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起來他們對自己所講的課程還是感興趣的,目前自己還沒危險,那就要看後續怎麼樣。

同時他心裡面還有一個念頭呢。

既然朱幼薇是朱標的女兒,如果朱標真的當了皇帝的話,那就可能是公主,而自己要是娶了公主的話,那可就未必幸福。

大明王朝規定公主和駙馬是不能夠住在一塊,而且要想同房,還得經過一些老宮女的同意。

在封建社會講究禮儀的年代,如果公主頻繁召見駙馬,就有可能會被人家說成是喜歡做那種事,所以臉皮薄的公主,一年到頭也難和駙馬見幾面。

其實駙馬聽上去高大上,但和守寡沒有什麼區別的。

又不能當官,又不能納妾,然後夫妻之間又不能夠經常見面。

有了這樣的一個念頭之後,陳寒不知為何對朱幼薇的感情就複雜了起來。

今天朱元璋他們上山,朱幼薇說是為了到山下去採購食材,他跟老村長當著陳寒的面說了一聲,要去下山,然後就匆匆忙忙的離開。

回到皇宮之後,朱標立刻整理起凌漢抄寫的筆記,逐一分析了之後覺得陳寒說的對大明王朝的商業,之所以發展不起來,就如陳寒所說。

缺少了可以流通的商品,想要活躍起來就必須得讓買賣人之間流動起來。

明朝初年對買賣人的限制實在是太多,除了明文規定不允許買賣人穿絲綢、子女不許科舉之外。

朱元璋還多次下令,不許買賣人離開家鄉去外地做生意。

本地所產畢竟品類、數量都有限,很多物品沒辦法流通,以至於市面上百姓們想要買賣的東西變少。

想到這裡,朱標立刻是去跟自己的父親商議。

但等他到了父親的書房之後,卻發現朱元璋此時卻在為另一件事情發愁。

原來是內閣這邊處理到了一件棘手的事情。

應天府溧水縣及周邊的幾個縣,天氣變化莫測,連天大雪,壓垮了無數百姓家裡的房屋,百姓受災嚴重,情況十分緊急。

災民數量達到了五六萬人,如此規模的受災,根本隱瞞不住,應天府很快就彙報了上來。

雖然這只是區域性的雪災,但對於以農為業的老百姓們來說,是致命的。

如何安撫以及救災是一個大事。

朱元璋把去年京城大倉的秋糧,基本劃撥給了九邊重鎮,餘下的也根本不夠這些災民吃喝。

唯一能想辦法的就是從臨近的省份緊急調集糧食來賑災。

朱標的意思是,能否嘗試一下陳寒說的打通商業流通環節之後。

朱標甚至覺得可以藉著此次賑災來嘗試一下,減少對買賣人的限制,讓買賣人參與進來,可這到底要怎麼操作,父子兩個人犯難了。

翌日一早朱元璋召集了戶部工部尚書和左右侍郎前來商議。

“災情緊急你們有什麼看法?”

朱元璋詢問。

戶部尚書趙勉看著皇帝和太子都在看自己,硬著頭皮道:“回陛下、殿下,按往年慣例賑災由當地官府通報,朝廷視災情大小緊急酌情撥糧賑災!”

朱標在邊上問道:“趙尚書難道不知道,災情如火?周邊哪裡能調來糧?”

“這……”趙勉一時語塞。

他其實不是很想攬這個活,實在因為這次的災情就是個燙手山芋。

如今乃是洪武二十四年正月,元宵節剛過,原本應該是春回大地,永珍更新之時。

皇帝陛下都親自帶著文武百官在農事殿耕作,鼓勵春耕;又到社稷壇祭祀,以求一年好兆頭。

可在這個節骨眼上來了一場這麼大的雪災,這誰都知道誰接了下來就必須要幹好。

畢竟一年之計在於春,如果一年的開端就把事情給搞砸了,民眾普遍認為這不會是個好兆頭,到時候很可能就罪上加罪了。

趙勉這個老滑頭更明白,自己沒有多好的辦法,所以儘可能地推諉。

趙勉推諉,但是戶部右侍郎程補闕卻是個硬骨頭,當即站了出來:“啟奏陛下,為今之計可調運蘇州吳江大倉之糧以救災,應天府將今年供應衛所的棉服用於救災,鄰近縣發動富戶捐糧、捐物以緩災情。”

