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府。
松江這個地方更是如此。
松江自古就是地少人多,而且大家都普遍地種一些個經濟價值比較高的作物。
比如說桑麻,比如說棉花之類。
特別是松江棉布,蜚聲海內外,大家都恨不得一天到晚地在家裡面織布,拿著布去換更多的錢財,這比種田要來得多得多。
松江地少人多也就罷了,士紳之家勾結有功名者隱瞞土地,從而偷稅者不計其數。
而今攤丁入畝下來,他們也只能乖乖將土地交出來,繼而讓無田或少田百姓,無需承擔沉重田賦、徭役、差役。
更多黑戶湧出,成為小作坊裡的打工人。
少田者和無田者也是其中的主力軍。
打破了大作坊主們一個個地賺得盆滿缽滿的,小老百姓們的就只能是吃一點邊角料喝點湯,甚至有的時候連湯都喝不上的局面。
家庭小作坊的爆發式出現,除了擠佔了大作坊的市場之外,也迫使大作坊主們,不得不沉下心思在質量上面下工夫。
畢竟之前一個人吃飯的局面被打破,市場裡擠進來太多不需要技術積累就能跟你拼得頭破血流的對手。
你要做的可就不僅僅在量上佔優勢,更要在技術上取得優勢。
行情如此倒逼著不少的作坊主們,紛紛加入了技術研發的道路上走。
……
江西布政司。
江西自古經濟發達,人才輩出。
是天下糧食、茶葉、瓷器、木材等產業的主產區,尤其是景德鎮瓷器,更是冠絕天下。
商人限制解除之後,江右商幫隨著大庾嶺——贛江——鄱陽湖——長江——運河這一黃金水道,將買賣的足跡發散到周邊省份。
一時間,又恢復了唐宋之時‘四方士庶,旦夕環至,駕車乘舟,疊轂聯檣’的盛景。
這第二件事情就是西平侯沐英從雲南帶著一千的親兵,歷經了大半個月之後,終於算是趕到了京城。
這還是他馬不停蹄地趕來的,要是在路上耽擱一段時間,恐怕就不止如此。
這一次的沐英來的這一路上,從雲南的偏僻之地一直到了京城的繁榮之地之後,有一個非常大的感受。
因為在他這一路不僅遇到了大量的商隊和買賣人,更遇到一個很讓他覺得驚詫的情況。
那就是驛站居然開始接待普通人。
那些買賣人只要付了錢,驛站就接待。
吃的喝的,雖然趕不上接待官差,但是也不差。
且每個驛站即便是開在相對偏僻的官道上面,依舊生意火爆。
周邊大量的百姓雲集,在那販賣那些土特產。
他這一路過來原本以為會過得依舊,像苦行僧那樣,一路枯燥無味。
可沒有想到每到一處驛站,就發現驛站周邊都形成了小型的市場。
老百姓們把自家的土特產挑出來販賣,買賣人在這裡邊停留休息,大家都會相對地做點小買賣。
周邊的百姓,把自家吃不了的那些糧食炸成小吃在路上擺攤。
有一點的小手藝的百姓,則是將草變成草鞋、草蓆,編成蟈蟈、螞蚱蟲兒,亦或者做成木雕,就在路邊上販賣。
又或者加一點山上採來的蜂蜜兌成水,就放在了街上面當成解渴的飲料販賣。
雖然這些個東西便宜,最多也就一個銅子兒,兩個銅子兒的,但對於老百姓們來講,能見到錢了開心得很。
沐英這一路都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於落伍了。
僅僅只是幾年的功夫而已,再回到中原來,居然就發現有這樣的變化。
他不知道的是,其實不管是他,還是其他的官員,只要從偏遠地方去京城述職,都會發現沿途變得方便。
沿途的驛站開始接待普通的買賣人,平常的時候這些個地方誰理你呀?
