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陳寒說的,到了宣德年間寶鈔就變成了一張廢紙,還是目前所看到的情況,寶鈔貶值都是事實。
百姓們不可能那麼傻,還傻乎乎地去用寶鈔。
那陳寒這麼說,又是為了什麼呢?
凌漢和朱元璋朱標父子二人在聽到了這個結論之後,可以說非常的詫異。
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陳寒居然會提出這麼一個辦法。
之前他們就已經接受了,大明寶鈔可能是一張廢紙的這個事實。
所以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挽救大明寶鈔。
朱元璋也承認,因為自己濫發寶鈔,寶鈔可能會退出歷史舞臺這個現實。
但陳寒這時候卻說要拯救大明王朝中白銀毒,就必須得要拯救寶鈔的時候,他還是愣了大半天。
陳寒到底有沒有個準譜啊。
作為皇帝,他有足夠的定力,但對於陳寒的飄忽不定,他又有些迷茫。
而陳寒也知道,自己的這個論據一定會引起老村長,還有朱幼薇兩個人的疑惑。
於是解釋起來,“寶鈔在發行過程當中,之所以會嚴重貶值,主要在於兩個大方面。
一個當然是前面說的發行數量過多,第二就是寶鈔的回籠渠道不暢通。
說白一點,如果大明王朝的皇帝們發現發多了寶鈔之後,有序地建立回籠制度,說不定大明寶鈔依舊能存活下去。
因為大明王朝經過了十幾二十年的休養生息,已經有了一定的物資生產能力。
特別是手工業,已經完成了諸多方面的細緻分類,產生了諸如景德鎮產瓷,佛山鎮產鐵、漢口鎮炒茶,朱仙鎮紡紗,又有蘇杭絲綢,松江棉布,福建瓷、雷州糖、自貢鹽,等等細緻且發達的手工業。
繁榮的手工業,促進了市場,從人類發展史來看,越是繁榮的產業,越是難以完成自給自足,只能進行市場化交易。
在這個過程當中,寶鈔運用得當,是完全能夠自產自銷。
因為隨著時光的推移,物產是不斷豐富的,適量的通貨膨脹或者通貨緊縮,都有益於市場經濟的發展。
錯就錯在大明王朝沒有察覺到這一切。
如果大明王朝能夠積極適應市場環境,積極地推行商業發展,逐漸將單純的以農業賦稅為主,變成多元化的賦稅徵收,從而完善賦稅來源,廣開財路。
加上大明王朝自己有節制地發行寶鈔,是完全能讓大明寶鈔成為有益於市場經濟的貨幣體系。
只是可惜的是大明朝廷走了一條,完全與市場經濟背道而馳的政策,加大了抑制商業的腳步,減少了對商業的干預,喪失了商稅這塊最大的稅收來源。
以至於到了中後期,東南沿海發達的工商業產生了大量有錢計程車紳階層。
他們慣於培養自己在官場的代言人,在朝廷與士紳之間形成了一道強大的壁壘。
一旦朝廷想透過強力手段來調整稅收,觸及到這些人的利益,他們就會劇烈反彈。”
陳寒說著搖搖頭,很是惋惜。
大明王朝明明有很多次能夠迅速發展的,但卻總有陰差陽錯的枝節,導致發展出現偏差。
明明商業環境和商業發展一點都不輸給宋朝,甚至在一些方面還要更完善。
但國家和普通百姓就是得不到多少好處,白白便宜了那些士紳階層。
陳寒感慨完了之後,說道:“當然這都扯遠了,意思其實很明白,濫發寶鈔一定是錯的。
首先要從根本上杜絕,朝廷不根據整個天下的生產力發行貨幣。
其次,明朝得學習宋元時期的鈔法制度,來發行紙幣的。
兩宋和元朝在發行紙幣的時候都有意識的實行了準備金制度。
他們意識到了,一旦沒有準備充足的準備金,出現了大批次的擠兌風波,必然導致紙幣的崩潰。
這裡面尤其是要表揚,元朝的中統鈔在發行時實行的具有現代意義的準備金制度。
元朝的中統鈔發行,具有完備的流程,戶部設【交鈔提舉司】為主管鈔政機關,總覽印發寶鈔事宜,全國各行省設立【各路都交鈔提舉司】,分管地方鈔政。
【印鈔局】設定在京城,有時為了臨時加印寶鈔,也會在其他的行省臨時設定,而印寶鈔的鈔版幾乎每年都更新,為的就是防止偽鈔出現。
同時還設立【元寶交鈔庫】,掌管新鈔的收藏和管理。
為了方便百姓們金銀和寶鈔互相兌換,還在京城和各行省設定【平準交鈔庫】。這個機構除了兌換金銀,還負責回收舊鈔,舊鈔只需要繳納三十文錢的工墨費之外,不收取其他的費用,這就已經很像現代化的銀行了。”
陳寒說到這裡的時候,其實也很矛盾。
因為元朝的統治給漢人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但是他們設立的紙幣發行機制,卻又領先世界那麼多年,真是讓人既恨又佩服。
心裡面感慨了一陣之後,陳寒還是說道:“
中統寶鈔法大致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準則,這對於大明寶鈔來說,是具有非常強大的鑑定作用的。
村長,我說來給你們聽聽,你們聽完了之後,就應該明白,為什麼大明寶鈔那麼稀爛了。”
朱元璋的臉色稍微地不那麼好看。
朱標卻很是感興趣。
由於整個大明王朝的調性的原因,舉國上下對於這方面的知識,都比較嗤之以鼻。
特別是部分文官,提到錢,就覺得銅錢乃是銅臭耳,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
可是這往往卻是國之命脈。
陳寒說了起來:“第一,中統鈔,不限年月,各省通行,不能流通的爛鈔可到官庫倒換新鈔,每貫收工墨費30文;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準備金制度的體現。新鈔發到各省鈔庫,隨同下發相應數目的貴重金屬,如白銀或者黃金,方便百姓拿著寶鈔前來兌換。各個鈔庫換到的白銀或者黃金,立簿登記,成為鈔庫的準備金;
第三,一切田賦、科差、課稅都以寶鈔來收。街市上買賣金銀、絲絹、糧食都按照白銀和寶鈔的兌換比定價;
第四,各鈔庫收上來的舊鈔,收上來的時候,要立即蓋上毀鈔印、點數記錄封存,每季一次,押解到中書省或者各行省的燒鈔庫,由省官、監察官,監督燒燬。
說實話就這項制度,就比明朝只發不收要強得多。
第五,對印造和使用偽鈔嚴厲處罰,基本上抓到就是一律處死。知情的或者使用不報的,依情節輕重進行處罰。”
陳寒不知道,他在說,邊上的蔣瓛和凌漢都在拼命地記著。
這可都是以後可能會實行的國策。
凌漢一邊聽,一邊是暗暗讚歎。
年輕時候只知道中統鈔和至元鈔貶值的厲害,卻沒想到,在初始的時候,他們居然有如此先進的制度。
這可比大明寶鈔要好得多了……
ps:週末了,求個推薦票!小作者已經非常就沒有見到打賞了,如果有的話,更新動力會更足啊,拜託諸位彥祖級讀者老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