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兩個人在外邊看到這小小的飛梭之時,心裡面的震撼不亞於一場驚天動地的地震。
父子兩個人都是站在了帝國頂端的人物。
看到的東西比太多的人要高出許多,即便這只不過是紡織技術上面的一次革新。
可是他們兩個卻很明白,如果飛梭運用在了紡織業的話,那將會帶來巨大的革新。
正如陳寒說的那樣,由於紡織業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所以每一步的改革,都會促進一個行業的巨大發展。
就猶如這個飛梭的發明一般,會大大的提高效率,會大大的降低棉布的價格。
會十分有利於百姓們的生活。
同時將會讓大明在棉布市場上,擁有巨大的價格優勢。
會刺激棉花的種植,刺激紡織紡紗業的欣欣向榮。
而朱元璋甚至要很感謝,陳寒在這個時候拿出這項技術。
因為改革還沒有開始,但是需要積累經驗,需要有推進改革發展的機制。
而紡織業的改革不正是機會?
當陳寒展示完了飛梭運用之後,邊上的大娘早已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
她用非常震驚的語氣說道,“小陳先生您真不愧是有學問的人,您的這個東西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太有用了。
以前我們怎麼都沒有想到,這梭子還能這樣定在這個槽子裡邊。
我們那時候,只知道在手裡面來回地投。
現在有了這東西,我們織布一定會更快,我能不能試一試?”
陳寒讓出了位置,“本來就是給您這樣的人打造的,您趕緊來試一試。”
那大娘在邊上早已看到了陳寒是怎麼操作的,這東西其實並不難。
而且她織布織了這麼久,手眼協調能力相當之強,坐上了紡織機上面之後,只是簡單的適應了一下就開始,以比剛才速度不知提高了多少倍的速度織布。
時間不長,很快的就織完了一匹布。
她激動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即便是以她這樣的嫻熟的紡織婦女,要想織一匹布,也必須得要花費大半天的功夫。
可是現在有了飛梭之後,卻能夠在小半個時辰內,就已經快織完了。
這麼一對比的話,的確是像陳寒剛才說的那樣,可以把織布的效率提高到十幾二十倍。
一個人一臺機子,就能夠提高十幾二十倍,那十個人呢?二十個人呢?一百個人呢?
大娘不敢去想象了。
這是一次跨越時代的發明,凌漢在外邊早已用激動的手,將這一切都給記錄了下來。
他知道陳寒僅僅只是在這小小的課堂當中,把飛梭給展現了出來。
但是運用到在整個大明來說,將會掀起巨大的波瀾。
到時候的大明將會迎來一次巨大的革命。
百姓們以後會買到非常便宜的棉布。
紡織業將會有一次巨大的革新。
朱幼薇在邊上看到皇爺爺和父親如此激動後,也難掩激動的心情。
誒呀!自己的郎君真棒!
陳寒看到那大娘用極快的速度支完了一匹布之後,詢問起來:“大娘,您覺得怎麼樣?是不是又方便又快捷?”
那大娘已經激動的不知該說什麼,“我活了五十多年了,從來就沒有這麼輕鬆過。
真是快,真是快呀,這東西要是運用到全天下去,都不知道要織多少布。”
外面的凌漢差點要跳腳大罵起來:你說你個老太婆在裡邊瞎說什麼。
陳寒問你什麼伱就回答什麼就是,你幹嘛要提天下人。
你現在就是個農村老太太,天下的事情關你屁事。
不過幸好陳寒在聽了這個話之後,似乎根本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的地方。
而是微微笑的點了點頭。
接著他又看向了,在場的這些學生說道,“剛才大家看到紡織機,有了飛梭的加入之後,效率提高了十幾二十倍。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紡織量,可以比之前二十個人還要多。
如果所有的織布機都換成了飛梭織布機的話,那效率提高又得是多少啊?”
