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他們覺得明朝只是派一千人去肯定沒啥用,但是現在看起來人家派過去的簡直就是神兵利器一般計程車兵。

當下是什麼話都說不出來的。

而陳寒看到這裡之後突然想到自己好像可以幫助大明的軍隊,至少現在有一樣東西可以用。

於是陳寒當即問道:“沐帥,你們是準備何時兵發倭奴?”

沐英還沒有回答問題,邊上的松下井二郎已經急不可耐地說道:“最好是這兩天一定要出發。”

說完這話他立馬感覺好像不該自己說這話,但他還是硬著頭皮解釋:“我等出發之前已經聽說,北朝即將發動一次猛攻,旨在逼迫我朝交出三大神器。

如今情況危急,還請貴國幫忙。”

聽完這話之後的沐英則是說道:“估計最多五天之後便要出發。”

松下井二郎雖然覺得五天也多了,他恨不得明天就走但也不好多說什麼了。

陳寒想了想後說道:“好,既然五天後走那必定在這五天之內將一樣東西交到沐帥手上。”

沐英奇怪:“陳大人到底是何物?”

陳寒回道:“還是看我能不能做出來再說,要是做不出來說了反而讓人笑話。”

他們也不再說什麼了。

參觀完了之後陳寒立刻是返回工程學院。

沒想到在門口剛好碰到前來看望自己的江都郡主朱幼薇。

朱幼薇帶著她的貼身宮女喜兒。

二人見面又是在工程學院門口,倒也不好太親密。

喜兒見狀撲哧一聲樂了。

“郡主,陳公子自從下山後也有一個多月了,可是一直都在忙,也不來看看您。

喜兒倒是覺得還是在山上的時候比較好呢。”

一句話說得讓朱幼薇臉都紅了。

二人對視了幾眼剛要說話,就看到工程學院官道之上,一輛官兵護送的馬車徐徐而來。

江都郡主看到之後皺了一下眉頭,“是我的母妃!”

陳寒見狀也是饒有興趣,原來是太子妃呂氏。

估計她是把受傷的朱允炆送回來的。

江都郡諸明顯是猜測到了什麼,當即小聲提醒:“你前幾日將朱允炆給打傷,父親還有皇爺爺當然是沒有其他的責備的。

就連朝堂上對你的彈劾,也被皇爺爺他們壓了下去。

可越是如此母妃對伱的怨恨可是越多,等下要是見到了你還是得見個禮。”

陳寒點頭:“這個我明白。”

馬車很快就到了工程學院的門口。

馬車上早就有宮女給呂氏通報了,前面站著的是江都郡主。

面對江都郡主呂氏心裡面是非常的不樂意的。

首先江都郡主不是自己生的女兒,這本來就隔著一層關係。

再者,她每次故意刁難朱允熥的時候,這個江都郡主都會站出來,讓自己很沒有面子。

現在又聽說太子朱標是要將江都郡主許配給陳寒,那就是自己的仇人啊。

所以呂氏坐在馬車裡面看到自己的兒子,現在傷勢還沒有好,就被皇帝責令要回工程學院,她就一肚子的氣。

馬車停在了工程學院的門口。

江都郡主恭恭敬敬地行禮:“江都參見母妃!”

陳寒也是行禮,“微臣教務司主事陳寒參見太子妃。”

呂氏從馬車上緩緩下來,朱允炆這時候懼怕陳寒,都不敢出來。

下來之後呂氏著重看了眼把自己兒子打傷的陳寒,“這位就是這一個多月鬧的京城滿城風雨的教務司主事啊,果然是年輕有為一表人才。

江都,你有如此夫婿真是好福氣。”

江都郡主剛要感謝,忽然就聽到呂氏厲聲喝問在江都郡主後面的喜兒:“大膽奴婢,見到本妃居然不行禮,成何體統,你以為你背後有人撐腰嗎?”

喜兒見狀大驚失色,“太子妃奴婢剛才已經……”

她想說剛才是行了禮的,只是她站在後面,聲音也小了一點,呂氏沒聽到而已。

呂氏一聽喜兒‘狡辯’更是佯裝大怒:“你的意思是說,本妃冤枉你了?

看起來本妃這個太子妃果然是好欺負的,什麼阿貓阿狗都能踩上一腳。”

朱幼薇和陳寒在邊上聽著臉色倏然而變。

這個呂氏看上去好像是在教訓喜兒,但是每句話都是在針對自己兩個人。

這真是把陰陽怪氣和指桑罵槐運用到了極點。

每句話都是在罵陳寒和江都郡主。

喜兒見狀撲通跪倒在地上:“奴婢不敢,奴婢知錯了!”

