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成是佞臣的沈立謙一點都沒有生氣,反而是直接問道:“攤丁入畝一旦實行,既可以取消壓在百姓頭上的沉重人丁稅,又可以讓沒有田和少田的百姓減輕負擔,這是多好的國策。
而某些人卻因為自己勢力又或者家中田產無數,所以一聽要從自己的腰包當中掏出更多的錢財上繳賦稅就急了。
我想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奸臣吧。”
沈立謙這麼一說之後,頓時讓剛才還在跳起腳來大罵的官員們一個個氣得的臉色脹紅,但卻說不出反駁的話來。
沈立謙說的是對的。
他們家裡邊佔著房躺著地,而且透過各種手段兼併了不少的土地。
又透過家裡邊自己當官,和家族當中培育出來的舉人、秀才、進士,早已將這些土地都通通變成了不用交稅的土地。
只需要每年花點糧食僱用一些佃農幫自家幹活,就能躺著一輩子,糧食一倒賣,就是大筆大筆的收入。
用這些收入又可以迴圈往復的兼併土地,這是多美的事。
這也是他們當官的時候最大的收穫。
即使官員們的俸祿並不高,但是憑藉著家裡邊的田產養活著自己,日子照樣過得滋潤。
只要自己還能當官,只要自己在仕途上面有影響力,就可以把自家家族子弟不斷地培養出來進入官場,然後如此迴圈往復,家族便能延續百年,甚至千年。
科舉制度產生以來,所有官員都是透過這個方法,為後輩兒孫鋪路的道路,這是家常便飯的事。
而現在如果朝廷真的實行攤丁入畝,那那些沒有田地的佃農們,不需要交那麼多賦稅,怎麼可能會任由自己魚肉?
他們不用交那麼沉重的賦稅,怎麼又願意低頭給自己幹活?又怎麼能逆來順受?自己怎麼去奴役他們?
想到這裡頓覺不行。
沈立謙說完了這番話之後,掃了眾人一眼,雖然他職位不高,區區的松江府同知,但是看到了太多士大夫們利用特權兼併土地,從此把百姓們捆綁的事例。
即便沒有將他們當作奴隸來使用,但實質上的性質是一樣的。
一旦攤丁入畝實行之後,這批百姓將會得到巨大的解放,頭上沒有了沉重的人丁稅,沒有了沉重的差役、徭役,這些百姓。就相當於解放了。
但是這卻徹徹底底地觸及了許多人的利益。
朱標還沒有直接說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呢,這要是說了,這幫人更得跳腳大罵。
但正如剛才朱標他們所想的那樣,即便攤丁入畝改革觸及到了他們的利益,但是首先承受了太子殿下給出的提高俸祿的好處,現在馬上反悔就顯得,好處就收,壞處就推,那太不像話。
第二個,朱元璋作為皇帝,這個時候可是用一雙刀子一樣的眼睛在四處地梭巡,他沒有說話,但不代表這些政策,沒有經過父子二人的商量,這父子二人早就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現在還沒有吵起來,老朱沒有多說話,一旦吵起來,他手上的刀子揮下來,那大家都得玩完。
所以有的人即便想要反抗,可一想到反抗的後果又冷靜了下來。
沈立謙在把不少反駁的官員給駁斥完了之後,抱著笏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陛下英明、殿下英明,攤丁入畝,一旦實行最為高興的便是底層被沉重差役、徭役捆綁的老百姓們。
而那些佔著房躺著地,擁有大量土地的豪強地主們,多繳納的賦稅完全能夠超過從窮苦老百姓身上盤剝下來的那點賦稅。
呂大人所言會減少朝廷的賦稅,而在下官看來則是完全相反。
攤丁入畝收的是有錢人的賦稅,他們身上才更有可刮的有水,反倒是窮苦百姓,賣房賣地,甚至賣兒賣女者不少,但是朝廷的賦稅依舊沒有多少增加,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
夏元吉也是撲通抱著笏板跪倒在地:“微臣附議。”
內閣的十幾名官員都是從底層挑選出來,本身品格能耐都經過了篩選,一聽如此良好的國策當即是站了出來,抱著笏板跪倒在夏元吉、沈立謙他們身後。
“微臣附議!”
接著凌漢也上前去抱著笏板倒沒有跪下,而是躬身行禮:“微臣禮部右侍郎凌漢附議。”
然後就見到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刑部尚書紛紛站出來附議。
這些個尚書們一個個的確會為了各自部門爭權奪利,但是應該說,到了他們這種程度的官員,對貪汙腐敗多少是沒有興趣的。
他們更想做的是名垂千古,留下個好名聲,這對他們來說才是終極目標。
有六部的老大們站出來一起同意,左右侍郎以及各部主事們、六科給事中紛紛是站出來同意。
呂本的人看到如實情況之後,有點頹喪。
朱標一看如此情況之後,大手一揮,“好,攤丁入畝,愛卿們既已同意,那便擇一地試行,效果良好,便推行天下。
接下來第三項改革便是官紳一體當差納糧!!”
而這個話一說出來之後,頓時是引發了巨大的地震。
唐宋之時盛行的科舉,也給了讀書人一定的特權,但是免的都是本人的田賦、徭役或者丁役。
但是到了明朝時候,開國之初為籠絡天下讀書人,又因為北方長期在胡人手上,為聚攏天下民心的需要,明朝推出了更加優待讀書人的政策。
除了讀書人本人免除賦稅和徭役之外,還可以連帶著免除部分親屬的徭役、丁役和田賦。
這個免除的人數就要看你當官之後的品級。
一般來說最高的就是一品二品的,具體免多少人,首先是看你做的貢獻,一般是一到五個親屬左右。
這個數字看上去好像不大,但是天下官員的數量一旦大了,親屬可就會多了。
有不少的地主們之所以願意培養家裡邊的讀書人,就是可以免除親屬的賦稅。
如此一來,一旦地主的兒子們考上了秀才、舉人或者進士,就可以優免一到兩個親屬的田賦,丁役、差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