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審言拿下了整個倭奴南朝政權之後,並不急著出兵而是立刻修書一封向朝廷彙報當前的情況。
估計是自己也沒有想到會這麼順利趙審言都有點激動。
大明。
這一個月以來大明這邊也是發展順利。
最順利的莫過於飛梭織布機和珍妮紡紗機在江南的推廣。
各大作坊主在看到了這樣的好機子之後,紛紛引進。
朝廷開設的工部匠作廠這段時間光是生產這兩種機子,就賺了不少。
而這也是陳寒說的大明商會的一個雛形。
雖然現在不過就是生產機子的小作坊,但這可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龍江造船廠那邊也傳來好訊息,又有十來艘戰船已經下水。
同時這一個月來朱元璋為了保證這次東征,召見了朝鮮使者,和他們達成了合浦港開放的條件。
朝鮮那邊聽說再過幾個月,大明將會在合浦剛進購大量的糧食之後,積極做著準備。
他們現在還不知道其實這是大明為了在對馬島建立基地做準備。
朝鮮那邊只知道有買賣做就好。
不過有件事倒是讓朝廷一時間沒有想到。
……
東南松江府,作為棉布最大的生產地,這段時間來不管是百姓的生活,還是生產,都有了巨大的波動。
是這樣的情況,很多的作坊開始引進了珍妮紡紗機和飛梭織布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培訓效率上是大幅度的上升。
但另一個負面效果就出現了。
那就是這些作坊開始大量地裁撤工人。
聽到這個訊息的陳寒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覺得有些哭笑不得。
自己只是一味地想到了要如何地提高工作效率,特別是在織布上面。
可是卻忘記了,現在的產能和百姓的消費水平,能不能聯絡到一塊來。
如今看起來好像並不能。
在朝廷還沒有辦法給出大量訂單的空隙裡,作坊的效率是提高了,但是他們沒有訂單,能少幾個工人對於他們來說,那都是好事情,至少不用給那麼多工錢了。
但是工人可不答應。
他們不會管飛梭織布機是不是能夠提高效率。
他們現在只知道,提高了科技水平的織布機,讓自己失業了。
眼見著馬上就要到八月份夏稅徵收的時節,現在所有的賦稅和丁役都改成了寶鈔徵收。
其他人能夠用農產品去換寶鈔來交稅,可是他們因為進城打工了,家裡面的田地都給別人來種,每年就收那麼一點點糧食來權當是餬口而已。
重頭都落在了這個打工的收入上面。
這要是沒了工作家裡面的田賦還要交,那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於是這部分工人就開始鬧事。
不鬧不行啊。
可是那些作坊主們,也有道理,現在有了好的機器讓我們的效率更高,我們還要白養人幹嘛?
於是在鬧得不可開交的松江府就出現了大面積工人和作坊對著幹的事情,肆意阻撓作坊開工、惡意打砸作坊、燒燬作坊的珍妮紡紗機等等。
奉天殿。
朱元璋這回也是發了火了。
“難道這點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
這次在奉天殿的可就不僅僅是夏元吉和陳寒他們,還有戶部尚書趙勉。
他們現在也挺委屈。
松江府會發生這種事情夏元吉有點預感。
當時陳寒提出來要給軍隊換一波軍裝,這樣的話就可以提供大量的訂單。
但是兵部那邊不同意,原因無他。
軍隊現在還沒有進入到冬天,他們為什麼要換,簡直是勞民傷財。
最主要的是軍隊去年冬裝才剛換過。
陳寒又提出來馬上可以給東征軍換軍裝。
是放下去了訂單。
但是很可惜,對於現在的松江府而言,三萬件棉服的訂單太小了,他們很快就能消化掉。
陳寒這次是認栽了。
過度樂觀地以為能夠按照計劃來。
沒想到實操跟紙上談兵真的是有很大的差距。
這種事情本就不是陳寒這個現代人擅長的,現在果然是出了事情。
幸好沒有出人命,就是一幫工人反對效率太高的東西,讓他們都失去了工作。
陳寒看到朱元璋發火,只好硬著頭皮上前去:“陛下,此事皆怪微臣未曾想到如今情況。”
朱元璋看到陳寒出來,還文縐縐地這麼講話,心裡面想怪也怪不起來。
“此事怪不了誰,棉服訂單一事還有什麼辦法能解決。”
戶部尚書趙勉提議:“陛下,此事的確不能責怪陳大人,微臣這裡倒有個辦法。”
朱元璋問:“說來!”