戶部左侍郎彭之敬不無擔心道:“可去年吳江大倉,供應了松江備倭軍一年的軍糧,短時間籌措得大半個月才能起運,若一味等待蘇州的賑濟糧,恐怕不是辦法。”

程補闕一時犯難。

彭之敬可是很明白自家部堂的意思,這種時候跳出來接這個燙手的山芋不會有很好的結果,幹得好是應該的,幹不好就得丟官罷職。

見戶部這邊沒有更好的辦法,工部這邊更是沒有義務去接這個燙手山芋。

大家都沉默,那意思就是要當地官府去幹,或者朝廷委派賑災負責人。

朱元璋豈能看不出這裡面的門道,按照以往的脾氣,這時候他就該指定某人來負責了。

但不知為何,他心裡倒是覺得,陳寒或許有辦法,光是懲處這些人也沒多大意思。

於是在工部和戶部尚書戰戰兢兢之際,揮手讓他們出去。

工部、戶部尚書帶著屬下離開,互相都是鬆了口氣。

幸好這個鍋不是自己等人來背啊,逃過一劫。

朱標在拿到了這個難問題之後,在乾清宮書房與朱元璋商量許久,也沒有商量個對策出來。

也只能先出來,準備明日再召集大臣商議。

回去之後就發現,自己的女兒在自己的寢殿等候著。

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朱幼薇已經從皇宮裡面,將要帶到山上去的東西全部準備完畢,準備跟自己道個別,然後一早跟隨車隊回山上去。

朱幼薇見父親愁眉不展,順帶嘴問了一句:“爹,您怎麼了?”

朱標看了眼朱幼薇略微沉吟,想到了什麼,於是將溧水縣及周邊縣遭災的情況以及朱元璋想讓買賣人參與進來的想法跟朱幼薇講了一下。

朱幼薇在聽完,自己當然是沒有任何對策,但她想了想卻心頭忽然來了注意,眨了眨眼,試探性說道:“爹,您何不詢問詢問陳寒,看看後世怎麼讓這些買賣人參與到其中,從而開啟這個缺口來呢?

既然是陳寒出的主意,陳寒說不定能再出個主意,解決這個問題。”

朱標其實心裡面就是這麼想的,他是故意遞話給朱幼薇。

但明著說,反倒讓女兒小瞧了自己,於是故作為難:“只恐陳寒長於長篇大論,拙於實務!”朱幼薇當即不服氣:“爹,您別小看人,都沒問,您怎麼知道陳寒沒有本事,爹,你越是這樣說,我越要去幫你問問陳寒,不跟您說了,我馬上上山去。”

說完傲嬌地一蹦一跳的出去了。

看著女兒離開,朱標得意地一笑,“小丫頭啊,伱還嫩點呢!”

朱幼薇一心想的就是給陳寒找各種各樣建功的機會,這樣的話,即使陳寒在後邊再說些什麼得罪皇爺爺的話,那看在陳寒立了這麼多功勞的份上,也也沒有生氣的本錢了。

可她哪裡知道,這就是父親故意激她的啊。

……

一大早,天剛矇矇亮,朱幼薇就跟隨著皇宮裡邊專門給崖山村運送物資的車隊,回到了山上,跟凌漢講了一下山下的情況。

凌漢一聽是這麼回事,當即重視起來。

他們不知道的是,他們在廚房裡面密謀,其實這些話完全就被陳寒給聽到。

陳寒頭天知道朱幼薇下山,本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想聽聽朱幼薇有沒有從山下帶上來訊息的想法,他就把手機放過去錄音了。

沒想到就聽到了朱幼薇跟凌漢講了山下災民受了雪災,救災糧短時間運送不上來的事情。

要儘快想一個既能解決百姓受災又能讓買賣人參與,開啟提振商業局面的辦法。

陳寒把手機拿回來,聽完了他們的談話內容,就坐在房間裡面琢磨。

想了大半天之後,終於有了主意。

當然這不是他能想出來的,而是後世有很多關於這方面的經典案例。

就比如羅斯福新政當中的一條以工代賑,其實就很容易解決。

以工代賑,就是以國家名義搞基礎設施建設,把受災的災民或者社會閒散的失業者召集起來幹活,然後給他們工錢。

一方面是給國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呢,也讓那些失業者有工作、有飯吃。

這不就是跟現在的災民情況類似嗎?而朱元璋和朱標父子二人在昨天聽完了自己,關於要讓買賣人多參與進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當中來的課程之後,果然有所啟發。

