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勉一開始的想法和年輕的夏元吉是一樣的。
總以為這就是想要把老百姓們當做收刮的物件,就是想要魚肉百姓。
可是現在才發現,根本不是。
朝廷沒錢,沒有黃金白銀,本身就不產白銀、黃金,這些東西都是散落在民間一點一滴收集起來的。
都是強硬要求讓百姓把百用寶鈔給兌換的。
朝廷可以讓普通百姓乖乖聽話,又怎能讓那些有權有勢,又或者是有點家底計程車紳聽話?他們手上藏有大量的黃金白銀,可是他們不願意拿出來。
為什麼會發生郭桓案,那案子的確很冤枉。
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郭桓一個剛剛來的戶部尚書,怎麼能夠聯合那麼多的人來貪汙了整個天下一年的賦稅。
是個傻子都能看得出來,這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冤案。
可是沒有辦法。
當時的朝廷經歷了幾次北伐,特別是經歷了失敗的北伐之後,急需要的是什麼?在整個天下都仇視胡患的情況下,討伐北元韃子就是最大的正確性。
北征北元失敗,朝廷的威信就會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提振整個天下的民心,急需要的是什麼?是要趕緊再打仗。
需要的是,讓北元餘孽不再騷擾剛剛興建的這個國家。
不發寶鈔能應付得來嗎?
這就是矛盾之處。
這就是讓朝廷無奈之處。
趙勉沒有跟夏元吉去訴說這些。
因為他知道夏元吉比他們這代人要聰明得多。
就從夏元吉和沈立謙這兩個年輕在京城這段時間,大展拳腳搞得是風生水起,就看得出。
這兩個年輕人一腔的熱血而且機智勇敢。
可是這兩個年輕人,真的是沒有去理解他們這老一輩人,在這二十多年來苦苦支撐,到底為的是什麼。
趙勉攤了攤手:“今天帶你過來了解這國庫當中到底有多少金銀,就是要告訴你們這些年輕人。
千萬不要覺得,你們一腔熱血就是對的。
千萬不要覺得,一個從底層爬起來的皇帝,會比伱們的聰明才智少。“
趙勉在說完了這番話之後,拍了拍夏元吉的肩膀,“這個重擔,遲早是要交到你們這些年輕人的肩膀上,老夫願意成為你們的踏腳石。”
說完趙勉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從庫房離開。
看著趙勉那略有些佝僂的背影。
夏元吉第一次覺得自己有時候太自負了。
能從開國支撐到現在的這幫老臣,沒有哪個是簡單的。
“趙部堂,晚輩受教了!”夏元幾站起身衝著趙勉的背影抱歉行了個禮。
趙勉定了一下身形,頭也沒回地揮了揮手,瀟灑地離去。
夏元吉回到了內閣之後,和沈立謙說了一下,他在庫房裡邊所看到的情況。
又聽完了趙勉說的那番話之後,兩個年輕人也是陷入了沉思。
夏元吉也不想隱瞞太子,兩個人來到了東宮鍾粹宮,跟朱標彙報了一遍之後。
朱標其實早就清楚庫房裡面到底有多少黃金和白銀。
所以他倒是沒有任何的驚訝。
朱標反倒是“有多少事就做多少事吧,一千來萬兩白銀,一百來萬兩黃金,先分發給周邊省份的寶鈔都提舉司,能兌換多少是多少。
至少告訴百姓們朝天沒有逃避,即便朝廷沒有那麼多的儲蓄,也給他們十顆定心丸。”
夏元吉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對於天下存量的寶鈔來講,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這麼做,無異於吊起了百姓們的胃口,卻沒有辦法滿足眾人。
有些百姓能理解朝廷的苦心,但大多數人是不會有這麼好的覺悟。
他們可能會在想朝廷是不是又在戲弄他們。
但朱標在聽完了夏元吉的這些擔憂之後微微一笑。
“夏愛卿所言甚是,不過朝廷已經找到解決之法,現在就先按一千萬兩白銀,一百萬兩黃金,給下邊的寶鈔都提舉司和平準庫分發吧。
至於後續黃金白銀的補充不需要你們擔心。”
朱標說完之後,直接是讓夏元吉和沈立謙兩個人懵逼了。
他們可沒聽到工部那邊的人說,在哪個地方發現了巨大的銀礦和黃金礦。
