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這個時候就好像是一個快樂的小孩子一樣,拿著陳寒寄過來的那一大疊的信件,足足三十多封,一封接一封地看。
因為每一份封皮之上,陳寒都寫上了誰收。
等夏元吉和江都郡主來了之後,老朱更是把那一大疊的信件,都鋪在了書桌之上。
“來來來……看看,各自領各的,這個猴崽子去了大半年,還是第一次把信件和奏章全部都給轉過來。
這是他們到了那裡之後三個多月的情況,咱們半年之後才收到。
大家都來看一看,各自拿各自的。
我家的大孫女,你家夫君給你寫了四五封信,給,這是你的!”
老朱來親自分發,將四封厚厚的一疊信件遞給了此時欣喜的江都郡主。
說實話半年未見,她也是甚是想念。
接著老朱又把給夏元吉的三封信件遞給了夏元吉。
夏元吉也是拿著信件,退到一邊坐下來,好好的看一看陳寒給他寫了些什麼。
接著是朱標的三封信件和老朱的三封信件,剩下的就是沐英和陳寒對整個東征軍的情況的一些總結。
朱標、夏元吉和江都郡主的信件,他們都是各自拆開。
就看老爺子年紀大了,邊上得有人替他念這些信。
所以有一名文官從翰林院專門被召見過來替他念信。
過了大半個時辰之後,他們幾個才終於是將陳寒各自給他們的信都給看完。
都是十分的感慨。
陳寒在給他們的信件裡邊,除了給自己的妻子的信件與其他人不同之外,其實都大差不差。
主要是講述了自己的人從寧波港出海之後,一路到達朝鮮國的合浦港口,講述了合浦港口現在的情況。
其實就是陳述一下朝鮮國目前的經濟狀況。
分析了一下對朝鮮國可以運用哪些商貿手段。
他們這邊缺的是些什麼樣的商品?在陳寒的敘述當中,經過了十來天,對於合浦港口以及周邊的釜山的各種考察之後,陳寒是得出,該地區現在是地狹民少,缺的是基本的生活用品。
由於整個朝鮮國目前都缺乏大量的農作物,以及各種生活用品的自給自足,所以向他們傾銷棉布,是很好的賺錢的生意。
接著是提到了對於朝鮮國可以進口的只有糧食。
朝鮮國那個地方由於農業只適合種水稻,所以長年累月的積累,讓他們有了較為豐厚的儲備。
接著是講述了來到對馬島之後的情形滅掉了對馬島上面的倭寇。
從倭寇那裡得知,倭寇劫掠朝鮮國的商船以及在大明的走私商船,由此可見,大明的走私商船之多,大量的東南沿海的商人進行走私,這是有確鑿明證的。
接著就是講述來到了倭奴湯裡的建設情況。
從剛剛落地到立刻發動戰爭,然後與大內氏發生的那場五千人的殲滅戰,也都詳詳細細地寫進了信件當中。
更是將陳寒他們在倭奴搞的大明殖民區委員會倭奴分會的執行委員會的形式告知,雖然沒有參照大明的官僚體系,但也明說了這種執行委員會在殖民區的作用和效率。
因為直接是把每一個部門的工作,全部詳細劃分到每一個責任人身上。
即便這些個主管和組長級別的人物並不見得都是識文斷字的讀書人,可是他們依舊幹得風生水起。
更是講述了這一次炮轟整個大內氏領地,滅掉周防國、滅掉了大內氏這個大名,掌控了整個大內氏的領土。
朱元璋看到這裡的時候大喊了一聲:“好樣的,好樣的!這猴崽子的這個侯爵是穩了,平虜侯,猴崽子,算是沒有白給伱,明天朝會就宣佈!!”
