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寒笑道:“村長,看起來您是記住了我之前說的,但我現在說的可跟直接讓白銀貨幣化那是不一樣的。

貴重金屬尤其是黃金白銀,在民間已經成為了一個共識,大家都知道這個東西值錢,你可以不允許它成為貨幣流通,但是你不能不允許百姓們把他認為保值物。

況且從貨幣發展史的理論來講,銀本位、金本位過渡到國家信用貨幣,得有一個過程。

現代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只有達到以下兩個條件才可以不依賴準備金而發行紙幣:

一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足以應付一定數量的紙幣流通,則無需準備金。

二是人們必須相信政府,會持續地緊守有限制的發鈔維持幣值。

在寶鈔信用還沒有被百姓重新接受前,步子跨太大的單純發行國家信用貨幣是不現實的,除非實行了一段時間,經濟、朝廷信用都滿足的時候,才可。

而這就需要朝廷加大經濟內迴圈,加大商業建設,開放海外市場才能做到。

一旦把大明王朝打造成世界貿易的中心,而那時大明寶鈔迴歸到正軌,大明寶鈔就是世界貨幣,可以收割全世界了。”

陳寒說完之後,朱元璋和朱標不由得有點期待。

現在大明王朝還是整個世界的中心,促進了內需,說不定真能達到這種程度。

陳寒再次說道:“首先得明確黃金白銀,充其量就只是一塊石頭而已,有什麼捨不得的。

等真正建立好寶鈔的信用價值,那時候誰手上的白銀越多,就越容易成為累贅。

如果皇帝們都能這麼想的話,那就可以放開手腳來改革。”

朱標點點頭看向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到後輩用了近四百年的時間,得了一場黃粱之夢,他才不想大明王朝要走這條老路。

既然陳寒來了,那自然聽陳寒怎麼來改革寶鈔,如果真能夠讓寶鈔重新升值,並且成為百姓們手中真正能夠帶來幸福的貨幣,他朱元璋的功德可就大多了。

他自己始終相信因果論,始終相信因為自己殺的人太多,導致自己身邊的人一個一個地離去。

尤其是已經過去的自己的嫡長孫朱雄英和自己的元配馬皇后。

以及聽到陳寒說的朱標還有一年的時間。

這些都讓朱元璋心裡面產生了一絲陰影,也讓他明白,是不是自己殺的人太多了遭到了天譴。

要不然的話,為什麼自己身邊越是親近的人,越是先自己一步走?

陳寒還沒有跟他說,在他去世之前,秦王、晉王都要先他一步而去,讓朱棣成為了皇家最老資格的存在呢。

有時候真不得不相信一下命運論。

古代人迷信的思想還是很重的,如果陳寒能夠輔佐著自己把大明寶鈔給弄好了,能夠在自己身後留下一個美名,那自己也算是積了德了,說不定,因為自己積德,自己的長子朱標,就不用英年早逝。

陳寒說得也對,大明王朝想一步到位以國家信用來發行貨幣,百姓們目前不會認同,而且步子跨得這麼大,就完全浪費了現在大明王朝的存量白銀。

如今大航海時代還沒到來,大批次白銀還沒進來,存量白銀,現在還有保值效果,只要不把它當貨幣來用,做錨定物是可以的。

況且第一步是先建立百姓的信任,大明寶鈔信用極低,百姓們願不願意用,已是兩說。

如果還隨意廢除白銀,百姓沒有一個過渡期,到時候就像狼來了一樣,百姓更不願意相信朝廷。

朱標聽完後倒覺得陳寒是個穩重人,不信口開河,即使只是聊天,暢談歷史,陳寒的邏輯還是穩的。

而陳寒明白得很,銀本位是倒退,金本位卻流行了幾百年。

現在黃金還是保值的貴重金屬,依舊保有重要的地位,就足以說明黃金稀缺性比白銀要高得多。

在這種情況下,黃金和白銀還是可以當做錨定物來緩解寶鈔貶值速度。

寶鈔先錨定黃金白銀,再慢慢過渡到國家信用貨幣,明王朝初年說不定能挽救岌岌可危的寶鈔信用。

接著陳寒又說道,“當然攤丁入畝,想要徹底實行還得有兩個工具來保障。

第一個是清丈全國的田土。

朝廷魚鱗冊雖時常更新,但由於有些士紳階層以及狡猾之輩在其中偷奸耍滑,不一定能使土地清丈得到完全的更新。

重新清丈一次全天下的土地,是作為攤丁入畝實行的最必要的條件。

當年的張居正為了短時間之內把全國土地都測量完畢,還非常創新地發明出了考成法,用於直接評價官員這項工作執行的好與壞。

張居正當年實行考成法,直接跳過吏部對官員的考績,使天下官員必須得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項工作。

當然考成法在後世被升級為績效考核。

既然天下的民戶能被分成了九等,那麼考成法的優劣,也可以分為九等,直接與獎懲掛鉤。

下下等直接就地革職、下中等察看一年,不行再革職、下上等罰俸半年,三年不得晉升;

中下等保持不變、中中等獎勵一個月俸祿、中上等獎勵三個月俸祿;

上下等獎勵半年俸祿、上中等獎勵一年俸祿、上上等官升一級。

將考察制度直接透明化,同時把工作考評維度化,分為擾民程度、百姓滿意程度、清丈土地完整程度、上報時間長短程度等等都作為考評的依據。

由督察院直接參與考評。

皇帝不要一門心思將一竿子插到底管理,完全可以皇帝考察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以及督察院。

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都察院考察地方布政使以及按察使。

按察使布政使在考察下面的道、府、州、縣。

將壓力一層一層地傳導。

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官員們發揮自主能動性,減少行政管理成本。

這是現代的績效考核法,當然這種方法是就事論事,不能一概而論。

這就叫工作成效與績效和獎金掛鉤與晉升掛鉤。

一個官員能力行不行,不能因為他文章寫得是否花團錦簇,而應該看他的做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