學生們這時候已經是被驚訝得說不出話來。
一個個都看一下陳寒滿眼都是佩服。
陳寒這時候略有些動情地說道:“你們坐在這裡看到了先進的技術,除了震驚之外其實沒有其他的感觸。
甚至你們的心裡面一定會在想,這東西也不過如此,這麼小小的一個東西,能有多大的難處。
只要我們仔細地發現,也一定能搞出來。”
陳寒這麼一說,還真有學生有點不好意思。
因為有些學生的確是這樣的感受。
陳寒看到他們的表情之後提高了嗓門說道:“你們是我的學生,我就必須告訴你們一個道理。
任何發明創造都是很偉大的事情,即便它只是一個巧思,即便在做出來之後所有人一看都會覺得,不過如此,但為何大部分人都發明不出來?”
學生們茫然不知。
陳寒解釋:“就因為自大的人,總覺得包容天下萬物,囊括宇宙四海才是一個人該有的志向。
而著眼於小小的紡織機,那是小志爾,不足一提!然而,那些想包容天下萬物者,多是志大才疏,一生碌碌無為之輩。
反倒是兢兢業業在自己的本職行業中,努力散發出光芒來的人,他們才是推動人類發展的真正勇士。
一句話以概之:幹一行,愛一行,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做事,比空懷不切實際的夢想,更令人尊重。”
陳寒身為教師,忽然覺得不管是身在現代,還是在明朝。
既然當了他們的先生,教不了他們四書五經,那就儘量教他們一點,做人做事的道理吧。
凌漢在外面聽得也是深以為然。
陳寒說的話,可以放在很多年輕的讀書人身上。
這些人一讀書就滿腹的抱負。
我要安邦定國、令天下百姓都安居樂業。
可事實呢,他們只是讀了幾本聖賢書而已,完全沒有治理地方的經驗。
當理想與現實之間發生了巨大的落差後,不少人就開始自甘墮落,成為了權錢交易的酒色之徒。
因為他們迷茫,找不到方向了,豈不就容易被人拉下水?
接著陳寒又說道:“好了扯遠了,咱們繼續講課。
織布和紡紗是不能分開來的,如果沒有紗線的話,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在英國改革之前,飛梭的出現加快了織布的效率,從而使紗線的供應量急劇的加大。
看到了如此巨大的市場之後,終於有一個工匠站了出來。
他發明一種一次效能夠紡八根紗線的機器。
甚至只要有足夠的動力,還能夠紡十六根和三十二根。”同時老大娘在邊上又震驚異常了。
她們現在用的紗線還是特別原始的方法。
把棉花采集下來之後,去掉了棉花籽曬乾,然後將棉球彈用彈弓給他打得比較的蓬鬆發散。
接著搓成筷子粗細的大小,然後再弄到紡紗機上面去,慢慢地紡出絲線來。
紡出棉線來這個過程,可是很繁瑣的。
一是也只能紡一根,二是枯燥。
可沒有想到陳寒居然說,有一種機器可以直接紡八根甚至十六根。
而且有足夠的動力連三十二根線,八十根線一起紡都可以。
這讓老大娘十分的震驚,也讓外邊凌漢朱元璋、朱標他們感到無比的驚訝。
沒有想到啊,後世後的人,不僅僅是在紡織機上織布機上面有這樣大的突破,連在紡紗機上面也能夠如此。
如果真能一次性就紡紗八根,甚至十六根,三十二根,那就相當於八倍的效率,十六倍的效率,三十二倍的效率。
這可是要比現在一次一更不知高出多少倍。
如果真能夠這樣,那織布的效率就不知要提高多少了。
陳寒在說完了這番話之後,指了指在邊上那臺小型的透過縮放,由他製造出來的珍妮紡紗機,就放在這上面。
陳寒已經叫朱幼薇找來了,已經彈好的棉花。
接著他說道:“大娘您應該很習慣用紡紗機,您現在看一看我這臺機子能不能一次性紡出來。”
大娘看著那臺類似於躺倒在地上的紡紗機,有些好奇。
平時他們用的那紡紗機都是立著的,現在陳寒這個是躺在地上的。
而且看那錠子,現在就已經有足足五個之多。
也就是說一次性可以紡紗五根紗線。
大娘問道:“這麼多呀?”
