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有想到皇帝陛下真的會為了迎接平虜侯回來,就真的殺了這些人。
雖然大傢伙都知道這些人都該殺。
因為他們在之前殺掉了平虜侯的朋友以及改革先鋒大臣,而且還是當著陳寒的來殺掉的,所以這些人都罪該萬死。
但心裡邊想著他們死,與自己親眼看到這些人的人頭被砍下來,那是不一樣的感官刺激。
即便是陳寒在看到了這一幕之後,也是覺得胃裡邊翻江倒海。
幸好江都郡主的眼睛已經被他給捂住了。
但有很多人都覺得其實這是稀鬆平常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個武將們更是如此。
陳寒作為一個現代人,沒有辦法用現代的觀念去指責這種漠視人命的做法,只能說作為一個當事人而言,他心裡便有那麼一絲絲的快意恩仇的感覺,但卻無法去苟同這種做法。
只能說,陛下為了自己可以說是煞費苦心,將所有的文武官員們都叫到這裡來。
然後當著他們的面把這些敢於搞刺殺陰謀的人全速給斬掉。
意思就是警告所有的官員。
你們可以看一看這些人的下場。
你們不是覺得之前,咱這個當皇帝的,也只能隱忍嘛。
那你們就看看咱們是不是在隱忍。
咱的隱忍,只是做給外面人看的,咱的心狠心狠手辣依舊如此,咱的手段依舊如此的霹靂。
如果伱們真的敢在這種情況下來挑釁咱的威嚴的話。
那你們就看一看這些人的下場是什麼樣?
可以說,朱元璋利用這一次殺人,而且一次性殺一百多口的人。
一方面是給陳寒報仇。
另一方面更是要震懾住這些官員們。
正如之前所講說的那樣。
就是要讓全天下所有人都知道。
這些人殺被殺掉之後,不僅沒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
甚至都只能拍手叫好,殺得對。
因為陳寒他們這些功臣,曾經遇到過的不公正對待。
如果沒有人去替他們申冤報仇的話,那天底下誰還敢去改革?誰還有這種積極性?朱元璋正是要用這樣的辦法,來告訴天下所有想要改革,或者想要參與到改革隊伍當中的官員們。
你們儘可放心大膽地去改革,朝廷會為你們撐腰,皇帝會為你們撐腰,甚至百姓也會為你們撐腰。
當一片寂靜之後,忽然之間在外圍的百姓們就爆發出了歡呼之聲。
“斬的好!”
“殺的好!”
“這些人都該殺!”
“這幫傢伙,平日在鄉里魚肉百姓,殺得好!”
“對,他們利用手裡面有幾個臭錢壓低我們的棉花收購價格,自己大發橫財。”
“我們所有人這麼努力地織布,穿不起的好衣服,他們輕而易舉就能得到,而災荒年景的時候,他們又以很低的價格來收我們手上的土地,實在是可恨,實在是該殺呀。”
百姓們爆發出了歡呼之聲。
陳寒看著那些百姓,心裡邊還是有點理解他們。
因為他們所憎恨的不僅僅是貪官汙吏,也憎恨這些仗著自己手上有點錢,然後就利用錢財霸凌鄉間百姓的為富不仁者。
而這些人明顯就是如此。
他們利用自己手上大批次的錢財。
知道百姓無法將更多的棉花往遠處販賣,勾結當地同樣為富不仁的富商,以極低的價格從百姓手上騙取了棉花。
同時更是在災荒年景,以極低的價格從百姓手上把土地都給兼併了過來,令人不齒。