朱標怎麼可能會告訴此時的夏元吉和沈立謙他們,早已是盯上了旁邊倭奴島上面那巨大的銀礦以及巨大的金礦。
年產幾百萬兩的一座銀礦,足夠讓朝廷一瞬間富裕起來。
足夠兌換得了老百姓們手上的這些寶鈔。
所以他很有信心,根本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憂慮。
兩個人出去了之後,朱標看著手上已經從錦衣衛那裡傳過來的,錦衣衛關於天下各寶鈔都提舉司和平準庫建設用地的報告,心裡面還是放心的。
錦衣衛這幫人他雖然不喜歡,是因為錦衣衛凌駕於律法之上。
但是他很喜歡錦衣衛這幫人的辦事效率。
用對了地方,這些人是真能取到特別大的用處。
所以父皇說要擴招錦衣衛,朱標是同意的。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是讓各地的錦衣衛成立監控當地賦稅的機構。
……
時間很快就過去大半個月。
終於有兩件事情讓朱元璋、朱標父子兩個人欣喜。
首先是經歷了四個月的清丈土地,周邊的直隸、浙江、福建、山東、江西、河南等地的田畝清丈工作已全部完成。
各地的魚鱗冊全部收歸到戶部的庫房裡。
戶部尚書趙勉帶著一干戶部的官員,加班加點,分門別類地進行勘驗。
土地清丈後,將土地分成三等:上等水源肥田、中等瘠薄田、下等無水高田。
交稅的時候,無論官田還是民田,規則一樣,上等田1畝實為1畝、中等田以1.5畝折為1畝、下等田以2畝折為1畝。
同時更是要對比往年的魚鱗冊進行分類。
這些天在考成法的壓力之下,官員們的積極性都調動了起來。
就連趙勉都感覺到有一股壓在自己心頭。
現在他非常的焦慮。
幸好有夏元吉這樣的年輕人,在邊上幫助著自己。
要不然的話他早就垮了。
夏元吉在經過了上次趙勉跟他的談話之後,也對這位老油條,沒有那麼大的牴觸心理。
也理解了這個老油條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前的夏元吉是個愣頭青、刺頭,對這些官員們這個不服那個不服。
對這些個官員們互相的推諉扯皮,十分的瞧不起。
還以為這幫人就是不敢擔責任,但是現在也算是理解了。
誰都不能擔這樣的責任,就算是有心,也無力。
所以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和敵視,到現在的理解以及佩服,夏元吉轉變得還是很快的。
而這個幾個省份測丈量出來的土地,比之前的魚鱗冊上丈量出來的土地,果然是多了兩倍多。
洪武十四年,全國土地記錄在冊是36677萬畝。
而洪武二十四年五月份實行攤丁入畝政策清丈完了土地後,得到的土地是85076萬畝這是因為之前清丈土地,士紳階層的土地根本就沒有丈量。
而他們才是土地佔有量最多的。
而光是從這資料上就能看得出來,這要是全部徵了賦稅,朝廷能多出多少糧食來。
朱元璋氣得咬牙切齒,心裡可是知道,將賦稅都增加到他們的頭上去,才是正確的。
都加到他們的頭上去才顯得公平。
現在他才終於知道,陳寒的那攤丁入畝對於大明王朝來說意味著什麼?看到如此多出來的土地,他已經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了。
戶部這邊很快就拿著這一份政令去執行攤丁入畝。
他們自己也沒有想到,在這一次的丈量當中,居然能夠把如此多的土地都給丈量出來。
朱元璋下達這條命令的同時,也給當地的錦衣衛們下達了同樣的兩條指令。
第一個是要監視這些官員們在收稅之時,把所有的糧食價格按照本地糧食價格來徵收。
另一方面,是要趕緊的建立起糧食收購之後的倉庫。
這些倉庫原本就是每個省都有,但因為每年收的稅收都是糧食賦稅徵收,這些個官倉都空置了出來。
錦衣衛現在的任務就是要把這些倉庫先行清理,再由後邊官員們,把多餘的糧食收購回來,放置在其中。
這件事情對於錦衣衛來講很簡單。
這條命令傳達了下去之後,很快就在蘇州某地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動。
……
蘇州府。
某茶館。
喝茶的茶客議論紛紛。
“真是沒有想到朝廷會如此的快執行這一國策。