江都君主聽到自家皇爺爺的話之後,心裡面跟吃了蜜一樣的甜。
接著朱元璋將大內氏現在已經作為了一個傀儡這些情況,通通都給朱元璋他們詳詳細細地陳述了一遍。
讓朱元璋在看著陳寒的信件之時頗為的欣慰:“這個猴崽子啊,不錯很不錯,他提出來的東征軍,其實也是想著要成立大明商會東洋分會。
沐英可以作為這一次東洋分會的會長,可沒想到落地之後,他立刻是將這所謂的執行委員會落地在那裡,估計是參照了他在原來的世界之時的官僚體系。
很不錯,從他現在陳述的這些事實來看,這個委員會的執行效率,是要比咱們現在的官府要快。
即便如今的他所謂的這大明城人口,達到了二十多萬,可依舊能夠分工明細地執行。
可看出這東西可以在其他的殖民區推廣。
他的意思是將讓咱們批准他的這一條例,讓咱們形成律法,今後在其他的殖民區也同樣可以複製。”
朱標在看完了陳寒給他的信之後也是很認同,“他的確是這個意思,給孩兒的信裡邊也直接跟您說,想讓我這個老丈人幫他說說話。
如今執行委員會既然在倭奴分得到很好的實踐,可以複製到其他地方去。
而大明商務會成立的雛形,夏愛卿這邊籌備得如何了?”
夏元吉放下了陳寒給他的信件。
其實陳寒給他的信件裡邊內容是大差不差的,但是在信件裡邊都是對夏元吉的鼓勵。
首先是肯定了自己現在所提出來的改革方向,以及他所提出來的殖民地方向。
更是講述了現在的前景,所以夏元吉也受到了鼓舞。
夏元吉目前負責,除了在內閣幫助太子殿下處理全國政務之外,更是扛起了改革的大旗。
在他的努力之下,按照陳寒對於改革的指示一路的推行下去。
目前稅制改革已經初步地形成了條例。
所有百姓這個時候我都發現了,原來把寶鈔當做可以交稅的工具之後,是那麼的佔便宜。
他們之前一直都覺得寶鈔就是張廢紙。
可是沒有想到,朝廷居然開始如此的民主,讓他們拿寶鈔去交稅。
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救命一般。
而接著的另一條政策是朝廷會用寶鈔來購買他們的糧食,雖然這一來一回好像錢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上。
但性質可就不一樣。
首先他們交完了稅,第二個是他們賣出了糧食,這是兩頭都賺。
如此一來,寶鈔雖然只是倒騰了兩下,但是卻提高了寶鈔的購買力。雖然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這當中到底是怎麼提高了寶鈔的購買力。
但百姓們卻發現寶鈔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面,越來越值錢了。
在第一次寶鈔徵稅之後,市面上的寶鈔,就由本來一貫寶鈔只值兩百文錢,到了一貫寶鈔能值兩百五十文錢。
又經過這半年來,朝廷買糧食同時刺激消費之後,目前一貫寶鈔已經能兌換三百文銅錢。
而最近朝廷,又將各種訂單下給了各處的作坊。
首先棉布,當然是不遺餘力地去生產。
帶動了周邊桑樹的種植和養蠶戶的增多。
同樣的朝廷更是為了防止養蠶的人越來越多,侵佔民田,還規定了那裡必須得要種糧食。
為了消除百姓們種糧食不能和養蠶一樣獲得那麼多的利益。
朝廷更是提高了糧食的收購價格。
直接由朝廷出面,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如此百姓們的心裡面不平衡減少了許多。
甚至有更多的老百姓願意種地。
有更多的商人開始與老百姓合作,開始租老百姓們的田地來種。
因為他們經過了換算之後發現種糧是買賣,即便是佔了更多的田地,可是交的稅也並不高。
所以這麼一算下來,既然交的稅不高,又能夠產生大量的利潤,為何不幹?朝廷這邊由於下達了大量的訂單,不管是造船還是修路,又或者是收購糧食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工人,於是大量的工人,覺得去給朝廷做工可以賺更多的錢,於是紛紛從種地變成了產業工人。
而家裡面的地呢,就由那些願意承包他們的地的糧食商人去種植,他們收一點地租。
而打工賺來的錢就可以完全抵銷掉自家的地要交的那一點賦稅。
如此一來,大量的產業工人就形成了。
他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去做產業工人,是經過他們仔細的核算之後發現,打工賺來的錢,買糧食是綽綽有餘。
現在他們發現市面上的糧商都是朝廷的店鋪,反倒是私人糧商沒有了。
為什麼呢?