所以早已積累了諸多的民怨,而現在他們被拉出來砍掉腦袋,百姓焉能不歡呼?而那些文官們,還有武將此時之所以會臉色煞白。
就是因為,他們曾經都想阻撓改革。
可是誰能想到,一開始都覺得皇帝陛下也拿他們無可奈何。
都覺得,即便是我們殺掉了一些改革者,給他們為難,皇帝陛下也只能以大局為重,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是沒有想到,居然給了他們這麼一個雷霆手段。
在當時沒有殺人,只是不到時候,而現在改革成功,天下官員和百姓,就沒有辦法在背後嚼陳寒的舌根子,把這些人都給拉了出來處決,給陳寒一個交代,同時更是警告了自己等人。
皇帝陛下這一手做得實在是狠辣,而且做得相當的智慧。
讓他們沒有任何可以指摘的地方,只能說這些人都該死。
這一下他們所有人都知道,以後的天下,是改革派的天下了。
要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還不知死活地去撞這一口刀的話,那下一個淪為刀下之鬼的,就是自己等人了。
由此可見呀,皇帝陛下為了給改革派人撐腰,是多麼地煞費苦心。
一想到這裡,文武官員們除了震驚異常之外,心裡面更是畏懼,害怕到了極點。
他們原以為現在的皇帝陛下老了的殺心已經收斂了很多了,可是皇帝陛下卻用今天這件事情告訴了所有竊喜的官員們一個非常冷酷的事實。
那就是,如今的皇帝陛下依舊是那個殺伐果斷,依舊是那個可以揮起屠刀,將數萬人斬下的冷酷皇帝。
他要做的事情根本沒有任何人能夠阻攔。
殺掉了這些人之後,朱元璋回過頭來看向了陳寒,“猴崽子如何?心中的怨氣,可否解了?”
陳寒其實臉色也有點白,但他依舊是鎮定起來,大笑:“陛下,多謝您為孟禮兄報仇。”
朱元璋哈哈大笑,接著在一陣禮樂之中,朱元璋將陳寒帶進了行宮當中。
眾人一陣的慶賀,在席間,朱有燉忽然走上前來,“皇爺爺,我們排的那一齣戲,現在可否表演給先生看了?”陳寒聽到朱有敦這麼一說,想起來,好像朱有燉在史書當中就像是他爹一樣的有才。
他爹是個藥學家,他是個劇作家,難道是這小子在自己離開了這半年裡邊真的寫了一些劇本,然後還排了幾處戲不成?
要知道現在的朱有燉不過才十一二歲啊。
朱元璋聽了之後哈哈一笑,“可以可以,本來就是要給你家先生看的。”
朱有燉聽了這個話的時候,歡歡喜喜的下去準備。
朱元璋在邊上給陳寒說道:“你走了是大半年啊,你的學生們沒有停下來,特別是你所搞出來的那些小實驗,物理實驗,化學實驗以及機械。
還有你留下來的那些發明,他們都在研究。
他們發揮他們的才智進行改造,還有最重要的是你的改革思維。
就是你自己所說的新的思想,已經在天下傳播了。
天下大明天下都受到了影響,特別是買賣人的地位提高了之後,影響更大。
你的學生也就是咱的孫子,朱有敦,這小傢伙就是利用了這個契機,排了一齣戲,戲名就叫——天翻地覆。
已經演了好幾場了,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如今他想在你面前展示展示。”
陳寒聽了這個話,還沒有等到下邊戲臺上面開始表演了,就詢問:“老爺子,您真就不怕到時候改革思潮席捲了整個大明之後,他們覺得要推翻掉您這個皇帝才能夠建立更好的秩序?”
