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此時朱允炆一反常態的,滿臉的憤怒。

在不少的史書記載當中,都說朱允炆是一個溫文爾雅的人。

甚至說他跟著讀書人學習十分的儒雅。

可是現在他在東宮自己的寢殿卻大發脾氣。

把不少的杯子盤子摔得滿地都是碎片。

就連伺候他的那些宮女和太監,看到朱允炆這一反常態的暴戾,都被嚇得站在一邊,不敢有絲毫的走動。

時間不長,外面腳步聲傳來。

呂氏在諸多宮女太監的拱衛之下,進入到寢殿裡。

一見那地毯上面,灑滿的碎片,又看到坐在那椅子上面生悶氣,咬牙切齒、雙眼血紅的朱允炆,當即是皺了眉頭。

朱允炆聽到腳步聲之後,縱然滿臉的憤怒,但規矩他還是懂。

急忙站起身來到呂氏面前行禮。

“母妃,您怎麼來了?”

呂氏看到地上的場面,一揮手,宮女太監,如蒙大赦一般急忙退出去,甚至還將門給關上了。

門關上之後,呂氏猛然間不等朱允炆有半分反應,反手一巴掌揮在了他的臉上。

打得朱允炆措手不及。

他捂著臉,抬起頭看著母妃,滿目詫異,沒有說話,但隱忍的在眼眶打轉的淚水,卻說明他現在極端的委屈。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怎麼還覺得自己委屈了?”呂氏訊問。

朱允炆將頭偏向一邊,一滴淚終於是滑落而下。

“把你那懦弱的眼淚收回去!”呂氏厲聲道。

朱允炆聽到這話,就知道自己的母妃,必然也是聽說了朝堂之上發生的那些事。

他捂著臉,不解地問道:“母妃,兒臣到底做錯了什麼?

兒臣對皇爺爺那般的孝順,對父親那般的關心,從來不敢有任何逾矩之處,從來都是謹小慎微。

跟著兩位師傅學習,也是一絲不苟,不敢有任何違背之處。

可是為何,在這短短的幾天之內,不管是皇爺爺還是父親,對兒臣的諸多表現都不滿?

甚至連朝堂之上都傳出來,要將兒臣貶到江南的謠言。”

朱允炆說著,淚水在眼眶裡邊打轉。

甚至他咬牙切齒、顴骨突起、緊握拳頭,渾身激動地顫抖不休,鼻息如牛。

隱忍了多日的委屈,在這一刻都爆發了出來。

一開始他在父親寢殿外面站著那麼久的等待,卻被朱元璋和朱標冷落之時,他以為是自己做得不夠好。

可是後來他才發現,不管自己怎麼做。

自己的皇爺爺以及自己的父親,似乎都不滿意。

而更讓他費解的是,平日裡只能待在深宮當中做一些女紅活的同父異母的姐姐江都郡主,都突然得到了父親多次的接見。

她好像一直跟在某位臣子身邊學習著什麼。

這讓朱允炆更加的不解,讓他更增添了許多的抱怨。

自己身邊的兩位師傅,曾經不止一次地跟自己說。

自己將來可能會是大明王朝第三任皇帝。

自己的前途將會是一片光明。

將來所有的朝臣都會在自己腳底下匍匐顫抖。

然而現在,種種跡象都表明,自己似乎並沒有得到父親和父皇爺爺的認可。

反倒他們已經開始冷落自己。

先是把自己身邊的兩位師傅一個往北,一個往南的貶謫。

又是派了一名粗魯的武將,經常訓練自己。

自己乃是皇室貴胄,從小錦衣玉食,何曾受過那樣的苦。

每日扛著一個沙袋,在東宮的後花園狂奔不休,累得呼哧帶喘。

他很不解,我今後是天子,可為何這麼一個粗魯的武夫居然都能夠對我呼來喝去。

他跟父親闡述這樣的委屈,可父親卻冷冷地告訴自己,必須要堅持。

他不知道為何自己要堅持這些。

而今又聽到自己的皇爺爺在朝堂之上說,要將自己貶到江南去,這些委屈終於是爆發了出來。

“母妃,您知不知道他們怎麼說。

他們說要把朱允熥給推上這個皇位,說我不適合,能力不行。

那我就要問一下,我的能力比誰差了?

我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從小對聖人的治國理念頗有心得。

就連朝中大儒也紛紛誇讚。

我哪裡差了?

我比任何人都要好,我比任何人做得都更加努力。

朱允熥怎麼能跟我比?

他不過就是有一幫武夫的外戚在幫他撐著,那又怎麼樣?

那些武夫,我早晚要收拾他們。

等我當了皇帝后,我就要……”

呂氏聽到這裡之後,立刻打斷他的話,“休要在胡說八道!”

可朱允炆這時候反倒是一反常態,沒有了之前那般的唯唯諾諾。

大聲地說起來,“我沒有胡說八道,我說的就是事實。

不管現在朝臣對我有多少意見,皇爺爺對我有多少意見,今後我是一定要當皇帝的。

我當了皇帝,藍玉他們這幫人,我一定要收拾他們。

他們不都說朱允熥比我強嗎?等我把朱允熥所有的靠山都收拾掉,我看誰敢說他比我強!!”

呂氏看著他發脾氣,無奈地上前來,輕輕地撫摸著剛才自己扇了他一巴掌的那個地方:“允炆,為娘知道你受委屈了。

這些日子,為娘看在眼裡。

可你要明白,現在這一切都是對你的磋磨,你要是連這一關都過不了。

你怎麼當一國之君。

為娘一直跟你說,你還年輕,有什麼事跟為娘說,不要在這宮殿裡大發脾氣亂說話、

你不知道哪雙耳朵聽到了,就會傳到外面去。”

朱允炆大喊,“他們敢,誰敢亂說話,我要他的命!”

呂氏趕緊安撫:“好了,朝堂上發生的任何事,現在跟你無關,你不要去計較。

你越是如此計較,這個位置就離你越遠,你可明白?”

朱允炆這句話聽進去了不甘心地點頭,“母妃,我會牢記您的教訓。

不過還是那句話,在朝堂上面有人幫我求情了,這份情我一定會記住。

而那些不說話的人,我會一一記住。

以後我要是當了皇帝,他們別想好。”

呂氏聽到這話之後,莫名覺得自己這個兒子似乎容易走極端。

可明明他天天跟著那些大儒在學習啊……