他們是不知道用什麼樣的工具,將買賣人、災民還有商業流通這些環節串聯起來而已。

而以工代賑,就像是把這幾件事串起來的那根線。

有了這樣的打算,他悄悄地等待著凌漢過來找自己。

陳寒來到了崖山村之後,雖然說是以支教老師的身份,但他卻直接就說道,三天上一次課。

凌漢他們又不知道後世是一天上好幾節課,所以還以為陳寒說的是對的,甚至都沒有懷疑過。

因為他們始終相信,陳寒現在還沒有看穿眼前的一切,這就是在互相的欺騙對方。

陳寒假模假樣的在房間裡邊備課,按照時間推算,也就上午十點多的樣子,凌漢真的就敲了敲門進來。

“小陳老師,最近怎麼樣啊?”

陳寒放下了手上的東西:“還行啊,跟孩子們交流得都很好。

我教授的那些課程孩子們都感興趣,這就不枉我被上頭派過來的目的。

怎麼村長,您找我又有什麼事嗎?”

老村長笑了一笑,然後自己走到條凳邊上,拍了拍條凳,坐下來:“也沒啥事,我就是忙完了村裡邊這點雞毛蒜皮的事,閒得無聊,想跟你聊聊天。”

哦!陳寒也順也不揭穿。

自己走到了桌子邊上,拿起桌上那古樸的茶壺,給老村長倒了一杯溫開水:“沒事,村長,您要是覺得無聊了,您大可來這裡找我,我也挺無聊的。

每天除了備課,就是想著怎麼把孩子們給教好。

有個像您這樣的智者,天天來跟我聊天,我還能解解乏。”

凌漢要的就是這句話,於是坐下來之後東拉西扯,又扯了不少的關於明朝的歷史,大概在五六分鐘之後才開始進入正題。

他說道:“小陳老師有個事還挺麻煩的,不是明朝歷史,這個事是我們村裡的。

您是從外邊來的,滿腹的學問,應該知道怎麼解決。”

陳寒笑道:“雖然我不是村幹部,但您要真有什麼是的話,你想跟我商量也可以,您說。”

凌漢儀是笑道:“是這樣的,村裡邊就前段時間泥石滑坡,有石頭從山坡滾落下來,得去解決。

以前村裡都是直接讓村裡邊的壯丁把石頭搬走,把山上滑坡的地方加固。

但最近就是叫不動了,他們說白出力不肯,可村裡又沒錢,您說應該怎麼辦?還有邊上也有幾個村子,他們也是這樣的問題。”

陳寒想想就想笑,如果是在後世那不就是直接給人家工錢嘛,讓人家去幹活,可為什麼到了他們這裡,卻這麼麻煩呢?

或許是因為他們對於讓百姓免費幹活這種事司空見慣,根本就沒有覺得給工錢是應該。

不過他也只能裝傻,於是他問道:“邊上有做買賣的嗎?特別是販賣糧食的。”

凌漢馬上點頭:“有,有幾家。”

陳寒問:“那平常的時候,這幾家願意在災荒年景給村裡邊吃不上飯的村民發糧嗎?”

凌漢搖頭:“哪裡肯?他們就想著在災荒年高價賣糧食。”

陳寒一想也對,以前是有很多人發這種災難財,即使是現在也是。

於是陳寒心裡面有點數了,當即說道:“我這裡倒是有幾樣方法可以使用,是幾個村子都遭了災,對吧?”

“對對對,不僅我們村的村路上被大道被堵了,現在村民們只能走山間小路,時常有人摔傷。”凌漢找理由。

“噢!”陳寒看著凌漢這麼努力的找理由,於是道:“那也簡單,村裡邊現在是沒錢的,對吧?”

“哪有錢呢?村裡村民就是上山採藥,下山去換點吃喝用的,哪來的餘錢?”凌漢道。

陳寒說道:“那也簡單嘛,有個國家的領導他是直接用了一招,叫以工代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