其實陳寒跟朱元璋說過,在現代特別是近的歐洲的那種思想改革,然後把君主權利都給推翻。
甚至路易十六更是送上斷頭臺,這種事情都給朱元璋說了。
雖然朱元璋聽得是心驚肉跳的,但他卻頗有點自信。
之前他沒有回答陳寒,估計是這大半年又進行了一些思考。
現在陳寒這麼一問,他當即回答:“猴崽子,你所謂歐洲的那邊的情況,與咱們這裡有本質的區別。”
“哦?”陳寒倒是愣了一下,“那微臣倒是想洗耳恭聽。”
朱元璋說道,“歐洲那邊的君主,首先是小國寡民,他們沒有治理如此大疆域的經驗和基礎,也不明白,在偌大的疆土當中,民眾與民眾是不同的。
大明地域遼闊,百姓需求各異,不像小城邦,新的思想傳播之後,所有的百姓意識到了自己被完全壓迫,他們才會奮起反抗。
那是因為他們的君權,根本沒有與下邊百姓分享利益,反而是牢牢地阻礙改革,以手中的權力,加深對百姓的奴役。”
陳寒聽完朱元璋的這些話之後倒是覺得新鮮,但心裡面卻在想,東方的皇權不是更甚之?他不認可朱元璋的邏輯,但還是想聽下去。
“第二是因為歐洲那些君主身邊沒有多少能夠聽他指揮的軍隊,也就是說他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卻想要去做那麼大的事,在我大明不存在。
第三,以咱的理解來看,歐洲那些百姓之所以要推翻他們的君主,無非就是像咱們的王朝更替一般,那是因為王朝沒有辦法,為百姓謀取更多的福祉,這才是他們真正失敗的原因。
而咱現在要做的就是聽從你的建議,加大商業流轉,加大對外殖民,加大咱們內部發展,使百姓過得安居樂業,使天下一片繁榮。
其實老百姓們他們根本無所謂推翻不推翻,根本無所謂,民主不民主,他們要的是安居樂業,他們要的是一日三餐,有吃有喝。
他們要的是兒孫在自己的身前,至於誰坐天下,至於何種思想來統治,他們又有誰會在乎?
所以你說的新思潮,你說的改革,其實與皇權並不矛盾。
矛盾的是皇權能否幫助百姓們獲得更多的福祉。
如果大明王朝能夠保障百姓們過得更好,安居樂業,朝廷能夠開放包容地,接納各種新思潮,接納各種新改革,能夠不停的根據新的天下形勢,改變自身的管理手段。
不斷地讓百姓們獲得應該有的利益,不斷地讓官員們在做官時獲得榮譽獲得地獲得穩定收入,又有誰願意去推翻的,只會越來越創新,皇權也要跟著革新也就是了。
所以咱為何要去害怕?一個天下改變,而無法跟著做出改變的皇權,才是真正應當被推翻的。
這是咱從你說出來的那些教訓當中,得到的教訓,猴崽子不知咱說得對與不對?”
陳寒在聽到了朱元璋的這番話之後,居然都不知道要怎麼去反駁。
可是有一點,他是覺得朱元璋說的是對的。
百姓根本不會管你所謂的新思想、新革命是怎麼樣的。
其實他們只想一點,從古至今都是隻有那一點——那就是我要能活下去。
不管是歐洲的老百姓,還是東方的老百姓們。
其實他們心裡邊就只有這麼個念頭——你讓我活不下去了,我怎麼可能會擁戴你呢?你讓那些讀書人活不下去,他們當然用煽動造反。
你讓那些老百姓們活不下去,他們當然跟著造反。
可是你讓這些讀書人能夠為官、有榮譽感,能夠獲得一份穩定的收入。
你讓老百姓們種田能夠有收入,你讓老百姓們能夠安詳天倫之樂、兒孫繞膝,他們為何還要造反?
想到這裡陳寒頓時佩服朱元璋。
他即便是瞭解到了新思潮會對皇權有一定衝擊。
可是他依舊敢於用海納百川的心態去容納這些。
這可能就是陳寒來到這裡,老爺子最大的改變吧。
他以為的古人聽到改革就談虎色變,其實不是。
朱元璋這種海納百川的皇帝,見什麼都不會覺得新鮮,只會想著要怎麼去包容他。
想到這裡,陳寒改革的心態更加堅定,要讓大明王朝變得更好的心態,更加的堅定。
便在這時隨著鑼鼓聲響起,戲臺上面開始唱起了朱有敦編排的戲。
一看之下,陳寒頓時是發現實在是有才。
這傢伙實在是鞭辟入裡,而且繪聲繪色,將當前這一年多以來的改革融入到了這小小的戲劇當中,展現得是淋漓盡致。
而且是活潑生動,真的不愧是一代劇作家。
小小年紀就已經如此之有才,看起來正如有很多人說的一樣,改革這種東西不僅僅是科技,還有藝術,藝術是深入人心的。
難怪在近代新文化思想,是要先從新文化開始。
因為思想傳播、文化傳播,永遠是能夠達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