呂氏更是一副頤指氣使的模樣:“錯了就要有所懲罰,要不然你不長教訓,就罰你在這門口跪上一個時辰吧。”

朱幼薇和陳寒剛要說上前去說話,喜兒見狀立刻大聲說道:“郡主,公子,都是奴婢的錯,奴婢願意接受懲罰,您二位就不要再責罰奴婢了!”

欸!!

朱幼薇和陳寒一聽這話就冷靜了下來。

這個呂氏明顯就是在找事情,如果自己兩個人再上前去說什麼,那就不知道這個女人會高出其他什麼招數來,到時候就會有更多的把柄落在呂氏的手上。

喜兒是很聰明的,她知道陳寒和朱幼薇一定不會放任不管,所以寧願自己接受這無端的懲罰跪在這裡,也不願意讓陳寒和郡主再和呂氏起衝突。

呂氏見陳寒和朱幼薇一副生氣模樣但是隻能偃旗息鼓,心裡面別提有多痛快。

但是她還是得了便宜賣乖地說道:“郡主啊,以後像這些奴婢犯了錯就一定要懲罰,要不然他們是會蹬鼻子上臉的。

但是我們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主人,有些人永遠都只能是低賤的奴婢,別想著翻身把主人踩在腳底下。”

說完她登上馬車帶著自己的兒子進了工程學院。

見到呂氏遠去之後,陳寒咬著牙很是生氣:“她這是衝著我來的!”

說著他上前去要把喜兒攙扶起來。

沒想到喜兒說道:“公子,喜兒不要緊的,咱們現在沒有讓他留下更多的把柄還好,我要是真起來了,她就更有的說了。

喜兒不要緊,主要還是您和郡主不能被她抓到了口舌。”

朱幼薇長嘆一聲:“陳寒你先去忙你的事,我本來就是來看你一眼的,如今也看到了,現在我得陪著喜兒。”

陳寒沒奈何,心裡面很不是滋味但是不得不承認,這古代的這些權力傾軋真的是不把人當人看。

這個呂氏因為自己打了她的兒子,就把氣撒在自己身邊上人身上,簡直是混賬至極,但是你還沒有辦法去跟她計較。

因為她的身份是太子妃。陳寒只能是無奈的進去。

他的確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他進去了之後就帶著自己的學生,準備找到地方來燒製玻璃。

