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個話似乎為了表達自己對於這件事情,有多大的懷疑,陳寒根本不容別人插嘴,直接說道:
“話說在洪武十八年年初的某一天,也不知道是朱元璋開了天眼還是有錦衣衛密告,反正他覺得時任北平承宣佈政使、提刑按察使的李彧和趙全德以及剛被降職為戶部侍郎的郭桓不是啥好鳥於是下詔徹查。
當年三月,御史餘敏、丁廷跑來彙報——陛下您真是英明神武,郭桓那廝果然勾結了李彧、趙全德等人貪汙,而且數額巨大、情節惡劣,堪稱是大明朝立國以來的頭號經濟案件。
那麼到底有多巨大、多惡劣呢?根據餘敏等人的調查,郭桓主要乾了下面幾件壞事:
一、私吞太平府、鎮江府等府的賦稅,降低朝廷稅收。
二、私吞浙西的秋糧,浙西秋糧本應該上繳四百五十萬石,郭桓只上繳兩百多萬石。
三、徵收賦稅時,巧立名目,徵收多種水腳錢、口食錢、庫子錢、神佛錢等的賦稅,中飽私囊。
經過餘敏等人艱苦卓絕的計算,最後得出結論——郭桓這廝貪汙受賄的總額折計兩千四百萬石精糧之巨:
據(《大誥·郭桓造罪第四十九》)記載:“其所盜倉糧,以軍衛言之,三年所積賣空。前者榜上若欲盡寫,恐民不信,但略寫七百萬石耳……共折米算,所廢者二千四百萬石精糧。”
兩千四百萬石精糧是個什麼概念?
就在郭桓案發的當年,大明朝全年的官糧收入才不過兩千零八十萬石而已。
而根據《明史》的記載,郭桓在任戶部尚書的時間僅八個月,就能貪贓如此之巨,也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吧?
朱元璋下令負責審刑司的吳庸對案犯大刑伺候,這下子也不管是確有其事還是胡亂攀咬,反正拔起蘿蔔帶起泥。
包括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麥至德在內的上至中樞六部,中至遍佈全國十二行省的布政使司,下至各州府縣的大小官吏總共數萬人被牽扯進內,其中有一萬多人是官員的身份。
朱元璋也覺得很合理,於是他大筆一揮,不但將包括首惡郭桓在內的幾萬人統統砍了,同時還下令追索贓糧。
不過因為殺得太多、追得太狠導致天下騷動,老朱又回頭將此案的主審官吳庸砍了,於是天下太平,皆大歡喜。
其實郭桓案從頭到尾都給人一種荒謬的不真實的感受,為啥?”
就因為當朝天子朱元璋不但是個明白人,更是個千古第一狠人。
所以很難想象區區一個郭桓居然敢,而且能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做下如此大案。
可以說在洪武年間,整個天下無時無刻都在老朱的俯視和監控之下。要說有人在他眼皮底下搞些不足道的小貓膩還可能被遺漏掉,但郭桓這廝要是真作出這麼大一死,而且火眼金睛的老朱居然在案發三年後才發現,不管村長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凌漢也是不相信的。
當初那麼多人都覺有問題,但是架不住朱元璋的屠刀太鋒利。
誰也不敢多說啊。
今天陳寒在這裡分析,他也是三生有幸能夠聽到。
陳寒的最就像是長了彈簧,繼續說道:“郭桓的從政經歷在史書中無傳,他的個人資料很難搞清楚。不過可以確認的是,就在洪武五年二月,郭桓被任命為正五品的山西提刑按察使司僉事,他在山西的司法口一干就是十二年之久。
直到洪武十七年五月被老朱一紙調令召入京城,才跨行幹起了戶部尚書。
首先,十二年司法官的經歷意味著哪怕郭桓在此前當過親民官、接觸過財政經濟事務,在他調任戶部尚書時,也難免會出現業務生疏和不熟悉相關事務的情況。
因此很難想象在這種情況下,郭桓居然能在短短的八個月的時間裡熟練的調動各種資源、貪汙如此之巨,哪怕是一輩子在戶部打混的經年老吏也很難做到。
其次,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地方實行三司制,同時,為了削弱地方勢力,老朱還屢次下詔嚴厲禁止三使司串聯勾結,只許各管各的攤,老死不相往來才是最好的。
在這種情況下,幹了十二年司法官的郭桓可能跟其他行省的同行以及中樞的刑部、都察院等機構混得挺熟,但想早早的在財政經濟領域建立人脈、打通關係基本上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
這也意味著當這貨想貪汙的時候,哪怕是找幾個能信得過的同夥或者幫手都十分費勁。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戶部很重要、戶部尚書位高權重確實不假,但試問空降來的領導,還是個跨行的,能有多少權威?又會有多少屬官會老老實實的聽命?
畢竟老朱可是規定,貪汙六十兩以上者,就要砍頭。
前面的胡惟庸案覆轍在前,天下官員的血腥味,尚能聞著的情況下,誰敢跟著一個空降來的領導做這麼大的事?
官位很重要,錢財很誘人,但生命更寶貴。
郭桓要是在這種情況下肆無忌憚的大規模貪汙,第一時間舉報的弄不好就是他在戶部的下屬。
本來就沒啥威望的戶部尚書,居然能勾結好幾萬人貪汙了大明朝一年的官糧——這要是真事,我只能認為郭桓是個神仙。
綜上所述,郭桓或許是有經濟問題、手腳不大幹淨,不過他想在老朱這麼個千古第一大狠人的眼皮子底下貪掉大明朝一年的官糧,基本沒有任何可操作性。
如果他真這麼幹了、還幹成了,那也只有一種可能,就是老朱在釣魚。
那麼老朱為啥要炮製出一場“郭桓案”?”
凌漢聽的是入了神,這分析的好像挺有道理。
當初他們都很奇怪,郭桓真的是個牛人,聯合那麼多人貪汙了國家一年的糧食賦稅,就算是死了,也得說是個牛人。
但是現在聽陳寒這麼一分析,他也覺得這裡面到處都充斥著滑稽和不通邏輯之處。
朱元璋那張臉看上去古井無波,但是內心裡確翻江倒海。
估計最終都會形成一個念頭在腦袋裡——這傢伙知道如此之多,咱得用哪種刀來碎剮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