沿途有更多的買賣人,甚至成群結隊的商幫。
這一路沐英可算是漲了見識了。
大明好像對買賣人更加的客氣了。
以前都是非常的歧視買賣人,現在好像大家都變成了買賣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歧視了。
沐英不知道該如何形容現在的感受,但是她倒是覺得這樣也挺好。
至少百姓們的日子過得舒坦很多。
看他們的精神面貌好像都有所變化。
自己等人在二十多年前為什麼要那麼拼命地打仗,不就是為了讓這些老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
現在他們好像實現了這個願望,這對沐英來講,就是對自己等人付出如此多的鮮血,最好的報答。
……
沐英一路從最為偏遠之地,回到最繁榮之地,感慨頗多。
一回來之後立刻去朝見朱元璋和朱標。
沐英和朱元璋的關係非常特殊。
八歲的時候他就父母雙亡,被朱元璋夫婦給收養在身邊。
被朱元璋夫婦當成親兒子一樣來對待。
他比朱標要大十一歲,兄弟兩個人一起長大。
在史書記載裡邊,沐英對於朱元璋夫婦兩個人十分的孝順。
在馬皇后去世之時,沐雲直接哭得昏倒在地。
等到朱標過世之後,他更是再次受打擊,不到一年的功夫,就突發疾病而亡。
由此可見,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多好。
也由此可見,沐英是個多麼重情重義的人。
朱元璋朱標父子兩個人聽到了沐英要回朝的訊息,就在皇宮裡面等著。
乾清宮大殿,沐英一身便服急匆匆從外面趕來之時,父子兩人都相當的歡喜。
這是親人啊。
真正的親人。
沐英急衝衝進來之後,當即是給朱元璋和朱標行禮:“末將沐英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朱元璋一聽他如此客氣,板起臉來:“在家裡邊別這麼生分,沒有什麼君臣,只有親人。”
朱標也是一笑:“大哥,咱們是親人,別這麼拘謹。”
沐英哈哈一笑,然後改了口:“好!爹,弟弟!”
朱元璋更是開心:“這才對!”
三個人皆是哈哈笑聲。要不怎麼說,大明王朝皇室之間的親情關係非常的好。
朱元璋他們這親人關係之間,非常的和諧。
而且不僅是朱元璋和朱標父子兩個人,像一對真正的父子,就連後邊的朱棣登基之後,永樂大帝以及他的太子朱高熾,一家人之間也顯得更像是普通家人。
估計這都是有樣學樣。
朱棣從小是這麼看著自己的父親對待身邊的親人,所以這種家風是一直遺留下來的。
朱元璋看著此時更加成熟穩重,而且遍歷風霜,但是更加堅毅的沐英,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成長了,如今那伱鎮守在雲南,咱聽說不少關於你的光榮事蹟。
聽說你把雲南治理得很不錯,有口皆碑,好樣的,沒丟咱們家的臉。”
三人坐在了椅子上,沐英昂首笑道:“爹,這您說得太外道,我是您兒子,不能丟您的臉才是。
既然咱家坐了這江山,能不把老百姓們放在眼裡?
當年的元末是怎麼把咱們漢人的不當人的,咱們一刀一槍地拼殺出來,好不容易有個好日子過了,心裡面得惦記著這些百姓了。
當初咱們能奪得江山,沒有這些老百姓的幫忙,絕無可能。”
聽到沐英的話,父子兩個人皆是滿意。
接著朱標問道,“大哥,你這一路過來可有什麼發現?”
朱標這麼問,當然是要從沐英的口中知道雲南到京城這一路上有什麼大的變化。
有變化才能證明他們現在做的事情是對的。
一提這個沐英來了精神:“弟弟,你這麼一說,還真有發現。
我從雲南出來之後,就發現這沿途的驛站,都變成了客棧了。
接待迎來送往的那些官員之外,還把買賣人都給接待了。
我看他們都做得是挺周到,收錢就做好伺候的事。
這在之前根本不敢想象的事,這應該是朝廷引導的吧?”
沐英相信,如果沒有朝廷的允准驛丞這些人是根本不敢這麼做。
朱標聞言,看了眼邊上的朱元璋,笑道:“的確如此!”