要燒製比較好的玻璃要用的材料有精純的石英、草木灰和石灰岩。

而石英礦哪裡比較多,江蘇是古代重要的石英石產地之一,尤其是南京和宜興,剛好就是明朝的京城。

想想也知道了,長江邊上可不就砂子多。

草木灰就是草燒成的灰,過濾之後,就得到了碳酸鉀。

石灰岩更是哪裡都是。

燒玻璃的材料都很容易尋找,但其實難的就是這個探索的過程。

一開始燒玻璃用的是沙子,就是二氧化矽,加上鹽鹼湖地帶才能得到的碳酸鈉來燒製,成本高昂,而且地域限制比較多,成為了珍寶一類的奢侈品。

而在中國的話,碳酸鈉的來源主要來自內蒙古、青海、西藏等地的鹽鹼湖。

目前來說還是遠水救不了近渴。

而且即便是使用了碳酸鈉,燒製出來的玻璃也不透光,不實用,而且成本太高,只能當作奢侈的裝飾品,裝飾在大教堂的窗戶上。

後來羅馬人用精純的石英石代替沙子,燒製出了更加透亮的玻璃。

又經過古代德國人尋找到了用草木灰形成的碳酸鉀代替碳酸鈉的方法,從而讓成本大大降低。

這才使玻璃從奢侈品,慢慢變成了平民百姓家也能用得起的普通品。

陳寒到了學院,等學生們上完了基礎課程之後,陳寒帶著學生們出了學院。

直接是稟報了宮廷,說是要帶學生到內宮監設立的為皇家燒製琉璃瓦、青帘等貢品的外廠借用工坊,來燒製玻璃。

所謂青帘是何物呢?宮廷使用的青帘,是一種特殊的簾子,通常是由無色透明的琉璃料製成,加入氧化鈷作為著色劑,熔鍊出藍色琉璃料。

用這樣的琉璃料,製成像筷子一樣粗細的,像結了冰的湖水一樣湛藍和晶瑩的條形水珠,再把它穿成珠簾。

這種青帘主要用於皇家的郊壇、清廟、祭天和祭祖的地方,以彰顯皇家的至高無上和與民間的水火不相容。

在古代帝王的尚青文化影響下,青帘成為了宮廷中一種高雅而拒百姓於千里之外的裝飾品。

製作琉璃的工藝在中國漢代就開始,到了明朝技術已經非常的純熟。

不過要說明的是,琉璃和玻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雖然它們性質差不多。

但是琉璃通常透光性不強、硬度不夠,只能當作裝飾品。

最主要的是材料不同。

琉璃的主要材料是天然水晶,由於開採難度大、稀少,所以琉璃一直都是與珠寶、翡翠同等級,甚至更貴重的奢侈品。

然而玻璃,呵呵……那就太普通了點。

不過燒製的過程和用到的研磨工具,那是異曲同工的。

所以當陳寒在現代社會的時候,看到製作琉璃這種如此高難度的技藝都如此純熟,為什麼就不能搞出玻璃來呢?

後來才瞭解到,其實是因為原材料碳酸鈉的關係。

玻璃一開始的製作材料裡,碳酸鈉是主要的材料。

但在中國,碳酸鈉的出產主要集中在西北的青藏、內蒙、甘肅、新疆一帶。

那裡是古代漢人很少涉足之地,所以也就無法獲取原材料。

草木灰代替碳酸鈉的技術發現的又太晚,所以讓中國遺憾地錯過了這一物件。

陳寒來到了內宮監外廠,燒製琉璃的工坊內。

由於製作琉璃也需要用到石英砂和石灰岩,所以材料都不用找,直接就有。

就是要單獨準備冷卻裝置,其實就是水。

聽說陳寒要在皇宮裡面搞什麼化腐朽為神奇的東西,閒下來的朱元璋都匆匆過來參觀。

甚至連剛剛回到東宮的江都郡主也都跑過來。

陳寒倒是很驚訝於朱元璋的閒在。

“陛下,您現在也能這麼悠閒地跑來看,微臣搞這奇淫巧計了?”陳寒調侃。

老朱捻著鬍鬚笑道:“還得多虧你小子搞出的內閣,讓咱現在解脫了。”

陳寒更是打趣道:“陛下要不是有太子殿下在前面扛著,您也不可能這麼悠閒。”

哈哈……

朱元璋哈哈大笑:“咱有個好兒子,你有個好丈人啊!”

陳寒笑而不語,和邊上的朱幼薇對視一眼,兩人的眼神格外的柔膩。

“你準備搞什麼?”朱元璋問。

陳寒回道:“玻璃!”

“玻璃?是什麼?”朱元璋問。

陳寒不好怎麼解釋化學那些用詞,只好用琉璃類比:“您可以理解為原材料比琉璃要便宜一千倍的東西。”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便宜一千倍?”

陳寒笑道:“對,琉璃用的材料是水晶,玻璃的原材料是砂子!但是成品,玻璃的透光性和強度都要比琉璃更好。

陛下,您就等著看吧,我可以給你製作一堆的跟水一樣透明的杯子給您喝水用。”

朱元璋的臉皮都抖動起來。

琉璃用水晶製作,玻璃用砂子製作,玻璃還更透明,但卻便宜一千倍。

砂子?水晶?這哪裡是便宜一千倍,一萬倍都不止啊。

朱元璋一萬個不相信。

因為如果相信了的話,那自古花那麼大價錢、精力去搞琉璃的帝王和富商們,不是最大的冤大頭?朱元璋不相信地詢問:“你是不是在吹牛?”

陳寒笑道:“吹牛?陛下,您等下看著吧,我得讓您驚掉下巴!”

草木灰燒製沉澱好之後,陳寒親自上手去配比。

一邊配比一邊還要教導邊上的學生。

朱高熾他們在看到朱元璋來了之後,都是正襟危坐,不敢有絲毫的逾矩的地方。

倒是那些商人和工匠家的孩子真的是沒想到,居然還能跟著自家先生進皇宮來。

“你們都記住了好好地看著,石英石和石灰岩,甚至草木灰,這些看上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材料,組合在一塊居然就能夠燒製出琉璃那樣的東西。

這在我們古人的眼中叫做化腐朽為神奇,如同點石成金。

點石成金在我們看來就是仙術,但是現在先生要告訴你們,的確存在點石成金之術。

就像現在一樣,記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