這下好了,咱們不需要交那麼多的糧食。
而且朝廷還以寶鈔來收,那可太好了。”
又有人說道:“真是沒想到,以前只知道朝廷會發寶鈔,沒有想到朝廷會收寶鈔。
這下好了,只要把這些寶鈔都給交上去了,咱們的日子應該會好過一點。”
這時有人接話道:“對,只要不交糧食,只要不把差役、徭役弄在咱們頭上都不錯。”
蘇州府這些個老百姓們,在看到了朝廷官府貼出來的佈告之後,一個個都在準備著今年的八月份的夏稅的徵收情況。
而夏稅糧食價格,朝廷都給出了標準,參照的是年初的價格來定。
這對他們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畢竟糧食價格是波動的。
同時,蘇州府的百姓也驚奇地發現。
他們要交的賦稅,好像沒有之前多交的懲罰性的那些賦稅。
本來他們蘇州這個地方交的賦稅就是最多的。
每年給老百姓們帶來的壓力就非常的沉重。
以前蘇州府每年的賦稅,抵得上天下賦稅的三分之一。
現在朝廷對他們的賦稅徵收情況,雖然沒有明面上解除他們之前的重稅。
但這次朝廷只是按照田畝來徵收,沒提懲罰性賦稅,那應該就是免除了,百姓們聽到後都沿街放鞭炮慶祝。
不過有高興的,就有不高興的。
在蘇州府的某一戶大宅門。
有個老頭,這個時候就在發脾氣。
因為今天賬房先生剛剛給他算完,今年要交的夏稅。
老頭聽完了他報上來的數目,氣得暴跳如雷:“這什麼規矩,咱們家田有兩萬多畝,這得交多少稅啊?”
老頭正在抱怨,他的兒子在邊上勸道:“爹,您不是說跟蘇州知府都能在一個桌上喝酒嗎,他都不通融一下?咱家每年給蘇州驛站、修橋鋪路這些,貢獻了多少錢,這都不給咱們一個面子?”
邊上他的夫人也說話了:“就是,老爺咱家這麼多田,總不能真的叫這麼多的稅吧?”
老頭聽到兒子和老伴這麼抱怨他也是長嘆一口氣:“你們以為我沒有找過他?今年朝廷實行的是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別說咱們這樣計程車紳,就連他家裡的家人都要交稅了,他會管咱們?朝廷搞出了所謂的考成法,那是一層壓一層,他要是敢放了咱們家,就會有錦衣衛馬上把他給供上去。
你們以為,他會為了幫咱們不要自己的烏紗帽?”
老頭的兒子在聽到了這個話,就奇怪,他搞不懂了朝廷是怎麼回事。
“難道就不怕都是我們這些人罵街?我們這些人可都是給他們納稅的人,我們這些人可都是幫助他們把下面這些村民和村子裡面這些事情都搞定的人。
怎麼,把我們都給放到一邊去。
他們就不怕到時候那些個百姓鬧事?”
聽到這個話之後,那老頭一搖頭:“兒子,你可真是想得簡單了。
你們以為,他們就沒有考慮到?你們以為朝廷那麼多聰明的人,就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得告訴你一個非常不好的訊息,人家現在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就是讓那些沒田的苦哈哈的窮苦百姓們,不需要交那麼多的稅。
百姓都擁護,這樣的朝廷,你以為他們就願意造反嗎?把咱們這些個有錢有勢的,給弄都去交稅,才能減輕那些個苦哈哈的臭老百姓們的壓力,人家是扒我們的皮。
就算是造反,沒有那些苦哈哈的臭窮人誰給你當槍使。
你以為咱們造得起反嗎?現在錦衣衛已經在下邊巡邏了,咱們是不要去說這種話了?”
說到這裡的時候,老頭其實很無奈。
正如自己所想的那樣,老百姓們可是在擁護朝廷,擁護官府。
最得意的就是那些個沒有田,或者是少田的老百姓。
他都已經看得出來了,在實行的這一項政策之後。
老百姓們已經自發沿街串巷宣傳。
他們已經自發幫助官府丈量土地了。
所以現在就是不管說了什麼,在他們眼裡邊,朝廷就是最好的,誰還管你這些一個普通的買賣人。
一想到這裡,就連這老頭都佩服,“朝廷到底是怎麼想出這麼一個辦法呢?
簡直就是要了命,簡直就是在這個時候直接是讓這些個窮苦老百姓們一起來監督咱們。
藏是藏不了的,它又不像是金子黃金白銀這些東西可以直接挖一個坑,就把它給都埋進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