“既然棉服效率增加,朝廷可與作坊合作,降價收購棉服,賣於百姓,廣開銷路。
從當前情況來看,無非是百姓還不知作坊效率提高,價格居高不下而已。
若能透過朝廷手段逼迫作坊價格下跌,說不定百姓願意購買棉服。
當地世家大族見有利可圖,也會加入其中。
由此便可倒逼作坊價格下降。
屆時百姓能接受棉服普遍下降的價格,銷路也敞開,作坊只需做到薄利多銷,便能維持。”
陳寒沒想到這個戶部尚書還是個高人。
這個辦法確實可以。
在當前資訊閉塞的環境下,說什麼都不如做出來讓百姓們知道現在的效率增加,價格下跌。
最好的辦法就像戶部尚書說的那樣,先讓朝廷虧本收購上來一批,讓百姓嚐到甜頭,從而倒逼工廠價格下跌。
這個辦法可以,就是損點,容易折壽。
夏元吉到了嘴邊的話還沒有出來,朱元璋已經同意,“權先照此去辦!”
等從奉天殿出來後,陳寒看向了夏元吉。
“維喆兄,剛才在裡面我看你好像有話要說。”陳寒現在穿著一身青袍,也是妥妥的正五品官了。
這要是在現代社會,這可是差不多和市長一個級別了,他高興了幾天,現在就不高興了。沈立謙的表情也不是很好看。
夏元吉看到是陳寒喊他,立刻走了過來:“陳賢弟!”
“說說是怎麼回事?”陳寒問道。
對於夏元吉這個實操專家,陳寒可一點都不敢小瞧了人家。
夏元吉長嘆一聲:“賢弟,趙部堂的那個辦法你覺得可行嗎?”
陳寒一笑:“損了點,權宜之計罷了。”
沈立謙撇嘴搖頭:“麻煩事來嘍。”
夏元吉也是一笑:“陳賢弟,你是一針見血啊。”
陳寒更是說道:“改革帶來的陣痛而已,這是沒辦法改變的事實,效率提高在短時間內會讓作坊主們為了降低成本而裁撤工人,這不是人力能解決的。
所有人都是逐利,別放在心上,時間會解決這些問題。”
夏元吉一副憂國憂民的表情:“就是苦了這些百姓了。”
“改革都是如此,即便知道會這樣,我們這些人還不得照樣幹下去,時間長了,受益的還是他們。”陳寒勸解。
夏元吉也沒辦法,三人正要去幹各自的事,就看到禮部尚書凌漢急匆匆要去進宮求見皇帝。
看到在奉天殿門口的陳寒和夏元吉,凌漢湊了上來。
“小陳老師,維喆、孟禮也在。”
三個人都給他行禮。
陳寒用河南話問道:“老大人,幹啥去啊?”
凌漢一陣尷尬:“別鬧,好事,朝鮮使者跑來朝貢,前面伱不是說朝鮮的合浦港口離著對馬島近嗎,這回可不可以讓他們幫忙,可就看你的了。”
陳寒一愣:“這還有我什麼事?”
“你們在松江府搞飛梭織布機和珍妮紡紗機搞砸了,你以為俺不知道啊!現在滿朝文官都在看你的笑話……”凌漢笑著道。
陳寒臉都紅了:“老大人這話搞清楚,什麼叫做俺搞砸咧,這是改革必然的陣痛,您懂不懂?”
“別說這些套話,年輕人沒有掌握好節奏,搞壞了事情,這沒啥,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哪個大夫不治死幾個人就成名醫的。
不說這些廢話,現在有個將功補過的機會,你們要不要?”凌漢道。
夏元吉道:“您說!”
“先進去面見了陛下再說吧!”
凌漢帶著陳寒和夏元吉、沈立謙到奉天殿。
朱元璋和朱標正在頭疼呢,看到陳寒又進來,朱元璋直接就問道:“猴崽子你又進來幹嘛?捱罵上癮啊,禮部那邊在給你搞和江都的婚事,你不去盯著點?”
陳寒現在還真沒有那麼多時間管這些事,實在因為國家大事太多。
“老爺子,不是我要進來,凌部堂叫我來的。”陳寒很委屈。
朱元璋看到有凌漢這才脾氣好了一點:“凌愛卿來了,給上把椅子!”
小太監搬了把椅子給凌漢坐下,陳寒、夏元吉和沈立謙就只能站在邊上。
“凌愛卿有事奏來!”
凌漢也沒有多羅嗦:“陛下,好事,朝鮮使者那邊過來朝貢,除了朝貢,他們還想從咱大明進二十萬件棉服!”
陳寒一愣,朱元璋也是一驚:“他們挖到金礦了?要這麼多?”