沐英一聽這話,旋即道:“難怪,我就說他們哪有這麼大的膽子,不過這也是好事。
我看到邊上有不少的老百姓,把自己家裡的特產拿到驛站邊上來做買賣。
驛站儼然就成了一個市場,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還有這些買賣人似乎更加的自由了一點。
爹,您之前不是討厭這些買賣人嗎?您給他們的限制那麼多,不讓他們離開家鄉做買賣,遊手好閒就可以逮捕,這可是您親自發的話,現在怎麼又這般的寬鬆了?”
雲南那邊畢竟是相對偏遠一點,即便是有政策過去,他們的反應時間也很長。
所以沐英聽到的訊息會慢那麼一拍。
朱標給他解釋了一下,這段時間以來對於買賣的那兩項限制的解除。
以及這段時間買賣人對於朝廷的貢獻之類。
沐英聽了一拍手掌:“這好事啊,我看那些老百姓們一個個你挺高興的,這樣一來他們的日子也能過得更好。
“爹,其實一開始您限制這些買賣人的時候,我心裡面還是有點不同意的.但您的脾氣,我要是跟您說了您又得罵我,所以就沒有說。”
聽到沐英這樣說,朱元璋笑了:“你現在說,咱不罵你。”
沐英跟著憨厚地笑著,“在雲南的時候,我就發現那些土司一個個富的流油。
可是下面那些個老百姓們過的日子慘得很。
那些土司經年累月的,透過茶馬古道跟烏斯藏那些番僧進行買賣。
他們還與緬甸那些個官府有所勾結,販賣翡翠。
但是就像您說的那樣,咱們現在鎮守雲南,如果給他們太多的束縛,這幫人有可能就又會像對抗元朝那般。
所以孩兒在那邊,有時候就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咱們收那些土司的賦稅,都是一年一年收。
平常時候管他們太嚴,反倒激起一些個叛亂。
不是孩兒這麼做,對與不對?”
朱元璋聽了後點頭贊同:“你這樣做,對,雲南咱們打了這麼久才拿下來,不能因為一點蠅頭小利,讓他們反叛。”
朱標也是同意,“大哥,雲南你比我們更瞭解,按照你所想的去辦就是。
有你在那裡鎮守,我們一百個放心。”
朱元璋更是直接說道:“你是咱一手帶大的,你是什麼脾氣咱是最瞭解。”
沐英分外感動。
接著又說道,“就因為那些個土司一個個地與緬甸交易玉石,與烏斯藏那些番僧交易藏馬,他們的日子過得比普通百姓要好得多。
可是呢,咱們自己的老百姓們,一個個的又不能做買賣。
每次只能與土司進行交易,以物易物的交易,看著讓人火大。
那些個土司仗著自己在雲南的地方待了成百上千年的,人熟地熟,那些個土路,那些個番僧又與他們相熟,對漢人百姓壓價壓得厲害。
但咱們看到又不能多說什麼,實在是又眼紅又生氣。
如果孩兒知道您現在所提出的這些政策,必定要讓老百姓們去與茶馬古道上的馬幫直接做買賣。
每年從茶馬古道上,那些土司和那些番僧,得了不少好東西,這些好處也得讓咱們遷居到那邊的百姓得到。”
朱元璋深以為然。
實行土司治理,那是從元朝就開始的。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為了維護邊疆的穩定,只能讓渡出去一些利益。
朱元璋道:“到時候你就直接讓沐春在那邊實行就是,沐春這孩子也得好好的鍛鍊鍛鍊。”
沐春是沐英的長子,沐英現在回京述職,雲南一切事物都交由了沐春來管理。
這父子兩個人相當的務實,也造就了他們木家在雲南那個地方,即便是明朝滅亡了,依舊有很高的聲譽。
“對了爹,您這一次把孩兒從雲南召回來,有何事?”
朱元璋看了眼朱標,朱標沒有隱瞞什麼,直接是將這段時間所知道的要利用沐英對於火槍兵的運用,他對於火槍兵三段擊陣法的心得,想讓他訓練一批火槍兵。
甚至直接是跟他講了要讓他率領東征軍前去討伐倭奴。
沐英在聽完了這話之後,頓時感覺到腦袋的嗡嗡作響。
他原以為就是自家老爹自家弟弟想自己了,把自己召見回來見一見也就是了。
可是沒有想到居然是這麼大一個事情……
求全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