定地帶著他的那一份意志,踏上了改革之路。
並且獲得的成果相當豐厚。
陳寒這邊功封平虜侯。
而他也是直接被提拔為了戶部左侍郎。
這麼年紀輕輕卻被提拔為戶部左侍郎,可以說已經是滔天之幸。
而這只不過是改革的一點點小小的回報而已。
夏元吉在喝這口酒之時,和陳寒對視了一眼。
其實他們心裡面更加是想著,即便不要加官進爵,能換來沈立謙活著就更好了。
如果沈立謙活著的話,那麼改革鐵三角的路程將會走得越發的堅定。
甚至當沈立謙在看到了陳寒真的從倭奴那邊運回來,如此多的白銀,一定會拿起酒杯來跟自己等人說,如此盛世應當浮一大白。
可是沈立謙卻永遠都不可能看到這一幕了。
可能他在天有靈,一定會默默地在天上祝福著陳寒和夏元吉。
可是陳寒和夏元吉依舊希望他能夠活著。
即便是大家依舊過得戰戰兢兢。
依舊在想著會不會有利益既得者花錢買兇殺自己等人。
即便過成那樣的日子,可依舊可以坐在一塊喝酒談天說地得志向。
那是多麼美的一件事情。
然而現在他卻永久地沉浸在了那狹小的墳墓當中,無法看到這一刻。
這才是真正改革最讓人痛心之處。
因為改革不可能不死人。
而官員們在看到沈立謙的死,也終於知道當時是有多麼的兇險。
看起來陳寒他們所經歷的絕對不是自己等人,所看起來的那般的輕輕鬆鬆。
朱元璋在看這出戏的時候也是相當有同感啊。
同樣的也看到了,當沈立謙被殺之後陳寒,像癲狂一樣地督促刑部、大理寺、督察院辦案那種焦躁的神態。
那種想要找出兇手的戾氣,都毫無避諱地搬上了戲劇舞臺。
那表現的就如同竇娥冤一般,六月飛雪的那種絕望以及那種無奈噴薄而來。
可以說在戲曲上面表現得相當的精彩。
而陳寒在看到這一幕之時,即便知道這上面有些出路。
即便沒有戲劇上面表現得那麼的緊湊、亢奮。
但依舊是八九不離十的事實之時,也是覺得自己當初是真的又著急,同樣的也是想要讓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人不好惹。
看到這一幕陳寒更是有感而發呀。
幸好自己等人改革成功了,要不然的話這些事情會不會被當做一個笑話一樣的,天天在官場上宣傳。
估計會的。
因為那些想看自己笑話的人不知其數。
因為那些人被破壞了利益之後,一心想的就是如何才能夠把陳寒給拉下馬來。
至於方法就是能用多卑劣就多卑劣。
戲劇的最後一幕,則是陳寒終於是帶著天下改革成功,而百姓們也生活得其樂融融。
朝廷按照新的秩序開始治理天下,讓所有人都享受到了應有的收益。
甚至在戲劇當中更是說明了,一旦有如此多的收益之後,必定可以讓天下所有的官員都獲得俸祿上面的加倍,這才平息了天下官員的憤怒。
也終於是有人在這個時候極力去支援陳寒了。
百姓們在看到這一幕之後,其實心裡面都明白,這是沒有辦法的妥協。
因為如果不讓這些個官員們都能夠獲得一些利益的話,這些官員在執行改革的政策支援就會縮水,就會心不甘情不願。
所以聰明的百姓其實在這個時候都明白,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妥協。
不過這種妥協,也是無可厚無可厚非。
因為寒窗苦讀十幾年,一朝當官了,如果都不能獲得一些利益的話,這些人心裡面會甘心嗎?
他們不甘心還不是要來禍害百姓。
正因為想到了這一點之後,他們才能夠心平氣和的去接受戲劇上面所表現出來,最後官員們一個個在獲得了俸祿加倍之後,終於是接受了改革。
這是又諷刺又無奈的一幕。
陳寒看完了這出戏之後,首先是站起了拍手鼓掌。
不得不說朱有燉的確相當有才。
陳寒在看完了這出戏的時候,都會發出感慨。
如果自己穿越成了一個小小的官員,從自下而上進行了改革的話,那阻力不知道有多大。
即便是在一個縣城當中,都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會因為改革而觸動利益。
他們絕對會站出來反對。
而如果自己沒有皇權在背後支援的話,那就不知道又要死多少次了。
小小的改革直接觸動了利益,人家都跟你拼命,更不要說這種天下的改革,有多少人的利益會被觸動,就可想而知。
看完了這出戏之後,陳寒越發認定,藝術是很重要的。
尤其是宣傳新思想的藝術,更是必須得要推廣。
這也是改革的重要一環。
沒有這一環的話,那很多改革思潮的根本沒有辦法傳達下去。
所以他在看向朱有燉的時候,大是誇獎:“天才,真的是天才。”
能夠如實敏銳地察覺到天下的這些改革,然後排出這麼一齣戲了,絕對是天才。
這就相當於一個媒體的宣傳,這樣的戲劇,應該都排。
陳寒更是站出來對老朱說道:“陛下,這麼一出好戲應當讓全天下所有人都看一看。
應該讓更多的百姓們理解改革,這比執行的政策更能夠深入人心,您有一個天才一般的孫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