凌漢笑道:“非也,這幫傢伙知道咱們要他們的合浦港作為跳板進攻對馬島,想讓朝廷便宜點賣給他們。”
朱元璋小聲罵了一聲:“雞賊東西,這是趁火打劫!”
但是陳寒一聽卻恍然大悟,難怪凌漢剛才說自己將功贖罪的機會來了。
朝鮮那邊來敲詐大明,原本肯定是要虧本做這筆買賣,但是現在好像不一定啊。
剛好大明有了這麼高效率的機器,成本下降了不止一倍,打個折賣給他們也划算。
他眼睛亮了起來,和夏元吉對視了一眼,而夏元吉的眼睛也是雪亮的。
陳寒看向了凌漢,凌漢也是衝他拋了個眼色。
朱標站在大殿上面,看到了他們互相之間使眼色,也是會心地一笑:“陳愛卿,你可想到了好主意,還不奏來!”
果然是老丈人啊,這麼偏心地給自己遞臺階。
朱元璋瞥了朱標一眼,那意思是:你倒是會給自己的女婿找功勞。
陳寒趕緊站出來:“陛下,先前趙部堂所言,可讓朝廷出資購進一批棉服,低價賣於百姓,開啟低價棉服銷路,從而讓松江府迴歸正常秩序。
而今朝鮮國既然向我們求購二十萬件棉服,朝廷何不如將訂單下放於松江府作坊,收購價按原先的六成,再以七成價賣於朝鮮國。
如此一來,即將棉服價格壓下、作坊主們又有了朝鮮國的二十萬訂單,朝廷的十萬訂單,即使降價了他們也不虧本,而工人依舊可以迴歸到工廠,豈不三全其美?”
朱元璋大笑:“好你個猴崽子,聰明,這件事算你將功贖罪。”
接著看向了凌漢:“凌愛卿,可以此價格跟朝鮮使者談判,不過咱還有個條件,讓他們在合浦港口設立糧食轉運點,屆時我大明徵戰倭奴的口糧直接從他們那裡買。
就是便宜了朝鮮,這麼多將士的口糧,這筆買賣他們要賺不少。”
陳寒在下面說道:“大明能從石見銀礦搞到那麼多的銀子,還怕沒有錢來付嗎?”
朱元璋聽了後倒是哈哈一笑。
這一次朝鮮那邊應該說是給陳寒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禮部和戶部那邊接到了這麼大的一筆訂單,急忙去江南找作坊合作。
作坊主們正愁沒有訂單,要和百姓們發生械鬥,松江知府差點就要請求松江衛派兵鎮壓了,如此大的訂單下來之後頓時解了燃眉之急。
三十萬份訂單給了幾個大的作坊主,時間上要求是三個月完成。
於是先前那些裁撤工人的作坊主們,只好又把工人們好好地請回了作坊。
雖然他們聽到價錢壓到了原先的六成有點不高興,但是一算賬,因為引進了新機器,還是有的賺的,而且賺得比之前還多,這筆買賣他們很滿意。
朝鮮國那邊朝貢完了之後,也是樂呵呵地交了一筆定金回國了。
雖然現在朝鮮國與大明之間正處於蜜月期,但是能賺便宜的事情他們一點都不含糊,一樣是雞賊的很的。
只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即便給他們打了七折,其實大明還是有得賺,誰讓大明的作坊現在有了新機器呢。
甚至朝鮮國很快就會嚐到苦楚,因為他們國內很快就會因為這筆便宜的訂單,而導致國內本就不是很發達的手工業,遭受到致命的打擊。
他們國內上哪去找如大明這麼低廉、質好的棉服。
朝鮮國王這一小聰明舉動,很快就會讓他們徹底依賴大明的紡織業,當然這都是後話。
……
某茶館。
“哼!原以為這件事怎麼也能給陳寒那小雜種一個下馬威,讓陛下給他點苦頭吃,沒想到倒是讓他建功立業了。”一箇中年男子冷哼一聲。
“松江府打砸了不少的作坊,本是個好兆頭,沒想到朝鮮國來摻和一腳,這下,便宜棉布的勢頭將會止不住,那所謂的改革倒是讓百姓們受益,都去支援他了,咱們怎麼辦?”有一名男子說道。
“新機子推行下去是好事,只是這種東西,沒掌握在咱們幾家手上,而是無目的地散發下去,那乾脆不要它!!”有人發狠。
一個清癯的身影站在窗戶邊上:“錦衣衛變成了稅務稽查司、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哼,這個陳寒是要絕我們讀書人的根啊!可沒這麼便宜的事,這一招你能躲,下一次可就沒這麼便宜了!給他來個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