因為朝廷的店鋪賣的糧食要比私人買賣家的糧食便宜得多。
而他們的收購價又可以更高。
所以那些私人的糧食商人,就轉而去承包田地,生產糧食賣給朝廷。
而朝廷呢,則拿到這些糧食之後,以很低的價格賣給老百姓,保障老百姓能吃上便宜的糧食。
如此一來,其實這也是變相地在補貼整個農業。
由此倒也催生了大量的專業地做買賣的糧食商人。
他們不再在市面上售賣,他們也不再到市面上去租商鋪,反而是轉而到了鄉下去承包大量的土地,然後種植糧食,僱傭百姓來給他們做工。
他們產出來的糧食以高價賣給朝廷,朝廷也樂意與這些買賣人合作,因為穩定,因為量大方便運輸。
如此這些個買賣人得到了利益,老百姓們又可以吃上便宜的糧食。
朝廷的雖然給了糧食商人很大的便宜,但是在商稅上面,又可以彌補。
所以大傢伙都是皆大歡喜。
經過這一年的稅制改革,大明已經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
夏元吉是充分肯定了陳寒的改革措施的。
特別是利國利民的這些改革措施,更是深入人心。
老百姓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啊,朝廷呢也在商業流通之後,不再把所有的稅收都盯在了農業稅上面,在商稅上面能夠得到更多的利益。
整體上來說,經過了這次稅制改革之後,老百姓們能夠少交稅,有地方可以打工掙錢,不再一味地盯在了土地上面。
同時市面上的糧食價格,也比之前要低很多,而且穩定。
有了朝廷這一隻巨大的手,在掌控著糧食買賣,老百姓們終於不再擔心,只有豐收之時才有便宜的糧食吃,糧食歉收之時那糧價就長得飛起。
甚至因為有了這一項措施的保證,即便是災荒年景,老百姓們也更有了底氣,對朝廷更加信服。
因為他們親眼看到朝廷以很高的價格收取的,但在市面上賣的價格,卻又比收購物價格要低那麼多。
所以一來二往大家都知道朝廷這是貼錢在保障所有人能夠吃上飯。
這樣的朝廷誰會不擁戴呢?而商人呢,他們雖然知道提高了賦稅,由原來的三十稅一,提高到了二十稅一。
可是他們沒有了那麼多限制,可以大範圍地經商做買賣。
每到一個地方只需要將自己是商戶的戶籍,到衙門去登記。
然後註明自己要做哪些買賣,官府給出的稅務條例上面清晰地寫明瞭每樣商品要繳納多少賦稅。
只要把自己要經營的買賣都給列明,到時候交給官府,官府那裡留一份底檔,自己手裡邊留一份,到時候自己做了多少買賣,那就交多少賦稅,那是相當明白。
而且朝廷為了避免這些商人被當地官府刁難,每當有更新了稅務法則,都會在客棧、在驛站留有一些說明。
不僅是在衙門門口會詳細地列出每樣稅要每樣商品要交多少稅。
甚至連過路之時你停下來喝個茶,有可能人家茶館裡邊就有這方面的宣傳資料。
讓每一個商人都能夠及時瞭解到自己,每一次做買賣要交多少稅,可以讓自己有預先的備案,心裡面有個底,不會被朝廷的官府刁難。
如此的透明化,杜絕了大量的官員在這方面對商人的刁難。
所以現在夏元吉對陳寒的這些改革措施是十分的尊重。
更明白按照陳寒的這種改革,大明勢必會十分的強大。
而接著朱元璋則是分享了陳寒給他的信件當中,關於自己在倭奴那邊現在獲利多少都給說了出來。
“真是沒想到這猴崽子一下子就弄來了幾百萬兩白銀的收入,如今他一船就給咱們帶來了兩百萬兩白銀和十五萬兩黃金的收入,這還是沒有開始採礦的,只是殖民大內氏領地之內收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