陳寒回:“我不是跟您說過嗎?珍妮紡紗機最多可以一次性紡紗幾十根。
甚至到了後邊有強大的動力的時候,一次可以返八十根。
也就是說一臺機子,可以頂八十個人的工作量。”
老大娘倒吸一口涼氣,外邊的凌漢、朱元璋、朱標父子兩個人,也是倒吸一口涼氣。
沒有想到在後世,居然直接就有一次效能夠紡八十根線的紡紗機。
這要是真用到了大明的話,那可就是絕代雙驕。
織布機剛才已經看到,陳寒拿出了飛梭。
現在又看到陳寒那一臺,一開始他們偷偷瞥了一眼,就覺得略有些奇怪的那臺機子。
雖然和普通的紡紗機一樣的搖把。
但是他那搖把可真的是大多了。
而且躺在地上的紡紗機,他們從沒有見過。
陳寒也不急著去介紹,而是讓那大娘試一試。
原本紡紗就是女子來紡紗,男子織布,大娘當然是知道,這所有的工作流程。
她坐在了那五個筐子邊上,那裡已經裝滿了,彈好了的棉花。
他用手搓了搓成了一條條,接著放在了那紡紗機上面。
接著陳寒這邊慢慢的開始轉動搖吧,那老大娘就驚訝地發現,果然是五對錠子一起絞動。
然後慢慢的就真的把那棉線給紡了出來,並且全部都纏在了紗錠之上。
看到這一幕的大娘驚訝得眼珠子都快掉到地上來了。
這還僅僅只是一臺這麼小的紡紗機。
卻已經可以足夠抵五個人的工作量。
要知道她們之前只能是一根線一根線的紡織。
可是現在陳寒的這臺機器,卻可以一次性紡五根線。
陳寒還說了,只要有足夠的動力轉得動。
甚至可以最高達八十根線。
這還得了啊。
當凌漢在窗戶那邊偷偷的看到機子,在陳寒手中慢慢的將的棉線給紡好之後,這才明白。
陳康根本就沒有說謊。
甚至更加明白,陳寒的這些東西,足夠令整個紡織業發生一場大地震。
可能再過不久的將來,那些跟不上進度的小作坊們,就得通通關門。
而那些有卓越見識的大作坊主們,一個個的都會有更好的未來。
陳寒在把珍妮紡紗機演示完了之後拍了拍手,“現在你們應該都認識到了科技的力量了吧。
科學之道,不是像儒家學說那樣的虛無縹緲。
科學之道更加務實,它每一次的發展都與咱們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所以他顯得不那麼的高大上,顯得平易近人。
在古代科學技術不被重視的原因,就是儒家掌握了朝堂的話語權。
他們害怕自己手中的地位,會被其他的學問給衝擊。
害怕出現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
他們用一兩千年的時間,終於是達到了這顯學的地位,怎麼可能又會輕易地放手?所以他們千方百計地將各種美好的品德,往讀書人身上去拉攏。
他們千方百計地將孔聖人給抬高。
為的是什麼?為的就是凌駕於所有的學問之上。
為的就是杜絕其他的學問,能超過他們,成為統治階層最為青睞的學問。
可是同學們,你們也應該看到了,就剛才我演示的那飛梭,我演示的珍妮紡紗機。
這要是運用到了紡織作坊裡邊的話,那會意味著什麼。
那將意味著今後我們可能每個人都能夠買得起棉布。
每個人都能夠穿新衣裳。
每個人都能實現棉布自由。
而不是在低效的情況之下,任由那些棉布商,將棉布的價格抬得很高。
這是與咱們每一個老百姓們息息相關的技術的革新。”
聽到陳寒說這樣的話之後,朱元璋看到邊上的凌漢。
“凌愛卿,你之所以轉變得如此之快,應該就是受他影響吧。”
朱元璋這麼一說,讓凌漢愣了一下。
說實話,如果是別的人這麼說,他肯定會反駁:老夫這麼大的年齡了,早已不是年輕小夥子,怎麼能讓別人影響到我。
但是朱元璋這麼說,他只能是預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